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5
中国宪法史: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以时间为线,详细讲解了中国宪法的发展演变历程,深入剖析了中国各阶层人士提出的宪法思想、制宪主张和激烈争论。通过中西宪法文化的比较,把握近代中国对宪法概念的独特理解、宪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过程,进而揭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
从西学东渐伊始,经历戊戌变法、预备立宪,至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制宪活动,再至新民主主义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活动,展现了中国宪法百年风雨沧桑。
张晋藩
◎新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专业顾问,中国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等。
◎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
◎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
◎1930年生,而今耄耋之龄,仍笔耕不辍。
绪论
第一章西学东渐与宪政思想的萌发
一、中西政治法律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二、宪法概念的提出与议院思想的萌发
第二章君主立宪方案的一次实践——戊戌变法
一、维新思潮及其代表人物
二、戊戌变法与君主立宪的蓝图
三、立宪与专制、维新与守旧的激烈冲突,戊戌变法失败
四、“以君权变法”的改良主义宪政道路
第三章晚清的预备立宪与宪法性文件
一、由实施新政到仿行宪政
二、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与预备立宪上谕的发布
三、官制改革与筹划地方自治
四、宪政编查馆的设立与考察宪政大臣再次派出
五、筹设“预立上下议院基础”的谘议局和资政院
六、《钦定宪法大纲》
——晚清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七、皇族集权的“责任内阁”与《重大信条十九条》
第四章民主共和的宪政目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以美国为范式的国家方案
三、政权建设与宪法理论
四、革命派和保皇派围绕宪政问题的论战
五、南京临时政府
——民主共和国方案的产物
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护法运动
第五章北洋政府的制宪活动与《中华民国宪法》
一、国会制宪与《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二、梁启超拟制的宪法草案
三、为复辟帝制铺路的《中华民国约法》
——《袁记约法》
四、《天坛宪草》续议与《中华民国宪法》
第六章南京国民政府的制宪活动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一、南京国民政府制宪的理论基础
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与国民党一党专政
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与“还政于民”
四、中华民国最后一部宪法
——《中华民国宪法》
第七章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与宪法性文件
一、民主政权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制宪活动与成就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活动与宪法
一、废除伪宪法与《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临时大宪章的制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四、《一九七五年宪法》
——“文化大革命”的产物
五、《一九七八年宪法》
——“拨乱反正”中的过渡性宪法
六、《一九八二年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新发展的里程碑
结束语
附录一百年中国制宪大事记
附录二百年中国宪法文献
……
第三,克服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树立宪法权威的观念。
中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便形成了“以法治国”、法为“治之具”的法律观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三尺之法只是统治者治国、理政、御民的工具,以至于法律工具主义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传统观点,它影响和束缚着中国近代制宪者的思想。在近代制宪者的意识中,宪法同样是附庸政治的,它和一般法律一样都是工具和手段。法律工具主义的文化传统,妨碍了限制权力的宪法意识的滋生。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要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意识,发挥宪法的最大的法律效力,必须明确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去行使,不得滥用权力;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违宪是最为严重的违法行为,要受到严肃的制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首先是依宪行政。宪法绝不是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和政治特性,它是具有应用功能和法律特性的。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克服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改变宪法与己无关的错误倾向,使宪法的权威在人民大众的心中生根,确立宪法至上,违宪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观念,从而自觉地维护宪法的尊严,这是实施宪法,推进宪政的动力和保障。
第四,立足国情,择善而从,理顺不利于实施宪法的各种关系。
宪政和宪法都是西学东渐以后,从西方政治文明与法制文明中移植过来的,它和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过程是一致的。存在的问题也带有共性,那就是如何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吸纳西方的宪政制度和宪法的理论与范式,力求择善而从,避免教条地、机械地照搬套用。百年中国的宪法历史,既存在简单袭取西方宪法的倾向,也存在融入中国传统法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弊端。这是完善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所应注意的。
……
中国宪法史: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