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宁菊 著
图书标签:
  • 数控铣削
  • CNC编程
  • 加工工艺
  • 机械制造
  • 工业技术
  • 数控技术
  • 编程实例
  • 金属切削
  • 第二版
  • 实训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建湖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8882
商品编码:2555700780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D2版)
作者: 张宁菊 开本:
YJ: 34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7
书号: 9787111538882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前言项目一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项目目标1相关知识1一、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认知1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常用附件3三、刀具、刀柄及辅具5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坐标系8五、工件常见装夹方式10项目实施11一、铣削类工件的装夹11二、选用和安装常用铣刀12项目实践12一、FANUC 0i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2二、SINUMERIK 802D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9三、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安全生产规则29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日常维护保养30拓展知识数控铣削加工工艺30项目自测题35项目二槽类零件的加工38项目目标38项目任务一直槽的加工38相关知识39一、 槽加工的工艺39二、工件坐标系的设定39三、基本编程指令40项目实施4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4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41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42项目任务二圆弧槽的加工43相关知识44一、子程序44二、缩放镜像指令45三、旋转指令47项目实施48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48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49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50拓展知识51一、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一)51二、零件的数控加工(SINUMERIK802D M)58项目实践腔槽加工及精度检测60一、实践内容60二、实践步骤61项目自测题62项目三轮廓类零件的加工65项目目标65项目任务一凸模板的加工65相关知识66一、外轮廓加工的工艺66二、刀具半径补偿指令68项目实施7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7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72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74项目任务二十字型腔的加工75相关知识76一、内轮廓加工的工艺76二、刀具长度补偿指令78项目实施8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8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82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83ⅦⅥ拓展知识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二)84项目实践内外轮廓加工及精度检测87一、实践内容87二、实践步骤87项目自测题89项目四孔系零件的加工92项目目标92项目任务一通孔的加工92相关知识93一、通孔加工的工艺93二、换刀程序96三、加工中心刀具长度补偿的设定96四、固定循环指令96项目实施99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99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99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102项目任务二螺孔的加工103相关知识103一、螺孔加工的工艺103二、固定循环指令105*三、螺纹铣削106项目实施107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07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08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110拓展知识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三)111项目实践复合孔系加工及精度检测118一、实践内容118二、实践步骤118项目自测题120项目五综合零件的加工123项目目标123项目任务一底台的加工123项目实施123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23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29三、用加工中心加工132相关知识134一、FANUC 0i系统的宏程序134二、 SINUMERIK 802D系统的宏程序141项目任务二双面模具的加工144项目实施146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46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49三、用加工中心加工149项目实践一154一、实践内容154二、实践步骤155项目实践二157一、实践内容157二、实践步骤157项目自测题159项目六配合零件的加工163项目目标163项目任务163项目实施164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64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71三、用数控铣床加工177四、几何精度和配合精度的分析179项目实践180一、实践内容180二、实践步骤182项目七曲面零件CAM自动编程加工184项目目标184项目任务184项目实施184一、CAD造型184二、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89三、CAM自动编程191四、后处理输出数控程序209五、用加工中心加工210项目实践211一、实践内容211二、实践步骤213附录214附录AG、M代码214附录B铣削常用切削用量表217附录C数控铣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19附录D中、GJ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考证样题230附录E铣削类零件常见精度检测工具及检测方法243参考文献246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精密制造的基石:现代数控加工技术与实践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制造业领域,精度、效率和自动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一种至关重要的技术——数控加工。它如同现代工业的“手术刀”,能够精准地雕刻出复杂的零件,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模具设计、电子信息等众多关键行业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撑。本书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现代数控加工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与实际应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框架,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能从中汲取知识,提升技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 一、 数控加工的基石:理论深度剖析 要掌握数控加工,首先需要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本书将从数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追溯其从早期机械控制到如今高度智能化的演变。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包括其组成部件(如主轴系统、进给系统、刀具系统、控制系统等)的功能与工作原理,解析伺服驱动、编码器等关键部件如何协同工作,实现高精度的运动控制。 