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幼儿数学核心概念 主编/作者 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生院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5118821 版次/印次 2015年6月 定价 78.00元 本书特色
◇本书梳理了涵盖集合、数感、数数、数运算、模式、测量、数据分析、空间关系与图形9大领域的26条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描绘了3-6岁幼儿应该努力理解的关键性数学概念。
◇阐述了这些核心概念对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促进教师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提出了建立早期数学教学方法的5条教学策略:(1)将我们周围的世界数学化,(2)数学不能局限于操作,(3)识别幼儿的接受性理解,(4)幼儿借助手、脚、耳、目学习数学。(5)支持幼儿建构自己的思考
◇提倡有目的的教学和反思,培养幼儿对数学内容连贯、深入而系统的理解。
◇ 配套教学视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讨论和反思的范例。 中文版序
关于作者
英文版序
前言
致谢
概述
第*章集合:根据属性来定义组合
核心概念:根据物体的属性对集合进行分类
核心概念:同一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核心概念: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
教学提示
第二章数感:发展有意义的对数量的感知
核心概念:数字有多种用途,有些更具数学意义
核心概念:数量是集合的属性之一,用数字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核心概念:小集合的数量可以直接被感知到,而无需数数
教学提示
第三章数数:不仅仅是1、2、3
核心概念:数数可以用来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
核心概念:数数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集合
教学提示
第四章数运算:每个运算都蕴含一个故事
核心概念:往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组合)或者拿走物体(分解)会使集合发生变化
核心概念:集合之间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进行比较,还可以根据多、少或相等进行排序
核心概念:一定数量的物体(整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可能一个整体
教学提示
第五章模式:识别重复性和规律性
核心概念: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重复或递增的序列,它们存在于真实世界和数学中
核心概念:识别模式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归纳
核心概念:在不同的形式中可以发现相同的模式
教学提示
第六章测量:均等的比较
核心概念:无论对单个或多个物体,都可根据多种属性对其进行测量
核心概念:所有的测量都涉及到“均等”的比较
核心概念:定量测量有助于更加地描述和比较
教学提示
第七章数据分析: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核心概念:收集数据的目的是回答那些答案不明显、不直接的问题
核心概念:数据表征的目的在于说明问题,而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则取决于问题本身
核心概念:对局部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预测整体情况
教学提示
第八章 章空间关系:定位我们周围的世界
核心概念:数学可能准确地描述物体与方位之间的关系
核心概念:特定视角的观察影响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和二维表征
核心概念:大脑可以形成并操作空间关系的视觉图像
教学提示
第九章图形:理解图形的概念
核心概念:可以根据属性特征对图形进行定义和分类
核心概念:立体图形的表面是平面图形
核心概念:图形可以组合和分割成新的图形
教学提示
结语
有目的的教学和反思
幼儿数学核心概念的关联性
教学提示
核心概念表
集合的核心概念
数感的核心概念
数数的核心概念
数运算的核心概念
模式的核心概念
测量的核心概念
数据分析的核心概念
空间关系的核心概念
图形的核心概念
学习指南
延伸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数学核心概念中英对照表
配套教学视频简介 本书是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生院“早期数学教育项目”研究团队长达七年的研究结晶。根据认知科学和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梳理并实践了幼儿数学学习的26条核心概念,涵盖集合、数感、数数、数运算、模式、测量、数据分析、空间关系和图形9个主题或专题的学习。这些关键性的数学概念为幼儿终身数学学习和思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共9章,每章聚焦核心概念的一个领域,由核心概念和教学提示两部分组成。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的撰写方式,带给你非同一般的阅读体验。
◇ “数学活动写真”,还原无处不在的数学学习的现场,鲜活地呈现幼儿是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数学核心概念的学习与发展的,让你感受到数学核心概念带给教师的魔力。
◇“教师的话”,分享美国老师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困惑与反思,让你觉得在数学教学的满。探索之路上,你并不孤单,带给你精神的滋养与前进的动力。
◇“教学提示”,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选择材料,将数学核心概念整合于教室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实例描述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轨迹,让你准确跟踪和把握幼儿数学学习发展的脚步。
