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 索尼创业故事 SONY 企业管理 经管书籍 下村满子 中信

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 索尼创业故事 SONY 企业管理 经管书籍 下村满子 中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盛田昭夫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制造
  • 盛田昭夫
  • 索尼
  • 创业故事
  • 企业管理
  • 经管书籍
  • 下村满子
  • 中信
  • 日式经营
  • 商业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凤凰新华书店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8727
商品编码:1275497037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锤子科技发布会,创始人兼CEO罗永浩,携手中信出版社独*首发;盛田昭夫,罗永浩尤为推崇的企业家之一!

  ★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自传体商业战略论;领导者、创业者必备书籍

  ★日本“经营之圣”传奇奋斗史,揭秘日式企业独特的文化与经营管理之道!

  ★商业经典 畅销全球30年 被译为26国语言 精装新版重磅上市

  ★新产品、高质量、优服务,告诉你“日本制造”为什么必出精品!

  ★创业维艰、态度至上,看日本“理科男”如何变身为世界知名企业家

  ★你不懂日企!全面解读财富500强日企背后不为人知的生存故事


内容简介

  1946年,日本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索尼公司由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先生共同创立,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与开创者之一。而盛田昭夫先生作为企业的灵魂,一直致力于将日本特有的企业精神及文化与自我的天赋与创新思维完美融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么,在如此优秀的日本式代表企业长期崛起在世界之巅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日本制造》 作为索尼创始者之一盛田昭夫先生一部自传体商业战略论,结合盛田昭夫先生从童年起的亲身经历,以及成立索尼公司前后的创业故事——重逢井深先生、苦心所得的公司名“SONY”、走向世界、横跨地球村、进军海外市场等记叙,将索尼公司与盛田昭夫的成功秘笈、经营管理战略、创新思维方式及杰出的日本式企业如何在世界经济浪潮中安身立命并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悉数道出,为我们更好的了解日本企业提供了*好的机会。

  《日本制造》是充满汗水与泪水的“日本商界奇迹”索尼公司的动人经营故事,也是日本工匠精神代表者之一盛田昭夫先生一生的真实记录与回忆,更是想要创立世界级杰出企业、建立别具一格经营管理理念并拥有自身超凡魅力的优秀领导者和创业者们的必备书籍!


作者简介

  盛田昭夫(Akio Morita),日本索尼公司创办人之一、名誉董事长,日本著名企业家,是具有国际眼光和先进思维方式的企业管理者。被誉为“经营之圣”,与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齐名,在经济界是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著有《学历无用论》 《新实力主义》等作品。


  下村满子(Shimomura Mitsuko),曾先后担任朝日新闻纽约特派员、哈佛大学尼曼特别研究员、《朝日Journal》杂志总编等职务,曾获沃恩·上田纪念国际记者奖。著有《在经济减速中求生存——商界精英访谈录》 《世界的大企业家们》《松下幸之助谈“本源”》等作品。


精彩书评

  锤子科技罗永浩携手中信出版社特别首发,年度倾情巨献之作!