进而在理论层面,我们将详细讲解坐标系与编程基础。理解笛卡尔坐标系、极坐标系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以及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基本运动指令的原理,是掌握任何数控编程语言的基础。我们将通过大量图示和实例,清晰地展现刀具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指令来实现的。 此外,材料科学与切削原理是数控加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将简要回顾常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基本切削机理。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刀具、切削参数,优化加工过程,从而提高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并延长刀具寿命。 二、 核心驱动力:数控编程语言与指令详解 数控编程是连接设计图纸与实际加工的桥梁。本书将重点聚焦于国际上通用且广泛应用的G代码和M代码。我们不会停留在简单的指令罗列,而是会深入剖析每一类指令的功能、参数含义、使用场景以及注意事项。 G代码(准备功能):我们将系统地介绍包括直线运动(G00, G01)、圆弧运动(G02, G03)、刀具半径补偿(G40, G41, G42)、工件坐标系设定(G54-G59)、进给速度模式(G94, G95)、循环指令(如钻孔、攻丝、镗孔循环)等在内的常用G代码。通过对不同G代码的组合应用,读者将能够理解如何精确控制刀具的运动路径。 M代码(机床功能):我们将详细讲解控制主轴启停、改变主轴转速、刀具更换、冷却液开关、程序暂停与结束等机床辅助功能的M代码。这些代码对于实现自动化加工流程至关重要。 参数与变量:现代数控编程越来越强调灵活性和参数化。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子程序、宏程序以及变量来提高编程效率,实现加工过程的智能化和标准化,例如通过变量控制刀具路径的偏移量,实现批量零件的加工。 本书的编程讲解将贯穿大量的实例,从简单的二维轮廓加工,到复杂的曲面加工,我们将一步步引导读者掌握编程技巧。同时,我们也会强调编程中的一些“陷阱”和常见错误,以及如何通过逻辑判断和仿真来避免这些问题。 三、 实践出真知:数控机床操作与工艺流程 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数控加工的精髓最终体现在实际操作和工艺流程的优化上。本书将详尽地阐述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从机床的开机、回零,到工件的装夹、刀具的测量与对刀,再到程序的输入、编辑、仿真和试切,每一个环节都将力求做到细致入微。 机床类型与特点:我们将简要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如数控铣床(立式、卧式)、数控车床、加工中心(三轴、四轴、五轴)等,并讨论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技术特点。 工件装夹与定位:高质量的加工离不开稳定可靠的工件装夹。我们将介绍多种常用的夹具形式,如虎钳、卡盘、吸盘、专用夹具等,并分析其在不同加工场景下的优缺点。同时,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进行工件的基准定位与找正,确保加工起点准确无误。 刀具选择与管理:刀具是切削加工的“嘴巴”。本书将涵盖各类常用铣刀(立铣刀、球头铣刀、成形铣刀等)和钻头的选择原则,考虑材料、形状、精度要求等因素。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刀具的磨损诊断、磨损补偿以及刀具寿命管理的重要性。 加工工艺流程优化:一篇好的加工工艺,能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如何制定合理的加工顺序(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如何选择最优的切削参数(转速、进给量、切深),以及如何进行刀具路径规划,以减少空行程、避免干涉,并保证加工表面质量。 四、 质量的保障:检测与测量技术 数控加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符合图纸要求的工件。因此,质量检测与测量是整个工艺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介绍与数控加工紧密相关的检测方法与工具。 常用量具介绍:我们将介绍卡尺、千分尺、高度尺、内径规、角度规等常用手动量具的使用方法与精度要求。 坐标测量机(CMM)与光学测量:对于高精度零件,坐标测量机(CMM)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们将简要介绍CMM的工作原理、测量模式以及数据处理。同时,也将提及光学测量仪器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 加工误差分析与补偿:理解常见的加工误差来源,如机床精度误差、刀具磨损误差、热变形误差等,对于我们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至关重要。我们将探讨如何在编程或操作中进行相应的误差补偿。 五、 创新与未来:智能制造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控加工正朝着更智能、更自动化的方向迈进。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展望数控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CAM软件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在现代数控加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简要介绍CAM软件如何通过图形界面进行模型建立、刀具路径生成、仿真验证,从而大大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精度。 五轴加工技术:五轴加工以其强大的能力,能够一次性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零件精度。我们将探讨五轴加工的原理、编程挑战以及其在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工业物联网(IIoT)与数字化工厂:数控机床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正在构建智能化的生产车间。我们将简要介绍如何通过数据采集、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增材制造(3D打印)与减材制造的融合: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数控加工)并非相互取代,而是互为补充。我们将探讨这两种技术的融合发展,如何协同工作,为制造更复杂的零件提供更多可能。 本书致力于成为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前沿视野于一体的数控加工技术参考书。我们希望通过严谨的论述、丰富的案例和清晰的图示,帮助读者掌握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在精密制造领域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性非常强,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非常适合系统学习。开篇就对数控铣削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清晰的界定,然后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指令、编程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学和几何知识。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类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做得非常细致,比如对于薄壁零件、异形零件、以及带有复杂曲面的零件,都提供了详细的加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在讲解刀具路径生成时,它不仅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算法,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算法对加工效率、表面质量以及刀具损耗的影响。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实际案例,这些案例的选取都非常有代表性,覆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加工场景,并且对每个案例的工艺分析、编程过程、加工结果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仿佛自己也在亲手操作一样。此外,书中对一些参数的设置,比如进给率、切削深度、主轴转速等,都提供了量化的建议,并解释了这些参数如何影响加工效果,这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导。这本书的体系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构建扎实数控铣削知识体系的优秀教材。