◇ “图画书中的数学”,扑面而来的数学图画书,为幼儿的学习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您的数学教学资源更丰富。
◇ “延伸阅读书目”,为教师在数学学科上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配套教学视频(DVD)简介
◇1张DVD,10个教学活动视频。每个活动均聚焦于一个数学领域核心概念的学习,真实记录幼儿是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获得数学核心经验。
◇视频通过专家的导引、伴随活动的教师反思、精彩的活动全貌等形式,全方位呈现了幼儿是如何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中逐步获得数学核心概念的。
◇ 支持您更好地理解幼儿数学核心概念。
◇鼓励您将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应用于每日教学中。
◇ 期盼您在数学的教学上更加自信与成熟。
《启迪童心:早期数学思维启蒙指南》 内容概要: 本书并非一本具体的教材,而是一本旨在为教育者、家长及所有关心幼儿数学启蒙的读者提供深刻洞见、实操策略与理论支持的综合性指南。它将聚焦于幼儿早期数学思维发展的核心要素,深入剖析儿童如何自然而然地接触、理解并内化数学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爱上数学,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书强调的不是 rote learning(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游戏、探索、生活经验等多元化途径,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空间感知、模式识别、数量理解、测量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等早期数学素养。 核心理念: 我们深信,数学并非仅存于书本与课堂,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早期数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让他们在玩耍中感知、在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运用。本书的核心理念是: “玩中学”: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和活动,将数学概念融入其中,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生活化”: 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引导儿童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量、形状、空间、模式等与数学联系起来,让他们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概念化”: 关注核心概念的建立。而非机械的运算,重点在于帮助儿童理解数是什么、量是怎么回事、形状有什么特征、空间如何描述等根本性的数学概念。 “发展性”: 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合他们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 “个性化”: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关注儿童个体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挑战,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 内容结构与侧重点: 本书将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展开,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早期数学教育图景: 第一部分:理解幼儿数学思维的基石 1. 何为早期数学? 重新定义“早期数学”,超越传统算术。 阐述早期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它如何影响儿童的整体认知发展和未来学业成功。 探讨早期数学教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何如此关键。 2. 幼儿如何学习数学:认知发展视角 借鉴皮亚杰、维果茨基等早期发展理论家的观点,分析儿童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 讲解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在数学理解上的特点和挑战。 强调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儿童如何通过身体动作和感官体验来理解数学。 3. 数学焦虑的早期预防 分析早期数学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如恐惧、畏难等。 探讨造成数学焦虑的潜在原因,包括不恰当的教学方式、过度强调结果等。 提供家长和教师如何营造积极、支持性学习环境的策略,从小培养对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第二部分:幼儿数学核心概念的深度解析与启蒙策略 本书将围绕以下几个幼儿数学核心概念,深入剖析其内涵,并提供丰富的启蒙活动和教学方法: 1. 数量与数概念(Number and Counting) 概念解析: “数”的本质:不仅仅是数字符号,更是对数量的抽象表示。 数数(counting):理解一一对应、基数词顺序、稳定顺序、顺序原则、基数原则。 数量的构成:分解与组合,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如“比多、比少、一样多”。 估计与测量:初步的量感培养,对数量的直观感知。 启蒙策略: 游戏化活动: 数量配对游戏、数数找物品、故事中的数量、搭建与计数、“数”的烹饪游戏。 生活化场景: 点数餐具、数玩具、分配零食、观察交通工具的数量。 教具运用: 积木、珠子、棋子、图卡、沙盘等,引导操作与感知。 语言引导: 用丰富的语言描述数量,提问引导思考(“这里有多少个?”,“我们怎么知道?”)。 2. 