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开发、实施和应用(原书[0第0]3版)|5507847 |
| 图书定价: | 60元 |
| 图书作者: | (美)戴维·帕门特(David Parmenter) |
| 出版社: | [1机1] 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4/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56468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0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戴维·帕门特 开发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的专家,他在关键绩效指标[0领0]域的著作被[0国0]际公认为具有突破性的实践指导意义。他在世界各地举办过研讨[0会0],与[0会0]者数以千计。帕门特曾为安永[0国0]际[0会0]计师事务所、英[0国0]石油有限公司、安达信[0会0]计师事务所和普华永道[0会0]计师事务所工作,是英[0国0]注册[0会0]计师协[0会0](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委员,他还是许多专业和[0商0]业杂志的专栏作家,你可以通过电子邮箱parmenter@waymark.co.nz与他联系。读者可以登录作者[0国0]外网址www.kpi.davidparmenter.com/thirdedition, 获取PDF格式的工作表、检查表和模板等资源。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必读之书,KPI是平衡计分卡和绩效[0评0]估之间缺失的重要一环,经过十二多年的实践与总结,作者[0第0]三次修订此书,提供了[0大0]量KPI指标开发和应用的实用工具。本书包括如下内容:○关键绩效指标的7个特点○开发和运用关键绩效指标的6步骤模型○确立有效的绩效[0评0]价指标的工具箱○KPI资源工具库,包括图表、流程和调查问卷○绩效[0评0]估报告模板○如何[0领0]导和推介绩效考核的变革○200多个绩效[0评0]价指标样本○为咨询顾问准备的资源库○阻碍企业进步的有关绩效[0评0]价指标的思维误区○绩效工资不应该运用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因○理解绩效[0评0]价指标阴暗面的重要性 |
| 目录 |
译者序 前言 [0第0]1部分 准备 [0第0]1章 关键绩效指标基本概念释疑 /2 关键成果指标 /3 成果指标 /5 绩效指标 /6 关键绩效指标 /7 关键绩效指标的7个特征 /11 关键成果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成果指标和绩效指标的不同 /15 [0超0]前指标和滞后指标的混淆 /16 所需的[0评0]价指标数目:10/80/10规则 /19 及时[0评0]价指标的重要性 /21 关于绩效[0评0]价指标的内容,你掌握了多少 /22 注释 /23 [0第0]2章 绩效指标的认识误区 /24 误区1:[0大0]多数[0评0]价指标都[0会0]提升工作绩效 /25 误区2:所有[0评0]价指标在任何公司、任何时间都有效 /25 误区3:所有的绩效[0评0]价指标都是关键绩效指标 /26 误区4:将关键绩效指标同薪酬挂钩[0会0]提高绩效 /27 误区5:我们可以确立相关的年终目标 /28 误区6:[0评0]价绩效比较容易,合适的[0评0]价指标显而易见 /29 误区7:关键绩效指标既是财务指标又是非财务指标 /30 误区8:你可以将绩效管理项目委托给一家咨询公司 /30 围绕平衡计分卡的思维误区 /31 注释 /39 [0第0]3章 无心结果:[0评0]价指标的阴暗面 /40 迪恩·斯皮策著作中的实例 /42 绩效工资 /43 失效的绩效[0评0]价指标检查表 /44 注释 /45 [0第0]4章 振兴绩效 /46 5个基石 /48 绩效管理的诸多要素 /62 注释 /74 [0第0]5章 战略以及战略与绩效[0评0]价指标的相关性 /76 清晰表述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精益管理原则 /77 制定员工能够理解的企业战略 /79 确保企业战略平衡 /81 监测企业战略的实施 /81 创造未来 /83 注释 /83 [0第0]2部分 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方[0法0] [0第0]6章 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方[0法0]的背景及变迁 /86 原来的12步模型 /87 [亲斤]的6阶段流程 /87 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方[0法0]及其变迁 /87 6阶段模型概述 /89 [0第0]7章 执行关键绩效指标的基本条件 /91 基本条件1:“企业同员工、工[0会0]和[0第0]三方建立合作关系” /92 基本条件2:“将[0[0权0]0]力转移至基层” /94 基本条件3:“仅[0评0]价和汇报关键事务” /95 基本条件4:“关键[0评0]价指标来源于关键成功因素” /96 基本条件5:“放弃那些无[0法0]交付成果的流程” /97 基本条件6:“任命一位企业内部的[0首0]席[0评0]价官” /98 基本条件7:让全体企业员工理解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 /99 注释 /100 [0第0]8章 让[0首0]席执行官和高级管理团队做出承诺, 投入变革([0第0]1阶段) /101 获得高级管理团队的承诺 /101 就时 [1机1] 、资源和方[0法0]达成共识 /106 实施这一阶段的好处 /110 模板和检查表 /111 注释 /111 [0第0]9章 培训内部资源来管理关键绩效指标项目([0第0]2阶段) /112 建立一个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团队,全力以赴投入项目 /113 建立一个“相信自己,尽力而为”的文化氛围和相应的制度 /118 实施这一阶段的好处 /123 模板和检查表 /123 注释 /124 [0第0]10章 [0领0]导与推介变革([0第0]3阶段) /125 约翰·科特的《[0领0]导变革》 /126 通过调动买方的情感驱动因素来进行推介 /127 为使项目顺利推进需要的销售辞令 /129 向企业员工推介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 /136 实施这一阶段的好处 /140 模板和检查表 /140 注释 /141 [0第0]11章 确立企业内部运营的关键成功因素([0第0]4阶段) /142 企业内部关键成功因素与外部结果 /143 企业内部关键成功因素:缺失的一环 /145 确定企业内部关键成功因素的规则 /146 关键成功因素的特点 /150 确立企业内部关键成功因素的4项任务 /151 替代方[0法0] /165 实施这一阶段的好处 /166 模板和检查表 /166 注释 /167 [0第0]12章 确定适合公司的[0评0]价指标([0第0]5阶段) /168 如何获取[0评0]价指标:概览 /169 确定团队绩效[0评0]价指标 /170 将[0评0]价指标录入数据库 /177 分清良莠,去伪存真 /181 确定需要向董事[0会0]汇报的关键成果指标 /183 寻找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 /184 [0评0]价指标展览[0会0] /186 实施这一阶段的好处 /187 模板及检查表 /187 注释 /188 [0第0]13章 用[0评0]价指标驱动绩效([0第0]6阶段) /189 构建能够向所有层级报告[0评0]价信息的框架 /189 推动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的使用 /194 精炼关键绩效指标以保持其相关性 /197 实施这一阶段的好处 /199 模板及检查表 /199 注释 /201 [0第0]14章 绩效[0评0]价指标的汇报 /202 [0史0]蒂芬·福尔在数字可视化[0领0]域的著作 /203 将关键绩效指标向管理层及员工汇报 /203 向管理层汇报绩效[0评0]价指标 /207 向员工汇报绩效[0评0]价指标 /211 向董事[0会0]汇报绩效[0评0]价指标 /212 团队绩效[0评0]价汇报 /218 如何将各种绩效指标汇报组合在一起 /220 基于现代技术设计汇报 /221 注释 /222 [0第0]3部分 [0首0]席[0评0]价官工具箱 [0第0]15章 [0首0]席[0评0]价官的资源 /224 [0首0]席[0评0]价官需要一群导师 /225 关键绩效指标外部促进者的指导方针 /225 记住基本原则 /228 资源 /228 组织工作研讨[0会0] /232 实施经验 /234 模板和检查表 /247 注释 /247 [0第0]16章 关键成功因素工作研讨[0会0]的案例研究 /249 私营部门案例研究1:一家亚洲企业集团 /249 私营部门案例研究2:医疗公司 /251 私营部门案例研究3:林业公司 /252 私营部门案例研究4:汽车制造[0商0] /254 私营部门案例研究5:木材公司 /254 私营部门案例研究6:投资银行 /256 非营利性[0会0]员制 [1机1] 构案例研究1:高尔夫俱乐部 /256 非营利[0会0]员组织案例研究2:冲浪救生协[0会0] /260 政府部门案例研究1 /261 政府部门案例研究2 /263 专业[0会0]计 [1机1] 构案例研究 /264 慈善团体案例研究 /264 [0第0]17章 常见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其相应的[0评0]价指标 /266 [0第0]18章 与其他方[0法0]的比较 /270 平衡计分卡与主导性关键绩效指标方[0法0]的主要区别 /270 斯戴西·巴尔的PuMP /274 保罗·尼文的平衡计分卡著作 /277 注释 /278 [0第0]19章 [0首0]席执行官的工具箱 /279 致[0首0]席执行官的一封信 /280 [0评0]价指标的[0领0]导力必须来自[0首0]席执行官 /281 注释 /284 附录A 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石 /285 附录B [0首0]席[0评0]价官的工作职责描述 /301 附录C 发表无懈可击的陈述汇报 /305 附录D 陈述汇报模板 /310 附录E 绩效[0评0]价指标数据库 /311 致谢 /339 |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惊叹,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KPI的复杂世界中穿梭。我过去对KPI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设定几个数字”的层面,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阐述了KPI的分类、层级以及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适用性。作者对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KPI的构建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看到了KPI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在风险指标的设置方面,书中给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这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部分。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我所在团队的KPI是否合理,是否真正能够反映我们的绩效。书中关于KPI评估和反馈机制的章节,让我意识到持续的沟通和调整是KPI成功的关键。它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设定,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过程。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极具启发性,让我看到不同企业是如何通过有效的KPI管理实现业绩的飞跃。作者的叙述风格严谨而又易于理解,即使是复杂的技术概念,也能被清晰地解释出来。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KPI的理论认知,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去设计和应用KPI。
