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 50个经典数学游戏造就孩子思维力 蒙台梭利 白玛琳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畅销书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 50个经典数学游戏造就孩子思维力 蒙台梭利 白玛琳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畅销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蒙台梭利
  • 数学启蒙
  • 亲子教育
  • 思维训练
  • 家庭教育
  • 早教
  • 游戏化学习
  • 儿童数学
  • 白玛琳
  • 中信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磐恒志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9083
商品编码:29371705667
丛书名: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50个经典数学游戏造就孩

具体描述

国际幼教教母白玛琳,给中国家长的家庭教育系统解决方案;

风靡百年价值百万的美国蒙氏教育带回家;

200个经典数学、语言、探索、沟通游戏,培养孩子思维、表达、认知、合作四大核心能力,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家,给孩子成就一生的内驱力

书名: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50个经典数学游戏造就孩子思维力
定价:48.00元
作者:白玛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5
页码:17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69083

美国蒙氏学校推荐经典家长用书,把国际蒙氏教育精华搬回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家雄
北师大学前教育教授李敏谊博士
等教育专家联合推荐!

★风靡欧美百年的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法
创始人贝佐斯,谷歌创始人谢尔盖林和拉里佩奇,维基百科创始人威尔士,
英国王储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他们的人生都始于蒙台梭利教育

★国际幼教教母、纽约大学教授白玛琳
为中国家长专门著书,传授儿童家庭教育之道
50年蒙氏教育经验
50*4个蒙经典数学、语言、探索、沟通游戏
在家中轻松培养独立思维、擅长表达、敏于认知、善于合作的孩子

★家长引导210岁孩子成长学习的实操书
孩子出生头十年接受的蒙台梭利教育,将像汽车引擎一样,给予孩子持续一生的内驱力
区别于所有蒙氏理论书  将蒙氏教育理念融为200个经典家庭游戏

★?家庭时间,日常事件,生活场景,身边环境,处处皆教育
开放式的活动,嵌入各种日常场景,适合不同年龄段
活动过程足够简单,随时嵌入父母繁忙的时间表

★精美装帧
200幅精美图片,高品质超感特种纸, 4册全文彩色印刷
少见的裸脊+护封装订,保证内页完全摊开,方便家长使用参考
取得国内外7项环保质量体系安全认证,绿色印刷,环保

 

蒙台梭利教育,发掘孩子一生内驱力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是尊重孩子本性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是2~10岁孩子迫切需要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要求家长准备适合的环境,提供恰当的支持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
国际幼教教母白玛琳自设计的50个
经典蒙氏数学游戏,培养孩子敏捷的思维力。
渗透蒙氏教育理念精髓,逐级递深,
家长利用家庭时间和日常事务,
就能培养思维敏捷的孩子,
同时建立积极深厚的子情感。
特别适合认同新式教育理念的2-10岁孩子的父母。

第yi章 基本数学概念
1. 鸡蛋放到杯子里
2. 家人的照片
3. 关于4的书
4. 1、2、3,简单吧
5. 数字和数
6. 一根和一捆
7. 去银行
8. 写在收银条上
9. 珠串
10. 加和减
11. 做调查

 

第二章 空间、形状、测量
12. 大书小书
13. 上车、装箱
14. 袜子做的秤
15. 做模型
16. 大步走
17. 搭盒子
18. 覆水难收?
19. 印章
20. 你会称重量吗?
21. 怎么量长度?
22. 看看能装多少
23. 戴帽子!
24. 地砖积木

第三章 规律与关系
25. 鞋子排排队
26. 猫与狗
27. 是或不是
28. 乱七八糟的抽屉
29. 站好队
30. 划集合
31. 用线围个圈
32. 涂画大乱斗
33. 缝枕头
34. 拼扣子
35. “盖棉被”
36. 一半一半
37. 剪纸
38. 边界数学

第四章 数学策略
39. 拿石头
40. 服务员!
41. 洋娃娃屋的家具
42. 非洲棋
43. 天气表
44. “钓鱼!”
45. 多漂亮的娃娃!
46. 应用题?没问题!
47. “连连看”
48. 时间助阵
49. ……织起来的数学
50. 做图解

 

