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9787530491454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巴顿施

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9787530491454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巴顿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巴顿施密特Barton D.Schmitt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儿科
  • 宝宝健康
  • 疾病预防
  • 家庭医学
  • 儿童疾病
  • 健康指南
  • 美国儿科学会
  • 巴顿施
  • 育儿百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91454
商品编码:2945194068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
作者 (美)巴顿施密特(Barton D.Schmitt)
定价 49.80元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0491454
出版日期 2017-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美国儿科学会:宝宝生病了怎么办》,是巴顿?施密特博士根据临床指南创作而成,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得到大量儿科医生和护士认可和使用,拥有超过10000多次实践以及400多位护士建议。这些指导方针基于15年以上、超过1.5亿次电话测试。

照顾生病的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位父母都想做到*好,但也需要知道并不是每次生病都要去看医生或急诊。所以父母还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在本书中,你会发现:决策导向图可以帮助父母确定什么时候需要求助医生,什么时候安全在家护理孩子,同时帮助辨别哪些症状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哪些需要引起关注。具体的时间界定,让父母知道什么时候求助医生,什么时候打急救电话120(美国911)。科学、完整的家庭护理建议,杜绝各种猜测,让孩子得到更合理的照顾。

一书在手,面对孩子生病,永远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对于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这是一本的原创护理指南。


   作者简介

(美)巴顿?施密特(BartonD.Schmitt)

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美国科罗拉多医学院儿科教授,夜班呼叫中心医学主管,同时也是美国儿科学会出版的《儿科电话办公草案》和《孩子的健康》(班塔姆出版社)的作者。施密特博士荣获过许多奖项,包括因儿童发育以及儿童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美国儿科学会颁发的C.安德森?奥尔德里奇奖和教育贡献奖。

美国儿科学会简介

美国儿科学会是一个由62,000名儿科专业医生、儿科次专科医生和初级护理医生构成的组织,主要致力于婴儿、幼儿、青少年的健康、安全和幸福。该学会拥有科学、全面、紧跟时代的信息,是美国儿童养育及儿童健康的机构,也是美国及全世界*影响力的儿科研究学会。


   目录

部分 头部或脑部症状 ............................... 1

章 哭闹 ................................................................2

第二章 头部外伤 .........................................................5

第三章 头痛 ..............................................................10

第二部分 眼 ................................................... 15

第四章 眼部过敏 .......................................................16

第五章 眼睛分泌物增多 ............................................. 20

第六章 眼睛充血 .......................................................23

第三部分 耳 ................................................... 29

第七章 耳朵流液 .......................................................30

第八章 耳朵痒或拉耳朵 ............................................. 33

第九章 耳痛 ..............................................................36

第十章 中耳炎 ...........................................................39

第四部分 鼻 ................................................... 47

第十一章 感冒 ..............................................................48

第十二章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 ................................... 55