目录

新版序言/VI

前言/VIII

◢ 一章

战争—生还与希望

1. 成长/002

2. 海军岁月/019

3. 停战/035

◢ 第二章

和平—开启新的人生

1. 重逢井深先生/040

2. 开发磁带录音机/056

3. 起诉美国大企业/064

4. 凭借晶体管收音机走向世界/070

5. 绞尽脑汁起名为“SONY”/077

◢ 第三章

走向世界—前进的历程

1. 与消费者积极交流/084

2. 进军美国市场/095

3. *家在美国上市的日本公司/106

4. 举家搬到美国/112

5. 由“音”至“影”/128

6. 横跨地球村/134

7. 进军欧洲市场/144

◢ 第四章

关于经营—亲如一家

1. 战后改革是日本繁荣的基础/154

2. 连带责任与协同精神/172

3. 技术开发、产品企划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协同作业/185

◢ 第五章

“美式”与“日式”的差异

1. 破坏信赖关系的“法律万能主义”社会/198

2. 应该重视成就感/211

3. 企业是股东的?还是员工的?/217

4. 独断与协商/223

◢ 第六章

竞争—日本企业的活力之源

1. 激烈的国内竞争造就了国际化的实力/230

2. “轻薄短小”是大势所趋/238

3. 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谏言/243

4. 竞争与自律/252

◢ 第七章

技术—生存的手段

1. 一切为了生存/258

2. 迈向21世纪/272

3. 技术与管理/281

4. 寻求新的技术飞跃/286

◢ 第八章

日本与世界—异同交错

1. 美国也应学会让步/294

2. 致日本的佳合作伙伴—美国/307

◢ 第九章

世界贸易—规避危机

1. 世界需要新的货币制度/326

2. 如何进军海外市场/341

3. 10年后的消费者需求/352



精彩书摘

  一章 战争——生还与希望

  1.成长

  “新型炸弹袭击了广岛”,当这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和海军同僚共进午餐。当时,我们获得的消息十分有限,甚至连炸弹的具体种类都不知道。作为刚从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的一名技术军官,直觉告诉我,那或许是原子弹。如果我的猜想属实,那后果必定非常严重,但至于具体严重到何种程度,则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毕竟日本之前还没有吃过大的败仗。

  至于总体形势走向,早在数月前,我其实就心中有数了—日本败局已定,继续作战只是徒劳。但军方恐怕会“战斗到后一个人”。当时我24岁,从大阪帝国大学的物理专业毕业后,便获得了海军技术中尉的军衔,和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一同开展科研工作。我们当时的科研目标是制造热导武器和夜视瞄准装置。军事当局当时仍然试图凭借日本的科学技术来扭转战局。然而,即便我们潜心研究,也为时已晚,由于资源匮乏和时间紧迫,研发计划注定化为泡影。而此刻,倘若轰炸广岛的真是原子弹,那么军方势必无力回天。

  当时,日本的平民百姓都处于警察和军方的严密管制之下。得益于海军军官的身份,我却能够获得日本海军提供的情报,也能够收听短波无线电广播,当然知道美军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即便如此,原子弹爆炸还是让我震惊万分。可以说,当时得知这一消息的日本人,个个都变得魂不守舍。

  在那个闷热潮湿的夏天,我们还无法充分了解这种炸弹的恐怖之处。午餐时传来的情报只是说“一种能够发出闪光的新型炸弹”。即便如此,根据这样的描述,也能推断出是原子弹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军事当局都在隐瞒广岛被炸的具体情况,甚至还一度试图否认美国拥有原子弹的事实。而鉴于当时日本的理论学术研究水平,还无法准确把握这种原子类武器的破坏力和瞬间杀伤力。

  虽然我不清楚原子弹的恐怖威力,但却目睹过常规武器空袭后的惨状,包括3月10日的东京大空袭。当时,一群又一群的B29轰炸机轮番轰炸,使东京变为一片火海。短短几小时内,就有10万人死于非命。而我的故乡名古屋也未能逃过空袭的厄运,虽然我没有亲身体验,但听闻的描述也令我胆战心惊。1945年(昭和20年),除京都以外,日本多数大工业城市都在狂轰滥炸下沦为废墟。数百万日本人的家成了不忍直视的瓦砾和焦土。威力更甚的原子弹会带来怎样的悲剧,实在超出我当时的想象能力。

  美国轰炸机将原子弹投向广岛的时间是8月6日上午8点15分。而我们直到次日正午时分才得知此事。对于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一事,我的一反应完全出于科学工作者的本能。当时我坐在餐桌前,吃着白米饭。在战时的日本,这算是为奢的美味了,可我却在听到消息的瞬间食欲全元。接着,我对同桌的军官同事们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应该立刻终止,如果美国拥有了制造原子弹的能力,那就意味着日本在各个领域都已大幅落后,要赶超是不可能了。”