评分

评价二: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丝疑虑的,毕竟“第2版”意味着内容肯定有所更新,但到底新在哪里,是否真的与时俱进,我还是有点好奇的。翻阅后,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确实下足了功夫,关于切削力学、刀具磨损机理的阐述,用了很多专业的术语,并且配合了精密的公式推导。这对于想深入理解数控加工背后原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曲面加工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不同曲面类型(如自由曲面、规则曲面)的编程方法,并对比了不同刀具路径(如等高线加工、平行线加工、径向加工)的优缺点,还提供了很多优化参数的经验之谈。这对于从事精密模具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工程师来说,价值会非常大。此外,书中对一些高级功能,比如多轴联动加工和智能加工技术,也有涉及,虽然篇幅不算特别长,但足以给读者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适合那些希望打牢理论基础,追求技术精进的读者。

评分

评价四: 作为一名在数控加工一线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一本好的技术书籍的重要性。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接地气”,它没有回避实际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在章节的安排上,也紧密贴合实际工作流程。例如,在讲解程序编写时,它不仅仅列出了代码,还详细说明了每一段代码的作用、参数的含义,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而且,它还提到了很多在实际编程中容易被忽略但却非常关键的细节,比如坐标系的选择、刀具补偿的使用技巧、以及程序段的合理组织等。书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章节,讲解如何处理加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比如振动、崩刀、尺寸超差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解决策略,这对于提高加工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尤其赞赏的是,书中在讲解一些复杂指令时,会提供一个完整的加工流程演示,从零件建模、工艺分析、编程、仿真到加工,一步步展示,让读者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针对性,能帮助我们这些一线人员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技能。

评分

评价三: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排版和图文结合上做得相当出色。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些高清晰度的加工实拍图片,以及三维模型的截面图和刀路仿真动画截图时,我就知道这本书肯定下过一番功夫。作者的讲解语言也十分生动,没有那种陈旧、死板的教材风格,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在手把手地教你。比如在讲到粗加工策略时,它会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等高线加工”和“轮廓加工”的区别,让你瞬间就能领悟。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经验提示”和“注意事项”,这些小小的栏目,往往隐藏着作者多年实践的精华,避免了初学者可能遇到的弯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刀具选择和量具使用的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从不同材质的刀具特性到如何正确使用卡尺、千分尺,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甚至还涉及到一些基础的金属材料知识,这对于理解加工过程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不仅能教你编程,更能让你理解加工的“道”和“术”,是那种可以放在手边,随时翻阅,随时都能获得新启发的工具书。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真的没得说,纸张厚实,封面设计也相当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种可以反复翻阅的实用类书籍。内容方面,虽然我购买的初衷是冲着“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这个主题来的,但当我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G代码和M代码,还包括了刀具路径的优化策略、切削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非常实用的案例分析时,我真的眼前一亮。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图示和表格,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特别是关于CAM软件的应用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从建模导入到后处理生成,每一步都清晰明了,对于我这样初次接触CAM软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对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分析也相当到位,例如铝合金、钢材、铸铁等,针对不同材料给出了相应的切削建议,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而且,我还发现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机床维护和安全操作的提示,这对于实际操作来说,简直是保驾护航。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绝对是一本值得入手、能够从中学到真本事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