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台湾资深亲子教育专家、专业心理咨询师王瑞琪的亲子教育手记。作者成功教育出了两个学业有成、独立自主、人格和心理都很健康的儿女,本书主要以作者的亲子教育经验为案例,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家庭教育小故事传达出自己的教养理念,视角新颖,方法具有切实可行性,是不可多得的亲子教育实用指导手册,也是每个父母的亲子教育必读书。
本书是台湾资深专业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专家的十年潜心之作。作者从自己教养儿女的家庭经验出发,从“让孩子做家务”、“跟孩子博感情”、“和孩子谈学习”、“性与爱的教育”、“我的教养理念”五个角度,总结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沟通、自觉等能力和健康成熟的心理与人格等家庭教养方面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并且每一节内容后都设有关于加强亲子关系方法的便利贴,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的实用型家庭教育手册。
王瑞琪,台湾资深亲子教育专家、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师,经常发表亲子教育、心理与人生等的演讲,并常常参加亲子教育节目的录制。
PART 1 让孩子做家务
比读书更重要的事
最美味的母亲节大餐
跟女儿抢着做家务
做家务,自己选!
陪孩子做家务,但把功劳归给他
考生最大?别剥夺他做家务的权利!
怎样“诱拐”孩子做家务?
做家务,长男长女不该有别!
爸爸一起参与做家务的秘诀
PART 2 跟孩子博感情
谢谢孩子会顶嘴!
从孩子的眼睛看出去
跟儿子喝喝下午茶
我家的床边故事
对孩子发自肺腑的赞美
我给女儿的推荐函
贴心的孩子从哪里来?
让孩子爱上音乐
你干嘛跟孩子讲话这么客气?
女儿的新房间
和孩子的消夜约会
爸妈不一定要永远比孩子聪明
享受儿女的照顾
跟孩子撒娇一下又何妨?
叫你们经理出来!
亲子沟通的艺术
“倾听”是亲子沟通的一帖良药
PART 3 和孩子谈学习
让孩子准时“完成功课”不简单!
老师并不永远是对的
伴读乎?绊读!
最聪明的不一定最成功
爱孩子?还是爱面子?
家有考生
孩子不必太早“立志”
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涯做规划
怎样才是“给孩子空间”?
爸妈该为孩子找工作吗?
PART 4 我的教养理念
那一碗鸡汤
公园里的小霸王
身教重于言教
为什么做事的总是我?
老师,我不想“能者多劳”!
上床啰!
怎样让孩子愉快地吃饭?
开饭的时间有弹性
宠物与生命教育
需要给孩子零用钱吗?
这是我的压岁钱!
爱,绝对不是“有求必应”
爱与管束
爱得多,也要爱得有智慧
别让孩子用哭声控制你
那一夜,我听见有人打小孩
不打不骂教孩子
知易行难——谈尊重孩子
让孩子决定你可不可以靠近他
让孩子把情绪“走”完
PART 5 性与爱的教育
家庭性教育大缺乏
父母可以和子女共浴吗?
少男少女烦恼知多少
甜美健康的“青苹果”
男女要间隔四十四厘米?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婚前守贞宣言有效吗?
父亲如何与孩子谈性说爱?
单亲父母如何与子女谈“性”?
若干年前,我为一本书写过序,那本引进的教养书谈的是孩子顶嘴的问题,显然是“去之而后快”,我却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篇名为《感谢孩子会顶嘴》的序文。很多人光看题目就觉得不解:孩子顶嘴是好事吗?为什么值得感谢呢?会不会是我的运气好、还没碰过很“厉害”的小孩?还是当年我的孩子年纪小,我这做妈的没尝过什么苦头才会讲这种话?
是的,我相信孩子“有话就说”是好事,哪怕是以“顶嘴”的方式说出来。孩子年幼时我这样鼓励他们,直到今天,两个孩子都成年了,我还是秉持着这样的原则,欢迎孩子大鸣大放。
这件事用逻辑来思考就可以想通了:孩子尽管是你生的,但他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假如他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当然希望他说出来,否则,孩子长期受到打压,很可能自信心越来越低,也可能渐渐养成缄默的习惯,甚至衍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绝对不是我们乐见的。
很多父母从小受到权威式的教育,习惯听从长辈的话,也许自己从来没有顶嘴的经验,也因此在孩子顶嘴的时候很不习惯,甚至会非常生气。在这种时候,我的建议是:父母应该把孩子的发言想成“发表意见”,而不是“故意作对”,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负面的情绪。
我曾想过,很多父母之所以不喜欢孩子顶嘴,可能是因为:孩子顶嘴(发表不同于父母的意见),你就得去处理那些“不同”的意见,这显然有点麻烦;其次,孩子年龄还小、说话的技巧不佳,听起来可能很“呛”,让人不舒服。前者其实就是民主的过程,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事情可照多数人的意见来处理,但还是要尊重少数人的声音。后者更是能改进的,我们真正要注意的是那些谈话的“内容”,别因为他们表达的“方式”而错失了宝贵的内容。
现实一点来看,让孩子把想说的话都说了,我们才有机会跟他对话,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沟通。为了开启对话的窗口,忍受一些粗糙的表达,我觉得是很划算的。你甚至可以这样想:孩子敢顶嘴(表达跟你不同的意见),表示他跟你的感情够深厚,够有安全感,这不是挺值得欣慰的吗?
