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信仰与社会

科学、信仰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迈克尔·波兰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div class="indent" id="dir_27115921_full" style="display:none"> 科学、信仰与社会<br/> 3/前言 背景与展望<br/> 17/第一章 科学与实在<br/> 38/第二章 权威与良心<br/> 58/第三章 奉献与奴役<br/> 80/

具体描述

作为20世纪欧洲卓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凭其著名的意会(tacit)认知理论和富有人性的科学哲学观引发了现代认识论上一场根本性的变革。本书收录了波兰尼的两部代表作《科学、信仰与社会》与《人之研究》。

《科学、信仰与社会》是根据1946年波兰尼在英国达勒姆大学(University of Durham)发表的路德纪念讲座(Riddell Memorial Lectures)结成的集子,该书是波兰尼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名作,是波兰尼第一部系统的科学哲学著作,概括地陈述了其科学观。波兰尼指出科学家的个人判断和寄托是科学构序和进化的重要动因,一切科学的知识塑造都离不开科学家个人,他们摆脱不掉的个体热情、价值等同样也是科学的本质属性。也是在该书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与价值、科学家个人与科学理性权威的内在关系,以此成为科学历史学派的重要思想先驱。

出版于1959年的《人之研究》是基于波兰尼在基尔大学((Keele University)发表的林赛纪念讲座(Lindsay Memorial Lectures)而完成的另一部作品,这三场讲座为波兰尼的“意会认知”理论提供了基础知识,可以被视为波兰尼最著名的作品《个人知识》(1958年出版)的导言和扩充。此时波兰尼的科学哲学思想已臻全面成熟,并拜多年的科学家生涯和社会活动领域的丰富阅历所赐,其笔锋在从精密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学科在内的一切学科领域中纵横驰骋,游刃有余。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意识到的前提与假设,也是头一回对科学共同体有了较多认知。

评分

##就是说,理工科也是门阀林立,不跟相应领域的大佬混,就不可能出名?我还以为只有人文学科才讲传承,理工科强调创新呢(ーー;)

评分

##若是按照波兰尼所期待的科学研究 那人类科学就没有必要再去批判了 也或许正是批判造就了科学,因为批判的来源正是人性中最深处的信仰。

评分

评分

##两篇关于科技哲学的演讲,波兰尼对于意会协作的观点相当新颖,注意知识与知识的关联图示更是否定了对于个别知识的深度挖掘的决定性意义,但似乎过分强调科学家的品性和良心,没有对其社会性根源进行分析

评分

评分

##连接科学、信仰与(自由)社会这三个概念的起点是传统前提,所有社会成员的良心都应内聚于这一点,从这点出发,才能去追求公平与宽容。

评分

##科学命题的本质是猜想,是对个人信仰的宣称。“常有人说,科学事实恒常不变,变得只是科学的诠释。”然而,“除了没有意义的感官印象,再也没有任何经验能在不附带有效诠释因素的情况下,作为事实存在下来。”联系和比较韦伯对直觉主义的批评:只有被我们经验的东西消逝之后,我们才能理解那混沌不明的模糊性与弥散性,并且必须以概念的形式才能对其进行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