白玛琳教授从事蒙台梭利教育已经超过50年,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领域的先驱,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她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前任会长,美国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认证委员会前任理事,美国蒙台梭利协会东南亚事务执行大使。她创办了斯坦藤岛蒙台梭利学校,曾任纽约市西部蒙台梭利学校的校长。
白玛琳教授一直致力于在范围内推广蒙台梭利教育法,她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做过多次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近十年来,她专注于促进亚洲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重点在中国和俄罗斯推广蒙台梭利教育。
骆思洁是莱斯利大学早期教育专业硕士,在美国波士顿具有10年的蒙台梭利早教教师经验。目前,她是中国国内蒙台梭利教育项目的顾问和教育专家。

 

 

白马琳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界的专家之一,她以自己对蒙台梭利教育的信念、理解以及多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这套书。我相信,这套书能给国内家长提供一套系统、具体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朱家雄

白马琳结合自己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为深陷“教育焦虑”的中国家庭及时带来了这套书,能够帮助中国父母更好地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儿童有价值。
——北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所教授 李敏谊博士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活动不仅具有情温度,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家长在使用本书的同时会不断感受孩子们成长的惊喜,享受有效互动的精彩瞬间。

——北京朝阳区教研室主任许美琳

这套书将成为每个家庭的宝贵财富。白玛琳用数十年的教育经验精心设计的蒙氏活动,能将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心发展带上新的层次。
——美国知名作家,儿童教育心理学家,美国大脑发展研究中心专家 乔安?迪克

这套书是所有想要自参与孩子教育的家长和老师的必读书目。书中的活动理念深刻,讲解细致,操作简单,让家长能够兴致盎然地学会把这些活动运用到与孩子相处的家庭时光中。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现任执行长,美国私立教育委员会副主席 理查德?昂格雷尔

 

把鸡蛋放到杯子里
这项活动很经典,
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对一一对应的掌握情况。
记住,不管讨论或解释多少次,
都不能增强孩子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只有让他接触到数和物体,有了身体验才会进步。
你需要
6 个西餐蛋杯或小杯子;8~10 个玩具鸡蛋(木头或塑料的)
前期准备
先把蛋杯摆成一排,旁边放些玩具鸡蛋。
怎么做
1. 给孩子看看蛋杯和鸡蛋。让他挑出足够多的鸡蛋,保证每个蛋杯里放
一个。
2. 看着孩子操作,聊一聊他怎么决定要挑多少个鸡蛋。可以说:“哦,我
明白了,你要在每个杯子里放一个鸡蛋。”或者,“你怎么想出来要拿这
些的?”
后续活动
·让孩子把鸡蛋取出来放到一边。增减蛋杯的个数,再重新放鸡蛋。让孩子示范他思考
的过程,带着你做一遍。
·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匹配活动(一一对应)。可以把种子埋入土里、把玩具汽车
开回车库、把画笔放回笔架、把吸管放进杯子、把勺子放入碗里,或者把帽子戴在
头上。活动用意
瑞士行为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研究奠定了很多现代
儿童成长理论的基础。他用这项活动了解孩子对数学的理解程度。
他的结论是:非常小的孩子一开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发育的第
二阶段(4~7 岁),孩子才能把鸡蛋和蛋杯一一对应,得出需要的鸡
蛋总数。匹配是一一对应的概念基础,是学习计数的重要一步。
进一步
把空的蛋杯摆成一排,再把相同数目的鸡蛋摆在这排杯子前。让鸡蛋头尾相连,
这样就会排得比杯子更长。问问孩子,是杯子多还是鸡蛋多。4~7 岁的孩子很有
可能说鸡蛋更多——即便他刚刚看到一个鸡蛋对应一个杯子。对他来说,鸡蛋那
一排更长,所以数量更多。不要讨论对错,就让孩子玩鸡蛋。鸡蛋和杯子匹配的
经验,zui终会让孩子意识到,不管鸡蛋怎么摆,它们的数量是不变的。
小提示
可以做更多的匹配活动:
·请孩子标记每间卧室、每把椅子、每个衣架,可以用图片或文字做标签。
·让孩子把一束花插到几个花瓶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每个瓶子插1 枝;每个
瓶子插2 枝;所有的花插到1 个瓶子里,其他的瓶子空着;1 个瓶子里插2 枝,
其他瓶子里插3 枝……
·和孩子玩牌,让他发牌,保证每个人的牌张数相同。


