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川大史学(第二辑)文化史卷 |
| 作者 | 陈廷湘,成功伟 |
| 定价 | 55.00元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1498637 |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685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在四川大学120周年诞辰之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隆重推出《川大史学》系列丛书,一是为四川大学120周年献礼,*重要是乘此机会对川大历史学近年来的学术科研进行一番总结。《川大史学(第二辑):文化史卷》是《川大史学》系列丛书之一种,是学院学人有代表性的公开发表著述集成,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巴蜀文化史三部分。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中国古代文化史 胡宏性本体论对张拭的影响 论《懋斋诗钞》四版本之源流与异同 明清易代与《圆圆曲》 宋代疑经思潮的得与失 魏了翁《周易集义》考辨 西南边疆在明清史研究中的地位——美国现代学术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 先秦时期禅让观的流变——传世与出土文献的综合考察 扬雄以儒家思想论史及其对班固和《汉书》的影响 也说《史记.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 夷夏之辨与雅俗之分: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宋代儒家历、历家历之争 近现代文化史 缠足的野蛮化:博览会刺激下的观念转变 陈寅恪先生对缪钺先生的学术影响 从民国温江县档案看抗战时期国民对乡村民间 信仰的抑制与利用 “返为自主国”:汉语进步论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认同、政治理想 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之反思 “世界亦舞台”:民初成都的戏剧与文人——以《娱闲录》(1914一1915)居0评为中心 “书院日程”与“世界眼光”:沈曾植的“存古”努力及其文化观 试析民国时期川省农贷格局的演变历程(1935一1942) 晚清西方“国”“和“民族”概念的译介与陈独秀早期思想的形成 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兴学与乡村习惯和文化冲突——以清末四川兴学伐庙树为例 徐中舒先生的新史学之路 义理与考据之间:蒙文通先生的经学历程 巴蜀文化史 风云际会的晚清新经学转型——张之洞与廖平的师生交往及其学术史意义 华阳王秉恩学行考 素王改制:廖季平先生经学思想的核心 四川成都后蜀袁氏解伏连石刻研究 “圣”照耀下的“史”——杜甫几首咏怀古蜀史迹诗读后 三星堆文化向十二桥文化变迁的相关问题——从金沙遗址兰苑地点谈起 同光政局的余波与近代“蜀学”的兴起(1862—1879年) 魏了翁的书院教育及其助手李肩吾 西汉蜀地政风与“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川大史学(第二辑):文化史卷》: 二、川边兴学“排佛”之辨 当然,国家意识并不能成为赵尔丰轻视藏族文化的托词。“蛮民”、“开化”等词汇的大量出现,正表明了以赵尔丰为代表的康藏兴学工程的对藏态度。其时边学机构编纂的劝藏族适龄儿童入学的兴学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西方世界佛菩萨,孔教西来比天大。讲忠孝、开文化。不论蛮娃,不分喇嘛,人人都要入学堂,学官话,蓄了头发,讲究礼法,眼见四海成一家,再不当乌拉。”另有辟俗歌一首:“红黄两教纷如麻,明明弱种法,不爱国家,不养爹妈,口中喃喃说些啥?身披氇氇为的啥?从今悟了莫理他,再不学喇嘛。”①其对藏传佛教的轻视、排斥,可见一斑。 为了让广大“番民”都能及早“向化”,达到“人心固而风俗美”的目的,②赵尔丰让各学堂的教员每逢星期就为当地民众开堂宣讲圣谕广训及贤哲名言。宣统二年(1910)五月,在稻城、贡噶岭正式设立宣讲所,由司事、教习在百姓纳税上粮的时日,每天宣讲2小时,宣讲的具体内容为:朝廷垂念边氓之至意,土司蛮官之暴虐;设治之便利(指粮税均有定额,并免去支银差各项);学堂之有益(指能与汉官直接交谈免受种种欺蒙);学生之有希望(指读书渎好,可以做官);忠、孝、廉、耻;振兴商务(指改良造纸及织毪、压毡各项),改良农业(指试种各色粮食,并取各项药材及栽种各项药材)。目的是为了“发其忠君爱国之心,养其礼、义、廉、耻之俗,与乎敬上、事长、孝悌之道,”③并把宣讲内容编订成册,每位头人发给一份,以便随时览阅。 不仅如此,赵尔丰和他的川边机构还直接从改革藏民风俗习惯人手,强求汉化。如宣统二年(1910)六月,在乍丫发布告示,让乍丫百姓孝顺父母,“生养死葬”,不准再有不遵王法打骂、逐赶父母的情况发生,对忤逆不孝之人处以死刑。①为已经改土归流地区的百姓设定百家姓,让各地百姓将所知宗族人等共认一字为姓,“使知高曾”,追祖求宗,避免同姓为婚,或近亲结婚。规定同宗才能同姓,同村不得同姓。②派驻各地的委员们也不断地出谋划策,推动着赵尔丰发起的关外“以夏变夷”运动。如巴塘粮员为百姓改姓,并专门为每姓刊发宗祖牌位。⑧稻城委员冷家骥请川省发给婚书以开风气。④石渠县委员孙毓英禀请在德格辖境内的四区颁布告令,禁止天葬。⑤在各地委员的推动下,赵尔丰于宣统二年(1910)五月专门发布告示:规定关外僧俗人等严禁水、火、天葬,一律改行土葬。“凡父母之死,则以礼殡葬,即兄、弟、妻子之死,亦必用棺木装殓,择其不受水冲、不受火烧之地而埋之,乃合大皇上之制度,倘敢不遵示谕,本大臣定提案治罪,决不宽贷,各宜懔遵!”⑥宣统三年(1911)三月,确定了婚书形式,由刷印局印刷后发给每属委员,规定民间凡有结婚之家,必须领有官制婚书一份,照式填写主婚人及媒证、男女姓名。 …… |
| 序言 | |
