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历代家训丛书:蒙训辑要 |
| 作者 | 夏家善 |
| 定价 | 30.00元 |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52805147 |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蒙训辑要》选录了从南北朝到清末期间的蒙训读物十三种。蒙训读物自产生以来,就广为流传,经久不衰。选入本书的古代蒙训读物,大都是脍炙人口、广泛流传的名篇。为便于读者了解蒙训发展的脉络,本书依时间顺序进行编排,少量难以判定写作年代的著作,放在全书*后。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对所选蒙训读物进行了标点和注释。至于个别词语,由于没有可供参校的版本,即保持原貌。《蒙训辑要》的作者,大都是中国古代的宏儒巨匠。 |
| 作者简介 | |
| 夏家善,男,山东省滕州市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南开大学研究员。长期研治中国文学,熟悉古代文化典籍,特别属意于古代家训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南开话剧运动史料》《世界寓言精品大观》《旧苑撷英》《留学生的足迹》等,并在《南开学报》《天津师 大学报》《曹禺研究集刊》《天津教育》《文谈》等多种报刊、集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家训要言》内容丰富,集家训精华于一体。500余家训内容涉及广泛,而且角度独到,足以给当今各方面的人们提供家教的借鉴。 《家训要言》作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古代社会中,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人都有,甚至不乏家庭妇女。每个人都为的阶级或阶层代言,将这方方面面的人们的家训言论集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各阶层对社会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贯穿于家教中。这对于当今现实,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 文摘 | |
| 序言 | |
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奇妙体验是,我发现这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很多核心精神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比如诚信、责任感、自律,竟然有着惊人的契合度。这不禁让我反思,我们现代社会在追求快速发展和物质富足的同时,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培育?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当下教育体系中可能存在的缺失。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勤俭持家”的训诫,在今天看来或许显得有些“过时”,但当我们深究其背后关于珍惜资源、量入为出的理财观和社会责任感时,其价值立刻就凸显出来了。我尝试着将其中一些比较普适的理念,用更现代的语言重新阐释后,与家中的晚辈进行了一些探讨,发现他们对这种“老祖宗的智慧”的接受度远超我的想象,这套书成功地架起了代际之间沟通传统文化价值的桥梁,其现实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套丛书的史料价值是相当高的。它不仅仅是为普通读者准备的入门读物,对于历史学者、家谱研究者以及社会学研究人员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和系统的原始资料库。不同于零散的史料挖掘,这套丛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极大地节省了研究者在信息搜集和交叉验证上的时间成本。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家族内部权力结构和教育执行机制的描述,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士大夫阶层是如何在宏观政治环境之外,建立起一套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小型社会体系的。每一则家训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密码、一个时代的社会缩影,如果能结合其他史料进行深挖,相信能从中提炼出许多关于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独特视角,其学术贡献不言而喻,它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本基础。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中对于“修身”的论述,并非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践的落地性。它不像一些空泛的哲学著作,读完之后会有一种“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失落感。相反,书中的许多家训都非常具体,比如如何对待仆人、如何处理邻里纠纷、在商业活动中如何坚守信誉等等,这些都是极其贴近日常生活的细节。阅读这些细节,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生活美学”课程。它教导的不是如何“成名成家”,而是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对个体品格的打磨,才是真正的百年大计。它让我明白,一个家族的基业,最终是建立在每一个成员的日常言行和微小品德之上的,这种由内而外的修炼,是任何外部财富和权力都无法替代的永恒财富,读完让人心境平和,对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高的要求。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设计没有过度花哨的装饰,而是选择了那种留白很多、用书法和简单的图腾来营造意境的风格,仿佛直接把你拉回了那个讲究礼仪和家风的年代。纸张的质地摸上去也很有档次,不是那种常见的廉价印刷纸,有点偏向于那种略带粗粝感的宣纸质感,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字迹的层次感非常到位。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排版,内文的字距和行距处理得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这对于研读这类需要反复推敲的古籍资料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装订工艺也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书脊结实,翻阅起来不易松脱,感觉是能经受住多次翻阅和收藏的品质,完全不是那种“看了两遍就想扔掉”的快消品,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从外在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编纂者和出版方对“家风传承”这件事的敬畏和认真。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说实话,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得多,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条文堆砌,而是在梳理和呈现古代不同家族在教育子弟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核心思想,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远比空洞的理论说教来得有力量。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家训进行分类和对比的手法,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家风”是如何随着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而发生微妙的演变的,比如,在战争年代和太平盛世,一个家族对子孙品德和学问的要求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细腻的观察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伦理教育的理解。作者的注释和引言部分也处理得非常得当,既没有过度解读而失真,也没有简单罗列而显得单薄,而是以一种温和、尊重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探究字里行间蕴含的智慧,让人感觉像是在一位饱学的长者身边接受教诲,而不是被生硬地灌输知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