智趣启蒙:在家玩转数学,点亮孩子思维火花 当孩子眼中闪烁着对数字的好奇,当他们尝试着数数、分类、比较,那是思维萌芽的 joyous signal。而我们,作为父母,能否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用最自然、最富有趣味的方式,为他们搭建起探索数学世界的桥梁?这不是一件需要高深理论支撑的工程,更不是一场枯燥的填鸭式训练。它关乎的是一种智慧的陪伴,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让孩子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掌握逻辑、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实验室,孩子们在亲手操作、动手实践中,与数字、形状、空间产生最直接的联系,那将是何等令人欣喜的画面。他们不再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 actively 探索的 discoverer;他们不再是对抽象概念感到困惑,而是通过 tangible 的游戏,将数学的魅力收入囊中。 本书正是献给那些渴望在家中点燃孩子数学思维火花的家长们。它倡导的并非一套程式化的教学体系,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的、充满创造力的教育理念。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潜能,而家庭,恰恰是他们最天然、最适宜的成长土壤。在这里,我们摒弃了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沉重感,取而代之的是“玩乐”的轻盈。我们相信,当孩子在欢笑中进行探索,当他们被游戏本身的乐趣所吸引,数学的种子便会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这样一个充满数学趣味的环境呢?本書將帶您走進一個全新的視野,聚焦於那最為核心、也最為關鍵的元素——遊戲。遊戲,不僅是孩子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更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最佳載體。特別是數學遊戲,它能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象化,讓孩子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邏輯推理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並愛上數學。 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透過精心設計的遊戲,激發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培養他們的數感。什麼是數感?它不僅僅是會數數,更是對數量、大小、順序、空間等基本概念的直觀感知和理解,以及對數字之間關係的初步認知。例如,透過簡單的積木堆疊,孩子可以學習到數量的多少,如何比較大小,甚至初步認識到加法的概念;透過將不同顏色或形狀的物品進行分類,他們能學習到集合、分類和規則。這些看似簡單的遊戲,卻是構建孩子數學思維的基石。 本書將為您呈現一套50個經典數學遊戲,這些遊戲經過時間的考驗,被證明能夠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數學思維發展。這些遊戲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不僅有趣,更蘊含著深刻的數學原理。它們並非要求您購買昂貴的教具,而是鼓勵您利用家中隨手可得的物品,如豆子、鈕扣、紙張、積木、毛線等,將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變成孩子探索數學的奇妙工具。 我們將以極為細膩的筆觸,為每一個遊戲提供詳細的操作步驟、所需的材料,以及最為重要的是,遊戲背後所蘊含的數學啟蒙意圖。您將了解到,為什麼這個遊戲能夠幫助孩子理解加減法,為什麼那個遊戲能夠培養孩子的空間想像力,又或者,為什麼另一個遊戲能夠訓練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我們希望您不僅能夠輕鬆地帶領孩子玩遊戲,更能理解遊戲的教育價值,並在互動中與孩子一同成長。 例如,對於幼齡的孩子,我們將介紹一些著重於數字的感知與建立的遊戲。可能是一場關於“數字尋寶”的遊戲,讓孩子在房間裡尋找特定數量的物品;可能是一個“小小廚師”的遊戲,讓孩子用量杯和量勺來學習“多少”的概念;又或者是一個“形狀配對”的遊戲,幫助他們認識和區分圓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幾何圖形。這些遊戲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以最直觀、最有趣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字和形狀與孩子的具體經驗聯繫起來。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將逐步引入更具挑戰性的遊戲,著重於數學邏輯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一些涉及序列與模式的遊戲,能幫助孩子理解事物的規律性;一些關於空間與測量的遊戲,能培養他們的空間想像力和初步的度量概念;還有一些策略性遊戲,例如簡單的棋類或桌面遊戲,則能極大地鍛鍊孩子的預判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的編寫,旨在讓每一個家長都能輕鬆上手,無論您是否擁有專業的教育背景,都能成為孩子最稱職的數學啟蒙導師。我們深知,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力是無可替代的。當您放下手機,親手為孩子準備一個遊戲,與他們一同沉浸在探索的樂趣中時,這份陪伴本身就是對孩子最珍貴的愛。孩子們在遊戲中感受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父母的關注、支持和鼓勵,這將極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對學習的熱情。 我們也將探討,如何在遊戲的過程中,捕捉和引導孩子的數學思考。當孩子在玩遊戲時提出疑問,或者在操作中出現錯誤時,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回應,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這是一種“引導式”的教育,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例如,當孩子在分類時出現困惑,我們可以問:“你覺得這件物品應該屬於哪一類呢?為什麼?”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這種提問方式,能啟發孩子的主動思考,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 本書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它強調親子互動的重要性。我們所介紹的遊戲,很多都鼓勵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共同解決問題。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的互動氛圍中,親子關係將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同時,孩子也能從家長的示範和引導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您會發現,當您放下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與孩子的遊戲中時,不僅孩子獲益匪淺,您自己也能從中獲得一份久違的快樂和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透過這些遊戲,讓孩子對數學產生內在的興趣,而不是為了取悅他人或應付考試而學習。當孩子在玩耍中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他們自然會對數學產生積極的情感連結。這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將是他們未來學習道路上最為寶貴的財富,能夠驅動他們不斷探索,不斷進步。 本書並非僅僅是一本遊戲指南,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智慧連結的指南。它倡導的,是一種以遊戲為媒介,以親子互動為核心,以培養孩子思維力為目標的家庭教育方式。我們相信,透過這些精心設計的數學遊戲,每一個家庭都能點亮孩子思維的火花,讓他們在充滿樂趣的探索中,自信而快樂地成長,為迎接更廣闊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這趟奇妙的家庭數學啟蒙之旅中,您將發現,數學不再是冰冷而枯燥的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智慧寶藏。您將見證,您的孩子如何在玩樂中,一步步鍛鍊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像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是數學學習的基石,更是孩子未來在各個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 讓我們一同開啟這段充滿驚喜的旅程,用遊戲的力量,為孩子構建一個充滿智慧與樂趣的童年。本書將是您在家中實踐蒙氏教育理念,培養孩子思維力的得力助手,引導您和孩子一同發現數學的無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文字的表达上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洞察力和亲和力,完全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说教式的口吻。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并且真正理解孩子心性的教育者进行深度交流。她没有堆砌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术语,而是将那些复杂的教育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生活场景和游戏案例中去。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家庭教育实践的门槛,让身为普通父母的我们也能轻松理解并自信地应用。特别是在描述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情绪时,作者的描摹细致入微,仿佛能预见到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所有困惑,并提前给出了细腻的应对策略。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写作功底,是很多教育类书籍所欠缺的,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我们观察孩子、尊重孩子内在成长的节奏。

