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

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腐蚀
  • 腐蚀防护
  • 材料科学
  • 工程材料
  • 试验技术
  • 监测技术
  • 金属腐蚀
  • 电化学腐蚀
  • 防护手册
  • 腐蚀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昆山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90291
商品编码:26013398455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9-0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D1卷)(D2版)
作者: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开本:
YJ: 98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09-01-01
书号: 9787502590291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D1章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机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从广义上讲,是指金属与导电介质因发生电化学作用而造成的破坏。也可以认为,它是依靠腐蚀电池的阴、阳J反应而进行的腐蚀过程。在腐蚀电化学中,通常是以腐蚀金属电J作为研究对象的电化学,例如:在没有外电流的情况下,腐蚀金属电J表面上同时进行着两个或多个电J反应,而腐蚀电位J是两个或多个电J反应相耦合的非平衡电位;从腐蚀金属电J上测得的动力学曲线是两个或多个电J反应的动力学合成曲线,即J化曲线;多电J腐蚀系统的形成和分布对腐蚀速率的影响;金属表面钝化膜的生成和破坏对腐蚀电化学行为的作用等这些电J过程都是按电化学腐蚀机理进行的,所以说电化学腐蚀是腐蚀电池的电J反应的结果。
实际中,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事例处处可见,如桥梁钢架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在潮湿大气中的腐蚀;船体、码头及海上采油平台在海水中的腐蚀;地下管道在土壤中的腐蚀;锅炉炉管及换热设备受锅炉水及酸、水冷介质的腐蚀;金属在熔盐中以及有熔盐覆盖层生成时的高温气体腐蚀等。这些腐蚀现象都是由于金属与某种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而发生的。然而,任何一种按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都至少包含一个阳J反应和一个阴J反应,并以流过金属内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联系在一起。其中,阳J反应是金属离子从金属表面转移到介子中并放出电子的过程,即阳J氧化过程。而与之对应的阴J反应是介子中氧化剂组分吸收了来自阳J的电子的过程,即阴J还原过程。例如碳钢在酸中发生腐蚀时,其阳J反应为铁被氧化为Fe抖,放出的电子自阳J(Fe)流到钢中的阴J(Fe3C),被酸中H十吸收而还原成氢气。
  …… 目录 绪言
 0.1 腐蚀的定义
 0.2 研究腐蚀的重要意义
 0.3 金属的腐蚀
 0.4 非金属的腐蚀
 0.5 腐蚀评价
  0.5.1 金属全面腐蚀评价
  0.5.2 金属局部腐蚀评价
  0.5.3 近几年新发展的金属腐蚀测量技术
  0.5.4 非金属材料的腐蚀评价
 0.6 腐蚀控制工程发展展望
 0.7 结语
 参考文献
D1章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机理
1.1 金属腐蚀的电化学机理
1.1.1 腐蚀电池
1.1.2 电解作用
1.2 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电位.pH图
1.2.1 金属电化学腐蚀倾向性的判断
1.2.2 电位-pH图
1.2.3 电位-pH图在腐蚀中的应用
1.2.4 计算与实测电位-pH图的腐蚀状态图
1.2.5 电位-pH图的适用性和应用限制
1.3 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J化
1.3.1 腐蚀速率与J化作用
1.3.2 J化原因及类型
1.3.3 过电位与J化电流密度
1 3.4 J化曲线
1.3.5 腐蚀J化图的应用
1.3.6 理想J化曲线与实测J化曲线
1.3.7 电化学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
 1.4 多电J腐蚀体系
 1.4.1 多电J反应耦合体系与多电J腐蚀电池
  1.4.2 多电J体系图解分析法
  1.4.3 多电J腐蚀体系图解分析法的应用
 1.5 氢去J化腐蚀与氧去J化腐蚀
  1.5.1 电化学腐蚀的阴J过程
  1.5.2 氢去J化腐蚀
  1.5.3 氧去J化腐蚀
  1.5.4 氢去J化腐蚀与氧去J化腐蚀的一般比较
  1.5.5 不同腐蚀情况下控制因素的特征
 1.6 金属的钝化
  1.6.1 金属钝化的原因及现象
  1.6.2 金属钝化条件下的J化曲线
  1.6.3 介质氧化能力和阴JJ化对钝化的影响
……
D2章 腐蚀的影响因素
D3章 金属材料环境腐蚀
D4章 金属的局部腐蚀
D5章 金属材料的高温腐蚀
D6章 高分子材料的腐蚀 
D7章 金属的腐蚀试验
D8章 非金属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试验
D9章 腐蚀监测
