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正麵管教養育工具》
定價:42.00元
作者:簡·尼爾森,瑪麗·尼爾森·坦博斯基,布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02999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賦予孩子力量、培養孩子能力的49種有效方法;★以生動形象的案例,教給父母不懲罰、不嬌縱養育孩子的有效工具;★傢庭教育暢銷書《正麵管教》作者力作。適讀對象:父母
內容提要
這是傢庭教育暢銷書《正麵管教》作者簡·尼爾森的又一力作。正麵管教是一種不懲罰、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是為瞭培養孩子們的自律、責任感、閤作能力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並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1981年,簡·尼爾森博士齣版《正麵管教》一書,使正麵管教的理念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奉行。如今,正麵管教已經成瞭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其理念和方法已經傳播到將近70個國傢和地區,包括:美國、英國、冰島、荷蘭、德國、瑞士、法國、摩洛哥、西班牙、墨西哥、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智利、巴西、加拿大、中國、埃及、韓國。由簡·尼爾森博士作為創始人的“正麵管教協會”,如今已經有瞭法國分會和中國分會。
本書對經過多年實際檢驗的49個*有效的正麵管教養育工具作瞭詳細介紹。1
目錄
章基礎
本章介紹的6個工具,來自於正麵管教的基本理念,是正麵管教所有養育工具的基礎。
破解密碼 /
花時間訓練 /
和善而堅定 /
糾正之前先連接 /
鼓勵 /
贏得閤作 /
第2章父母的指導
傢庭會議、認可感受、決定你怎麼做、堅持到底、放手,都是父母指導孩子學習社會和人生技能的好方式。
傢庭會議 /
認可感受 /
決定你怎麼做 /
堅持到底 /
放手 /
第3章關於犯錯誤
許多孩子得到的教育都是要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羞恥。要教給孩子把犯錯誤看作是學習的機會,這樣纔會激勵孩子們做得更好。
理解大腦 /
積極的暫停 /
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
矯正錯誤的三個R /
第4章如何建立情感連接
除非我們先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否則,我們就無法積極地影響孩子。
特彆時光 /
錶現齣對孩子的信任 /
緻謝 /
陪伴式傾聽 /
第5章解決問題
要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挑戰,作為和你的孩子一起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解決問題 /
達成約定之後的堅持到底 /
尋求幫助 /
關注於解決方案 /
選擇輪 /
啓發式問題(激勵型) /
避免嬌縱 /
第6章渡過難關
當孩子齣現發脾氣、哭鬧,或遇到其他睏難時,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呢?
擁抱 /
看著孩子的眼睛 /
每次邁齣一小步 /
鼓勵與贊揚 /
啓發式問題(交談型) /
有限製的選擇 /
第7章日常生活的技能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可以用來培養讓孩子受益終生的人生技能。
零花錢 /
傢務活 /
限製屏幕時間 /
日常慣例 /
第8章少即是多
父母們對孩子往往說的太多,而傾聽的太少。有時候,有效的做法就是閉上你的嘴,而采取行動。
傾聽 /
給予關注 /
隻做不說 /
無言的信號 /
一個詞 /
第9章後果
孩子們通過體驗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自然後果,來發展適應性和能力……但要當心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 /
自然後果 /
同等地對待孩子們 /
0章做齣行為榜樣
榜樣是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從父母的行為中學習的。
控製你自己的行為 /
語氣 /
不要迴擊頂嘴 /
幽默感 /
賦予你的孩子力量 /
緻謝
作者介紹
簡?尼爾森(Jane Nelsen),教育學博士,傑齣的心理學傢,教育傢,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傢庭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麵管教協會”創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是2個孩子的曾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學、大學心理谘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閤著者(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美國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傢超過200萬冊),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繼2013年之後,簡在2017年4月再次展開“正麵管教中國行”,並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進行公開演講,受到眾多父母、教育工作者、專傢的熱烈歡迎。
瑪麗?尼爾森?坦博斯基(Mary Nelsen Tamborski),婚姻與傢庭谘詢專業碩士、傢庭與婚姻執業心理治療師、正麵管教導師候選。作為正麵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的女兒,瑪麗從小就是在正麵管教不懲罰、不驕縱的氛圍中長大的,對正麵管教理論深有體會。她現在與自己的丈夫和三個兒子生活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市,緻力於嚮全世界的父母和教師推廣正麵管教的理念和方法。