第十三章 鼻出血 ...........................................................59

第十四章 鼻窦疼痛或堵塞 ............................................. 62

第五部分 嘴部和喉咙 ..................................... 67

第十五章 手足口病 .......................................................68

第十六章 淋巴结肿大 .................................................... 71

第十七章 嘴部受伤 .......................................................74

第十八章 口腔溃疡 .......................................................77

第十九章 咽痛 ..............................................................81

第二十章 与链球菌性咽喉炎患者接触 ............................ 85

第二十一章 牙齿损伤 .......................................................89

第六部分 胸部和呼吸系统 ............................. 93

第二十二章 哮喘 ..............................................................94

第二十三章 咳嗽 ..............................................................98

第二十四章 喉炎 ............................................................103

第二十五章 流行性感冒 .................................................. 108

第七部分 腹部 ............................................. 117

第二十六章 腹痛 ............................................................118

第二十七章 便秘 ............................................................122

第二十八章 腹泻 ............................................................126

第二十九章 呕吐腹泻 ..................................................... 133

第三十章 呕吐不伴腹泻 .............................................. 139

第八部分 生殖和泌尿系统 ........................... 145

第三十一章 小便疼痛 ..................................................... 146

第三十二章 阴部瘙痒和刺激感 ....................................... 149

第九部分 四肢 ............................................. 153

第三十三章 上肢受伤 ..................................................... 154

第三十四章 上肢痛 .........................................................158

第三十五章 下肢受伤 ..................................................... 161

第三十六章 下肢痛 .........................................................165

第十部分 皮肤局部症状 .............................. 169

第三十七章 割伤、擦伤和淤伤(皮肤损伤) ..................170

第三十八章 免疫接种反应 .............................................. 174

第三十九章 锐器扎伤 ..................................................... 181

第四十章 皮肤局部不明原因的红肿或出疹 .............. 184

第四十一章 小刺扎进皮肤 .......................................... 187

第十一部分 皮肤广泛症状 .......................... 191

第四十二章 荨麻疹 .................................................... 192

第四十三章 不明原因的广泛皮疹 ................................ 196

第四十四章 晒伤 ........................................................199

第十二部分 咬伤和刺伤 ............................... 203

第四十五章 动物咬伤 ................................................. 204

第四十六章 蜜蜂等蜇伤 ............................................. 209

第四十七章 昆虫叮咬 ................................................. 214

第四十八章 蜱虫叮咬 ................................................. 221

第十三部分 发热 .......................................... 227

第四十九章 发热 ........................................................228

第五十章 关于发热的流言和真相 ............................ 234

第五十一章 如何准确测量体温 ................................... 237

第十四部分 其他 .......................................... 241

第五十二章 抗生素:该什么时候用 ............................ 242

第五十三章 感冒咳嗽:药物治疗还是家庭护理 ........... 244

第五十四章 不可忽视的紧急症状 ................................ 247

第五十五章 感染接触问题:传染性 ............................ 251

附录 常见药物使用剂量表 ................. 254

部分 头部或脑部症状 ............................... 1

章 哭闹 ................................................................2

第二章 头部外伤 .........................................................5

第三章 头痛 ..............................................................10

第二部分 眼 ................................................... 15

第四章 眼部过敏 .......................................................16

第五章 眼睛分泌物增多 ............................................. 20

第六章 眼睛充血 .......................................................23

第三部分 耳 ................................................... 29

第七章 耳朵流液 .......................................................30

第八章 耳朵痒或拉耳朵 ............................................. 33

第九章 耳痛 ..............................................................36

第十章 中耳炎 ...........................................................39

第四部分 鼻 ................................................... 47

第十一章 感冒 ..............................................................48

第十二章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 ................................... 55

