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中行走

在设计中行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中一光 著
图书标签:
  • 设计思维
  • 用户体验
  • 创新方法
  • 产品设计
  • 服务设计
  • 设计实践
  • 设计之旅
  • 问题解决
  • 创意
  • 人文关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沭阳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4677
商品编码:26895659937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是日本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自传,内容从以前他写过的《设计的周边》《从设计工作台联想开来》和《设计的前后左右》三本书中精选,书中回顾他从业四十余年的设计历程与思考感悟。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世俗化的娱乐精神开始蔓延,能让人静下心的凝视之美,正逐渐消失。艺术如何恢复本真?设计要如何重新审视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与田中一光相遇,从艺术必不可少的感性与畅想出发,纵观古今,以博大而锐利的视角给整个时代以启示。本书阐述了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演变及社会作用、关西地区与东京的文化差异,以及作者本人对日本古典美学和现代设计的认识。另外,还有作者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建议和指引,是日本艺术设计史的参考读物。   Dezain To Yuku . Ikko Tanaka 1997/Licensed by DNPartcom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Japan in 1997 by Hakusuisha Publishing Co.,Ltd.,Chinese(Simplified Character only)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Hakusuisha Publishing Co.,Ltd.,TOKYO,through TOHAN CORPORATION,TOKYO,an YOUBOOK AGENCY,CHINA,Beijing.  本书由株式会社白水社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出版与发行。未经许可之出口,视为违反著作权法,将受法律之制裁。本书是日本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自传,内容从以前他写过的《设计的周边》《从设计工作台联想开来》和《设计的前后左右》三本书中精选,书中回顾他从业四十余年的设计历程与思考感悟。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世俗化的娱乐精神开始蔓延,能让人静下心的凝视之美,正逐渐消失。艺术如何恢复本真?设计要如何重新审视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与田中一光相遇,从艺术必不可少的感性与畅想出发,纵观古今,以博大而锐利的视角给整个时代以启示。本书阐述了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演变及社会作用、关西地区与东京的文化差异,以及作者本人对日本古典美学和现代设计的认识。另外,还有作者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建议和指引,是日本艺术设计史的参考读物。
  Dezain To Yuku . Ikko Tanaka 1997/Licensed by DNPartcom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Japan in 1997 by Hakusuisha Publishing Co.,Ltd.,Chinese(Simplified Character only)translation rights arranged with Hakusuisha Publishing Co.,Ltd.,TOKYO,through TOHAN CORPORATION,TOKYO,an YOUBOOK AGENCY,CHINA,Beijing.  本书由株式会社白水社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出版与发行。未经许可之出口,视为违反著作权法,将受法律之制裁。
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 图字:01-2015-5222号。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D1章 设计的构想 001 1.1 我的二十一世纪 001 1.2 我的古典 006 1.3 一个人的畅想之旅 015 1.4 畅想从窗玻璃开始 021 1.5 传达与记录的分离 025 1.6 无印良品考 028 1.7 平面设计的时代 036 1.8 每日设计奖的四十年 040 D2章 设计的方法 056 2.1 海报日本 056 2.2 海报的繁盛 060目 录
译者序
D1章 设计的构想 001
1.1 我的二十一世纪 001
1.2 我的古典 006
1.3 一个人的畅想之旅 015
1.4 畅想从窗玻璃开始 021
1.5 传达与记录的分离 025
1.6 无印良品考 028
1.7 平面设计的时代 036
1.8 每日设计奖的四十年 040
D2章 设计的方法 056
2.1 海报日本 056
2.2 海报的繁盛 060
2.3 文字设计 065
2.4 图案设计 068
2.5 店铺设计 072
2.6 日本和平面设计 076
2.7 三宅一生·高田贤三·森
   英惠 080
2.8 三个标志 084
2.9 纹样的美学 087
2.10 条纹与色彩 091
2.11 日历的昨天与JT 095
2.12 设计与日本文化 098
2.13 广受GN外HP的日本广告
    和设计 102
D3章 设计的原点 106
3.1 故乡奈良 106
3.2 人造樱花 110
3.3 与红相对的黑白 113
3.4 爵士乐和色彩 116
3.5 我和歌舞伎 120
3.6 一把民族椅 124
3.7 东洲斋写乐的大1绘 127
3.8 我眼中的仁清 130
3.9 在京都俵屋邂逅日本凉 133
3.10 走向“茶美会·然” 136
3.11 俵屋宗达与设计 140
3.12 看见森林的眼睛 144
3.13 屋1;CY =CY上的风景 148
3.14 信贵山缘起 151
3.15 日本画的文学性 154
3.16 后混合文化 157
3.17 设计与繁花 160
后记 163

