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用物理学实验指导
定价:29.80元
作者:但汉久,仇惠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0302831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根据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高等医药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本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特点,本书在参考已有的其他同类医学物理学实验教材的基础上,保留了一部分传统实验,增加了新的医学物理类实验;保留了一部分基础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全书精选了基础物理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医学物理实验共36个,实验理论除了介绍误差与数据处理外,还增加了实验方法论和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方法的指导,突出物理方法和思想的教学。
本书可供医药类的本科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教学及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篇 实验理论基础知识
一、医用物理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二、误差及其来源
三、有效数字及其处理方法
四、实验方法论
五、设计性实验的设计方法
第二篇 基础实验
实验1 长度测量
实验2 液体黏滞系数的测定
2.1 用奥氏黏度计测量乙醇的黏度
2.2 用斯托克斯法(落球法)测量液体的黏度
实验3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3.1 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3.2 毛细管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3.3 用传感器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4 密度的测量
4.1 流体称衡法测物体的密度
4.2 用力敏传感器测物体的密度
实验5 万用表的使用
5.1 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5.2 数字式万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6 示波器及其使用
6.1 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6.2 利用李萨如图像测量交流电的频率
实验7 静电场的描绘
7.1 导电玻璃电流场描绘静电场
7.2 空气中静电场的模拟
7.3 用火花打点法描绘静电场
实验8 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实验9 旋光仪的使用
实验10 用热敏电阻测量温度
第三篇 综合性实验
实验11 声速的测量
11.1 用共鸣管测声速
11.2 驻波法相位法测声速
实验12 用驻波法测电振音叉的振动频率
实验13 分光计上的实验
13.1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13.2 用衍射光栅测光波波长
13.3 用分光计观察明线光谱
实验14 液体折射率的测量
14.1 用阿贝折射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
14.2 用分光计测量棱镜的折射率
14.3 用掠入射法测量液体折射翠
实验15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
实验16 光具组基点的测定
实验17 菲涅尔全息摄影
实验18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实验19 用光电比色计测溶液浓度
实验20 单透镜像差的观察
第四篇 设计性实验
实验21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22 电流计的改装与校正
实验23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并测量其放大率
实验24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25 牛顿环的应用
第五篇 医学物理学实验
实验26 人体阻抗特性的实验研究
实验27 身高体重的回归分析
实验28 人耳听阈曲线的测定
实验29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实验30 心电图机的使用
实验31 心电图机技术指标的测定
实验32 非正常眼的模拟与矫正
实验33 A型超声诊断仪的原理和使用
实验34 CTS-285B超声诊断仪的基本原理及声像图观察
实验35 X-CT计算机模拟实验
35.1 X-CT图像重建模拟实验
35.2 窗口技术
35.3 几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比较
实验36 (脉冲)法测量驰豫时间
附录
附录一 国际单位制
附录二 基本物理常量
附录三 在20℃时常用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附录四 固体的线膨胀系数
附录五 在20℃时某些金属的弹性模量
附录六 在20℃时与空气接触的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附录七 不同温度下与空气接触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附录八 不同温度时水的黏滞系数
附录九 某些物质的比热容
附录十 某些金属和合金的电阻率和温度系数
附录十一 常温下某些物质相对空气的光的折射率
附录十二 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
附录十三 不同湿度时干燥空气中的声速
附录十四 在海平面上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专业的气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公式,看起来也毫不费力。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匠心独运,阅读起来非常流畅,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书的开本适中,方便携带,无论是放在书包里还是放在案头,都显得恰到好处。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知识的厚重与沉淀,这对于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来说,无疑是加分项。整体来说,从触感、视觉到嗅觉的体验,都营造了一种非常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我在捧起它的时候,就充满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望。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对学习者态度的尊重和引导,让人倍感亲切和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内容的组织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像某些专业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层层递进,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耳边细细讲解。对于像我这样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它巧妙地将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无缝衔接,使得抽象的原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了可以触摸和感受的实体。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读完前一节的内容,下一节的引入就已经水到渠成,完全不需要费力去“转换频道”。这种行云流水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让我深切体会到作者在编排上的深厚功力与对读者群体的深切体谅。
评分我必须得夸赞一下这本书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它收录的那些实践案例,都紧密围绕着当前医疗领域的前沿发展和临床痛点,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了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操作背后的物理学原理和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提供了多角度的分析框架。我惊喜地发现,很多我在实际操作中感到困惑的地方,都能在这本书的案例分析中找到清晰的解释和解决方案的思路。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被这本书的作者构建得非常成功。它真的做到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让人感觉手中的这本书,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工具箱”,随时准备提供支持。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既严谨又带着一股子学术的“人情味儿”。它没有那种冷冰冰的、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反而能在关键概念的阐述中,使用一些非常精准且易于理解的比喻和类比。这使得那些原本被认为枯燥的物理定律,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仿佛有了生命。读起来的感觉,不像是在啃一块硬骨头,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高质量的学术对话。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时,也极为克制和审慎,只保留了最核心、最有助于理解的部分,避免了不必要的符号堆砌带来的阅读障碍。这种平衡,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专业深度和可读性之间的永恒矛盾,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而非挫败感。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所体现出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地图”。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分支知识点是如何嵌入到整个学科框架中的,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同时,还不忘引导读者去思考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这种对未来的关照,让这本书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单纯的“指导手册”的范畴。它激发了我对这个专业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是为了参与到未来的科技进步中去。这本书,提供的不只是“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未来如何做得更好”的视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