第十三章 鼻出血 ...........................................................59

第十四章 鼻窦疼痛或堵塞 ............................................. 62

第五部分 嘴部和喉咙 ..................................... 67

第十五章 手足口病 .......................................................68

第十六章 淋巴结肿大 .................................................... 71

第十七章 嘴部受伤 .......................................................74

第十八章 口腔溃疡 .......................................................77

第十九章 咽痛 ..............................................................81

第二十章 与链球菌性咽喉炎患者接触 ............................ 85

第二十一章 牙齿损伤 .......................................................89

第六部分 胸部和呼吸系统 ............................. 93

第二十二章 哮喘 ..............................................................94

第二十三章 咳嗽 ..............................................................98

第二十四章 喉炎 ............................................................103

第二十五章 流行性感冒 .................................................. 108

第七部分 腹部 ............................................. 117

第二十六章 腹痛 ............................................................118

第二十七章 便秘 ............................................................122

第二十八章 腹泻 ............................................................126

第二十九章 呕吐腹泻 ..................................................... 133

第三十章 呕吐不伴腹泻 .............................................. 139

第八部分 生殖和泌尿系统 ........................... 145

第三十一章 小便疼痛 ..................................................... 146

第三十二章 阴部瘙痒和刺激感 ....................................... 149

第九部分 四肢 ............................................. 153

第三十三章 上肢受伤 ..................................................... 154

第三十四章 上肢痛 .........................................................158

第三十五章 下肢受伤 ..................................................... 161

第三十六章 下肢痛 .........................................................165

第十部分 皮肤局部症状 .............................. 169

第三十七章 割伤、擦伤和淤伤(皮肤损伤) ..................170

第三十八章 免疫接种反应 .............................................. 174

第三十九章 锐器扎伤 ..................................................... 181

第四十章 皮肤局部不明原因的红肿或出疹 .............. 184

第四十一章 小刺扎进皮肤 .......................................... 187

第十一部分 皮肤广泛症状 .......................... 191

第四十二章 荨麻疹 .................................................... 192

第四十三章 不明原因的广泛皮疹 ................................ 196

第四十四章 晒伤 ........................................................ 199

第十二部分 咬伤和刺伤 ............................... 203

第四十五章 动物咬伤 ................................................. 204

第四十六章 蜜蜂等蜇伤 ............................................. 209

第四十七章 昆虫叮咬 ................................................. 214

第四十八章 蜱虫叮咬 ................................................. 221

第十三部分 发热 .......................................... 227

第四十九章 发热 ........................................................228

第五十章 关于发热的流言和真相 ............................ 234

第五十一章 如何准确测量体温 ................................... 237

第十四部分 其他 .......................................... 241

第五十二章 抗生素:该什么时候用 ............................ 242

第五十三章 感冒咳嗽:药物治疗还是家庭护理 ........... 244

第五十四章 不可忽视的紧急症状 ................................ 247

第五十五章 感染接触问题:传染性 ............................ 251

附录 常见药物使用剂量表 ................. 254


   编辑推荐
★美国儿科学会是全球备受尊敬的儿童养育和儿童健康机构,拥有全美zuiyou秀的儿科医生,育儿领域zui前沿的研究水平和zui丰富的实践经验。★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成为中国父母信赖的育儿品牌。人们越来越乐于向美国儿科学会寻求建议和信息。★指导方针基于15年以上、超过1.5亿次来电验证,10000多次实践以及400多位护士建议。★可以帮助父母确定什么时候需要求助医生,什么时候安全在家护理孩子,同时帮助辨别哪些症状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哪些需要引起关注。★科学、完整的家庭护理建议,杜绝各种猜测,让孩子得到更合理的照顾。★崔玉涛主审并作序推荐,欧茜翻译。