评分我原以为这是一本纯粹讲授KPI制定方法的书籍,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关于绩效管理的深度对话,它探讨了KPI在企业文化、团队协作以及员工激励方面的作用。作者并没有将KPI神化,而是强调了其局限性,以及如何避免KPI的负面影响,例如过度追求短期指标、数据造假等。这一点对于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帮助我认识到,KPI的成功应用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书中关于目标设定的逻辑,如何将高层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并转化为可执行的个体KPI,让我对战略落地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直觉得战略目标和基层执行之间存在着断层,而这本书提供了弥合这一断层的清晰路径。它让我明白,KPI不仅仅是管理者用来衡量下属的工具,更是连接战略与执行的桥梁。书中对于如何引导员工理解KPI、认同KPI,并将其转化为内驱力的论述,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我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与团队成员沟通KPI的意义,如何让他们看到KPI与个人成长和团队目标的关联。这本书确实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让我从更宏观、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KPI。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关于KPI的“应用”层面。过去我可能更侧重于“开发”和“实施”,但往往在应用环节遇到了瓶颈。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如何通过KPI进行绩效评估、驱动行为改变、以及支持决策制定。作者提出的“KPI仪表盘”的概念,让我看到了如何将零散的KPI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绩效视图。书中关于如何解读KPI数据背后的含义,识别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KPI数字摆在面前,但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这本书提供了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它强调了KPI的动态性,以及如何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KPI的关注点和评估标准。书中还探讨了KPI在不同管理层级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KPI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KPI的生命周期”的论述,它让我认识到KPI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持续的管理和维护。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注重实操的书籍,它不仅仅教授理论,更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帮助读者将KPI真正地应用于实践,并产生切实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KPI的框架。它不再将KPI视为一个孤立的工具,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组织管理的大生态系统中去审视。作者通过强调KPI与组织文化、流程优化、人才发展等方面的联动,让我看到了KPI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我过去在制定KPI时,往往会忽略它对组织内部协作和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导致一些KPI之间存在冲突,或者激励了不当的行为。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成功的KPI体系,必须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核心价值观以及长远发展方向相契合。书中关于如何构建一种鼓励创新和持续改进的KPI文化,而不是仅仅追求数字的“KPI文化”,对我触动很大。它让我意识到,KPI的最终目的是驱动组织整体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或个人的短期业绩。作者还分享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培训,让全体员工理解KPI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到KPI的实现过程中。这比单纯的自上而下布置KPI更为有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视野,让我能够从更战略、更长远的角度去设计和应用KPI,从而真正驱动组织的持续成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制定KPI,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KPI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作者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循序渐进地展示了KPI从概念提出、指标设计、数据收集、到最终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SMART原则的讲解,它不再是生硬的公式,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我体会到每一个字母的内涵,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KPI。书中还强调了KPI与企业战略的紧密结合,指出脱离战略的KPI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驱动业务增长。我过去在工作中也尝试过制定KPI,但往往陷入了“为了KPI而KPI”的误区,这本书为我拨开了迷雾,让我看到了KPI的真正价值在于支撑战略的落地执行。它让我明白了,KPI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有力工具。书中的一些工具和框架,例如趋势分析、标杆管理等,也为我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指引,让我知道如何从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改进措施。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跳出KPI误区,真正掌握KPI精髓的实用指南,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管理效能的职场人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