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袖珍现代汉语字典 |
| 作 者: | 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 |
| 定价: | 29.80 |
| ISBN号: | 9787517605089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 开本: | 64 |
| 装帧: | 精装 |
| 出版日期: | 2018-5-1 |
| 印刷日期: | 2018-5-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袖珍现代汉语字典》是一部供广大学生及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大众读者使用的小型汉语工具书,它收录字头13111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个汉字。字头下列出读音、释义、例证等基本汉字信息,能满足读者快速查检汉字的需求。它内容实用,开本小巧,方便携带,是一本帮助读者课上课下、随时随地、速查速记的袖珍型汉语字典。 |
| 作者介绍 |
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现有编辑12人,均为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或博士,具有丰富的辞书编写、编辑经验。编写了小学生系列工具书、《中华字典》等辞书。编辑出版了《中华大字典》《新华大字典》《商务国际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大词典》《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词典》《兰登书屋韦氏大学英语词典》《英汉多功能词典》等大型基础性语言文字类辞书,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10种)、《毛泽东诗词书法诗意画鉴赏》《中国历代绘画鉴赏》以及《书法大字典》《行书大字典》等各类文学艺术类辞书,还编辑出版了一大批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各类学习型辞书。 |
这本词典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让人在查阅时倍感挫败。字体小得像是蚂蚁在纸上爬行,即便是戴着老花镜,也得眯着眼才能勉强辨认。更要命的是,页面的边距处理得极其不合理,许多词条的末尾部分总是被裁切掉,或者和下一页的内容混在一起,形成一种视觉上的混乱。我记得有一次查一个不太常用的成语,光是找到它所在的位置就花了我十几分钟,不是因为我不熟悉拼音顺序,而是因为排版上的疏忽,导致版式极不清晰,不同词条之间的分隔模糊不清。这种设计简直是对读者时间的一种极大浪费,完全没有体现出工具书应有的严谨和易用性。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读者来说,这本“袖珍”的代价,是用眼睛和耐心的健康来衡量的。如果说“袖珍”是为了便携,那么这种牺牲清晰度的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了。我期望一本好的工具书,即便是微小的篇幅,也能保持专业的水准,而不是让读者在每一次翻页时都充满不确定感和阅读疲劳。
评分从词汇收录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本书暴露出了明显的时代滞后性,对于现代汉语,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语言和专业术语,几乎是空白一片。我最近在阅读一些科技报道时,遇到几个新的复合词汇,本想通过这部词典来确认其准确的释义和用法,结果却是徒劳无功。它的词条似乎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标准上,缺乏对当代语言活力的捕捉。例如,一些社会热词,虽然不一定需要被收录进正式的权威词典,但作为一本面向现代读者的工具书,理应有所体现,哪怕只是作为补充说明。这种保守的处理方式,使得它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交流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更像是一件历史的遗物,而非当下的助手。我理解词典编纂需要时间,但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其作为“现代汉语”工具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读者自然会转向那些内容更与时俱进的电子工具或更新版本。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词典的装帧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用料极其廉价,完全不符合商务印书馆一贯以来的品质标杆。封面摸上去有一种松松垮垮的廉价感,塑封的边缘处理得非常粗糙,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磨损和卷边现象,让人担心它是否能撑过一年的正常使用。更糟糕的是纸张,纸质薄得像宣纸一样,稍微用力一撕或者翻页过快,就担心会留下永久性的折痕。有些内页的印刷,墨迹深浅不一,某些地方的字迹甚至有点洇开,仿佛是用最快的速度赶工出来的样品。对于一本常被携带和翻阅的工具书而言,耐用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如今看来,它更像是一本“一次性”的参考资料,而不是可以信赖并长期陪伴学习的良伴。这种低劣的制作水平,对于其宣称的“商务”品牌,无疑是一种损害。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解释词义时,常常采用一种过于晦涩和循环论证的方式,使得初学者根本无法真正理解词语的内涵。很多释义本身就需要查阅其他的词典来辅助理解,这完全违背了工具书“一锤定音”的初衷。例如,对于一些偏向于哲学或文学领域的高频词汇,它提供的解释往往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几个同义词,却未能深入阐述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情感倾向。这种浅尝辄止的解释态度,让读者始终停留在字面意思上,难以真正掌握语言的精髓。一本好的词典,应该像一位耐心的老师,能够用清晰、多层次的语言引导读者进入词义的深处。然而,这部词典更像是提供了一把生锈的钥匙,只能勉强开启一道门,但里面具体是什么光景,还得读者自己去摸索,这在学习和研究中是极其令人沮丧的体验。
评分从便携性的角度来评价,虽然尺寸小巧,理论上适合随身携带,但实际使用中带来的困扰远大于便利。它轻薄的特性,反而使其在桌面使用时缺乏必要的“分量感”,稍微一碰就会滑动,翻阅时总感觉需要小心翼翼地捏着,生怕它散架或者滑落。而且,由于牺牲了纸张的厚度和硬度来达到“袖珍”的目的,导致书脊的支撑力不足,摊开阅读时,书页总是试图合拢。我常常需要用两只手来固定它,这在需要同时记录笔记或进行其他操作时,显得非常不便。真正优秀的袖珍词典,应该在小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能轻松放入口袋,又能平稳地停留在打开的状态。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设计之初,只把“体积”当作了唯一的KPI,而完全忽略了读者在真实使用场景中的交互体验,使得这份“便携”成了一种负担而非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