显示全部信息

《无尽的回响》 简介 《无尽的回响》是一部以非线性叙事手法展开的史诗级长篇小说,它并非单纯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交织的人物命运、 fragmented 的记忆片段以及不同时空的交汇,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叙事迷宫。小说的主旨在于探索人类存在的普遍困境:记忆的不可靠性,时间流逝的无情,以及个体在宏大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挣扎。它试图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被遗忘的真相以及那些在生命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回响”。 故事的开端,我们被引入了一个被称为“低语之城”的古老都市。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有机体,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故事和记忆。在这里,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他们的生命轨迹却在冥冥之中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所牵引。 首先是年轻的档案管理员伊莱亚斯。他沉迷于古籍和泛黄的笔记中,试图从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文字里找寻城市失落的过去。然而,他发现的并非简单的历史事件,而是关于一段被刻意掩埋的“裂痕”的线索。这条裂痕似乎贯穿了城市的整个存在,每一次城市遭受重大灾难或变故,都与这条裂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莱亚斯的研究逐渐将他引向一个惊人的推测:这座城市并非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某种更为宏大、更为古老的存在的一部分,而“裂痕”则是连接不同层面的通道。 与此同时,城中最受尊敬的炼金术士塞拉斯,正秘密地进行一项危险的实验。他试图通过提炼城市核心的某种神秘能量,来逆转时间的流逝,拯救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而逝去的爱人。塞拉斯的实验触及了宇宙最深层的法则,他的每一次尝试都带来难以预测的后果,不仅威胁到他自身,也开始在城市中引发奇异的现象:色彩褪色、声音失真,甚至连人们对时间的感知都变得模糊不清。 在城市的另一端,一个名叫莉娜的街头艺人,她拥有着一种独特的能力——她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唤醒那些沉睡在人们潜意识深处的记忆。然而,她的表演有时也会唤起一些不该被记起的东西,比如那些被遗忘的恐惧和创伤。莉娜的生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与伊莱亚斯产生了交集,她发现自己哼唱的旋律,竟然与伊莱亚斯在古籍中发现的某种符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故事的叙事结构是高度碎片化的,它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视角之间自由穿梭。读者会跟随伊莱亚斯深入古老的图书馆,解读那些晦涩难懂的符号;会体验塞拉斯在黑暗实验室中,面对失败与绝望的煎熬;也会看到莉娜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中,用她的艺术试图连接那些疏离的心灵。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例如“低语之城”本身就象征着人类集体的无意识,“裂痕”象征着无法弥合的创伤和历史的断层,“炼金术”象征着人类对永恒和控制的渴望,而“音乐”则代表了情感的共鸣和记忆的传承。 随着故事的推进,伊莱亚斯、塞拉斯和莉娜的命运逐渐交织在一起。伊莱亚斯发现,“裂痕”并非是某种物理上的裂缝,而是一种信息层面的断裂,它影响着人类的认知和历史的记录。他推测,塞拉斯的炼金术实验,实际上是在试图打破这种信息壁垒,但他的方法过于鲁莽,反而加剧了“裂痕”的扩张。莉娜的音乐,则意外地成为了连接这些断裂的关键,她能够触及那些被“裂痕”所阻隔的记忆,从而让不同时空的人们产生某种微弱的共鸣。 小说并没有提供一个清晰的“反派”或者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立。相反,它关注的是人类在面对未知、面对时间和自身局限时的选择与代价。塞拉斯的爱,既是他行动的动力,也是他毁灭的根源。伊莱亚斯对真相的执着,将他推向了孤独的探求之路。莉娜的善良,却让她不得不承受更多他人的痛苦。 《无尽的回响》的高潮部分,并非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而是一次关于“连接”的尝试。伊莱亚斯、塞拉斯和莉娜,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试图理解并修复“裂痕”。在一次城市濒临崩溃的危机中,他们共同参与了一个融合了古老仪式、科学实验和艺术表演的复杂行动。这个行动的目标,并非是“恢复”什么,而是“接纳”那些分散在时间长河中的碎片,让它们在新的语境下重组,产生新的意义。 最终,小说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读者可能会看到“低语之城”在经历了一系列剧变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模糊的时代。一些记忆被永久地消散,而另一些则以全新的形式重现在人们的意识中。伊莱亚斯可能会继续他的研究,但他的目光将不再局限于过去,而是开始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塞拉斯的实验或许会失败,但他对爱的执念或许会在另一种形式上得以延续。莉娜的音乐,将继续在城市的空气中回荡,提醒着人们那些被遗忘却又从未真正消失的情感。 《无尽的回响》是一部关于存在、关于记忆、关于连接的哲学思考。它邀请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神秘和象征的世界,去感受那些在我们内心深处不断回响的情感和故事。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时间的洪流中,即使个体显得如此渺小,那些我们留下的印记,那些我们与他人产生的共鸣,都将在无尽的回响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这部小说旨在挑战读者的线性思维,鼓励他们去感受,去联想,去在文本的缝隙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回响”。它不提供答案,但它提出了深刻的问题,引发读者对自身存在和与世界关系的持续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在设计中行走》这本书,坦白说,我一开始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总觉得“行走”这个词,带着一种探索、一种沉浸、一种与周遭环境互动的意味。在我的想象中,这本书或许就像一本导览手册,带领读者漫步在设计的殿堂,从宏观的设计哲学讲到微观的设计细节,一步一步地去领悟设计的真谛。