  上司却因为我的这番话而大为恼火。

  关于制造原子类武器的可行性,我略知一二。但当时在我看来,要想成功研发出原子弹,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因此当得知美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原子弹时,我感到十分震惊。日本完全无法发明出能够与之匹敌的武器装备。按照当时的科技实力,日本能够想到的所有新武器和防御战术,在美国的原子弹面前都是螳臂当车。对于广岛被炸的消息,起初我是难以置信的。因为这等于是一种铁证—美日之间的技术差距已是天壤之别。

  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之前知道美国比日本先进,但我以为日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我们的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新概念、新创意。有一次,我们获得了日军击落的B29轰炸机上的残存零部件,经过分析,发现其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新颖的电路,但也并没有和日本拉开太大差距。

  在得知广岛被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刻,我才如梦初醒,美国工业的强大实力,已然超乎我们的想象。我对此懊恼不已,觉得自己应该早些察觉这个事实。

  其实,早在读中学时,我就看过一部关于福特汽车公司的电影,片中展示了福特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的红河大型工厂,工厂里大规模的流水线作业让我极为震撼。巨大的船舶将铁矿石从遥远的矿山运至福特的红河炼钢厂,将铁矿石冶炼成各种类型的钢材;然后将钢材运至下一个厂区,在那里铸造成各种汽车零部件;后将零部件组装成汽车。日本当时还没有这种高度组织化的综合性生产技术。多年后,日本从战败中崛起,构建了自身独有的产业系统,在沿海地区建起了高生产率的工厂,开始制造电影中的福特公司所使用的自动化综合生产设备。当时我正好有机会造访那传说中的红河大型工厂,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眼前的场景和我20年前在电影中看到的如出一辙、丝毫未变,我感到吃惊、困惑和失望。20多年来,福特似乎一直在使用相同的生产设备。被誉为“世界一”的美国工业,未来会去向何方,我不禁为此感到担忧。

  然而,在1945年(昭和二十年)8月这个时间点,不管是日本的前途还是我自身的前途,都非常渺茫,没人能想象到后来将要发生的剧烈变革,因此当时的我也是惴惴不安。关于自己的将来,我之前也做过各种考虑。之所以在读大学时报名参加海军,也是由于一位海军军官的建议。他告诉我,这么做既能够继续研究学问,也能避免在远离国土的海上无谓牺牲。继广岛被炸之后,第二颗原子弹又落到了长崎,这让我更为深切地感到,未来的日本需要尽量多的人才。或许有点自以为是,但我当时的确有一种使命感—作为一名年轻人,将来可能会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当然,能像今天这样来回于世界各地,累计行程数百万公里,为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商业活动出一份力,换作当时的我,是根本无法预想的。

  我出身于一个传统酿酒世家,是家里的长子。如果没有历史和命运的风云变幻,我应该就会作为第15代后嗣而继承家业。日本酒不仅仅是日本的传统酒精类饮品,还是日本国民的文化象征。许多传统的宗教仪式都少不了日本酒,在日式结婚典礼上,新娘、新郎也会共饮一杯日本酒,作为海誓山盟的标志。我的老家位于工业城市名古屋附近的知多半岛,是一个名叫小铃谷村(现在的常滑市)的地方,300年前就开始酿造以“子日松”为招牌的日本酒,这个名字来自《万叶集》1中记载的一种名为“子日游”的传统习俗—每年正月的一个子日出外郊游,并采回一株松树幼苗栽在自家庭院中,取益寿延年的吉祥之意。另外,盛田家第11代传人久左卫门命祺正巧生于“子鼠之年”。可见这个招牌意义深远。盛田合资公司还生产豆酱和酱油,它们都是日本人餐桌上的必备之物。由于所从事的生意与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盛田家在村里一直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


前言/序言

  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前首先明确一点,本书初设定的读者对象是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因此以英语写就,然后被翻译成了日语。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各国对日本的关注程度和批判力度也骤然提升。而有关日本的各种书籍也开始大量出版,但几乎都是外国人编著的。由于工作关系,我作为一个常年致力于促进日美、日欧间相互了解的日本人,本着向西方世界表达自身想法、传达自身意见的初衷,窃以为这或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鼓起勇气,参与了本书的编著工作。