D10章 腐蚀调查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金属腐蚀与防护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金属腐蚀的内在机制、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防护策略,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体系。本书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以及对金属材料安全性、耐久性有疑问的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 第一篇 金属腐蚀原理 本篇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详细阐述金属腐蚀的根本原因和发生机理。 第一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金属的电极电势与腐蚀倾向: 介绍金属的电化学性质,包括标准电极电势和可逆电极电势的概念,解释金属的固有活性与其腐蚀倾向之间的关系。通过电化学序列图,直观展示不同金属在水溶液中的相对稳定性,为理解金属的优先腐蚀提供理论基础。 电化学腐蚀电池的形成: 详细阐述构成电化学腐蚀电池的必要条件:阳极、阴极、电解质溶液和电子导体。深入分析在不同介质(如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金属阳极溶解和阴极反应(如析氢、吸氧)的具体过程,以及影响这些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如氧气浓度、pH值、温度等。 腐蚀产物的形成与演变: 探讨金属在腐蚀过程中生成的各种腐蚀产物,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等。分析这些腐蚀产物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及其对腐蚀进程的影响,例如,有些腐蚀产物能形成致密的钝化膜,起到缓蚀作用;而另一些则疏松多孔,反而加速腐蚀。 金属腐蚀的类型及其特征: 区分并详细描述各种常见的金属腐蚀类型。 均匀腐蚀: 阐述腐蚀在金属表面均匀分布的特征,介绍其测量方法(如失重法)和评估指标。 局部腐蚀: 重点分析具有破坏性且难以预测的局部腐蚀形式,包括: 点蚀: 深入剖析点蚀的成因,特别是卤化物(如氯离子)在钝化膜上的侵蚀作用,以及其萌生、发展和扩大机制。 缝隙腐蚀: 解释在狭窄缝隙内发生的特殊腐蚀,分析缝隙内部缺氧、pH值降低等环境变化如何导致严重的局部腐蚀。 晶间腐蚀: 揭示晶界处原子排列的差异和杂质富集所导致的腐蚀倾向,特别是在不锈钢的敏化处理过程中。 电偶腐蚀: 详细阐述两种不同电极电势的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电偶时,活性金属作为阳极被优先腐蚀的原理,并分析其在异种金属连接中的应用和危害。 应力腐蚀开裂: 阐释在恒定拉应力、特定腐蚀介质和敏感材料共同作用下,金属材料出现脆性断裂的现象,分析其发生机理和关键影响因素。 磨损腐蚀: 解释在相对运动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金属表面加速破坏的现象,分析磨损如何去除保护性膜层,暴露新鲜金属表面,从而加剧腐蚀。 第二章 金属的化学腐蚀 高温氧化: 探讨金属在高温干气(如氧气、蒸汽、二氧化硫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氧化膜的形成机制、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对金属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介绍扩散控制、氧化膜生长动力学等理论。 气体腐蚀: 详细描述金属在各种腐蚀性气体(如硫化氢、氨气、卤素气体等)中的化学腐蚀行为,分析不同气体的腐蚀特性及其对金属的损害方式。 熔融盐腐蚀: 介绍金属在高温熔融盐(如碱金属盐、氧化物熔体等)中的腐蚀机理,分析熔融盐的组成、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生物腐蚀(微生物影响腐蚀): 阐述微生物(如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等)在腐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如酸、硫化物)如何促进金属的腐蚀。 第三章 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介质因素: 电解质溶液的组成: 详细分析pH值、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重金属离子、氧气溶解度等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温度: 阐述温度升高通常会加速腐蚀速率的普遍规律,并解释其背后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因。 流速: 分析流体介质的流速对腐蚀的影响,包括冲刷腐蚀、传质效率等。 金属因素: 金属的种类与纯度: 探讨不同金属及其合金的固有耐蚀性差异,以及杂质和微观结构的缺陷对腐蚀的影响。 金属的表面状态: 分析表面粗糙度、加工硬化、应力状态、表面污物等对腐蚀行为的直接影响。 合金元素的效应: 详细讲解在合金中加入特定元素(如铬、镍、钼等)如何提高其耐蚀性,并阐述钝化机制。 环境因素: 大气腐蚀: 分析大气中污染物(如SO2、NOx、NaCl等)、湿度、温度变化等对金属材料的影响,介绍不同气候区域(如工业区、沿海区、乡村区)的大气腐蚀特征。 水介质腐蚀: 讨论淡水、海水、工业循环水等不同水体对金属的腐蚀特性,特别是海水的复杂腐蚀环境。 土壤腐蚀: 分析土壤的湿度、电阻率、pH值、微生物含量、含盐量等因素对埋地金属结构的影响。 第二篇 金属腐蚀的防护 本篇将系统介绍各种行之有效的金属腐蚀防护技术,旨在从根本上或在发生前阻止或减缓腐蚀的发生。 第四章 缓蚀剂及其应用 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详细阐述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成膜,以及对阳极反应、阴极反应或两者同时起抑制作用的机理。区分有机缓蚀剂、无机缓蚀剂和生物缓蚀剂。 常用缓蚀剂的种类与性能: 介绍各种类型缓蚀剂(如胺类、磷酸盐类、铬酸盐类、亚硝酸盐类、金属氧化物等)的化学结构、适用范围、缓蚀效率以及优缺点。 缓蚀剂的应用领域: 阐述缓蚀剂在工业循环水处理、油气开采、酸洗除垢、混凝土结构防护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 第五章 保护涂层与表面处理 金属表面预处理: 强调表面清洁、除锈、磷化、钝化等预处理步骤对涂层附着力、防腐性能的重要性。 