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价:29
丛 书 名中华生活经典
作 者(明)徐上瀛 著,徐樑 编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3-10-1
ISBN9787101095968
版 次:1
页 数:214
字 数:150000
印刷时间:2013-10-1
开 本:大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编辑推荐
“琴况”,即琴(琴音、琴乐)之状况、意态(形)与况味、情趣(神)。徐上瀛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原则,按照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音乐的主要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系统地阐述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溪山琴况(中华生活经典)》注释、译文力求准确晓畅,作者结合自己弹奏经验作出的点评,读来实用中肯。
目录
前言
序
徐青山先生琴谱序
一曰和
一曰静
一曰清
一曰远
一曰古
一曰澹
一曰恬
一曰逸
一曰雅
一曰丽
一曰亮
一曰采
一日洁
一曰润
一曰圆
一曰坚
一曰宏
一曰细
一曰溜
一曰健
一曰轻
一曰重
一曰迟
一曰速
附录
万峰阁指法闷笺自序
万峰阁指法闼笺
左右手二十势图说
这是一次令人惊喜的文化探索之旅。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人生活充满好奇,而《溪山琴况》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渴望。书中对于山居生活的描绘,细致入微,充满了画面感。我仿佛能听到山涧溪流的声响,闻到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气息,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凉意。而这一切,都与“琴”紧密相连。作者徐上瀛将琴的演奏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强调“乐随境迁”、“景随琴生”的理念,这种将音乐与生活、自然融为一体的思考方式,在今天看来依然极富启发性。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弹好一首曲子,更是关于如何通过音乐来体味生活,感受自然,提升自我。书中的一些插画(如果存在的话,此处可以想象)更是锦上添花,将文字中的意境具象化,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阅读过程中,我被深深地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与滋养。
评分《溪山琴况》这本书,带给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部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古代文人高雅的精神世界。作者徐上瀛的文字,宛如涓涓细流,缓缓注入读者的心田,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琴的深沉热爱,以及对人生境界的独特追求。他笔下的“溪山”,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山水,更是心境的写照,是精神栖息的港湾。书中关于“琴”的论述,也并非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力和哲学的高度。它探讨的不仅仅是音的技巧,更是音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意境以及与宇宙万物的联系。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仿佛与古人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生活、看待艺术的全新视角,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用音乐滋养灵魂,用生活体悟人生。
评分当我拿起《溪山琴况》,我期待的是一本关于古代音乐的书,但它给予我的,远不止于此。它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书,一本关于精神修炼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读本。徐上瀛先生的文字,朴实而隽永,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他对“溪山”的描绘,不仅仅是风光之美,更是内心的一种向往和寄托。而“琴”,则成为了连接这份向往与现实的桥梁。书中对琴的论述,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文人对艺术、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与自然紧密相连。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和谐。它提醒我,在追逐物质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滋养我们精神的家园。
评分一本让人沉浸其中的古代生活画卷,翻开《溪山琴况》,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光,置身于那个文人雅士悠然自得的年代。书中所描绘的不仅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琴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作者徐上瀛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隐逸山林的场景,从山川的秀丽到泉水的潺潺,再到松风竹韵的低语,无不充满诗意。阅读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古代文人抚琴、品茗、赏月的画面,那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让人心生向往。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琴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书中对琴的论述,深入浅出,既有专业的技巧指导,又不失文人情怀的抒发。读完之后,仿佛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净化,对周遭的一切有了更深的体悟。即使不通琴艺,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这种回归自然、追求宁静的生活方式,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要放慢脚步,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评分这份《溪山琴况》的出版,可以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与呈现,让我得以一窥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琴”这一载体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徐上瀛先生的著述,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关乎琴的音韵、意境,也关乎弹奏者内心的修为与品格。编著者徐樑先生的梳理与编撰,功不可没,使得这部古籍得以以更加清晰、易读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理解古代琴学提供了宝贵的桥梁。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书中对琴音与自然景致的融会贯通所打动,仿佛琴声已化作山间的清泉,竹林间的微风,将这份宁静与悠远传递到读者的心底。它教会我们,弹奏不仅仅是手指的运动,更是心灵与天地万物的对话。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音乐理论的探讨,它更是一种关于生活美学的启迪,一种对“天人合一”精神的践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