评分

从结构布局来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流畅,层次感分明,显示出编者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组织能力。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游戏清单,而是将这些数学思维的游戏进行了巧妙的分类和主题划分,比如有的侧重于感觉统合,有的则直接指向抽象概念的建立。这种结构安排有助于父母系统性地了解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数学思维的不同需求。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主题的介绍之后,作者都会穿插一些关于蒙氏教育哲学核心理念的阐述,这些理念如同地基一般,支撑着上方所有游戏实践的合理性。读者在学习具体操作的同时,也被不断地拉回到教育的初心和原则上去反思,避免了“为了玩而玩”的误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扎实和充实,读完后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堆游戏,更是一套系统的思维构建方法论。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强调“过程”而非“结果”这一点上的执着。在这个追求速成的社会环境中,很多家长不免会焦虑于孩子“学到了多少”或“进步了多少”。然而,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引导我们关注孩子在探索、操作、犯错和修正错误中所展现出的专注力、逻辑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它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教育视角,即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孩子全神贯注投入的那一刻。书中的许多游戏设计,初看起来似乎简单,但当你真正引导孩子去完成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多重思维的训练,比如序列概念的建立、空间关系的理解,或是对事物永恒性的认知。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远比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要来得宝贵和持久。它提醒着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点燃孩子内在的火焰,而不是简单地填充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这对于忙碌的现代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它并没有要求父母购置昂贵的、专门的教具,而是大量利用家庭中触手可及的日常物品——比如豆子、瓶盖、简单的木棍乃至厨房里的食材——来设计出富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活动。这种“就地取材”的理念,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课堂。每介绍一个游戏,作者都会清晰地列出所需材料、适宜年龄范围以及关键的引导提问,使得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我尝试了其中几个小游戏,孩子们立刻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那种全神贯注、忘记时间的沉浸状态,是我以往用电子产品或其他传统玩具难以达到的效果。这无疑是一本“拿来就能用”的实战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花费的心思。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手感温润,内页的印刷清晰度和色彩过渡自然,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版式布局,每一页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内容排布既有疏密变化,又显得井井有条。特别是那些图文并茂的章节,插图的线条流畅,色彩搭配既符合儿童的审美,又蕴含着教育学的考量,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动手实践书中的内容。这种用心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提升阅读和实践的体验,体现了出版方对教育类书籍应有的尊重和专业度。它给人的感觉不是一本冰冷的教材,而像是一个精心准备的、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的工具书,每一个翻页的动作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期待。初次接触这本书的读者,我想都会被它专业而又亲切的外观所吸引,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开端,让人对内部的内容充满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