假如我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是唯唯诺诺、听话得不得了,我反而会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欠缺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是的,我宁可孩子“不听话”,也不愿意他们什么都不说却在心里默默反抗。
你的孩子也会一言九“顶”吗?你常为了这件事伤神吗?不如转换思维方式,欣赏孩子敢言的勇气吧!
亲子便利贴
当孩子发生顶嘴的行为时,家长们首先应该尽量保持冷静,让孩子把话说完,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
在孩子发泄跟表达完之后,亲子之间针对问题来讨论与解决,父母可提醒孩子试着冷静沟通,这样才是最好的亲子互动状态!
……
这本书的书名起得可真是别出心裁,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这个《谢谢孩子会顶嘴》的名字。我常常在想,在这个越来越讲究“听话”和“懂事”的社会里,孩子们“顶嘴”似乎成了一个让家长头疼的问题,甚至是被视为一种“叛逆”或“不尊重”。但这本书的名字却似乎在传递一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它用一种非常积极、感恩的姿态,去拥抱孩子那些看似“不顺从”的行为。这让我立刻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看待和解读孩子“顶嘴”这件事的?是不是在这些孩子看似“不听话”的背后,隐藏着他们独立的思考、想要表达的真实想法,甚至是一种健康成长的信号?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理解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或许,“顶嘴”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次次与世界的对话,一次次对规则的探索,一次次渴望被看见和被理解的呐喊。它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也曾经在孩子表达不同意见时,匆忙地将其归结为“不懂事”,而忽略了其中可能蕴含的宝贵信息?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或者说,一个大胆的挑战,挑战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挑战我们对“听话”的定义。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份“谢谢”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智慧和亲子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彻底改变了我对“问题行为”的看法。以往,我总是将孩子的“顶嘴”、“反抗”视为一种需要纠正的“错误”,而这本书却将它们看作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宝贵的“信号”。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暖和充满智慧的笔触,描绘了孩子在发展独立人格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而“顶嘴”正是其中一种至关重要的体现。书中反复强调,孩子的“顶嘴”并非是对家长的恶意挑衅,而是他们试图与世界进行对话,试图在规则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试图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这种理解,如同一股清流,洗涤了我过往的焦虑和困惑。我开始学会,当孩子“顶嘴”时,与其立刻否定和压制,不如先静下心来,去倾听他们话语背后的真实需求。书中提供的许多沟通技巧,都非常实用,比如如何用“我”开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孩子;如何引导孩子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是情绪化的爆发。这本书让我明白,育儿的真谛,不在于“控制”孩子,而在于“赋能”孩子,在于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爱的包围中,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标题《谢谢孩子会顶嘴》一开始让我有些困惑,甚至有一丝抗拒。毕竟,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少惹麻烦。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作者的观点所吸引,并开始重新审视“顶嘴”这件事。书中通过一个个真实而又充满智慧的故事,展现了孩子“顶嘴”背后所蕴含的勇气、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萌芽。作者并没有将孩子“顶嘴”的行为简单地归咎于“不懂事”或“叛逆”,而是深入分析了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比如孩子对权威的质疑,对公平的追求,以及渴望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愿望。这种视角让我耳目一新。我开始意识到,当孩子“顶嘴”时,他们可能是在试图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在捍卫自己的感受,甚至是在挑战那些不合理的规则。这恰恰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过于强调“服从”,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它鼓励我用一种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孩子,去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并从中找到与孩子建立更深层连接的途径。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认知的颠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她没有采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细腻的案例,将抽象的育儿理念具象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边界感”的阐述,书中提到,孩子“顶嘴”很多时候是为了试探和确认家长的底线,而家长如何回应,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曾以为坚持原则就是不容置疑地要求孩子服从,但书中却指出,真正的原则建立,是基于尊重和理解,是在孩子表达不满时,依然能够坚定但温和地给出解释和引导。书中还提到了“倾听”的重要性,不是耳朵里的听,而是心里的听,去捕捉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我回想起自己过往与孩子的互动,有多少次,我急于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却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害怕”、“我委屈”、“我想自己试试”。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教育中的不足,也像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它让我明白,育儿的智慧,不在于如何“管教”孩子,而在于如何“陪伴”孩子,如何与他们一同成长,共同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简直就像一本为我量身定制的“家长生存指南”,只不过,它没有提供任何“捷径”或“秘诀”,而是引导我回归到最本质的亲子关系上。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沟通”的深度剖析。她不是简单地说“要多沟通”,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沟通上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家长应该采用的策略。比如,当孩子因为某些事情固执己见,甚至“顶嘴”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要求家长压制,而是鼓励家长去理解孩子坚持的理由,去探索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书中有一个关于“同理心”的章节,让我茅塞顿开。我常常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评判孩子的行为,却很少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们的世界。当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要求被拒绝而大发脾气时,我可能会觉得他们“无理取闹”,但书中却引导我看到,这或许是他们无法接受“不”这个答案,是他们渴望被满足和关注的表现。这种由点到面的引导,让我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感觉有一个智者在我身边,循循善诱,一步步地教会我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如何让“顶嘴”变成一次次增进理解的机会,而不是拉远亲子关系的鸿沟。
评分还没看
评分书还没有看完,孩子挺喜欢讲给她听!
评分还没有看
评分不错的书籍,推荐购买
评分帮人买的帮人买的帮人买的帮人买的帮人买的
评分速度挺快
评分嗯,还不错,值得好好学习!
评分非常好的书!对家长很有启发!京东的书一直买!
评分还没有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