  因此本书并非我个人的自传。有幸蒙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厚爱,SONY公司已然成为一家世界知名的企业,我想通过记述SONY的发展历程,来让欧美人了解和理解日本人的经营理念,而本书便是这样一种尝试的产物。鉴于此,本书在编写时一直将各阶层的外国读者作为目标对象,因此可能存在会让日本读者感到突兀的部分,还请多多包涵。此外,与英文版相比,本书删除了部分对日本人而言属于普遍常识的内容,并追加了部分其他内容。

  1946年5月7日的一个下午,战后满目疮痍的东京市中心,其中有一栋在火灾后剩下的残破建筑—白木屋百货商店(当时位于日本桥一带),在建筑物的3楼,大约20名年轻人齐聚一堂,创立了SONY株式会社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在创立者中,当时的井深大先生38岁,我25岁。战争年代,我与井深先生相遇相知,从友情发展为直至今日的长期信赖关系。倘若没有这段良缘,这本书可能也不会存在。能与井深先生邂逅,是我这辈子大的幸运;能与井深先生一起工作,让我感到衷心喜悦。

  正是有了以井深先生为代表的SONY历代经理、员工以及我的前辈、友人的关怀、指导和协助,才成就了今日的我。难以用语言表达我的谢意。

  在SONY创立40周年纪念日的一周后,我和妻子良子庆祝了我们35周年的结婚纪念日。良子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优秀伴侣,时常向我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社交方面,她也是个出色的“贤内助”,妥善处理着我与海内外各界友人之间的关系。此外,我的孩子们也理解我这个父亲,使我能够专注于事业。

  我能获得今日的成就,承蒙于无数人的帮助。每当想起这些,都让我不禁感谢上苍。

  本书的完成过程亦是如此。下村满子小姐与埃德温·莱因戈尔德先生怀着满腔热情,不嫌厌烦地对我的漫长描述进行记录、整理,查阅海量资料,终成书。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不少SONY的相关人员也不辞辛劳,参与进行了资料收集等工作,我也要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从另一方面来说,本书得以出版问世,归功于上述各界人士的努力付出。