(一) 读到《川大史学(第二辑)文化史卷》,心中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学术探索的冲动。这本书如同一扇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川大地景深处的文化脉络。第一眼望去,它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仿佛承载着无数先贤的智慧与思考。翻开书页,我首先被其中一篇关于巴蜀地区古代音乐演变的论述所吸引。作者抽丝剥茧,从甲骨文中零星的乐器记载,到汉代画像石中生动的乐舞场景,再到唐宋时期蜀地音乐文献的流传,层层递进,展现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如何在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和民间习俗的影响下,形成其独特而持久的生命力。尤其是在谈及宋代词牌《浣溪沙》与蜀地山水的契合时,那种人与自然的微妙呼应,更是让我驻足良久,反复品味。书中的语言并非生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反而有一种温润的文人气,使得即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研究者的严谨与情怀。它并非仅仅陈述史实,更是在试图重构一种感受,一种对过往文化的体认。
评分(二) 《川大史学(第二辑)文化史卷》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我被书中对四川地域文化多样性的解读深深震撼。其中一篇关于明清时期川南地区民间信仰变迁的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草根文化世界。作者从庙宇建筑的风格演变、祭祀仪式的细微差别,甚至是一些地方戏曲的唱词内容入手,勾勒出不同时期、不同社群之间信仰的互动与融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未简单地将民间信仰视为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着重分析了其在社会变迁中的动态适应性。比如,在描述明朝时期对关帝的崇拜如何逐渐融入地方神祇体系,并与当地的生产生活习俗相结合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辛勤劳作的百姓,如何在信仰中寻求慰藉与秩序。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整个论述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人性的温度。书中的一些插图,虽然篇幅有限,但足以勾勒出历史的轮廓,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
评分(三) 我向来对历史的细微之处颇感兴趣,《川大史学(第二辑)文化史卷》恰好满足了我这一点。书中关于近代四川报刊的发展与社会思想传播的研究,堪称是研究四川近代史的一扇别致的窗口。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报刊数量和发行量的简单统计,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报刊的办刊理念、栏目设置,以及其所承载的时代信息。例如,在探讨20世纪初四川新式报刊如何引入西方思想,并将其与本土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启蒙话语时,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探索与挣扎。书中有不少引用的报刊原文片段,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时代的印记,让我仿佛能听到那个年代思想碰撞的声音。作者对这些原始材料的梳理和解读,功不可没,为我们理解近代四川的思想变迁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即使是看似微小的文化现象,也能折射出宏大的历史潮流。
评分(四) 《川大史学(第二辑)文化史卷》带给我的,是一种智识上的愉悦。其中一篇关于四川近代教育史的探讨,尤其引人深思。作者并未流于对学校数量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教育观念的演变、课程设置的调整,以及教育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实验的描述所打动。作者详细介绍了当时一些教育家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以及这些实验如何与乡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相互作用。我从中看到了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以及其在现实土壤中扎根的艰辛。书中对于教育史料的运用,既有官方的教育档案,也有学者们的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报道,多种来源的材料相互印证,使得整个研究显得尤为扎实。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评分(五) 阅读《川大史学(第二辑)文化史卷》,我获得了一种对四川文化独特的视角。书中关于20世纪中期四川文学思潮的分析,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理解维度。作者没有简单地将文学流派进行划分,而是着重探讨了这些流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如何回应时代议题,如何塑造了当时的文化景观。我对于书中关于“乡土文学”的讨论印象尤为深刻。作者深入分析了这一流派的作品如何描绘四川的乡村生活,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对土地、对人民的深厚情感。这种对文学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的探索,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书中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既有对文本本身的细致分析,也有对其背后社会文化语境的深入考察,使得整个研究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四川文化丰富的层次和独特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