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化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共六章,内容包括:饲料品种选择与供给模式、牛群控制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EDTN现代饲养管理模式、牛场疫病监控与防疫、牛场繁殖技术与淘汰奶牛的利用、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我国奶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章 饲料品种选择与供给模式
第一节 饲料品种选择
第二节 饲料供给模式
第二章 牛群控制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第一节 奶牛的体质外貌
第二节 奶牛产奶性能的测定
第三节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第四节 牛群控制
第五节 牛群的饲养管理
第六节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第三章 EDTN现代饲养管理模式
第一节 EDTN饲养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组成
第二节 奶牛环境
第三节 全}昆合日粮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
第四章 奶牛疫病监控与防疫
第一节 牛疫病诊断监测技术
第二节 牛疫病防疫技术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奶牛疫病
第五章 奶牛繁殖与淘汰奶牛的利用
第一节 奶牛生殖机理概述
第二节 奶牛的发情过程
第三节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
第四节 妊娠诊断技术
第五节 奶牛分娩以及产后护理技术
第六节 分娩与接产技术
第七节 奶牛常见繁殖疾病及防治技术
第八节 奶牛繁殖生产技术
第九节 淘汰奶牛的利用
第六章 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
第一节 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应用效果的常用评价方法
第二节 矿物质饲料添加剂
第三节 维生素添加剂
第四节 氨基酸添加剂
第五节 离子载体
第六节 生物活性制剂
第七节 高能量饲料添加剂
第八节 其他饲料添加剂
第九节 提高牛乳品质的饲料添加剂
第十节 奶牛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三、提高我国奶牛生产水平的措施
(一)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优质青粗饲料供应能力
人均耕地面积少、饲料用粮不足是我国畜牧业将长期面临的问题。提高畜产品产量必须考虑现有耕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应大力发展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高的畜产品生产。奶牛生产对饲料资源的占用量与奶牛的单产水平有关,单产越高则饲料转化率越高。因此,努力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是我国奶牛业,尤其是农区奶牛业应始终坚持的技术发展方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与奶牛业结合的牧草、饲料作物的生产对于农区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长期二元结构种植习惯的影响,我国农区的优质青粗饲料生产能力不足,奶牛的粗饲料主要依靠农作物秸秆,制约了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并导致了代谢病发病率升高、牛奶的乳脂率偏低等问题。发展农区牧草、饲料作物种植,将其用于奶牛日粮可以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饲料营养物质产量,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且牧草、饲料作物种植对肥料、人工投入的需求较少,一些牧草、饲料作物冬春季节可以生长,豆科牧草还具有固氮作用,具有减少冬春季节土地裸露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再进一步说,牧草、饲料作物用于奶牛的饲料,价格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提高奶牛优质青粗饲料供应能力方面,应积极研究推广适于不同地区种植的牧草饲料作物和种植技术,研究推广与奶牛生产结合的三元结构种植模式,建立健全牧草饲料作物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二)健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遗传评估,加快实行奶牛良种登记、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改善生鲜乳质量。
1.构建高产奶牛核心群以种牛引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奶牛原良种场建设,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核心养殖场的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
2.提升种公牛站生产经营能力加大种公牛站设施改造和先进生产设备配备力度,健全种公牛遗传评定和后裔测定体系,加快推进种公牛站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提高自主培育种公牛的能力和优质冻精供应能力。
3.健全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改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并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完善有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和改良的技术及管理标准,奠定奶牛品种改良的技术基础,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
4.完善优质冻精推广体系加强奶牛配种站点液氮罐、液氮运输车、改良配种器材配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奶牛优质冻精推广体系。
(三)加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的普及工作
我国奶牛业长期集中在城市郊区,近几年农村奶牛饲养业发展很快。由于缺少奶牛饲养管理经验,一些农户仍然采用黄牛饲养的方法饲养奶牛,造成奶牛的产奶量多在3000~4000千克。应加强饲养管理技术的普及工作。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奶牛养殖小区的推广。养殖小区模式既有利于奶牛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又便于生产管理和奶源质量的控制。此外,加强奶牛饲料营养、兽医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奶农提供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也是普及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应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发展奶源生产基地
以奶牛养殖大县为依托,带动奶源基地发展,构建稳定的奶源生产集群。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奶源基地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社,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能力。
……
前言/序言
《匠心牧业:智慧化奶牛养殖新篇章》 一、 洞察行业脉搏,引领未来方向 本书旨在深度剖析现代奶牛养殖业的现状与挑战,着力探讨如何通过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实现奶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效益最大化。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提供基础的养殖知识,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行业格局,关注宏观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前沿技术的迭代更新,为广大养殖从业者勾勒出一幅智慧化、现代化、绿色化的牧业蓝图。 二、 精准饲养:从个体到群体的优化之道 精准饲养是提升奶牛生产性能与健康水平的核心。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根据奶牛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生产性能等个体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方。我们不仅仅停留在饲料成分的罗列,更强调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环境因素对奶牛营养需求的影响,进行动态调整。 营养需求精算: 详细解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如育成期、泌乳期、干奶期)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关键营养素的需求量,并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参考标准。