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作 者: 吕宗力 主编 著作 定 价: 35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15年01月01日 页 数: 1025 装 帧: 精装 ISBN: 9787100103077
中国条目*多*的历代官制辞典
欧美汉学界*认可的中国古代官制工具书
两万多条目透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内容简介
中国条目*多*的历代官制辞典,欧美汉学界*认可的中国古代官制工具书。
本辞典是记录中国历代职官制度废置沿革的大型工具书。收录20000多词条,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官制信息的方方面面。通过它们,可以看到历代*机关的组织管理的结构形式,职、、责、利的划分及其整体运行机制。
| | |||
| | |||
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运作,官制是一个绕不开的基石。而这本辞典,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历代官制的绝佳平台。 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有条理。它按照朝代和官职的体系进行划分,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几乎将历代官制的方方面面都梳理得清清楚楚。我尤其欣赏它对每一个官职的释义,不仅给出了官职的名称、职能、品级,更重要的是,它还追溯了该官职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权力和地位的变化。这种“梳理脉络”的方式,让我对复杂的官僚体系有了更加宏观和深入的认识。 举个例子,我一直对明朝内阁的设置很好奇。在这本书中,我不仅了解了内阁的形成和发展,还详细知道了内阁大学士的职责、品级、以及他们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书中甚至还提到了内阁在处理政务时的一些具体运作方式,以及它在权力斗争中的角色。这些细节,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获得的。 另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解释专业术语的时候,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会引用大量的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感觉,这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具备一定普及性的优秀著作。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修订版在保留了原有精华的基础上,内容更加充实,考证也更加严谨。对于任何一位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辞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疑问,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一个完整、清晰的中国古代官制知识体系。
评分我最近刚入手了这本《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制度史方面一直很感兴趣的人,这本书简直就像是给我量身定做的。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厚度和沉甸甸的质感吸引了,封面上“吕宗力主编”几个字也让我对它的学术水准有了初步的信心。翻开来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目录,密密麻麻的条目,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官制的方方面面。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官职名称,而是对每一个官职的来龙去脉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证。比如,我查阅“宰相”这个职位时,它不仅解释了不同朝代宰相的称谓变化,比如丞相、尚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等,还详细说明了不同时期宰相的权力范围和职责,以及其政治地位的起伏。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会穿插一些与官制相关的史实,例如某位官员是如何因为官职设置的不合理而遭遇不幸,或者某项制度的改革如何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 我特别想提一下它的图表和附录部分,这简直是为像我这样需要可视化学习的人准备的宝藏。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官制演变图、官员品级表、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等等。这些图表直观易懂,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整体概念。比如,通过一张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三省六部之间的制衡关系,这比我之前零散阅读的资料要清晰太多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虽然是学术著作,但并没有让人感到过于枯燥乏味。作者在解释专业术语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评价,使得阅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辞典简直是打通了我在制度史方面的任督二脉,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运作模式。
评分最近手头刚好拿到一本《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说实话,翻开它的时候,我并没有抱着太大的期待,总觉得这类工具书会比较枯燥。但令我意外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和编排都相当有意思,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种“无所不包”的体例。从上古的官职雏形,到近代的官制变迁,几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重要官职、官署、官僚制度,都被囊括其中。而且,它不是简单地堆砌条目,而是对每一个条目都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包括其设立的背景、职能、权力范围、品级、以及与其他官职的关系等等。 我特别喜欢它对官职演变过程的描述。比如,我想了解“尚书”这个官职,书里不仅告诉我它在不同朝代的名称变化(如尚书令、尚书仆射),还详细解释了尚书省下设的六部是如何逐渐演变成独立的中央行政机构的。这种“追本溯源”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官僚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和演化的,而不是停留在对某个具体官职的表面认知。 此外,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也非常高。在每一个条目下方,都会列出相关的史料出处,这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便利。我个人觉得,作为一本工具书,它在严谨性和专业性上做得相当到位。 阅读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点。比如,书中会穿插一些关于官员任免、升迁、甚至是一些官员的“潜规则”的描述,这些内容虽然不是核心的官制介绍,但却让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对古代官场的运作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本《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学术著作,它在内容深度、广度和编排方式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官制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信赖的参考。
评分最近我入了一本《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真的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大部头。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制度层面非常感兴趣,总觉得了解了官制,就等于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骨架。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速成读物,而是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里面内容扎实。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条目编纂方式。它采取的是一种“条目化”的形式,每一个官职、每一个机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条目来解释。这样一来,查找起来非常方便,我想要了解某个朝代的某个官职,只需要翻到对应的条目,就能获得非常全面和详细的信息。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这是怎么来的”、“它是做什么的”、“它有什么样的演变”。 我举个例子,我想了解一下宋朝的“枢密院”。在书里,我不仅知道了枢密院是掌管军权的机构,还了解了它的前身是什么,它的职能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以及它在宋朝的政治格局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书中还提到了与枢密院相关的历史事件,比如宋朝如何通过分化军权来加强中央集权。这些联系,让冰冷的官职名称变得鲜活起来。 另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也很喜欢。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尽可能地避免了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古代官职,也能通过它的解释理解个大概。而且,书中很多地方都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让我感觉到这本书是基于坚实的学术研究的,非常有说服力。 总体而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性价比极高的学术工具书。它不仅满足了我对中国古代官制的好奇心,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解深度。我打算把它作为我阅读中国古代史的常备参考书,相信未来在阅读其他历史著作时,这本书会给我提供巨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我看了有段时间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它那厚重的封面和“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这个名字给吸引住的,总觉得能从中挖出不少历史的“干货”。拿到手之后,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严谨的排版和丰富的条目所震撼。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略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觉得这方面的资料要么过于零散,要么过于晦涩,而这本《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恰恰填补了我的需求。 从秦汉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再到明清的内阁、六部,这本书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重要的官僚制度变迁。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个官职的解释,不仅有名称、沿革,还有其具体的职责、品级、任免流程,甚至还能看到一些与该官职相关的历史典故或人物轶事。比如,在查阅“御史”条目时,我不仅了解了御史台的设立和职能,还看到了像魏征这样的名臣如何以御史身份行使职权,令人印象深刻。书中还收录了不少不同朝代的官职演变图表,这些图表直观明了,帮助我梳理了复杂的官僚体系脉络。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信、达、雅”。“信”体现在其史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很多条目都引用了出土文献和传世史籍,非常有说服力。“达”在于其语言的清晰和逻辑性,即便是对古代官制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通过其翔实的解释逐渐理解。“雅”则体现在其编纂的精良,装帧考究,纸质优良,作为一本工具书,它在细节上也做到了极致。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查阅资料的工具,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品。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著作。无论是历史研究者、学生,还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全面梳理中国历代官制的平台,更是一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和权力结构的窗口。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修订版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充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枕边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