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

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谢·弗·米罗年科(С.,В.,Мироненко) 著,许金秋 译
图书标签:
  • 俄国历史
  • 19世纪
  • 专制制度
  • 改革
  • 政治史
  • 社会史
  • 俄罗斯帝国
  • 亚历山大一世
  • 改革与反改革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69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670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俄国史译丛·政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字数:2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前馆长谢?弗?米罗年科博士的开山力作,也是19世纪初俄国政治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作者使用全新档案资料研究了俄国专制政权尝试对其根本基础进行改革的一些举措以及围绕改革方案所发生的斗争和改革计划的破产,揭示了十二月党人运动产生的根源,生动刻画了亚历山大一世以及那一时代著名国务活动家的历史肖像。

作者简介

[俄]谢·弗·米罗年科(С. В. Мироненко),历史学博士,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俄罗斯档案委员会委员,《军事历史》《档案专家公报》《历史档案》等杂志编委,俄罗斯军事历史协会学术委员,1992~2016年担任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馆长,撰写和主编多部著作,代表作有《专制制度秘史:19世纪上半叶俄国政治史》《亚历山大一世与十二月党人》等。
许金秋,女,1975年生,历史学博士,黑龙江省甘南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教授,世界史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俄国政治制度和思想史。1996、1999和2008年在吉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2012年曾经在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历史所进修。

目录

导 言/001
第一章 专制制度:结构,组织,执行者/028
第二章 专制制度和农民问题/064
第三章 专制制度和宪法/161
第四章 改革设想的破产和政府的反动/235
结 论/259
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 19世纪初的俄国,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彼时,俄罗斯帝国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下,虽然凭借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巩固了其欧洲大国的地位,但其内在的矛盾与挑战却日益凸显。专制制度的坚固堡垒与改革的时代呼唤,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在俄国社会内部进行着无声的较量。 专制制度的根基:农奴制的羁绊 19世纪初俄国的专制制度,其最核心的支柱便是根深蒂固的农奴制。这种制度将广大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视为地主的私有财产,剥夺了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基本权利。农奴不仅需要承担繁重的劳役和贡赋,还可能被随意买卖、转让,甚至遭受残酷的体罚。这种人身依附关系,不仅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它在道德和伦理上是对人性尊严的根本性践踏,成为俄国社会前进的最大绊脚石。 沙皇作为全俄的最高统治者,其权力几乎不受任何制约。立法、行政、司法大权尽归皇帝一人之手,国家机器完全围绕着巩固沙皇的统治和维护贵族阶级的利益而运转。官僚体系庞大而低效,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极为有限。这种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一方面保证了沙皇政权在对外扩张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却也滋生了僵化、保守和对下层民众的漠视。 贵族阶级作为专制制度的受益者,牢牢掌握着土地和财富,并占据着国家官职的绝大多数。他们视农奴制为自己特权的保障,极力反对任何触及自身利益的改革。这种强大的保守势力,使得任何试图改变现状的努力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改革的萌芽与尝试 尽管专制制度根深蒂固,但19世纪初的俄国并非一成不变。拿破仑战争的洗礼,特别是俄国士兵深入欧洲腹地所见所闻,让他们对西方世界的进步与自由产生了憧憬。一些具有开明思想的贵族青年,特别是那些在帝俄卫队中服役的军官,开始对本国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产生了深刻的质疑。他们阅读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渴望将自由、平等、宪政的思想带回俄国。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本人,在即位初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改革意愿。他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曾试图进行一些温和的改革。例如,他曾设立由贵族组成的“国家委员会”,象征性地参与国家管理,并颁布了一些旨在改善司法和行政效率的法令。在教育方面,他支持大学的设立和发展,希望通过知识的传播来促进国家进步。 然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尝试是有限的,并且充满了摇摆和妥协。他既想改革,又害怕动摇沙皇的绝对权力,更害怕引发贵族阶级的强烈反对。他对农奴制的改革更是小心翼翼,虽然他曾颁布过“自由农业者法令”,允许一部分农民获得解放,但其范围非常有限,并未触及农奴制的根本。到了统治后期,受保守势力和对法国大革命恐惧的影响,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热情逐渐消退,甚至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和对革命活动的镇压。 社会思潮的激荡 在专制制度的压抑下,俄国的社会思潮却在暗流涌动。19世纪初,欧洲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开始传入俄国,并在知识分子和青年贵族中传播。 自由主义的觉醒: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和宪政实践的影响,一些俄国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限制皇权、保障公民自由、建立代议制政府。他们希望通过立法来约束专制,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利。 斯拉夫主义与西方主义的论战: 这一时期,俄国思想界出现了两种主要的思潮派别。斯拉夫主义者强调俄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主张俄国应走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认为东正教和沙皇制度是俄国精神的载体,对西方文明持批判态度。而西方主义者则认为俄国应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通过改革融入欧洲大家庭。这两种思潮的辩论,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道路上的迷茫与探索。 秘密社团的出现: 随着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一些不满现状的贵族青年开始秘密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的秘密社团,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北方协会”和“南方协会”,他们后来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这些社团的成员大多受过良好教育,深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仅讨论政治改革,甚至开始策划武装起义,试图推翻专制制度,建立立宪政体。 改革的障碍与局限 19世纪初俄国的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面临重重障碍: 农奴制的根基: 农奴制不仅是经济基础,更是社会结构的基础。一旦动摇,将触及整个贵族阶级的利益,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 专制君主的犹豫与保守: 俄国的专制君主,即使有改革的意愿,也往往缺乏魄力,担心改革失控。他们更倾向于维持现状,或者进行一些表面化的、无关痛痒的改革。 贵族阶级的阻挠: 掌握着财富和权力的贵族阶级,是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反对任何可能损害其利益的改革。 社会基础的薄弱: 俄国社会的中间阶层力量薄弱,没有强大的市民阶层来支持改革。而广大农民则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缺乏组织性和政治意识,难以成为改革的可靠力量。 外部因素的影响: 欧洲的政治格局,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带来的震荡,使得俄国的统治者对任何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改革都持高度警惕。 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的复杂图景 总而言之,19世纪初的俄国,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时代。一边是根深蒂固、强大运转的专制制度,以农奴制为基石,以沙皇的绝对权力为核心;另一边则是改革的微弱呼声,在知识分子和部分开明贵族中萌芽,受到西方思想的启发,渴望摆脱落后,拥抱进步。 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可以说是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他既是专制制度的维护者,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改革的倡导者,但他最终未能突破专制制度的藩篱,也未能有效解决农奴制这一核心问题。他的改革尝试,如同在坚冰上划过的浅浅的痕迹,未能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却也为后来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这个时期的俄国,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在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思潮之间摇摆。专制制度的巍峨外壳下,涌动着变革的暗流,而这些暗流,最终将在不久的将来,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挑战旧有的秩序,推动俄国历史走向新的篇章。这是一个关于权力、关于自由、关于进步与保守相互博弈的时代,其复杂性与深刻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显得相当传统,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却散发出一种沉稳的气质。标题《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直接指向了我所关注的那个历史时期和主题。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离不开对其政治制度的深入研究。19世纪初的俄国,是一个以专制制度为主导的帝国,但与此同时,各种改革的呼声也开始此起彼伏。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梳理和呈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对沙皇专制制度的运作机制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它的权力来源、统治方式以及社会基础。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探讨,当时有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被提出或尝试,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俄国在专制与改革之间的艰难抉择,以及这些抉择对俄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带着一种朴素的庄重感,就像是那个时代留下的老照片,虽然有些褪色,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力量。题目《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直接点明了我要寻找的知识点。我一直对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和其背后的驱动力感到着迷。19世纪初的俄国,无疑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时期,专制制度的坚固与改革的萌芽,构成了那个时代最核心的矛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当时俄国的专制制度究竟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它的权力结构是怎样的?而那些萌芽中的改革力量,又是以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它们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回应,又遇到了怎样的阻碍?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而全面的视角,描绘出那个时代的面貌,让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专制与改革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互动是如何塑造了俄国后来的历史走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淡淡的鹅黄色纸张泛着旧日时光的柔光,细看之下,会发现那些文字仿佛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重量。我一直对19世纪的俄国历史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个动荡又充满变革的前夕。这本书的题目《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正好触及了我心中最渴望了解的部分。初拿到这本书,我便被其厚度所震撼,这暗示着作者一定进行了极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尽管有些许磨损,却散发出一种不容忽视的权威感,仿佛邀请我一同走进那个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历史现场。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沙皇统治的严密体系是如何运作,普通民众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以及那些隐秘的改革思潮是如何在暗流涌动中孕育。尤其想知道,那些试图打破旧有秩序的改革者们,在面对根深蒂固的专制力量时,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是一扇通往那个遥远时代的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那些尘封的秘密,感受历史的脉搏。

