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闻名全国的知心姐姐给妈妈的知心话!
内容简介
知心姐姐卢勤的家教观影响和轰动了全国。《卢勤教育文集:给知心妈妈(理念篇)》是写给妈妈们的知心话,每一位妈妈都应该阅读,特别是忙碌的年轻妈妈。卢勤告诉我们:要做好妈妈,首先要认识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用更好的方法去培养、引导和教育孩子。
卢勤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为家长孩子们做了大量的咨询工作,潜心研究开启孩子心灵智慧的秘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信任孩子,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并且善于培育这种积极因素。
《卢勤教育文集:给知心妈妈(理念篇)》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很多成功教育的经典案例,强烈震撼了千万父母的心灵,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家长们一边读着书一边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简介
卢勤,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现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卢勤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被广大少年儿童及父母热情地称为“知心姐姐”。她以亲切、平易、认真、深情及独具特色的亲和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守护着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联合国颁发的支持儿童杰出成就奖,并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业标兵等称号。
卢勤的著作都是超级畅销书,总发行量超过700万册,荣获国家第六届、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多种大奖。卢勤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数千场,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传媒名牌栏目的常邀嘉宾,深受千万家长和孩子的爱戴。
精彩书评
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好跨世纪一代新人。
——原全国妇联主席 陈慕华
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家教理念。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一直信奉“不打不成才”,我对儿子也非常严厉,限制他的活动,“按下牛头强喝水”。儿子对我逆反心理很强烈。就在这时,我看到您的书,一下子豁然开朗,知道自己进入了误区。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另一种教育方式,那就是鼓励,和孩子交朋友。从此我改变了态度,以儿子为友,尊重他,理解他,信任他,激励他,儿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各方面发展都很好。我真从心里感谢您,没有您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知道是什么样!
——读者
目录
第一章 家庭教育新观念
做孩子喜爱敬佩的父母
用孩子易于接受的家教
育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学道德品质优良的家长
第二章 家教——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收获
年轻妈妈的鲜明特征
好父母的言传身教
徐力妈妈的催逼教育
赏识教育如温暖阳光
第三章 孩子渴求什么
渴求快乐——孩子太累了
渴求朋友——孤独的“小蚂蚁”
渴求平等——小孩为什么不爱逛商店
渴求倾听——倾听孩子说话
渴求尊重——尊重孩子的隐私
渴求赏识——学会赏识孩子
渴求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
第四章 家教误区知多少
心理误区——可怕的补偿心理
爱的误区——“鸡妈妈”
形象误区——妈妈爸爸在忙什么
价值观误区——只讲学习的“分数妈妈”
语言误区——家庭亮起的“红灯”
方式误区——不约束,不责罚
管教误区——棍棒底下出孝子
第五章 父母该丢掉什么——不健康心态
丢掉非凡心找回平常心
丢掉反常心找回正常心
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
丢掉惧怕心找回保护心
第六章 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
榜样胜过言语——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亮点要放大——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鼓励要及时——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爱不等于纵容——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自作必须自受——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
第七章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第八章 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第九章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第十章 缓解冲突的六个忠告
第十一章 培养幸福孩子的八种环境
精彩书摘
几年前,一位年轻的妈妈曾向我讲述了一件让她困惑的事。
女儿上初中了,整天蹦蹦跳跳,爱吃爱玩,对东西很不爱惜。新买的衣服,穿几天就不喜欢了,扔到一边不予理睬,对家人也漠不关心。
妈妈准备对女儿进行一次“忆苦思甜”教育。她花了400元,买了两张票,陪女儿去看芭蕾舞剧《白毛女》。
看后,她问女儿有什么感想,女儿想都没想就说:“喜儿去当白毛女,我看是让她爸逼的。借债还钱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杨白劳借了黄世仁的钱,为什么不早点儿还给人家,逼得女儿躲进山里?喜儿也够傻的了,黄世仁那么有钱,嫁给他算了,干吗要到深山老林去当白毛女?”
女儿的回答让妈妈目瞪口呆。
“我女儿好像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怎么什么也不懂,真拿她没办法!”
这位妈妈困惑了。自己小时候看《白毛女》电影时,为喜儿流了那么多眼泪,恨死了黄世仁,可今天同样的故事,孩子怎么看不懂了呢?
