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嘴是养育中常见的问题,然而,顶嘴只是家庭关系不和谐所显示出的“冰山一角”,它的大部分根源隐藏在水里,危及家庭关系和孩子成长。许多家长在力求努力“纠正”顶嘴问题时,往往又会衍生出另一些问题,最后要不引发更严重的矛盾,要不不了了之。
奥德丽 瑞克博士和卡洛琳 克劳德博士,依据阿德勒理论,通过分析自己多年教育和咨询生涯中的经验,创作出《孩子动不动就顶嘴怎么办?》。这本书通过许多真实的例子,帮助家长遇到问题时专注于当下的状态,为孩子订立规矩,并且致力于建立家庭关系的秩序,让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学会以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方式去表达观点。
通过《孩子动不动就顶嘴怎么办?》,你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顶嘴问题。
孩子的顶嘴行为可以从幼儿持续至成人时期,若不正视孩子顶嘴的问题,让其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孩子将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耗损自身的价值感,还将给家庭和谐带来负面影响。书中依据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所提出的“逻辑后果”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养的中常见的顶嘴问题。作者根据自身丰富的教育和咨询经验,为顶嘴父母制定出四步法则:
● 识别(Recognize)
● 选择(Choose)?
● 采取行动(Enact)
● 抽离(Disengage)
大量的例子分析,以及简单易行的四步法则, 帮助家长轻松解决孩子顶嘴问题,建立温馨的家庭沟通模式。
奥黛丽 瑞克博士本身是一位母亲,而作为教师的她,有着跟各个年龄段孩子打交道的经历,其中还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
卡洛琳 劳德博士是一位具有私人执业资格的心理学家,曾针对包括顶嘴在内的各类行为问题为不同家长和孩子提供咨询服务。
第一部分 来龙去脉
第一章 坦然面对顶撞行为?
第二章 应对孩子顶嘴的四步法则
第三章 实际运用中的困难
第二部分 付诸实践
第四章 实施四步法则
第五章 记录手册
第六章 如何应对不同的教育理念?
第七章 单亲家长
第八章 职场父母
第九章 如何对付孩子那些爱顶嘴的小伙伴
第十章 如何应对电视节目及其他媒体中的顶嘴
第十一章 如何对付顶嘴的大学生
第十二章 孩子气的成年人
第十三章 合理利用各类资源
第十四章 家长们关于孩子顶嘴现象提出的问题
作者的话
我刚开始学习心理学的时候,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Alfred Adler)关于行为的理论对我产生的影响最为重要。尽管他的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就已出现,但阿德勒的理念在应对当今问题时仍惊人地有效。阿德勒的理论是本书的创作基础。如果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对阿德勒 的理论不甚了解,那么等你把这本书读完之后,再回头来看,下面这些信息你会感觉更易理解。
阿德勒以及他的弟子鲁道夫 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都认为,当孩子出现欠缺礼貌的行为时,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做法不外乎:(1)纵容这种行为,导致未来问题重现;(2)阻止这种行为。换句话说,家长的不同做法会引发截然不同的结果。
阿德勒认为,孩子会通过不礼貌的行为来寻找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感。通过积极正面行为无法获得归属感的孩子,就会选择采取消极负面的行动。关于积极正面的归属感这一点,我并不是说要让孩子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归属感包括与 他人合作,为他人奉献,对他人富于同情心。当孩子们顶嘴后从家长那里得到诸如“不许这么跟我说话”或“你最好乖乖看着,要不我就……”之类的反应时,他们知道,顶嘴会让他们得到关注,获取力量,而且这是一种伤害父母的方式。
这种获取关注继而掌握主控权或是与父母讨价还价的行为,虽然算不上什么好法子,但却能够令孩子感觉自己 受到重视。这是一种负面的重视,而我们希望的结果其实 是孩子得到积极正面的重视。如果能够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我们得到的结果也将大不相同。
本书为您提供一种方法,帮助您应对孩子对家长的顶撞行为,让孩子找对方法,重获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光是在家庭中,同时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四步法体系是阿德勒理论当中“逻辑后果” (logical consequences)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范例。合理疏导其实就是以疏导的手段引出行为结果——即顶撞行为导致 的某种结果。这并非惩罚,因为它并不武断专制,也绝不会让你陷入吼叫、恐吓、打屁股、挖苦贬损或是讲大道理 的疯狂局面。如果家长能够由始至终地坚持采用合理疏导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知道,家长会说到做到。
