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卡尔 威特的教育
定价:19.80元
作者:威特,刘恒新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01
ISBN:9787806005903
字数:250000
页码:261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更多亲子教育,名人家教,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跨越三个世纪、畅销全球的教育经典!中国大陆销售已超过2,000,000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单中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哈佛大学教授塞德兹、剑桥大学教授苏奥雷斯、爱丁堡大学教授贝洛夫联合推荐!本书在德国、英国、日本都曾引起极大关注!它一直倍受各界教育专家的充分赞誉!它培养了塞德兹、威纳·巴尔等无数天才!它理应为你所知!!!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躁径的教育方法。该书写于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早文献。同类书★★★★★推荐跨越三个世纪,畅销全世界的育子经典——尽在卡尔威特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畅销版本)(*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的教育理念)哈佛家训(把*好的给你*爱的人!!!一本好书不仅要具备道德情感的力量,更要具备思想智慧的力量。)相关产品推荐:美素佳儿金装幼儿成长配方奶粉900G/桶卡酷54件文具套装0527
内容提要
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本出自19世纪一个睿智乡村牧师之手的教育史上的奇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你也可以将你的孩子造就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
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的好例子。
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带着时代感的字体和略显陈旧的色调,仿佛一下子就把你拉回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那种纸张的质感就很特别,不是现在常见的光滑细腻的那种,而是带着一丝粗粝和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和翻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其中的具体文字,但光是这装帧和排版,就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经典的坚守。我猜测,这本著作的译者在选择呈现方式上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力求在现代的阅读习惯和原著的年代气息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我个人非常看重一本书的“物性”,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像是一个时间胶囊。对于这种承载着教育思想的经典作品,一个恰到好处的外在包装,无疑是成功吸引初次接触的读者迈出第一步的关键。我期待着内页的文字,能像这封面一样,给我带来一种沉静而深刻的阅读体验,而不是浮躁的快餐式信息灌输。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那种“慢阅读”价值的肯定。
评分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功力,尤其对于这种跨越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教育哲学著作。我注意到作者的署名是[德]威特,这暗示着其中蕴含的德意志民族特有的那种严谨、系统和逻辑性。因此,我非常关注译者刘恒新先生是如何处理那些可能在中文语境下显得拗口或者过于抽象的专业术语和长句结构的。一本好的译作,应该像一层透明的薄纱,让你感受到原著的思想脉络,而不是被生硬的翻译腔绊倒。我设想,这本书的翻译必然是下了苦功的,它需要在忠实原文的结构和保证现代中文读者的理解之间走钢丝。如果翻译能够做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那么即便是面对相对深奥的教育理念,读者也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兴趣。反之,如果处处是佶屈聱牙的句子,那再伟大的思想也会被困在字里行间动弹不得。我希望这次的翻译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十九世纪欧洲教育核心的窗户,而不是一堵布满苔藓的砖墙。
评分从书名《卡尔·威特的教育》来看,它似乎指向了一种以个人经验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案例,这与我们今天常常讨论的标准化、规模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了鲜明对比。我推测,威特先生的故事,可能包含了大量具体的、可操作的家庭教育细节,甚至是反思传统学校教育的某些弊端。在当代社会,家长们对“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焦虑感从未停止,尤其是在面对“鸡娃”现象的压力时。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视角。它会不会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力量源于家庭内部的深刻互动?或者说,它是否强调了儿童早期敏感期的独特价值?我希望它不是一套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鲜活的案例,揭示出教育的底层逻辑——如何激发个体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靠外部的强行灌输。这本书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能让我们暂时从应试教育的喧嚣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教育的本真目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号信息显示它是由一家专业出版社出版的,这通常意味着编辑和校对环节会比较严谨,尤其是在处理涉及人名、地名和专业术语的引用时。对于这种历史性的教育文献,细节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微小的错误可能会误导读者对历史背景或特定教育学观点的理解。我注意到版权页上的信息,这让我对它的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个人对于阅读带有历史厚重感的书籍有一个小小的偏好,那就是希望所有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如果能配有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或导读性的文字,那就更完美了,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将威特的教育思想置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中去理解。一个严谨的出版过程,是对原作者智识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读者时间投入的负责,我期待这本书能体现出这种专业的出版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逢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的当下,它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机会。当我看到“卡尔·威特”这个名字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种对传统、对自然成长的回归。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极度分散的时代,我们对“专注力”的培养越发感到力不从心。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穿越迷雾的指引,一种关于如何构建稳定、有深度、可持续的学习习惯的方法论。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导孩子,更深层次上,或许是关于如何管理自己对教育的期望与焦虑。我设想它会以一种朴实无华却又振聋发聩的方式,提醒我们:教育的成功,往往不在于你“教了多少”,而在于你“激发了多少”。这本书的重量,不在于它能带来多少新颖的口号,而在于它能引发多少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教育模式的校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