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0月1日)
高秀勤 (作者)
平装: 31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0430541, 7510430542
条形码: 9787510430541
商品尺寸: 23.8 x 17 x 2.2 cm
商品重量: 780 g
定价: ¥39.80
编辑推荐
《孕产期安全与保健专家指导》根据准妈妈孕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各方面的详细指导,如孕期的饮食安全、产检安全、生活起居等。同时也给准妈妈带来了有关分娩、坐月子等一些实用知识讲解,内容科学,语言严谨,内容连贯统一。
作者简介
高秀勤,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医疗系。曾到英国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女王大学访问考察。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妇产科专家门诊出诊医师,擅长处理妇产科常见病及各种疑难杂症。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至今。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穿弹力袜可预防腿部浮肿
怀孕后,准妈妈随着子宫的增大以及孕期体内血量的增加,腿部静脉的压力会增大,再加上黄体酮水平的增高,血管壁会变得松弛,极容易出现静脉曲张。尤其在身体重、怀了双胞胎或多胞胎、站立时间过长的准妈妈身上更为常见。
穿弹力袜的妙处
穿弹力袜也能帮助准妈妈减轻腿部沉重感,缓解疲劳。弹力袜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使下肢水肿减轻,因曲张的静脉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得以缓解,防止静脉曲张程度加重。
弹力袜穿法讲究
(1)选择合适的弹力袜。所谓合适,即穿上后感觉踝部压力大,小腿次之,膝以上小,并且不影响膝关节活动,坐下或下蹲时不会起褶,舒适贴身。如果穿上弹力袜后感觉整个袜子的压力基本一致,则为不合适,其弊大于利,不仅不改善血液循环,反而阻碍血运。
(2)根据病变部位选择袜子的长短。由于妊娠期静脉曲张病变多局限于小腿及踝部,故选择膝长型的袜子即可达治疗目的,个别累及大腿静脉者方用更长些的腿长型弹力袜。
(3)注意袜力和压力的大小。妊娠中晚期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应选择低压弹力袜(预防型18毫米汞柱),治疗则用中压(治疗型20~30毫米汞柱),不宜用高压型弹力袜。
其他缓解腿部浮肿的方法
准妈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或减轻孕期静脉曲张。如坚持每天锻炼,在怀孕的每个阶段,要尽量将体重保持在推荐体重范围内。准妈妈在日常活动中,可能的话要随时举起腿和脚。坐着的时候,用一个凳子或盒子垫起双腿;躺着的时候,则用一个枕头垫高双脚。
这本所谓的“孕妇书籍十月怀胎全套知识”真是让人大失所望,与其宣传的“专家指导”和“全套知识”相去甚远。我原本期待能找到一些深入浅出的、涵盖孕期各个阶段的科学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孕期反应和并发症的处理建议,结果翻来看去,里面大多是些人尽皆知的常识,像是初级孕妇手册的翻版。比如,对于孕早期的孕吐反应,它只是简单地建议“少食多餐,清淡饮食”,这在任何网络搜索或者社区交流中都能轻易获得的信息,并不能解决我这种持续性呕吐的实际困扰。更别提对于孕中后期胎儿监护指标的解读,它只是罗列了一堆术语,却鲜有深入解释这些指标波动背后的生理意义以及我作为准妈妈应该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追踪。我尤其想了解的是,针对不同体质的孕妇,在营养补充上是否有更个性化的建议,比如我个人对某些微量元素吸收较差,但这本书里关于叶酸、钙、铁的建议都是一刀切的通用剂量,完全没有体现出“专家指导”应有的精细化和针对性。整个阅读过程更像是在翻阅一本教科书的目录,内容空泛,缺乏实操性和深度,对于一个追求高质量孕期知识的准妈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实在有限,与其说是百科全书,不如说是一本匆忙拼凑的入门册子,让人感到钱花得不值。
评分我刚开始翻阅这本号称“备孕妈妈怀孕百科全书”的书时,还抱有一丝希望,想着它或许能提供一些关于心理调适方面的真知灼见。毕竟,孕期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心理上的焦虑和情绪波动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这本书在处理情绪健康这块的内容处理得极其敷衍和表面化。它提到了“保持积极心态”、“与伴侣多沟通”这类老生常谈的建议,但对于如何识别自己是否陷入产前抑郁的边缘,以及在感觉极度低落或焦虑时,有哪些即时有效的、可操作的自我干预技巧,这本书几乎没有着墨。我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句空洞的鼓励,而是具体的步骤,比如特定的冥想练习音频推荐、或是专业心理咨询的转介流程。此外,关于孕期性生活的探讨也显得非常保守和含糊不清,只是一带而过地强调“遵医嘱”,却没有提供任何基于不同孕周、不同健康状况的夫妻可以参考的、既能维护亲密关系又确保胎儿安全的实践指南。这本书的编写者似乎对孕期心理的复杂性和深度存在严重的误解,或者说,根本没有投入足够的篇幅去认真研究,这对于需要全方位支持的孕妇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缺失。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孕产期安全与保健”这一主题时,展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保守性,完全没有跟上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例如,在关于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强调顺产的“天然性”,但对于剖宫产的适应症、现代麻醉技术的安全性以及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和益处,介绍得不够客观和全面。我希望了解的是,在符合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如何权衡不同分娩方式的风险与收益,而不是被单一的传统观念所裹挟。更令人不解的是,对于一些新兴的产后康复理念,比如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期和具体训练方法,这本书里要么只字未提,要么给出的建议老套得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现在很多先进的母婴医院都在推广的产后体态调整和核心恢复训练,在这本“全套知识”里却不见踪影。这让我怀疑,这本书的资料来源是不是停留在多年前,没有经过及时的更新和校对,对于追求科学、现代孕产护理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保健”信息,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会误导我们的决策。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它对于“孕期营养”的指导是否能提供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帮助,特别是针对如何在外就餐或旅行时,依然能保证营养均衡。遗憾的是,这本书在营养学的阐述上显得过于学术化和理想化。它列举了大量的食物成分表,告诉你什么食物富含维生素D或镁,但却很少提供实际的“食谱设计”或“膳食搭配范例”。比如,它会说孕妇需要充足的蛋白质,但不会具体展示如何在一顿包含米饭、炒菜和汤的三餐搭配中,高效、美味地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尤其是在我这种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准妈妈身上。关于孕期体重管理的讨论也十分笼统,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增重范围,却忽略了如何根据个体基础体重和身体状况,动态调整每周的增重目标,以及应对增重过快或过慢时的具体饮食调整策略。总而言之,它像是一个营养学的参考字典,而不是一本实用的、能指导我每天一日三餐如何吃得科学又愉快的“孕妇百科”。
评分这本书在描述胎儿生长发育的篇章里,给我的感觉是信息堆砌,缺乏生动性和共鸣感,完全没有达到“专家指导”应有的那种引导感。它会告诉你胎儿在某一周的尺寸和重量,骨骼开始钙化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冰冷的数字和描述。我更希望这本书能结合每个孕周的特点,提供一些“此时此刻”你可以和宝宝互动的建议,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进行简单的胎教音乐播放,什么样的亲子阅读材料适合这个阶段的宝宝听,或者如何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来感知宝宝的活动状态。现在的版本读起来,就像是在看一份医疗报告,而不是一本充满爱与期待的孕期伴侣书。对于首次怀孕的我来说,我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和指导,这本书没能将科学知识与为人父母的喜悦和挑战有效结合起来,导致阅读体验十分枯燥,缺乏那种能够让人在深夜里,捧着书,充满期待地去迎接新生命的温暖力量和实用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