有机涂层(油漆、聚合物涂层): 涂层的组成与功能: 分析底漆、中间漆、面漆的作用,以及颜料、填料、树脂、助剂等组分的防腐性能。 涂层的作用机理: 解释涂层如何通过物理屏蔽、电化学屏蔽(如富锌涂层)等方式达到防腐目的。 涂层的选择与应用: 指导读者根据不同腐蚀环境选择合适的涂料体系(如环氧涂料、聚氨酯涂料、氟碳涂料等)。 无机涂层(电镀、热浸镀、金属喷涂): 电镀: 介绍镀锌、镀镍、镀铬等常用电镀层的原理、性能及其在防腐中的作用。 热浸镀: 详述热浸镀锌、热浸镀铝等工艺,分析其防腐机理和应用范围。 金属喷涂: 讲解金属喷涂技术在大型构件和现场防腐中的优势。 陶瓷涂层与复合涂层: 介绍陶瓷涂层和复合涂层在高温、强腐蚀环境下的应用前景。 第六章 电化学防护 牺牲阳极法: 原理与应用: 详细阐述利用比被保护金属更活泼的金属(如锌、铝、镁合金)作为牺牲阳极,通过电化学反应保护被保护金属的原理。 阳极材料的选择与设计: 分析不同牺牲阳极材料的电位、电流效率、使用寿命等因素,指导实际工程中的阳极选择和布置。 应用实例: 介绍牺牲阳极法在船舶、管道、储罐、海洋平台等领域的应用。 外加电流法: 原理与组成: 阐述利用外部直流电源,通过辅助阳极和被保护金属阴极,强制金属表面发生阴极极化,从而阻止腐蚀的原理。介绍外加电流法的组成部分:直流电源、辅助阳极、电缆等。 辅助阳极材料: 分析高硅铸铁、掺钌氧化物涂层钛阳极、石墨阳极等辅助阳极的性能及其适用场合。 应用实例: 介绍外加电流法在长输管道、码头结构、储罐内壁等大型金属结构防腐中的应用。 第七章 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腐蚀敏感性设计: 避免缝隙与积液: 强调在结构设计中避免产生死角、缝隙,以及可能积聚腐蚀性介质的区域。 异种金属连接: 讲解如何通过绝缘材料隔离异种金属,或在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电位接近的材料,以减缓电偶腐蚀。 流体动力学考虑: 分析流速、紊流、撞击等对腐蚀的影响,优化结构形状,减少冲刷腐蚀。 耐腐蚀材料的选择: 常用耐蚀合金: 介绍不锈钢(如304、316L、双相不锈钢)、镍基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等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耐蚀性能和应用。 非金属材料的应用: 讨论塑料、橡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在特定腐蚀环境下的替代应用。 腐蚀环境评估: 强调在材料选择前,对实际运行环境的腐蚀性进行充分评估的重要性。 第八章 腐蚀监测与评估 腐蚀监测的目的与方法: 介绍腐蚀监测在了解腐蚀进程、评估防护效果、预测剩余寿命方面的重要性。 腐蚀监测技术: 失重法: 解释通过定期测量腐蚀试样重量损失来评估腐蚀速率的方法。 电化学监测技术: 介绍电位、极化曲线、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技术在实时监测腐蚀状态中的应用。 直观检查法: 强调现场目视检查、影像记录等直观手段在腐蚀评估中的作用。 声发射技术、超声波检测: 介绍用于检测腐蚀引起的结构损伤的技术。 腐蚀速率的计算与数据分析: 讲解如何根据监测数据计算腐蚀速率,并进行趋势分析。 腐蚀失效分析: 介绍对已发生腐蚀失效的部件进行分析,以找出失效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本书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金属腐蚀的本质,掌握各种有效的防护手段,从而为金属材料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学生,我最近在学习与材料科学相关的课程,老师推荐的这本《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简直是救星。我之前对腐蚀理论一直感到很吃力,公式和概念都很难理解。但是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把所有知识点都梳理得清清楚楚。它的结构安排很合理,从最基础的化学概念开始,一步步深入到复杂的腐蚀机理和测试方法。我尤其喜欢其中的实验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的腐蚀试验设备和操作规程,并且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感觉好像真的在实验室一样。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内容,复习了老师讲授的几个重点章节,发现理解起来比之前容易了许多。书中的一些例子也很有启发性,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为我提供了学习资料,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建立起了对腐蚀科学的信心。我不再觉得这个领域高不可攀,而是充满了挑战和趣味。我打算继续深入研读这本书,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为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腐蚀”这个话题听起来就有些枯燥。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我惊喜地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仿佛在和我对话,用一种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腐蚀“艺术”的描述,将腐蚀过程比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科学研究一种别样的美感。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古老建筑和文物如何经历漫长岁月依然保存完好的故事,以及现代技术如何通过模仿自然过程来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这些内容让我对“腐蚀”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单纯的破坏,而是一种存在,一种历史的印记。这本书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我开始主动去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腐蚀”现象,并试图用书中的理论去解释它们。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也让我看到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世界。