我期待着它能提供一些别样的视角,让我们跳脱出日常对设计的刻板印象,看到设计是如何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体验。 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行走”这个动词,与“设计”这个名词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关于用户体验的行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跟随用户的脚步,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还是关于设计过程的行走,在创意构思、原型制作、测试反馈的循环中不断迭代,如同一次次的探索之旅?又或许,它是关于设计历史的行走,追溯那些伟大的设计思想和杰作的源头,去感受它们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世界。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各种可能性,这本书究竟会带我踏上怎样的“设计之路”呢? 它能否教会我如何“观察”?因为我知道,好的设计往往源于敏锐的观察力。作者是否会分享一些训练观察力的技巧,比如如何从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不凡的灵感?如何解读环境中的视觉语言,理解人与空间、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一样,拥有一双“发现设计”的眼睛。 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创新”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创新,并非凭空而来,它往往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甚至是颠覆。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致敬经典”与“打破常规”之间的平衡的。是鼓励读者在继承前人的经验之上,勇敢地去尝试新的可能性,还是强调在理解设计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更具前瞻性的探索?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创意、如何克服设计瓶颈的独特见解?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匠心”精神。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事物都追求效率和表面的华丽,而忽略了内里精妙的设计和细致的入微。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让我看到,那些真正优秀的设计,是如何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推敲,才最终呈现出完美的状态。它是否会讲述那些关于设计师的坚持、关于对细节的执着、关于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的故事?我渴望从中汲取力量,也提醒自己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不忘初心,追求卓越。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在设计中行走》让我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在思考,作者会如何阐释“行走”这个概念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它会不会是在描述一种“体验式”的设计方法,引导读者通过亲身实践和感悟来理解设计?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不同的设计案例之间,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思考逻辑和创作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设计学习的固有模式,带来一种全新的、更具互动性的学习体验。 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环境”对设计的影响。设计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深深地植根于我们所处的文化、技术和社会环境中。我猜测,《在设计中行走》或许会引领我们去观察周遭的环境,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设计风格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如何推动着设计的演进。我期待它能让我意识到,设计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生命体,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且时刻受到外部因素的塑造。 我也对书中是否会涉及“沟通”这个主题感到兴趣。设计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是设计师与用户、与客户、与团队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设计沟通的建议。比如,如何清晰地表达设计理念,如何倾听用户的反馈,以及如何在团队协作中达成共识。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设计中的“对话”的,以及如何让设计真正实现有效的沟通。 而且,这本书是否会触及“可持续性”和“人性化”这两个日益重要的设计议题?在当下,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功能,更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引领我思考,如何在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始终将人的需求和福祉放在首位。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创造更具包容性、更富有人情味的设计的启发。 最后,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设计师的“心路历程”。设计往往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曲折的过程,需要面对失败、克服困难,并不断地自我否定和重塑。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让我看到,那些在设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设计师们,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成长。我渴望从中获得鼓舞,也为自己未来的设计生涯注入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评分