  1986年12月

  盛田昭夫

 
《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索尼创业故事》 一部探寻日本制造精髓与传奇企业家的经营哲学教科书 本书并非对索尼公司内部运营细节的流水账式记录,也不是对单一某项产品研发的详尽分析。它所呈现的,是一幅更为宏大而深刻的画卷,聚焦于索尼传奇创始人盛田昭夫身上所凝聚的“日式经营学”的精髓,以及索尼从一家微型工厂成长为全球科技巨头的非凡创业历程。本书旨在从更广阔的视角,剖析日本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是如何凭借独特的文化基因、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全球商业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 洞悉“日式经营学”的东方智慧 “日式经营学”并非一套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根植于日本深厚文化土壤,并在实践中不断演进的经营哲学。本书将深入挖掘盛田昭夫身上所体现的“日式经营学”的几个核心要素: “和”的精神与团队协作: 在西方企业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机制的背景下,日本企业,特别是索尼,则更注重“和”的理念,即团队的和谐与协同。盛田昭夫如何在这种氛围下,激励团队成员,激发集体智慧,克服共同的挑战?本书将通过索尼早期创业故事中的具体事例,展现这种“和”的精神如何在团队内部发挥凝聚力,推动企业不断前进。这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是一种共同愿景和使命感的驱动。 “匠人精神”与极致追求: 日本的“匠人精神”强调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对产品品质近乎苛刻的追求。盛田昭夫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索尼的产品研发和制造过程中?他是否会亲自参与产品的设计和测试?他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又达到了何种程度?本书将通过对索尼早期产品的研发历程的侧面描绘,展现这种对完美的执着,如何让索尼的产品在当时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这种精神不只体现在技术层面,也体现在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严谨态度。 学习与创新并存的土壤: 日本企业在发展初期,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并不止于模仿,而是将其内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最终实现超越。盛田昭夫是如何看待学习与创新的关系?索尼在创业过程中,又是如何平衡这两者的?本书将呈现索尼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如何通过自身研发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创造出具有颠覆性的产品,例如是如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成功 miniaturize(微型化)电子产品,从而开辟新的市场。 长期主义与企业愿景: 相较于一些追求短期效益的企业,日本企业往往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盛田昭夫对于索尼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构想?他是否会为了长远目标而牺牲眼前的利益?本书将探讨盛田昭夫是如何为索尼设定宏大的愿景,并以此指引企业发展方向,即使在面临困难时,也能保持战略定力。这种长远的眼光,是索尼能够持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索尼的非凡创业史:从“真空管收音机”到“全球科技巨头” 本书将以时间为线索,勾勒出索尼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创业史。但并非简单罗列时间点和事件,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个重要节点背后的思考、决策和挑战。 战后日本的机遇与挑战: 索尼的诞生,恰逢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与腾飞。当时的日本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为索尼的创业提供了怎样的土壤,又带来了哪些严峻的挑战?本书将 contextualize(情境化)索尼的创业,让读者理解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业的难度与可能性。 “真空管收音机”的诞生与市场突破: 索尼的第一款产品——真空管收音机,是如何诞生的?它在当时的市场中又面临着怎样的竞争?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又是如何凭借这款产品,在强敌环伺的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本书将描绘这第一步的艰辛与智慧,以及由此积累的初步的市场经验。 “磁带录音机”与“晶体管收音机”的颠覆性创新: 索尼并未满足于初期的成功,而是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本书将重点呈现索尼在磁带录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领域的创新。晶体管收音机的出现,是如何彻底改变了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格局?索尼是如何在技术上取得领先,并迅速占领市场的?这部分内容将展示索尼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嗅觉。 “特丽珑”电视与“Walkman”的划时代意义: 索尼最成功的两个产品系列——特丽珑电视和Walkman,它们的诞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盛田昭夫在这些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Walkman的出现,是如何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消费电子品类?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以及它们如何巩固了索尼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 全球化战略与跨文化管理: 索尼并非仅仅在日本本土取得了成功,它更是最早走向全球化的日本企业之一。盛田昭夫在推动索尼全球化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文化、法律和商业上的障碍?他是如何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成功将索尼打造成一个跨国企业?本书将探讨索尼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营策略,以及盛田昭夫如何成为一位杰出的跨文化管理者。 危机与转型: 任何一家伟大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危机。索尼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过技术变革的挑战、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内部的管理困境。本书将适当提及索尼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盛田昭夫和他的团队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和升级。这部分内容将展示企业的韧性与适应性。 盛田昭夫:一位富有远见的领导者 本书将着力刻画盛田昭夫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和远见的领导者形象。 开放的心态与拥抱变革: 盛田昭夫是如何看待新技术和新趋势的?他是否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将展现他开放的心态,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尝试新事物,并以此驱动索尼不断前进。 敢于冒险与承担责任: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盛田昭夫是否是一个敢于冒险的决策者?在关键时刻,他又是如何做出艰难的抉择,并为之承担责任的?本书将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他的魄力和担当。 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一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盛田昭夫是如何发现、吸引和培养人才的?他对员工的期望是怎样的?本书将侧面反映索尼的企业文化中,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独特的个人魅力与沟通风格: 盛田昭夫是否是一位富有魅力的领导者?他的沟通方式是怎样的?他与同事、合作伙伴以及公众互动时,又展现出怎样的特质?本书将尝试还原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本书的价值与启发 《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索尼创业故事》并非一本简单的商业传记,它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商业智慧的教科书。 对中国企业家的启示: 在当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书能够为中国企业家提供宝贵的借鉴。我们能否从中学习到“日式经营学”中关于质量、创新、团队协作和长期主义的精华?如何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对创业者的激励: 索尼的创业故事,充满了激情、挑战与成功。它将激励那些怀揣梦想的创业者,理解创业的艰辛,学习应对挑战的方法,并从盛田昭夫的经历中汲取力量。 对消费者文化的反思: 索尼的产品,不仅仅是科技的集合,更承载着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理念。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高质量的产品如何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企业在创造产品的同时,如何能够塑造和影响消费者的文化。 理解“日本制造”的深层含义: “日本制造”不仅仅是一个标签,它背后蕴含着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本书将通过索尼的例子,深入剖析“日本制造”的精髓,帮助读者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价值。 本书旨在通过盛田昭夫的个人经历和索尼的创业史,为读者呈现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日式经营学”课程。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索尼创业的黄金时代,感受那个时代创业者的激情与智慧,理解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与成长,并从中汲取宝贵的商业洞察与人生启迪。这是一部关于梦想、坚持、创新与全球化视野的精彩篇章,值得每一位对商业、对企业管理、对日本文化以及对伟大企业家精神感兴趣的读者深入品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商业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其代表性企业的故事。而索尼,毫无疑问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这本书以盛田昭夫先生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索尼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全球科技巨头的历程。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日式经营”的精髓,但并非是刻板的教条,而是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理解。盛田昭夫先生并没有将“日式”标签限制住索尼的发展,反而是在根植于日本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全球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他对人才的重视,对团队合作的鼓励,以及对创新的不懈追求,都成为了索尼成功的关键。书中对于索尼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以及品牌建设方面的策略,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非常引人入胜,仿佛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非常喜欢,封面上的盛田昭夫先生带着温和而坚毅的目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传奇。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印刷,都让人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在阅读之前,我曾对“日式经营学”这个概念有些模糊的理解,以为它仅仅是关于日本企业特有的某些管理模式,比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等。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如何凭借着超凡的远见、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将一个小型电子公司一步步打造成享誉全球的科技巨头。盛田昭夫先生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和井深大先生在战争年代的艰难创业,以及在战后经济萧条时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抓住机遇,不断推出划时代的产品。我尤其对索尼早期研发晶体管收音机的故事印象深刻,那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它预示着索尼将以技术为核心,不断引领行业发展。这本书让我对企业家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一种对事业的热情和对社会贡献的担当。