评分

拿起这本书,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从书脊的厚度到字体的大小,都透着一种严谨和一丝不苟。我一直认为,历史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国家会走向某种命运,为什么某些政策会产生预期的或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本书的题目,直指19世纪初俄国的核心问题——专制制度与改革的张力。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是侧重于描绘专制制度的压迫性,还是着重于分析改革的复杂性?亦或是将两者置于同一历史坐标系中,展现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我设想,作者一定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包括官方档案、私人信件、报刊杂志等等,才能勾勒出那个时代的全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那些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他们的思想、动机、以及他们在那个时代洪流中的抉择。读史能够鉴今,我相信,对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的深入了解,也能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提供宝贵的借鉴。

评分

这本书的外观就透露出一种“硬核”的学术范儿。没有花哨的插图,也没有煽情的宣传语,只有沉甸甸的书体和扎实的文字。这恰恰是我所喜欢的。题目《19世纪初俄国专制制度与改革》精准地定位了研究的核心。我一直对政治体制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深感兴趣。19世纪初的俄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一方面是延续了数百年的沙皇专制,另一方面则是西方思想传入后,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对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专制制度在当时是如何维系的?有哪些具体的制度性保障?而改革的力量又来自何方?是来自宫廷内部的开明人士,还是来自知识分子阶层,或是受到农民起义的压力?我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充满期待,也希望作者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和不同力量的博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