重点介绍如何根据奶牛的体况评分(BCS)来评估其营养状况,并据此调整饲料配方。 饲料原料的科学选择与配比: 深入探讨各类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苜蓿草、精料补充料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以及在不同配方中的作用。强调饲料原料的质量检测与储存的重要性,避免霉变、污染等问题影响奶牛健康。 日粮的精细化管理: 介绍如何通过精确的饲喂设备(如自动饲喂车、定量饲喂站)实现日粮的精准投喂,减少浪费,保证每头奶牛都能获得其所需的营养。探讨饲喂频率、饲喂时间对奶牛采食量和消化吸收的影响。 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强调充足、清洁的饮水对奶牛健康和产奶量至关重要。介绍不同饮水设备的选择,以及如何监测饮水质量和饮水量。 瘤胃微生物的和谐生态: 深入解读瘤胃微生物在消化粗饲料、合成必需营养素方面的关键作用。介绍如何通过调整日粮结构、添加瘤胃缓冲剂、瘤胃微生物制剂等方式,维持瘤胃的健康和高效运转,从而提升饲料转化率。 三、 疾病防控:主动免疫与精准诊疗的结合 疾病是奶牛养殖最大的经济损失之一。本书将从主动免疫和精准诊疗两个层面,构建一套严密的疾病防控体系。 疫苗接种策略的优化: 详细介绍不同地区、不同牛群特点下,应该优先接种的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免疫程序。强调疫苗的质量、储存和免疫效果的监测,以及疫苗接种与疫病流行规律的结合。 传染病与常见病的识别与预防: 深入分析奶牛常见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牛瘟、蓝舌病等)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乳房炎、蹄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病原、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重点介绍基于生物安全理念的各项预防措施,如人员、车辆、畜禽的消毒管理,隔离检疫制度的建立,以及废弃物处理等。 非抗生素的疾病管理探索: 积极响应全球对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号召,本书将探讨利用中兽药、益生菌、免疫增强剂等非抗生素的手段,提升奶牛自身免疫力,辅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早期诊断与快速响应: 介绍利用现代化诊断技术(如PCR检测、ELISA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分析等)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强调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将疫情损失降到最低。 兽医技术的人文关怀: 在提供专业兽医知识的同时,也强调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奶牛的温和对待,减少应激,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成功率。 四、 环境调控:打造舒适健康的生长空间 牛舍环境直接影响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繁殖性能以及健康状况。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探讨如何打造适宜的牛舍环境。 温度与湿度的精细管理: 详细介绍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状态下的适宜温度范围。介绍夏季降温(如喷淋、风扇、湿帘)和冬季保温(如通风、隔热)的具体措施。强调湿度对奶牛舒适度和疾病传播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调控方法。 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 深入解读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要点,如何根据牛舍面积、奶牛密度、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确定通风量,保证牛舍内空气流通,排出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引入新鲜空气。 光照的科学利用: 探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对奶牛内分泌、产奶量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介绍如何根据奶牛生理节律,科学设置牛舍照明。 垫料的选择与管理: 强调垫料的清洁、干燥、透气性对预防乳房炎、蹄病的重要性。介绍不同类型垫料(如稻草、锯末、沙子)的优缺点,以及垫料的更换和清洁频率。 噪声与应激的控制: 探讨过度噪声和不当操作对奶牛造成的应激。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牛舍布局、静音设备、温和的操作方式来降低奶牛的应激水平。 五、 繁殖管理:提升效率,优化周期 高效的繁殖是奶牛产业经济效益的基石。本书将从多个角度解析如何实现奶牛的精准繁殖管理。 发情周期的监测与识别: 详细介绍奶牛发情周期的生理变化,以及外在表现(如兴奋、公母牛骑乘、食欲不振、外阴潮红等)。介绍利用传统观察法、发情检测器、行为监测系统等多种手段,提高发情识别的准确率。 配种时机的优化选择: 强调在最佳的配种时机进行人工授精,提高受胎率。介绍如何根据奶牛的个体情况和发情强度,确定最佳配种时间。 精液选择与人工授精技术: 介绍不同品种、不同性能公牛的精液特点,以及根据母牛情况选择适宜精液的原则。详细阐述标准的人工授精操作流程,包括精液的解冻、检查、输精等环节,以及如何降低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和损伤。 妊娠诊断与早期管理: 介绍常用的妊娠诊断方法(如直肠触诊、B超、妊娠试纸等),以及妊娠期母牛的营养管理、环境要求,为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顺利生产奠定基础。 产后康复与仔牛培育: 关注母牛分娩前后的护理,及时处理产后异常情况,如胎盘滞留、子宫内膜炎等。提供科学的仔牛早期护理方案,包括初乳喂养、脐带消毒、保温等,为仔牛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开端。 六、 现代化管理:数据驱动的决策与效率提升 数字化、智能化是现代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提升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牧场管理软件的应用: 详细介绍各类牧场管理软件的功能,如何记录奶牛的生产数据(如产奶量、体况、发情、疾病、用药等)、财务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自动化监测与预警系统: 介绍利用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技术,对奶牛的体温、活动量、反刍行为、瘤胃pH值等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异常,防患于未然。 精细化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强调对各项生产环节的成本进行精细化核算,包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医疗成本、设备折旧等,从而准确评估养殖效益,找出效益提升的空间。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培训: 探讨如何根据牧场的规模和生产需求,合理配置劳动力,并为员工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介绍如何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赢得消费者信任,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七、 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将秉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探讨如何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介绍牛粪、尿的科学处理方法,如沼气发酵、堆肥等,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 探索节水灌溉、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降低牧场对水资源的消耗。 节能减排的措施: 推广使用节能设备,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践行低碳养殖。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牧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关注周边生态环境,采取措施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政策法规解读与合规经营: 引导养殖户了解并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动物疫病防控、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实现合规、可持续经营。 《匠心牧业:智慧化奶牛养殖新篇章》,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思想的引领者,它将帮助您从传统养殖模式中跳脱出来,以更加科学、高效、绿色的方式,迎接奶牛养殖业的未来挑战,开启属于您自己的匠心牧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