评分

我一直对科技公司的发展史和背后的企业家故事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本书的名字一出现就吸引了我。在我看来,了解一个企业的成功之道,不仅要看其产品有多么吸引人,更要深入了解其创立者是如何思考、决策和行动的。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盛田昭夫先生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他与井深大先生之间默契的合作,都让我非常感动。我特别欣赏他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以及他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魄力。他对于“索尼制造”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如何将日本制造从廉价代名词转变为高品质的象征,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对索尼早期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市场阻力,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这让我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能够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不易。同时,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文化和核心竞争力,这对于任何想要创业或者在企业中寻求发展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在企业管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总是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动我、启发我的案例。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份期待。盛田昭夫先生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一个企业家身上所必须具备的几个关键特质:坚定的信念、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决策能力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他对待技术创新的态度,对待市场竞争的策略,以及对待企业文化的塑造,都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书中对索尼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品牌全球化的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梦想、关于坚持的赞歌。我尤其欣赏盛田昭夫先生在书中对于“学习”的理解,他认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并且要勇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管理上的知识,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启迪。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伟大的企业往往诞生于伟大的企业家。盛田昭夫先生的故事,并非简单的商业案例分析,而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远见的史诗。他不仅仅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更是一位具有深刻哲学思考的企业家。书中,他对于“创造”的理解,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挖掘,以及对于“全球化视野”的坚持,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赞同他对“自由精神”的强调,认为这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他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以及对产品质量近乎偏执的追求,最终成就了索尼的辉煌。这本书让我反思了许多关于“成功”的定义,它并非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是对社会价值的实现。盛田昭夫先生的故事,激励着我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内,也能够秉持着创新的精神,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精神上的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