作为阿德勒学派的一员,我觉得自己应该重点强调一下,家长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各种方法,帮助他们以积极正 面的方式获得他人的肯定与重视,尤其是通过为家庭做出 真正贡献来实现自己的归属感。帮着准备一顿饭或是筹划 一次假期出行,又或是在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生病时为家 中多出点力——这些简单的举动都能够帮孩子营造出自己 很重要的感觉,同时家人之间也能够实现更好的情感联结。因此,一方面,家长要让自己掌握富有建设性的方式 来应对孩子的顶撞行为,同时,也要想些法子,让孩子以实际行动为他人做出贡献。
天哪,最近家里简直像个小型战场,我那个宝贝儿子,简直就是行走的“反抗宣言”本人!只要我一开口,他立马就能接上十句顶嘴的,搞得我简直要怀疑人生。我这个人吧,平时脾气还算不错,但面对这种油盐不进的小家伙,真的感觉自己的耐心值在直线下降。记得有一次,只是让他去洗手,他都能跟我掰扯半天,什么“我已经洗过了”、“水太凉了”,一套一套的,比我这个当妈的还会找借口。我真想知道,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到了这个年纪就会这样?有没有什么神奇的咒语或者秘籍,能让我和他之间的对话从“剑拔弩张”变成“心平气和”?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能真正帮到我的方法,不然每天下班回家面对的不是放松,而是另一场持久战。我真的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说教,要那种能让我立刻上手,并且看到效果的“干货”。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育儿书这种东西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觉得大多都是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起来根本行不通。但我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非常紧急的地步,我感觉自己快要被他的小嘴巴给“气出内伤”了。我试过冷处理,结果他变本加厉,试过严厉批评,结果他立马给我摆出一副受委屈的样子,眼泪说来就来,弄得我里外不是人。这种无力感真的太折磨人了,感觉自己好像完全失去了对孩子的掌控权,他似乎觉得只要他声音够大,或者理由够多,就能逃避责任。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在公开场合表现得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到底用了什么“独门心法”?是不是有什么关于沟通技巧的底层逻辑我没搞明白?我需要的是那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和孩子之间互动模式的东西,让我能重新建立起一种既有权威又不失亲密的亲子关系。
评分我对现在这种鸡飞狗跳的家庭氛围感到非常疲惫。我总觉得自己是教育不当的那一个,是不是我太唠叨了,所以才激发了他逆反的心理?每次争吵过后,我都特别后悔,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忍住,为什么要跟一个小孩子较劲呢?可那种情绪上来的瞬间,真的很难控制住自己。我最担心的就是,长此以往,这种顶嘴的行为会固化下来,影响他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毕竟,在学校或者将来工作,总不能事事都跟人对着干吧?我希望找到的是一套能让我“降维打击”的育儿理念,让我能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这些争执,而不是陷入和他反复拉锯的泥潭里。我需要一些工具,让我能在争吵发生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或者在争执刚冒头时,就能用一两句话就让他心服口服,愿意听进去我的话。
评分我的家庭环境是那种比较开明的,我们一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持他有自己的主见。然而,这种“鼓励”似乎被他误解成了“可以随便反驳”的许可,尤其是在涉及规则和纪律方面。他现在似乎认为,只要他能说出“为什么”,那他就不用遵守。这让我非常头疼,因为界限感是必须建立的。我不是想把他塑造成一个唯唯诺诺的孩子,我只是希望他能在理解界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表达和协商。我渴望学习那种既能肯定孩子的独立思考,又能坚定执行家庭规则的平衡术。我真想知道,那些处理得当的父母,他们是如何区分“合理表达诉求”和“故意挑战权威”的?我需要清晰的指南,告诉我什么时候该放手让他去说,什么时候必须坚定地站住立场,不容置疑。
评分最近邻居家的孩子,比我家孩子小半岁,但说话做事都特别得体,每次来我们家玩,他都很有礼貌,这让我心里更是五味杂陈。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对他的期待值太高了,还是我自己的处理方式太情绪化了?每次看到他那种眼神,那种不屑一顾的语气,我心里的火气‘噌’地一下就蹿上来了。我需要的是那种能立即生效的“急救包”,不是那种需要长期理论学习才能理解的哲学。我想要的是一套结构清晰、步骤明确的应对流程,最好能配上一些实际对话范例。比如,当他说出某句挑战性的话时,我应该立刻用哪种句式回应,才能既不失体面,又能达到管教的目的?这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指南,才是我现在最需要的救命稻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