《在设计中行走》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一种非常生动、非常具象的设计学习方式。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不是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设计展览馆,作者就像一位博学的策展人,引领我们穿梭其中,近距离地欣赏那些杰出的设计作品,并解读它们背后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能触摸到设计的肌理,感受到设计的温度。 我非常想知道,作者会对“美学”这个概念进行怎样的阐释。在设计中,美学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连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在设计中把握“度”,如何创造出既有形式美感,又富有内涵的设计。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色彩、比例、线条、质感等基本美学元素的指导,还是会更侧重于对“风格”和“语境”的理解?我希望它能拓展我对于美的认知边界。 而且,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触及“用户研究”这个关键的设计环节。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了解用户是创作出优秀设计的基石。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为我揭示,如何有效地进行用户访谈、如何进行竞品分析、如何绘制用户画像。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情感?我期待它能让我掌握进行科学的用户研究的技巧。 此外,我非常期待书中会探讨“设计的伦理”问题。随着设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背后的道德责任也日益凸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思考,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才能避免对社会、对环境、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它是否会讨论关于信息透明、隐私保护、公平性和包容性等议题?我渴望从中获得关于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设计师的指引。 最后,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关于“设计思维”的启示。设计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让我体会到,如何运用设计思维去审视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如何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它是否会分享一些经典的案例,展示设计思维是如何帮助人们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的?我期待它能点燃我的创造力,让我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的思考者。

评分

《在设计中行走》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于“过程”的兴趣。我总是觉得,设计的美学和最终的成果固然重要,但隐藏在背后的那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不断完善的过程,往往更能体现设计的精髓。我猜想,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条蜿蜒的小径,带领我们一步步去感受设计师是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构思,逐渐清晰地走向最终的成品。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每一个优秀的设计背后,都凝聚着怎样的汗水和智慧。 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用户反馈”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我认为,用户反馈是检验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如何有效地收集、理解和应用用户反馈。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用户测试、如何设计问卷、以及如何分析反馈数据的实用建议?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将用户的声音融入到设计的迭代过程中,最终创造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而且,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原型制作”的重要性。原型制作是连接设计理念与最终产品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验证想法、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为我揭示,各种原型制作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原型形式。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低保真原型、高保真原型,甚至是交互原型的经验?我期待它能提升我制作原型的能力。 此外,我强烈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关注“设计的迭代”这个概念。很少有设计是一蹴而就的,大部分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打磨和优化。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展现出,设计师是如何通过不断的迭代来提升设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A/B测试、用户访谈反馈后的修改,以及设计团队如何协同工作来推动迭代的案例?我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进行有效的迭代,让我的设计不断进步。 最后,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成长的力量”。设计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它需要设计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拥抱新的知识和技能。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持续学习、如何保持好奇心、以及如何克服设计瓶颈的建议。我期待它能激励我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和有见地的设计师。

评分

《在设计中行走》这个书名,有一种踏实而坚定的力量。它让我想象到,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引,一种行动的召唤。我期待它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路人,带领我深入到设计的实践之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创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我能够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我非常关心书中是否会涉及“设计工具”的运用。在现代设计中,各种工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极大地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为我介绍一些主流的设计软件和平台,并且分享一些使用这些工具的技巧和最佳实践。它是否会涵盖从概念草图到最终交付的整个设计流程所涉及的各种工具?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掌握驾驭设计工具的能力。 而且,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探讨“设计团队的协作”这个话题。很多时候,优秀的设计并非一人之功,而是团队协作的成果。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为我揭示,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地沟通、如何分配任务、如何处理分歧,以及如何共同推进设计项目。它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敏捷开发、Scrum等团队协作方法的经验?我期待它能提升我在团队合作中的能力。 此外,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关注“设计的商业价值”。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它更需要为商业目标服务。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让我理解,优秀的设计如何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吸引用户、增加销售额。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商业设计分析、如何衡量设计 ROI,以及如何与客户就设计价值进行沟通的见解?我渴望从中学习如何将设计与商业成功紧密结合。 最后,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体会到一种“设计的成就感”。当一个设计方案从构思到实现,并最终为用户带来价值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我希望《在设计中行走》能够分享一些鼓舞人心的故事,展示设计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改变世界、改善生活的优秀设计。我期待它能点燃我对设计的无限热情,并为我未来的设计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