   文摘




   序言

《小医生的育儿宝典》 内容简介: 在新手父母的育儿旅途中,最令人忧虑的莫过于宝宝突如其来的疾病。当小小的生命因发烧、咳嗽、腹泻或皮疹而显得不适时,父母们常常会感到手足无措,心中充满担忧。本书旨在成为您最可靠的育儿伙伴,为您提供一套全面、科学且易于理解的家庭育儿指南,帮助您从容应对宝宝的各种常见健康问题。 本书不同于纯粹的医学科普读物,它更侧重于实用性、操作性和家长的心理需求。我们深知,育儿不仅仅是掌握医学知识,更是关于如何给予孩子恰当的关怀、如何建立健康的家庭互动模式、以及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信心。因此,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宝宝生病时的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宝宝生病的信号与初步判断 许多家长在面对宝宝的不适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哪些迹象表明宝宝可能生病了,又该如何进行初步的判断。本书将详细解析宝宝日常行为和生理指标的细微变化,例如: 体温的意义: 区分正常体温波动与发烧的界限,学习如何准确测量体温,理解不同体温数值所代表的潜在风险。我们将介绍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正常体温范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引起警惕。 精神状态的评估: 宝宝的精神状态是衡量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我们将教您如何观察宝宝的活动力、哭闹声、眼神交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从而判断其是否出现异常。一个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的宝宝,可能比高烧的宝宝更需要关注。 食欲与排泄的变化: 宝宝的食欲减退或异常增多,以及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频率的变化,都可能预示着健康问题。本书将详细列出各种异常情况,并指导您如何记录和分析这些变化。 其他常见信号: 鼻塞、流涕、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皮肤颜色变化、呼吸急促或困难等,都可能是宝宝生病的征兆。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症状的可能原因,以及家长可以进行的初步观察。 第二部分:宝宝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指南 本书将聚焦于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几种疾病,并提供详尽的家庭护理指导,强调在专业医生介入前的家庭干预和支持。 发烧: 发烧是宝宝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本书将深入讲解发烧的原因、如何判断发烧的严重程度,以及在家庭中可以采取哪些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合理用药的原则),何时需要及时就医。我们将详细说明退烧药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及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 感冒与咳嗽: 这是宝宝们最常经历的“小病”。本书将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指导您如何缓解宝宝的鼻塞、流涕、喉咙痛等症状。对于咳嗽,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咳嗽的特点,以及居家可以进行的辅助治疗,例如湿化空气、鼓励多饮水、正确的拍背方法等,并明确告知何时需要立即就医。 腹泻与呕吐: 消化系统问题是宝宝们常见的困扰。本书将详细介绍引起腹泻和呕吐的常见原因,如喂养不当、感染等。重点讲解如何防止宝宝脱水,如何调整饮食,以及如何识别需要立即就医的紧急情况。我们将强调口服补液的重要性,并提供不同年龄段的补液方案。 皮疹与皮肤问题: 宝宝的皮肤娇嫩,容易出现各种皮疹。本书将介绍湿疹、尿布疹、痱子、过敏性皮疹等常见皮肤问题的识别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家庭护理建议,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护肤品、避免刺激物等。 睡眠与喂养问题: 即使在宝宝生病期间,健康的睡眠和合理的喂养同样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如何在宝宝生病时调整睡眠和喂养计划的建议,帮助宝宝更好地恢复。 其他常见小毛病: 如鹅口疮、耳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本书也将提供相应的识别和家庭护理指导。 第三部分:家庭常备药品与急救知识 一个准备充分的家庭药箱,是应对宝宝突发状况的坚实后盾。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家庭药箱: 必备药品清单: 详细列出适合婴幼儿使用的常用药品,如退烧药、止咳药(需谨慎)、助消化药、止泻药(需谨慎)、皮肤药膏等,并说明其适用范围、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药品储存与管理: 强调药品的储存环境、保质期检查以及儿童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如将药品存放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紧急处理方法: 介绍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如如何处理宝宝意外吞咽异物、跌倒、烫伤等,并在何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第四部分:家长心理调适与科学育儿理念 育儿之路充满挑战,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生病时,家长的焦虑和不安是人之常情。本书将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的育儿理念: 缓解育儿焦虑: 教授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宝宝生病的普遍性,如何建立信心,如何寻求支持,以及如何区分“小问题”与“大麻烦”。 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 指导家长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如何准确描述病情,如何理解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从日常的喂养、睡眠、运动、环境卫生等方面入手,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科学喂养与免疫接种: 简要介绍科学喂养的重要性,以及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按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许多传染病的关键。 本书的特色: 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知识,让每一位家长都能轻松理解。 强调科学与证据: 所有建议都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用操作指南: 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示范,例如如何给宝宝测量体温、如何进行物理降温、如何调整饮食等,让家长可以立即应用。 关注家长需求: 不仅关注宝宝的健康,也关注家长的心理需求和育儿过程中的困惑。 强调预防与早期识别: 引导家长关注宝宝的日常健康状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预防疾病,并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 明确就医指征: 清晰地告知家长在哪些情况下必须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小医生的育儿宝典》 是一本为所有爱孩子、想给孩子最好照顾的父母们准备的实用指南。它不是一本取代医生诊断的工具书,而是赋予您知识和信心,让您在面对宝宝生病时,能够做出最明智、最恰当的应对。我们相信,有了这本书的陪伴,您将更加从容地迎接育儿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满了专业感和可信赖度,那种蓝白相间的色调,加上清晰的字体排版,立刻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经过严谨考量后出版的育儿指南。我特别欣赏它在信息呈现上的克制与精准,没有那种过度煽情的文字堆砌,而是直奔主题,让人感觉这是实实在在的、能够立刻投入实践的工具书。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图表的排布井井有条,即便是面对一些复杂的医学术语,作者也努力做到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在选择育儿书籍时,我最看重的是信息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这本书显然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陷入市面上许多育儿书那种“焦虑营销”的窠臼,而是提供了一种沉着、科学的应对策略,让新手父母在面对宝宝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稳定心神,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本书的厚度也让人感到安心,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育儿哲学”,而是真正深入到疾病应对的方方面面,这种扎实的内在分量,是阅读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评分

