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做守信的家长,培养自律的孩子
作者:刘朝莹 刘嘉
定价:49.9
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59610546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编辑推荐
★国内14所中小学名校校长、特级教师推荐: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京史家小学、北京小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试行本书内容“行为契约”后赞誉不绝,纷纷表示已经或即将列作家长课堂教材!!!
★OTO线上线下服务无限升级的家教心理学前沿成果,获国家社科基金支持、入选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来自全国上千份案例表明:凡是参加本书倡导的“行为契约”活动后的家长,7天后亲眼见证孩子各方面自律的奇迹!!!
★北师大心理学名师多年心血结晶:
刘嘉教授:中国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北师大心理学部部长
刘朝莹博士:北师大心理学院快乐学习中心主管、3000多小时咨询经验、帮助100余名厌学青少年重返校园。
内容简介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孩子写作业拖延怎么办?孩子爱玩游戏怎么办?孩子情绪爱失控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作息不规律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超常的学习能力和面对各种困难的情绪管理能力……
这是一本有效解决孩子上学后让家长头疼问题的书,更是一本使用后让家长和老师迅速见证孩子奇迹的书。本书源自作者对上述众多家长苦恼至极问题的归纳总结,并全方位采用了“BOOK+”的概念——书籍 + 实用工具 +APP,以综合性的服务更全面地帮助家长。通过和孩子签订行为契约,共同执行,进而帮助孩子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
事实确实如此,“在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好的拿出来。”
作者简介
刘朝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主攻家庭治疗方向,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美国催眠治疗师学会(AAH)认证催眠治疗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快乐学习中心主管。
刘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学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目录
作者序
推荐序
前言
di一章、给孩子万贯家财,不如帮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一、行为契约的魔力
1. 行为契约法为什么在亲子教育中魔力无穷
2. 行为契约能够帮助孩子自发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 行为契约能够避免家长无意识言语的负面影响
4. 行为契约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
5. 行为契约能减少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6. 行为契约能预防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如何给孩子制定“行为契约”
1. 行为契约模板
2. 填写“目标行为”时家长和孩子要注意什么
3. 商定“奖惩”清单时家长和孩子要注意什么
4. 父母和孩子签字承诺时要注意什么
5. 填“执行记录表”时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做
6. 家长签订契约后更要严守承诺
三、签“行为契约”前先测测家长说话算数的指数
四、如何营造说话算数的家庭氛围
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立木为信”,不签空头支票
3. 像对“客户”一样对待我们的孩子
五、本章【练习】
第二章、目标一定要明确——你最想培养孩子哪些行为习惯
一、如何设置好的契约目标?
二、为什么行为契约的目标要“少而精”
1. 先想好要通过这个契约改变什么
2. 一份契约以改变一种行为为主
3. 三个目标完成了两个,算完成吗
4. 目标的难度如何把握
三、为什么行为契约的目标要“可量化”
1. 可量化可以减少争吵,规范行为
2. 如何把行为契约的大目标量化、细化
四、为什么行为契约的目标要“向前一小步”
1. 坚持小改变,而不是一口吃个胖子
2. 目标要怎样设定才能向前一小步呢
3. 不要快速地增加目标任务量
第三章、行为契约中的奖惩一定要有吸引力
一、什么样的奖惩才能吸引孩子
1. 在奖惩上做了哪些改变,让奇迹发生
2. 妈妈的感受
3. 孩子的感受
4. 惩罚和奖励都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5. 奖惩为什么如此有效
二、对孩子,一定要“投其所好”
三、对孩子,一定要“物质与精神奖励并用”
1. 物质奖励在契约初期效果明显
2. 在运用金钱奖励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3. 家长要常用精神奖罚方法,作用相对持久
4. 送你一套心愿卡
5. 心愿卡要怎么用呢
四、对孩子,一定要“及时奖惩”
五、行为契约一定要“切实可行”
1.“不是为了罚你,是为了培养你”
2. 契约的奖惩一定要量化
3. 运用“双60 分原则”制定行为契约
4.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签订协议
六、给行为契约打分
第四章、执行行为契约一定要有力度
一、怎样激励孩子提前完成作业
二、执行行为契约要温和而坚定
1. 和孩子“温和沟通”的心理学智慧
2. 孩子违约耍赖的时候,要坚定拒绝
3. 拒绝之后,要好好安抚孩子的情绪
三、找准定位,家长只是辅助者
四、父母的角色就是榜样
五、帮孩子巧妙创造“同伴影响力”
六、打卡图的力量—完形心理
第五章、行为契约可以培养孩子终生的自律力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控能力
二、行为契约的目标——让孩子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名家推荐