评分

我是一名工程师,平时的工作虽然不直接接触腐蚀领域,但偶尔也会遇到相关的技术难题。朋友推荐了我这本《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说它内容很全面。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的参考书。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晦涩难懂,而是从实际应用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不同工业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分析,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具体,列举了许多实际案例,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化工行业中,面对强酸强碱的腐蚀,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在海洋环境中,如何有效防止钢结构的锈蚀?这些问题都在书中得到了详尽的解答。我尝试着查找了几个我工作中遇到的类似案例,书中的分析逻辑严谨,给出的建议也很有指导意义。虽然我只是浅尝辄止地翻阅,但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一本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遇到困难时,能为你指点迷津。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关注了,但一直没下决心入手。最近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下来,拿到手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翻开第一页,一股油墨香扑面而来,瞬间勾起了我当年在实验室埋头苦读的回忆。这本书的编排确实很用心,从基础理论到实验方法,再到实际应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内容还是能看懂不少,尤其是关于材料选择和防护措施的部分,感觉写得相当实在。我一直对材料的“衰老”过程很好奇,这本书似乎能解答我很多疑惑。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也很丰富,很多细节之处都配有清晰的示意图,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概念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金属腐蚀机理的介绍,它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那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化学反应,让我觉得腐蚀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打算慢慢地、一篇一篇地阅读,争取把书里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相关的现象,也能有个大概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扎实、专业,并且充满了探索未知的魅力。

评分

我是一个对历史和技术发展充满好奇的人,尤其喜欢了解那些支撑现代文明基石的技术。这本《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正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求知欲。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腐蚀科学发展史的部分,了解了从早期人类对金属的初步认识,到现代腐蚀理论的形成,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书中的一些历史轶事和科学家的故事,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科学探索的史诗。我了解到,很多重要的发明和技术进步,都离不开对腐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例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桥梁建设等等,这些领域的发展都与腐蚀防护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传承和发展,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充满了敬意。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材料科学、电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科技时代。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任何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都可能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原理和漫长的发展历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