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江苏好家训
定价:96.00元
作者: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9964918
字数:
页码:29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化以家族传承为脉络,以家训家风为杠杆,汇集家风塑造、言行训诫、道德教诲乃至治国大道,集中体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华夏教化之理。因此,编纂家训,既是检阅古代文明哲思明理的一种方法,也是反省现时精神风貌的一种途径。
《江苏好家训》由名人家训和家族家训两部分组成,展现了江苏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异的文明成就。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对每条家训辅以注释、评析;根据家训原文长短适当分割,注释部分尽量做到将每一难字、难词、名物度数、典章制度等解释清楚;评析部分尽量将作者信息、家训意义及其影响给予明确客观的介绍,并配以图画、照片。文字简短凝练,内容深入浅出,形式图文并茂,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目录
部分 名人家训篇
刘邦
刘恒
刘向
陆逊
颜延之
刘义隆
萧嶷
萧纲
萧绎
徐勉
颜之推
范仲淹
叶梦得
朱元璋
唐顺之
顾宪成
高攀龙
李应升
卢象升
徐媛
瞿式耜
陆世仪
袁了凡
王敬臣
何士晋
秦坊
顾炎武
金敞
王时敏
冯班
朱用纯
蒋伊
钟于序
史夔
李果
郑板桥
石成金
史典
秦瀛
洪亮吉
钱泳
焦循
阮元
李兆洛
潘德舆
王师晋
张謇
第二部分 家族家训篇
徐州睢宁《仝氏家训》
盐城万二公支系《蔡氏家训》
连云港灌云《陈氏家训》
泰州泰兴《何氏家范》
扬州江都《束氏家训二十条》
泰州姜堰《王氏宗祠六规训》
泰州姜堰溱潼镇《李氏家训》
泰州靖江《盛氏宗规》
扬州《何氏家训》
镇江润州《丁氏宗约》
苏州洞庭席氏家训
南京江宁甘氏家训
无锡荡口华氏家训
无锡荣氏家训
宜兴瀚渎《徐氏宗规》《家训十则》
常州《须氏家训》
常州《诸氏宗训》
常州毗陵孟河《汤氏家训》
常州《毗陵霍氏宗规》
常州武进《汪氏宗规》《汪氏家训》
常州金沙李墟《蒋氏宗约》《蒋氏谱训》
常州金坛《何氏家训》
常州《毗陵是氏家训》
常州《毗陵庄氏祠规》
无锡《宜兴堵氏祠规》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部分 名人家训篇
刘邦
刘恒
刘向
陆逊
颜延之
刘义隆
萧嶷
萧纲
萧绎
徐勉
颜之推
范仲淹
叶梦得
朱元璋
唐顺之
顾宪成
高攀龙
李应升
卢象升
徐媛
瞿式耜
陆世仪
袁了凡
王敬臣
何士晋
秦坊
顾炎武
金敞
王时敏
冯班
朱用纯
蒋伊
钟于序
史夔
李果
郑板桥
石成金
史典
秦瀛
洪亮吉
钱泳
焦循
阮元
李兆洛
潘德舆
王师晋
张謇
第二部分 家族家训篇
徐州睢宁《仝氏家训》
盐城万二公支系《蔡氏家训》
连云港灌云《陈氏家训》
泰州泰兴《何氏家范》
扬州江都《束氏家训二十条》
泰州姜堰《王氏宗祠六规训》
泰州姜堰溱潼镇《李氏家训》
泰州靖江《盛氏宗规》
扬州《何氏家训》
镇江润州《丁氏宗约》
苏州洞庭席氏家训
南京江宁甘氏家训
无锡荡口华氏家训
无锡荣氏家训
宜兴瀚渎《徐氏宗规》《家训十则》
常州《须氏家训》
常州《诸氏宗训》
常州毗陵孟河《汤氏家训》
常州《毗陵霍氏宗规》
常州武进《汪氏宗规》《汪氏家训》
常州金沙李墟《蒋氏宗约》《蒋氏谱训》
常州金坛《何氏家训》
常州《毗陵是氏家训》
常州《毗陵庄氏祠规》
无锡《宜兴堵氏祠规》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封面那种古朴的色调配上典雅的字体,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经过精心打磨、有着深厚底蕴的作品。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纸张的选择,触感细腻而又不失韧性,翻阅时那种沙沙的声响,仿佛能将人带回到遥远的过去,去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教诲。装帧的考究程度,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进行一次庄重的对话,这种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尊重,在当下的快餐阅读时代显得尤为可贵。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不禁猜想,内容本身必然也是同样一丝不苟,用心地将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细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本书的物理存在,已经为它注入了一种庄严的历史感,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接触到的知识充满了敬畏之心。
评分我尝试从纯粹的文学欣赏角度去审视这本书的文本结构,发现它的叙事逻辑和章节安排展现出一种别样的匠心。它不像小说那样跌宕起伏,却有一种绵密、层层递进的内在张力。每一篇章的过渡都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似乎是无数条历史的溪流,最终汇入了一条宏大的文化江河。作者(或编纂者)的笔触冷静而克制,既没有过度煽情的渲染,也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那些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娓娓道来。这种平实中见深刻的叙述风格,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让读者在不自觉中便被带入了那种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去体会古人面对日常挑战时的心境和取舍。这种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即便是看似平淡的家训,也能焕发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不是堆砌辞藻,而是用最恰当的词语,精准地勾勒出一种世代相传的生活哲学。
评分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待这部作品,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特定地域社会结构的微观肌理。书中所记录的那些世代相传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无疑是构建特定社群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石。我非常感兴趣的是,在不同的家族、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家训”是如何被塑造、被修正,又是如何有效地约束和引导着家族成员的行为模式的。这些文字不仅仅是个人的经验总结,更是集体智慧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投射。它揭示了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即对稳定、秩序和家族延续的集体渴望。阅读它,就像是进行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透过那些具体的教导,我们能感知到一种无形的社会契约是如何在民间世代履行和维系的。这种对地方社会心理的剖析,比宏大的历史叙事更具烟火气和真实感。
评分坦白说,初次翻阅时,我带着一丝对“教条”的抗拒,担心会读到一些脱离现代生活太远的陈旧观念。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其中蕴含着极其现代的生存智慧。那些关于诚信、勤勉、居安思危的教诲,经过时间的淘洗,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以一种更具穿透力的形式,直指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的痛点。例如,对于如何处理财富传承和后代教育的警示,在今天这个物质至上的年代,更显得振聋发聩。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将抽象的道德要求,落实到了具体的家庭场景中,使之可感、可知、可践行。它提供的是一套经过长期检验的“人际关系优化算法”,而非空洞的口号,这种实用性是任何一本当代成功学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建立在几代人真实的生命体验之上。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阅读享受,它更像是一份需要细细揣摩的“文化遗产清单”。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倾向于在阅读完某个章节后,合上书本,陷入长久的沉思,反思自身与原生家庭的连接点在哪里。它迫使读者跳出日常的琐碎,去思考“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这些宏大却又极其个人的命题。这种引发深层自我对话的能力,是优秀书籍的标志。它不是被动地灌输信息,而是主动地激发读者的内在反思机制。对于任何一个关心自身文化根源、渴望建立更稳固个人精神内核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工具和精神坐标,是极其珍贵且难以替代的。它像是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的不仅是过去,更是我们如何面向未来,带着历史的重量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