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复旦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收录了中心师生有关联合国问题的研究成果。本文集的内容涉及联合国与全球治理、联合国与新型国际关系、联合国与维和行动、联合国与全球反恐、联合国与国际制裁、联合国与选举援助、联合国与发展议程、联合国与气候变化、联合国与人权保护、联合国与政治调停等。这些研究反映了联合国安全、发展、人权,以及中国与联合国关系中的若干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附录列举了中心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贵洪,1965年出生于浙江嵊州,1986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2004年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加入中国民盟。1986—2006年在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工作,2006年进入复旦大学工作。现为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特邀理事、中印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理事、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在美国史汀生中心、蒙特雷国际研究院、佐治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防分析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联合国与国际安全、联合国与全球治理、中印关系、美印关系等。已出版专著《联合国强大 世界更美好》,合著《中美印三边关系研究》。主编《政治学导论》《国际关系研究导论》《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亚洲的多边主义》《金融危机与亚洲国际关系》《亚洲国际关系的重构》等。主编“复旦联合国研究丛书”,已出版《联合国研究》《联合国秘书长》《联合国与文明对话》《联合国发展报告》《中国、联合国与全球治理》《联合国与南南合作》《联合国与国际法治》《联合国选举援助研究》等。曾主持多项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经验、问题与思考》和教育部《中国与联合国》等研究项目。
目录
联合国与全球治理()
一、中国与联合国()
二、联合国是外交的大课堂()
三、谁能代表联合国()
四、变革时代的联合国和全球治理的新架构()
联合国与新型国际关系 ()
一、联合国是战后七十年国际秩序的基石()
二、全球治理转型与联合国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联合国与未来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发展理念的全球共享与联合国的作用 ()
一、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及其对全球发展的贡献()
二、中国的五个发展理念()
三、将中国发展理念通过联合国共享给全球的政策启示()
四、共享发展理念还需自身转变理念()
联合国制裁恐怖主义机制的功能和不足 ()
一、联合国制裁恐怖主义机制的功能()
二、联合国制裁恐怖主义机制功能的不足()
三、联合国制裁恐怖主义功能不足的根源()
联合国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问题与应对 ()
一、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
二、联合国在气候变化治理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三、联合国有效应对挑战的路径()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全球经济新规则 ()
一、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发展趋势审视()
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全球经济新规则的内在联系()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考()
安理会制裁制度:兼论安理会对朝制裁进展及对我国的挑战 ()
一安理会制裁制度:机构与变革()
二、安理会制裁制度:内容及创新()
三安理会对朝制裁:进展与效果()
联合国在冲突后国家的选举援助 ()
一、联合国选举援助在冲突后国家的不同作用()
二、选举援助在冲突后大选中的功能作用()
三、冲突后选举援助的缺陷()
联合国维和机制在中国的本土化:冲突的产生与化解 ()
一、国际机制传播的另一种后果:本土化()
二、冲突的缘起:中西围绕维和机制的博弈()
三、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
四、化解冲突与建设性参与()
“保护的责任”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理念 ()
一“保护的责任”理念的提出与最新发展()
二、“保护的责任”的现有共识与不确定性()
三、“保护的责任”对联合国人权保护理念的影响()
从边缘到中心:叙利亚危机中的联合国调停(2011—2016) ()
一、叙利亚危机的由来与发展()
二、联合国在叙利亚的调停进程()
三、联合国调停身份及作用演变分析()
联合国维和行动武力使用规范的思考 ()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武力使用规范的演变:从自卫到平民保护()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武力的使用:正当性和限定()
三、联合国维和改革与武力使用规范的未来:挑战与前景()
联合国与非盟和平安全伙伴关系——以非洲和平安全架构为例()
一、联合国与非盟建立和平安全伙伴关系的动因()
二、非洲和平安全架构:和平安全伙伴关系的内涵和框架()
三、联合国与非盟围绕非洲和平安全架构的合作()
四、联合国与非盟和平安全伙伴关系的问题与前景()
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困境与变革:一种国际机制变迁的视角 ()
一、联合国索马里维和行动()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陷入困境的表现()
三、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困境——一种国际机制变迁的视角()
联合国系统与中国籍国际公务员 ()
一、联合国系统及其人事结构()
二、联合国系统中国籍国际公务员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三、联合国系统中国籍国际公务员的发展趋势与若干建议()
精彩书摘
一、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从哪里走向世界?中国是从联合国走向世界,联合国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第一个窗口。联合国1945年成立到现在,谈到联合国以及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时,有一个核心词:变化。联合国从成立到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也发生了诸多的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联合国的变化,又是什么导致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变化?
从联合国来说,导致变化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大背景,就是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同的时代对联合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联合国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不同的可能,这带来了联合国变化的大背景。还有一个具体的原因就是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从成立时候五十几个成员国到现在193个,成员国组成的变化是联合国变化的内因。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变化,一方面是中国随着联合国的地位和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是中国整体外交战略的变化。这两个因素导致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变化。
从这两个变化的角度来看,关于联合国的变化及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变化,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近20年时间。这是联合国第一次被边缘化;
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到本世纪初,这是联合国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开始全面发挥、全面拓宽的时期;
第四个阶段,是新世纪以来最近的这十年,这是联合国第二次被边缘化,而且是中国引领联合国发展的时期。
第一阶段从1945年到联合国成立的头二十年时间里,基本上来说,那时候的联合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操纵的工具,是美国实现其外交战略的工具。原因很简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虽然当时制定了很好的《联合国宪章》,但是联合国成员国不是西方国家就是追随西方国家的拉美国家,于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掌握了联合国大会的多数。有个突出的例子,在美国的操纵之下,联合国大会在朝鲜战争期间通过一个决议,把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性为侵略者,联合国欠了中国的账。在这样一个阶段,中国对联合国是口诛笔伐,经常公开批评联合国。当时的联合国因为受到美国操纵,所以也受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对。前印尼总统苏加诺说要另立一个革命的联合国,中国积极响应他的号召,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亲自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敢于摸老虎屁股”,里面赞扬了苏加诺敢于“摸联合国的老虎屁股”。总的来说,这个阶段,联合国刚成立的这二十年里,联合国是欠中国的账,一个账是蒋介石窃取新中国合法席位,第二是跟中国打了一仗,第三是联合国把中国说成侵略者。这个阶段里联合国有负于中国,中国也批判联合国。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1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开始,这也是联合国性质变化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联合国是美国的工具、西方的工具,之后美国再也不能操纵联合国,因为成员国多数已经不是西方及其附庸国家了。到1971年,联合国132个成员国,有99个来自亚非拉地区,很多是刚获得民族独立的新成员国。这时期,联合国会员国的多数站在中国一边,对于中国恢复席位起到很大作用。
彼时的联合国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个是联合国大会,世界上最民主的机构,一国一票。当时大会成员国多数是亚非拉国家,通过了一系列反帝反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决议,在政治上伸张了正义。缺点在于,西方国家或是投了反对票,或是投了赞成票而在实际工作中不执行。比较典型的例子是1974年协商一致通过的《新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原本发展中国家称“新经济秩序”为the new economic order,但在发达国家坚持下,改为a new economic order,所以大会一致通过。应该说,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发达国家其实不执行。这一时期,联合国大会虽然非常活跃,但是实际落实有限。
另一个是安全理事会。由于冷战开始,美国和苏联互相投否决票,安理会基本没法开展工作,我把它称为一个sleeping beauty(睡美人)。按照《联合国宪章》来说,安理会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最重要的舞台,但是在冷战时期,安理会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与联合国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