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争奇斗艳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图版)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族呼麦 甘肃花儿 西安鼓乐
定价:25.00元
售价:13.0元,便宜12.0元,折扣52
作者:闻婷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534505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调民歌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好似撞击崖岸的波,起伏跌宕,天高地阔的草原之美由此而生。呼麦有着上千年历史,作为蒙古的艺术,在全世界也是的。花儿歌词优美,格律严禁,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民歌。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四种音乐,虽风格不同、形式各异,但同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目录
章长调民歌——蒙古民族灵魂的歌音
007长调民歌节奏舒缓
010蒙古族长调民歌历史久远
012长调民歌是蒙古音乐的标志
015爱是长调根本主题
018长调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
021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魅力
第二章蒙古族长调——“草原音乐活化石”
026蒙古族的母亲河——克鲁伦河
029长调民歌有草原文化的韵味
031蒙古族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
033阿拉善长调民歌
035阿拉善长调民歌的来源
038长调民歌背后的故事
第三章每首长调民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046长调民歌传承者郝交仁
048天人相应的蒙古民歌
049沙窝窝里唱出个长调歌王
055长调民歌的魅力与传奇
059濒临失传的长调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
004
目录
蒙古族呼麦
章呼麦——草原上生长出来的声音
064呼麦是一种“喉音”艺术
067图瓦特产喉音演员
070漫谈呼麦的历史
072一般认为女性不适宜唱呼麦
073溯源呼麦传播者
080“天籁之音”失而复得
第二章呼麦——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
082呼麦——“草原文化三宝”之一
086女呼麦歌王侧写
089与呼麦大师亲密接触
091长调呼麦在希望中呼喊
097唱“呼麦”的蒙古族青年
099蒙古族呼麦向前冲
甘肃花儿
甘肃花儿——“诗与歌的狂欢节”
102“中国花儿之乡”
104回族群众是花儿的创造者
105“花儿家乡”的花儿会
111临夏花儿和洮泯花儿
113河州花儿的特点
114莲花山花儿会
116甘肃“花儿把式”传承堪忧
005
争奇斗艳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图版) 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
目录MULU
西安鼓乐
章西安鼓乐——来自唐朝的声影
120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123西安鼓乐有多种音乐因素
124西安鼓乐的传说
127西安鼓乐的表演特点
130西安鼓乐的现状与未来
133西安鼓乐与唐宋音乐的渊源
第二章西安鼓乐——声动中外远播八方
140战安禄山勇冠三军传鼓乐
144中国古代的“交响乐”
147习“鼓乐”韵“古谱”
152西安鼓乐曲词的研究
154一代鼓乐演奏大师安来绪
158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的,当时就被它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精美的图文所吸引。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所传递出的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单罗列,更是在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了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比如,书中对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介绍,不仅仅是音乐技巧的分析,更深入地挖掘了牧民们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让我感受到了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呼麦的介绍,也让我看到了这项古老技艺背后所承载的游牧民族的智慧和哲学。而花儿和西安鼓乐,更是展现了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这些非遗项目传承人故事的描绘,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物质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况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种精神力量,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只是一本介绍性的画册,但读下来才发现,它实际上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之旅。书中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介绍,让我了解了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以及它在蒙古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于呼麦的解读,更是让我惊叹于人类声音的多样性和创造力,这种“一人双音”的技法,着实令人着迷。甘肃花儿的描述,则展现了黄土地上人民朴实而又充满激情的歌声,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西安鼓乐的部分,则将我带入了古都的深厚历史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了传统宫廷音乐的庄严与辉煌。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并非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将这些非遗项目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探讨了它们与历史、社会、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多角度的解读,让整本书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具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上的色彩搭配大胆而和谐,仿佛能瞬间将人带入那个充满神秘与古韵的世界。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精美的彩图,每一张都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质感十足,色彩饱满,细节处也处理得极其到位,让人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蒙古族长调民歌演唱场景的图片,构图讲究,人物的神情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那悠扬而绵长的歌声在耳边回响。还有对呼麦表演的视觉化呈现,虽然隔着纸页,却能感受到那种低沉、辽阔、又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所带来的震撼。而甘肃花儿和西安鼓乐的图文并茂,更是将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热闹的节日庆典,还是庄重的仪式场景,都通过镜头和文字进行了生动的记录。这种视觉上的享受,无疑大大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文化介绍变得生动有趣,也让非遗的魅力得以更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太了解这些非遗项目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打开了一扇了解它们的美妙窗口。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感受他们的音乐。这本书就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从蒙古族悠扬的长调民歌,到那仿佛能穿透灵魂的呼麦,再到甘肃地区饱含乡情的花儿,以及西安古都庄重典雅的鼓乐,每一种音乐形式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书中对这些音乐的讲解,并没有过于学术化,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和生动的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介绍,更像是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为我构建了一个立体的音乐世界。我仿佛能够听到长调民歌在辽阔草原上回荡,感受到呼麦声中蕴含的自然力量,体会到花儿里饱含的喜怒哀乐,也仿佛置身于鼓乐铿锵的节奏之中。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更深入地去探索和欣赏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分作为一名对民间音乐抱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独特音乐形式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它并没有选择泛泛而谈,而是将目光聚焦在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以及甘肃花儿和西安鼓乐这几个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上,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阐释。对于长调民歌,书中不仅讲述了其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还对不同地区的变体进行了区分,并附有对典型曲目的分析,让我对这种“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呼麦,更是被单独拎出来进行详细介绍,其多声部、喉音的演唱技法,以及它所蕴含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都在书中得到了精彩的呈现。花儿和鼓乐的部分,则从地域文化与音乐的融合角度进行了探讨,让我理解了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和发展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为我后续的深入探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