我必须承认,我是在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的强烈推荐下购买的这本书,他提到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代亲子关系中的“边界感”有着独到的见解。阅读初期,我对其逻辑推导的严谨性感到非常惊讶,作者似乎并没有采用那种空泛的说教口吻,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理论框架,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学的研究佐证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其中关于“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那一章节,它没有停留在“要让孩子等待”这种表层要求上,而是深入剖析了神经科学层面中执行功能的发展机制,让人豁然开朗。书中大量使用了实际案例作为论据,这些案例并非那种戏剧化的冲突场面,而是非常贴近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那些“小摩擦”——比如孩子对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设置的抗拒,或者完成家庭任务时的拖延。作者对这些场景的分析细致入微,提出的应对策略也大多是可操作的、循序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这种实操性与理论深度的完美结合,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帮助家长进行自我认知升级的工具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教育方式中那些潜意识的惯性思维。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地方,在于它颠覆了我对“权威式教育”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强调纪律和规则的教育书籍,多少会带有一些不近人情的强硬色彩,但这本书却巧妙地将“规则”与“共情”编织在一起。作者反复强调,规则的建立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应该是一个双向协商、共同制定的过程。书中详细描述了一种“契约式沟通法”,即在制定规则之初,就要充分倾听孩子对于规则的感受和顾虑,并将这些顾虑纳入最终方案的考量之中。这种做法极大地降低了孩子对规则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是规则的“共同设计者”,而非被动的“服从者”。我尝试在几个小问题上运用了这种方法,比如关于周末零花钱的使用范围,孩子提出的建议虽然初听有些不合理,但经过反复讨论和调整,最终达成的协议,执行起来的顺畅程度远超我以往的单方面决定。这种将“权力”适度下放给孩子的策略,看似是“松手”,实则是为培养他们未来独立决策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读来令人倍感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略带磨砂质感的环保纸张,手感温润而扎实,那种朴素中透着品质的感觉,让人在捧起它的时候就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色彩搭配上,主色调是沉稳的深蓝与清新的米白,中间点缀着一抹温暖的赭石色,如同知识的海洋中一盏指引方向的灯塔。细节之处也做得非常考究,比如书脊的烫金字体,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折射出低调而优雅的光芒,丝毫没有那种浮夸的炫耀感。内页的排版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字体选择了易于长时间阅读的宋体,字号适中,行距和段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次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侧边还贴心地设计了书签线,虽然是简单的棉线,但那种细微的仪式感,仿佛在提醒读者,每一页的积累都值得被郑重对待。整体而言,从触觉到视觉,这本书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沉静、值得信赖的阅读氛围,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探寻其中蕴含的智慧。这本书在硬件上的投入和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无疑是为内容本身的价值做了很好的铺垫,让人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在于它重塑了我对“失败”和“挫折教育”的理解。在此之前,我总有一种潜意识的倾向,希望为孩子铺平所有道路,避免任何可能导致他情绪低落的体验。这本书勇敢地挑战了这种“过度保护”的心态,它清晰地论证了,恰到好处的挫败感,是构建孩子内在心理韧性的关键养分。作者详细分析了“灰色的成功学”——即鼓励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尝试,并允许他们体验失败后的修复过程。书中提供了一套详细的“错误复盘手册”模板,引导家长如何将孩子的失误转化为下一次进步的燃料,而不是指责的靶子。这种方法论的核心在于,它将焦点从“你为什么做错了”转移到了“下次我们可以如何做得更好”,这是一种对个体成长的深刻尊重。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手,允许孩子在面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挑战时自己去摸索,即使结果不如预期,我也能更平和地与其一同面对和分析,而不是急于介入或代劳。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为长远和坚实的教育视野。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克制且具有节奏感。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试图用煽情的故事来博取读者的眼泪或同情,而是保持了一种冷静、客观的旁观者视角。作者在引入新的概念时,往往会先描绘一个略显沉闷但真实的生活场景,比如清晨全家因早餐习惯不同而产生的僵局,紧接着,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入主题,指出问题的核心在于“一致性”的缺乏。这种叙事结构让信息的吸收过程变得非常高效。更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在关键的转折点处,会插入一些简短的、近乎诗歌化的哲思小段,这些段落虽然篇幅很短,但往往能将前面复杂的理论阐述瞬间提炼升华,给读者留出宝贵的思考空间。它们像是一片宁静的湖泊,在你被知识的洪流裹挟前行时,提供了一个得以喘息和沉淀心神的机会。这种文笔上的张弛有度,极大地提升了整本书的阅读质感,使得它读起来既有学术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作品的韵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