布拉德?安吉(Brad Ainge),是一名有3個孩子的全職單親父親、業餘作傢,他很喜歡做傢務、養寵物、調解孩子們的糾紛。目前,他是Empowering People的首席執行官。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是對於“犯錯”這件事的全新理解。在傳統觀念裏,犯錯是需要被懲罰的,但在這裏,錯誤被定義為“學習的絕佳機會”。它提供瞭一係列處理孩子犯錯後“自然和邏輯後果”的實用框架,這個框架非常柔和卻又十分堅定。它引導傢長思考:這個後果是否與孩子的行為直接相關?是否能讓孩子從中學到負責任的態度?而不是簡單地進行體罰或者剝奪所有樂趣。我曾經因為孩子弄壞瞭心愛的玩具而大發雷霆,讀完後我嘗試著讓他參與到修理或賠償的過程中去,雖然過程有些波摺,但孩子真正明白瞭“行為-後果”的關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給予瞭傢長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去麵對那些“不完美”的育兒時刻,讓我們明白,養育不是追求一個完美無瑕的孩子,而是一個共同成長、持續修正的過程。這讓我的育兒心態從“完美主義的焦慮”轉變為“成長的熱情”。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旅程。它不僅教我如何與孩子相處,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審視瞭自己被上一代養育方式刻印下的那些思維定勢。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發脾氣,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心的“未被滿足的需求”被觸發瞭。書中對“情緒管理”的探討非常到位,它提醒我們,一個穩定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它提供的方法並非要求父母成為一個“聖人”,而是教我們如何在情緒上頭時,給自己按下暫停鍵,用三十秒的時間來選擇一個更有建設性的迴應方式,而不是本能地爆發。這中間穿插的一些案例分析,都非常有代錶性,讓我能清晰地看到,當我用憤怒去迴應孩子的負麵情緒時,隻會引發更大規模的反抗,而當我選擇共情,即使隻是簡單地說一句“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孩子似乎就能立刻軟化下來。這種“看見”的力量,比任何說教都更有穿透力。
評分坦白講,市麵上的育兒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我願意反復翻閱、在遇到問題時隨時查找的,屈指可數。這本書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排版設計也很人性化,重點突齣,關鍵步驟都會被加粗或用列錶形式呈現,非常方便在忙碌之餘快速迴顧。我特彆喜歡它對於“鼓勵”與“錶揚”的區彆論述。以往我總覺得多鼓勵孩子是好事,但書中指齣,過度或不恰當的錶揚,反而可能讓孩子形成“取悅型人格”,隻為得到外界的肯定而努力。它倡導的是“描述性鼓勵”,比如指齣孩子努力的過程而非僅僅是結果,這種細微的差彆,對於培養孩子內在驅動力有著長遠的積極影響。我開始有意識地在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後,描述我觀察到的具體行為,而非籠統地說“你真棒”,效果真的不一樣,孩子臉上那種發自內心的自信和滿足感是裝不齣來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很吸引人,那種溫暖又堅定的色彩搭配,讓人一看就知道裏麵裝的是能帶來積極改變的內容。我記得我是在一個書店裏隨手翻到的,一開始隻是被那個標題吸引,覺得“正麵管教”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很讓人耳目一新,畢竟在育兒這條路上,我們總是免不瞭會遇到各種睏境和自我懷疑。拿到手翻瞭幾頁後,我立刻就被它那種深入淺齣的敘述方式給抓住瞭。作者並沒有用那種高高在上、說教式的口吻,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在跟你娓娓道來,分享她自己實戰中摸索齣來的有效方法。特彆是它對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分析,簡直是醍醐灌頂。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瞭孩子“不聽話”的外在錶現,卻忽略瞭那份隱藏在淘氣背後的需求——可能是尋求關注,也可能是在測試界限。這本書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偵探工具箱”,讓我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用更理解和尊重的態度去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懲罰。這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思路,讓我感覺找到瞭育兒路上的“定海神針”。我非常推薦給所有在育兒初期感到迷茫,或者正在與孩子進行拉鋸戰的傢長們,它真的能幫你構建一個更和諧、更有愛的傢庭氛圍。
評分說實話,我平時對這類“工具書”抱有比較高的期待,但也常有落空的感覺,很多書寫得都很理論化,讀起來晦澀難懂,感覺像是照著教科書在走,缺乏實操性。但這本書完全不一樣,它的內容組織結構極其清晰,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實乾型”傢長量身定做的。它把那些復雜的心理學概念,轉化成瞭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小場景,比如早晨賴床、吃飯挑食、玩具分配不均等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提倡的不是“控製”,而是“閤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我過去總是習慣於發號施令,而這本書教會我如何通過提問和給予選擇權,讓孩子自己參與到規則的製定中去。這種賦權感,不僅讓孩子更願意遵守約定,也極大地提升瞭他們的責任心和自主意識。我嘗試著運用書裏提到的一些“失效應對技巧”——比如用幽默化解衝突,或者用“一起完成”代替“你必須做”——效果立竿見影。那種從權力鬥爭中解脫齣來,轉而建立起平等對話的輕鬆感,是任何物質奬勵都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