形状与空间(Shapes and Space) 概念解析: 二维形状: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形状,理解其属性(边、角)。 三维形状:认识球体、立方体、圆柱体、锥体等,理解其立体特征。 空间关系: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距离(远、近)、大小(大、小)、位置(里面、外面、旁边)。 空间推理:图形的旋转、翻转、组合与分割,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启蒙策略: 游戏化活动: 形状拼图、形状配对、积木搭建、形状寻宝、“地图”游戏、“动物园”里的空间。 生活化场景: 识别生活中的各种形状(时钟是圆的,窗户是方的)、整理玩具时按形状分类、描述家庭成员的位置。 教具运用: 形状积木、七巧板、拼图、模型、地图、放大镜。 语言引导: 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形状和空间关系,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像什么?”,“它在哪里?”)。 3. 模式与规律(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概念解析: 识别模式:ABAB, AABB, ABCABC等简单的重复模式。 创建模式:让儿童自己设计并重复模式。 延伸模式:预测和完成未完成的模式。 模式与序列: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和联系。 启蒙策略: 游戏化活动: 节奏拍手游戏、串珠子(按颜色或形状)、乐高搭建(按颜色或大小)、图画故事中的模式、自然中的模式(花瓣、叶子)。 生活化场景: 观察衣物上的图案、食物的摆放顺序、日程的安排(起床、吃饭、玩耍)。 教具运用: 积木、串珠、彩色纸条、卡片、音乐。 语言引导: 鼓励儿童描述他们发现的模式(“这是怎么变的?”,“接下来会是什么?”)。 4. 测量与比较(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概念解析: 直接比较:大小、长短、高低、轻重、多少(直观感知)。 非标准单位测量:使用身体部位(脚、手)、非标准工具(积木、绳子)进行测量。 初步的测量概念:长度、重量、容量、时间(粗略的感知)。 启蒙策略: 游戏化活动: “谁更高?”、“谁的绳子更长?”、“用积木量一量桌子有多长”、“谁的瓶子装的水多?”。 生活化场景: 比较水果的大小、衣服的长短、测量做手工用的彩带、计算完成游戏需要的时间(“我们玩了多久?”)。 教具运用: 尺子(用于认识)、各种大小的容器、秤(用于观察)、计时器。 语言引导: 使用比较性词汇(“比...长”、“比...短”、“最重”、“最轻”),引导儿童主动比较。 5. 排序与分类(Sorting and Ordering) 概念解析: 分类:根据一个或多个属性(颜色、形状、大小、用途)进行分组。 排序: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事物(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短到长)。 启蒙策略: 游戏化活动: 玩具分类(按类型、颜色)、整理书架、水果蔬菜分类、按照身高站队、按照体重排序。 生活化场景: 帮助整理衣柜、收拾餐桌、给卡片排序。 教具运用: 各类物品(玩具、卡片、积木)、分类箱、不同大小的物品。 语言引导: 鼓励儿童解释他们的分类和排序依据(“你为什么把这些放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第三部分:赋能教育者与家长的实践指南 1. 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 家庭环境:如何在家中营造充满数学探索机会的角落。 教育机构环境:如何布置教室,让数学随处可见。 利用自然环境:将数学学习延伸到户外。 2. 与儿童有效沟通的技巧 提问的力量: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深度思考。 倾听与回应: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并给予积极反馈。 避免说教:通过对话和引导,让孩子自主发现。 3. 游戏设计与资源选择 如何设计符合儿童年龄和发展特点的数学游戏。 推荐具有教育意义的玩具、绘本和数字资源。 强调“低结构”与“高结构”活动的结合。 4. 观察与评估儿童的数学发展 如何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儿童的数学理解水平。 非正式评估方法,避免给儿童带来压力。 记录儿童的进步,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5.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儿童数学成长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分享家庭数学活动的建议。 理解家长在儿童数学启蒙中的角色与重要性。 本书特色: 理念先进: 融合了当代儿童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其主动性和创造力。 内容扎实: 对每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操作性强: 提供了大量可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和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语言亲切: 避免了枯燥的理论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交流。 视野开阔: 虽不局限于特定教育体系,但借鉴了国际上成熟的早期教育理念,旨在为中国幼儿数学启蒙提供有益参考。 目标读者: 幼儿教师(幼儿园、早教机构)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关心孩子数学启蒙的家长 儿童教育研究者 对早期数学教育感兴趣的社会大众 结语: 《启迪童心:早期数学思维启蒙指南》是一份承诺,一份邀请,邀请您与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发现之旅。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充满爱的引导,每个孩子都能在早期数学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成就,为他们的未来播下智慧的种子。本书旨在成为您手中一份可靠的资源,陪伴您和孩子们一同成长,一同领略数学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