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半夜突然发烧,那会儿我手忙脚乱,心里充满了无助和恐慌,几乎把家里所有的育儿APP都翻了个遍,但信息碎片化得让人无所适从。我当时就想,要是有一本像‘圣经’一样的权威指南在手边该多好。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能镇住场面的存在。它的章节划分逻辑非常清晰,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常见病症,都有明确的索引和快速查阅指南。我最喜欢它里面关于“何时可以居家观察,何时必须立即就医”的判断标准,那套流程图或者说决策树的设计,简直是天才之举,它帮助我迅速排除了不必要的恐慌,也避免了因为过度紧张而耽误了真正的病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非常“美式”,直接、务实,没有太多拐弯抹角,这反而非常适合紧急情况下的阅读。它不是在教你怎么做“完美父母”,而是在教你怎么在孩子生病时,成为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看护者”,这种定位非常贴合现代父母的需求。

评分

与其他一些强调“自然疗法”或者“偏方”的育儿书籍相比,这本书的科学严谨性让我感到无比踏实。它似乎是从临床实践的底层逻辑出发构建起来的,每一个建议背后都有明确的医学依据支撑,读起来让人心里有底。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药物使用剂量的部分,那种精确到毫克甚至体重比例的说明,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像是一本为家长定制的“急救药箱使用说明书”。我发现作者在描述症状时,用词非常专业,但同时又配有非常形象的比喻,使得即便是对于“哭声异常”这种主观感受的描述,也能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参照系。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弥补了医生与家长之间信息鸿沟的巨大差距。医生通常时间有限,只能给出笼统的建议,而这本书则将那些需要详细解释的知识点,拆解得丝丝入扣,让家长能够带着更充分的准备去面对医生的诊断和后续的护理工作。它真正赋予了家长一种主动的、科学的育儿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处理,显示出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我注意到书中的插图,它们不是那种卡通化的、敷衍了事的示意图,而是力求贴近真实情景的医学插画,无论是描绘皮肤症状还是体位摆放,都非常到位。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写者和编辑团队的专业态度。我尤其赞赏它在处理“常见小问题”和“罕见重症”时的平衡感。它既不会过度渲染那些罕见的疾病,造成家长无谓的焦虑,也不会轻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早期症状。这种恰到好处的“度”,是衡量一本优秀医学科普读物的关键指标。坦白说,初为人父母,面对生病的孩子,那种手足无措感是难以言喻的,而这本书仿佛是邀请了一位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儿科医生常驻家中,随时可以翻阅指导。这种精神上的慰藉,其价值甚至超过了具体的治疗建议本身。

评分

自从买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对孩子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变得更加敏感,但这种敏感不再是基于恐惧,而是基于理解。它教会了我如何系统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孩子的健康状况,而不是被网络上五花八门的“小妙招”牵着鼻子走。例如,书中对不同类型咳嗽声音的区分,以及不同退烧药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机制的对比,都让我能够做出更优化的护理选择。我周围的很多朋友还在依赖着电子设备上的搜索结果,那种信息流的快速更迭让他们疲于奔命。而我更倾向于依赖这本有形、结构稳定的参考书,因为它提供的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稳定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反潮流”的沉稳,它不追逐热点,只聚焦于科学和安全,这对于一个需要长期依赖的育儿伙伴来说,是最宝贵的品质。它更像是一份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长期合同,而不是一本看完就束之高阁的短期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