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德文化丛书: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
定价:28.00元
作者:单世联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44609142
字数:277000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中德文化关系史的意义,是具有两种基点文明代表性意义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德文化交流是东西方文化内部的两种核心予文化的互动,即作为欧洲北方文化的条顿文明与亚洲北方文化的华夏文明之间的交流。中德文化互动是主导性文化间的双向交流,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的德意志文化有其鲜明的反启蒙、反“西方”的意涵和风格。在反抗拿破仑的民族主义支持下,德意志与。“西方”的对立贯穿19—20世纪,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想,仿佛德意志森林一样紊乱复杂而又神秘诡异。晚清以来,中国人对德意志思想文化的热情特别健旺,德意志思想有力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性。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德意志所体现的西方现代性的内在分裂和对抗,也仍为中国读者所关心。本书分析现代文化思想中的一些基本论题,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现代性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思想资料和思考线索。
目录
上辑 古典情境
一、走向阳光灿烂的南国
二、描绘那令人向往的时代
三、大众时代说“古典”
四、黑格尔的美学人道主义:审美与政治的差异
五、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批判”
六、诗人的烦与怕
七、鲍桑葵、歌德与中国
八、沉静中的劳作:记马采先生
九、人的世界与物的世界
下辑 现代反思
十、尼采的“超人”与中国的反现代性思想
十一、日神与酒神:朱光潜美学中的尼采
十二、哲人爱国之辩证:应当引申的与不应遗漏的
十三、为什么是“另一种”西学
十四、拒绝“普遍”的悲剧
十五、优生学的政治
十六、魏玛失败的政治文化背景
十七、在故事中掌握自己的时代
十八、关于文化对话的三个问题
后记
作者介绍
单世联,1962年出生干江苏邗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思想研究和文化批评。先后出版《中国美育史导论》(合作)、《人与梦红楼梦的现代解释》、《被解释的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合作)、《法兰克福学派史》(翻译)、《反抗现代性从德国到中国》、《西方美学
文摘
序言
我对“读书笔记”这个词组有着特别的偏好,它意味着一种更为自由、更为个人化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所以,当我在书名中看到“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时,我便想象着,这本书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位长期浸淫在中德文化交流领域,并且拥有丰富阅读和思考经验的学者或文化爱好者。我期待着,他能以一种更为细腻、更为感性的视角,去解读中德文化交流的那些“辽远的迷魅”。或许,他会分享他在阅读某一本德国著作时,如何意外地发现了其中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惊人相似之处,又或许,他会讲述在某个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中,亲身感受到的那种文化冲击与心灵的触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充满人文关怀,展现出作者对两国文化深深的热爱和理解。这本书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学术漫谈,作者邀请读者一同走进他的书房,分享他的阅读心得,共同探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人性光辉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交流瞬间。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是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并且能够触动内心深处情感的书籍。“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这个书名,在某种程度上就预示着这样一种可能性。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中德文化交流中那些“迷魅”之处的,又是如何将这份“迷魅”延伸至“辽远”的历史进程中的。我想象着,这本书的篇章里,或许会穿插着那些令人惊叹的历史细节,比如某个德国哲学家对《易经》的深入研究,又或是某个中国艺术家在德国学习期间的创作灵感。我期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一种对文化交融之美的赞叹。我希望作者能够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描绘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跨越语言和地域的障碍,彼此学习、理解、借鉴,从而共同创造出新的文化价值。这种“读书笔记”的形式,本身就带着一种亲切感,仿佛是作者在与读者分享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悟,而不是一份冰冷的学术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带着一种引人遐想的意味,"辽远的迷魅",光是读出来,就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吸引力,一种遥远却又根植于心的魔力。我一直对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充满好奇,尤其对中德两国之间那段悠长而又耐人寻味的交流史,总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想,这本书一定像一个精美的引子,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我期待着它能够带领我穿越历史的尘埃,去探寻那些曾经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在德国古典哲学与中国古代智慧的对话中,在现代科技与艺术的交融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深层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人物,那些思想碰撞的火花,以及这些交流如何塑造了今日我们所见的文化景观。上海外语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品质保证,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充满了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种“迷魅”,去理解那“辽远”的深意。
评分当“上海外语”这个词出现在书名之后,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系列与语言、翻译、跨文化沟通相关的专业性。因此,对于《9787544609142 中德文化丛书: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这本书,我更多地会去关注其在文化交流中的翻译和理解层面的深度。我想象着,书中会涉及大量关于中德两国语言差异所带来的文化隔阂与连接的探讨。或许,作者会分享在翻译德国文学作品时,如何处理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背景的词汇和意象,以及这些翻译工作本身是如何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我期待它能够揭示,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这本书也许会通过分析具体的翻译案例,来展现中德文化在语言层面的碰撞与融合,以及这种碰撞如何促进了双方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见解,尤其是在处理语言障碍时,如何才能真正抓住文化的精髓。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被那些能够勾起我思考的书籍所吸引。“辽远的迷魅:关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书名,更像是一个悬念,一个邀请,邀请我潜入中德两国之间那段复杂而又迷人的文化交流史。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分享作者在阅读、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在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我未曾接触过的角度,去审视那些历史事件,去解读那些文化符号。或许,它会谈到歌德对中国诗歌的赞赏,又或者,会探讨德国的工业技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而中国的哲学思想又如何在德国的知识分子中激起涟漪。我更希望,这本书能触及那些不易被察觉的微妙之处,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这些交流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这本书仿佛是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里面承载着作者的思考、情感和对历史的敬畏,等待着我去一一拆解,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