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第3版)
定价:25.00元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68221917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仅用5步,解决孩子“性子慢”、做事磨蹭、不会合理利用时间的问题!
◆妈妈请注意:孩子“性子慢”、拖拉,直接影响他未来的工作、就业,要重视起来!
◆本书自2011年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累计近10万册,成为解决孩子拖拉方面的经典作品。2015年本书获得韩国知名出版社青睐并引进韩国,在韩国市场亦深受欢迎。
◆本书作者鲁鹏程创作畅销书多部,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出版4多年来持续加印,达50多万册,长期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让孩子吃点苦吧》入选“2011―2012年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我家孩子爱学习》入选《中国教育报》“2011年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内容提要
为什么别人刷牙洗脸只用几分钟,他却要用半个多小时?
为什么他从七点就开始写作业,到晚上十点还写不完?
为什么说好早上八点出发,但是他拖了半小时还没准备好?
为什么家长不断催促他,他自己也着急,却仍是快不起来?
……
现在,很多妈妈都快因为孩子的“慢性子”而崩溃了。这些孩子就像小蜗牛一样,做什么事情都不急不忙、磨磨蹭蹭。你急的跺脚、发脾气,却仍是无济于事!
其实要让“慢性子”的孩子快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找出孩子变慢的深层原因,并且让他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这些孩子完全可以变得积极起来。本书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迅速让孩子摆脱拖拉,变得积极起来:
找出孩子变慢的深层原因;
认同并尊重孩子的做事节奏;
妈妈给孩子一些做事的信心;
教会孩子合理利用时间;
让孩子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
焦急的妈妈们,孩子“性子慢”,拖拖拉拉,也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出其中的原因,完全可以让孩子摆脱拖拉,变得积极起来。
目录
**章 我真的快不起来啊!——发现孩子变“慢”的深层原因
1. 反正有人安排,我不管了!——妈妈不要包办、越俎代庖
2. 妈妈不在,呵呵!——只要没妈督促,孩子就会拖拉
3. 我也着急啊!——孩子心里也着急,但就是快不起来
4. 有什么好着急的!——孩子天生慢性子,什么事都不急
5. 它还不是*好的!——苛求,为做好一件事不停地重复
6. 玩?好哦!学习?哼!——要是玩,动作就快;学习,就磨蹭
7. 咦,那有只蚂蚁哦!——老是分散注意力,自然做事拖拉
8. 我心情不好!——孩子高兴,就快;不高兴,就拖拉
9. 是去呢,还是不去?——孩子犹豫不决,就会磨蹭拖拉
10. 我就不快!就不快!——孩子用“拖拉”对抗妈催促
第二章 快点快点,赶紧的!——催促孩子,会让他变得更慢
11. 快点收拾干净!——越说快,孩子越快不起来
12. 快点,快点啊!——妈妈别用“快点”妨碍孩子的独立
13. 快去××!快去××!——别让几个“快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14. 你快点说啊!——孩子有话说不出,反而说“没什么”
15. 你真是不像话!——孩子会感到委屈,感到妈冷漠
第三章 妈妈,请别不耐烦!——认同并尊重孩子做事的节奏
16. 别磨磨蹭蹭的!——孩子其实有自己的做事节奏
17. 没看我忙着呢吗?——妈妈总是忙,孩子想说都没机会
18. 说了多少遍还记不住?!——妈妈需要耐心一点等待孩子成长
19. 他干什么都慢——别用反话刺激孩子,要正面鼓励他
20. 要有个女孩样!——想让女孩“文静”,但她可能会变“拖拉”
21. 你可是个男孩呀!——别暗示男孩懦弱,否则他会没自信,更“拖拉”
第四章 我要给孩子点信心啊!——妈妈自己要适当地作一些改变
22. 妈妈相信你!——不在孩子身边,他反而能“快”一些
23. 孩子,谢谢你!——妈鼓励会让孩子积极动起来
24. 跟你商量个事!——与孩子商量一些事,提升他的能动性
25. 来,帮帮妈妈!——记得给孩子创造点做事的机会
26. 不着急,不急!——提醒自己“不着急”,放慢自己的节奏
第五章 谁偷走了你的时间?——纠正孩子浪费时间的不好习惯
27. 真是不想起床啊!——别再纵容孩子睡懒觉了
28. 唉,又迟到了!——纠正孩子不守时的毛病
29. 不知道把它丢到哪里了!——培养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
30. 一上网,时间就过得特快!——让孩子有节制地上网
31. 我再杀一盘,然后立即……——别让孩子“讨价还价
32. 白天老犯困呢!——纠正孩子爱熬夜的坏毛病
第六章 你要做一下计划哦!——教孩子学会合理地利用时间
33.我为什么要学习?——教孩子树立自己追求的目标
45.学习,我不知道怎么学啊!——制订学习计划很重要
46.我知道该做什么了!——教孩子列出具体的学习任务
47.不做“突击队员”了!——确定孩子每天学习的量
48.这一天过得好慢啊!——教孩子合理分配一天的学习时间
49.我学得“头昏脑胀”——告诉孩子:文理科,交替学习
50.学习怎么没有进步呢?——检查学习效果,适当调整计划
51.这样的计划我完不成!——计划要有可行性
52.你看人家的计划多好啊!——计划要适合自己的孩子
53.我的计划有问题吗?——制订学习计划必须注意的问题
54.我长大了要做……——帮孩子做好长期计划
第七章 我的时间,我做主!——提高孩子的时间利用率
1. 每天我有25个小时啊——建立起孩子的时间观念
2. 你的时间,浪费太多了!——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利用效率太差
3. 他老是自由散漫,管不住自己!——提升孩子的自律性
4. 学习,玩耍两不耽误!——劳逸结合,学习效果才**
5. 没意思,我不玩了!——教孩子学会分解复杂的任务
6. 我只要坐在书桌前就好了!——避免孩子“磨洋工”
第八章 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解决孩子在学习中的拖拉问题
55.我真不想做作业!——弄清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原因
56.跪求作业答案!——如何应对孩子写作业偷懒的问题
57.我写得好慢呀!——孩子写作业太慢,家长怎么办?
