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按政治思想的历史背景,概括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专制天下之政治思想与近代国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按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势,又分析为创造、因袭、转变及成熟四个时期,共五编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辛亥。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学的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两千五百年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体例以时代为经,以思想派别为纬,取材以前人著作之zui有理论价值者为主;叙述各家思想,力求客观之态度,偶有评论,也是意在辨明其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任意抑扬,臆断得失。
萧公权(1897-1981),中国现代政治学家。字恭甫,号迹园,笔名巴人、石沤、君衡。 江西省泰和人,幼年就读于私塾。1915年入上海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学习。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五四运动中曾参与创办《民钟日报》。1920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康奈尔大学,主修政治哲学,1926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至1948年,历任或兼任南方、国民、南开、东北、燕京、清华、北京、四川、光华、华西、政治等大学教授,讲授中外政治思想史等课程。他是“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8年秋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1949年 9月离台赴美,任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直至1968年退休。其主要著作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宪政与民主》《康有为思想研究》《翁同龢与戊戌维新》等。萧公权毕生从事政治学研究,尤其是政治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为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全部著作由汪荣祖教授编为9卷本《萧公权全集》。
这套精装丛书的定位显然是面向资深读者和研究人员的,因此,其学术规范性必然是极高的。 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结构布局是否清晰有力,能否有效引导读者穿越漫长而曲折的中国古代思想发展长廊。 纵观历史,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如何内化为政治伦理,到“民本”思想在不同王朝中的具体实践与幻灭,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论证和细腻的笔触。 我尤其看重作者在处理“正统”与“变通”之间的微妙关系时所展现出的平衡感。 政治思想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生命力——它如何在僵化的制度下挣扎求生,又如何在新的危机面前被重新激活。 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今天的许多政治语境和思维定势,其根源究竟埋藏在历史的哪一个深层结构之中。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厚重的书,首先被它的实体感所震撼,仿佛捧着一块凝聚了历史智慧的砖石。 这不仅仅是一本供人阅读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藏品。 对于学术著作而言,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它对既有研究范式的挑战或对传统理解的巩固与深化上。 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那些在传统解读中常常被简化或污名化的思想流派,能否给予它们更立体、更具时代精神的阐释。 比如,对魏晋玄学兴起背后社会心态的捕捉,或者对宋代理学中“格物致知”如何延伸至对国家治理的微观渗透,这些细微之处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一部思想史作品的深度。 我相信,一本优秀的学术名著,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深刻地揭示“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它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挺有年代感的,那种沉稳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立刻联想到老一辈学者们严谨治学的风范。 翻开扉页,那份对学术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我个人对这种被冠以“学术名著”头衔的作品,往往会抱持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它或许不会像通俗读物那样轻松易读,但其内容的密度和深度绝对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政治史解读,往往过于聚焦于权力的斗争本身,而忽略了支撑这些权力的思想基础。 我特别好奇,这本书如何处理那些“灰色地带”——那些虽然没有成为主流,但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影响的“异端”声音。 例如,法家思想在汉代被束之高阁后,其影响是如何以变异的形式在后来的治理中若隐若现的? 或者,道家思想如何在文人阶层中保持其清高的独立性,同时又没有完全脱离政治现实? 对这些复杂张力的捕捉和解释,才真正考验一部思想史著作的功力。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最怕读到那些堆砌史料却缺乏灵气和洞察力的作品。 这本精装本的出现,让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 我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谁说了什么”的记录,而是能深入探讨“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关口,这种思想会成为主导或被边缘化”。 比如,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去反观士大夫阶层思想范式的转变,这种由下至上的考察方式,往往能揭示出更深层次的驱动力。 此外,翻译或引用的文献资料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也是我衡量一本学术著作价值的重要标准。 如果它能适当地穿插一些与西方政治哲学思潮的简要对比,哪怕只是点到为止,相信能让当代读者更清晰地定位中国思想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从而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
评分手头这本《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精装版本,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装帧精美,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对于长期阅读书籍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享受。 尤其是它被纳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这个系列,更让人对它的学术价值充满期待。 我想,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古代治国方略和思想演变感兴趣的读者,都会被这个标题所吸引。 坦率地说,我更看重的是它在梳理历史脉络上的功力,毕竟,了解一个民族的政治内核,必须追溯到其思想源头。 无论是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还是后世儒家正统的演变与修正,这些复杂的思想谱系如何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治理实践,这本书如果能提供清晰的框架,那它的价值就无可替代了。 我期望它不仅仅是对经典文本的简单罗列,而是能展现出一种宏观的、贯穿始终的史学视野,勾勒出不同时代思想家们如何回应他们所处的社会挑战,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被权力所吸纳、改造乃至最终被束之高阁的整个动态过程。 这种深度的剖析,远比单纯的历史事件叙述来得更有启发性。
评分徐复观先生的经典著作,趁搞活动赶紧入手。
评分好书,快递给力,值得收藏
评分徐复观先生的经典著作,趁搞活动赶紧入手。
评分好书,快递给力,值得收藏
评分不错,非常好
评分图书太厚,装帧还不是很完善,两次购买收到书角都有破损,书页也不够平整,有明显折角,不适宜收藏。定价过高。
评分商务印书馆精装高大上
评分好
评分很好的宝贝,值得购买和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