58.都23:00了,还没写完!——督促孩子更好地完成作业
59.妈妈,来陪我写!——陪孩子写作业,要慎重对待
60.先复习功课,再写作业!——给孩子传授写作业的窍门
61.天啊,还要做总结?!——引导孩子及时做总结
62.忘了写小数点了!——教孩子克服写作、考试马虎的毛病
63.我就爱“临阵磨枪”!——让孩子提前复习,不要指望考前“突击”
64.那道题把我拦住了!——考试时,别让孩子“死抠题目”
作者介绍
鲁鹏程,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曾在国际学校做过多年一线教师,多次被评为“学生喜爱的教师”“青年教师”,现专注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与写作。出版过家庭教育著作十几部,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出版4多年来持续加印,达50多万册,长期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让孩子吃点苦吧》入选“2011―2012年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我家孩子爱学习》入选《中国教育报》“2011年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一书,于2015年引入韩国出版。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曾经被“拖延症”折磨了二十多年的成年人,我带着一种复杂的期待翻开了这本书,原本以为它会是一本针对儿童的简单说教手册,但事实证明,我完全错了。它更像是一本深度解析人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读物,只不过案例都聚焦在稚嫩的孩子身上。我特别喜欢它对“启动困难”的解析。我以前总觉得孩子就是故意磨洋工,但书中解释说,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任务的“起始阶段”才是最难跨越的鸿沟,一旦动起来,后半程反而顺畅了。这解释了为什么我的孩子能一口气玩游戏好几个小时,却连书包都懒得收拾。书中介绍的“五分钟法则”和“任务分解法”,简直是实操层面的救星。我不再要求孩子“去写作业”,而是说“我们一起把数学的第一道题写完就好”,这种微小的目标设定,极大地降低了任务的心理门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细腻且富有同理心,它没有使用太多生硬的学术术语,而是用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处处是金玉良言。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清晰,从理论基础到实战演练,层层递进,让人感觉每读完一章,就能立刻在家里进行一次小型的“育儿实验”。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奖励机制”的探讨。很多家长都热衷于用物质奖励来“贿赂”孩子完成任务,但这本书批判性地指出了过度依赖外在奖励对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扼杀。它推崇的是“过程性赞美”而非“结果性奖励”。比如,不再说“你考了100分,给你买玩具”,而是说“我看到你为这道难题思考了很久,你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太棒了”。这种转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孩子成绩的关注点,把焦点从“分数”转移到“努力”和“策略”上。这种思维上的拔高,是很多育儿书中难以企及的深度。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激励系统,让孩子从“为我做”转变为“为自己做”。
评分我必须承认,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个人自律性的提升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拖延不只是孩子的问题,它往往是家庭氛围的一种投射。书中提到了“父母的榜样力量”,这让我感到一丝惭愧,因为我自己在处理一些复杂工作时,也习惯性地会先刷手机来逃避。这本书就像一个家庭的“行为矫正手册”,它不仅给了我对抗孩子拖延的“武器”,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先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比如,书中提到的如何设置清晰的“时间块”和“环境边界”,我开始应用到自己的居家办公时间里,效果出奇地好。它教会我,有效的干预不是唠叨和监督,而是创造一个“自然而然就会完成任务”的环境。这种建立系统而非依赖强迫的理念,让育儿这件事从一场拉锯战,变成了一门精密的工程学。
评分这本书真正做到的,是重塑了“拖延”这个词在家长心中的定义。它将“拖延”从一个道德标签,解构为一个可以被理解、被解决的行为模式。其中关于“责任感培养”的部分尤其精彩,它强调责任感不是灌输出来的,而是通过“拥有选择权”和“承担自然后果”慢慢内化的。举个例子,如果孩子非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报告,那么他就要自己承担因此熬夜或质量不高的后果,前提是家长必须事先清晰地沟通好后果,并且在后果发生时保持冷静,不插手“拯救”。这种让孩子直面“不完美”和“不适感”的勇气,我以前是缺乏的,总是害怕孩子受挫。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适当的挫败感是成长的催化剂。它给了我“放手”的底气和智慧,让我在面对孩子磨蹭时,能够深呼吸,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战役,这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我只需要提供支持的框架。”
评分这本关于儿童拖延行为的书籍,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每天上演“催促大战”的家长量身定做的指南。我得承认,每次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的样子,从穿衣服到写作业,每一步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而我永远是那个气喘吁吁的落后者。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一味地指责孩子“懒惰”或“不听话”,而是深入挖掘了拖延背后的心理动因。它详细阐述了完美主义、对失败的恐惧、任务的模糊性,甚至潜意识中的反抗情绪是如何将孩子禁锢在“拖延”这个怪圈里的。我尤其欣赏其中提到的“情绪优先于执行”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在我不断催促的时候,孩子可能正忙着处理内心翻涌的焦虑或抵触情绪,而我的催促只会火上浇油。书中提供的那套“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的沟通技巧,我尝试着用在早晨出门前,效果立竿见影,至少我们母子间的“战火”减少了许多。它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论,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控制欲和不安全感。读完第一部分,我才明白,解决拖延,首先要解决的,是我们自己的焦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