我对她说,孩子不懂历史,又没有体验,她不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当然会产生这么幼稚的想法。
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父母所经历的风雨,是孩子理解父母、宽容父母的前提。
别怪孩子不懂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科学、民主应该是适应时代的家庭教育观念。
父母要用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理论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对别人的经验和常识要进行分析,对孩子要因材施教。
我们常常不约而同地以一种思维模式教育孩子——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把他揽在怀里说:“那儿有很多小朋友和玩具,不要哭,妈妈会早早来接你。”
孩子上小学了,我们会摸着他的头说:“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争取做个好学生。”
孩子上了中学,我们也没忘记嘱咐他不要贪玩了,或者说:“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
孩子考上了大学,我们说:“学会照顾自己,需要什么给家里打电话。”
孩子走向社会,我们又说:“不是在父母身边了,性子要收一收,和同事处好关系,好好工作。”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直画好了框规范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认为我们应该这样做,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和爱。
然而,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位妈妈不这么做,她从孩子懂事起就告诉他:你要坚强,坚强得足以认识自己的弱点;你要勇敢,勇敢得足以面对恐惧;你要堂堂正正,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昂首而不卑躬屈膝;你要能面对掌声,在胜利时能够谦逊而不趾高气扬。她告诉他:真正的伟人直率真诚,真正的贤人虚怀若谷,真正的强者温文尔雅。并且她和他一起向上帝祷告:请赐予他足够的幽默感,让他尽可能庄重而不盛气凌人,让他在拥有未来的同时,永远不要忘记过去。
……
前言/序言
读书会感动,作者写的一个故事,一个细节,一句话会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写书也会感动,读者说的一句话,一个反馈,一个问候,也会让你心热热的,眼酸酸的。
“您好!您是卢勤吧?我认识您,您的书我全买,出一本买一本,我们全家都爱看您的书!”在马路边,在商场里,在飞机场,在火车站,在有人群的地方,常常会有人认出我,向我微笑,主动向我打招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几乎说着同样的话。
遇到这样的场面,作为书的作者,谁都会被感动。
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东逛西逛,六神无主,不知买点什么好。忽然一位女售货员走过来,她像发现了新大陆:“哇!您是卢勤吧?我看过您的书!我和女儿都是您的粉丝,我给您说个事。”我随她走到一个清静的地方。
“我女儿上五年级。一天,她拿回一本书,认真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作业,让我俩共同看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我看过了,您也看看吧!,我一看正是您写的《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其中有一页折了一个角,我急忙读起来,读着读着我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竟大哭起来。书中讲的是一位妈妈,她始终对被列为差生的儿子充满信心,不断地鼓励。最终,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儿子把录取通知书交到妈妈手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您一直相信我行!’我明白了,女儿让我读这个故事,是希望我多鼓励她。她在学校很优秀,可我老瞧不上她,觉得她不如别人,女儿很委屈,我知道了教育孩子鼓励比指责重要……”说到这,这位妈妈哭了。
一个月后,北京电视台《悦读会》栏目请我去以“把孩子培养成财富”为主题做节目时,我邀请她们母女俩参加了。当主持人问女儿为什么要让妈妈读这本书时,女儿趴在妈妈肩头哭了。
泪水常常是感动的心河里流淌出的精华。人被理解的时候最容易被感动。聪明的女儿对母亲无端的责怪有意见,但她却没有直接表达,而是用一本书,一个故事为自己说话。效果出奇好,没有正面冲突,没有直接对抗,而是“借力”达到对话与沟通的目的。
……
《给知心妈妈:成长之路的同行者》 内容梗概 在为人母的漫长旅途中,每一个妈妈都渴望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最睿智的引路人。然而,育儿之路并非坦途,充斥着困惑、挑战与自我怀疑。本书,《给知心妈妈:成长之路的同行者》,正是为这样一位位怀揣爱与责任的母亲而写。它不是一本枯燥的育儿百科全书,也不是一套生硬的教育理论集,而是一位经验丰富、洞察深刻的教育者,向无数“知心妈妈”发出的真挚对话,一次心灵的共鸣,一份陪伴成长的邀请。 本书的核心在于“理念”。它深邃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追溯了“知心”二字的深层含义,并以此为基石,勾勒出一幅完整而充满人文关怀的育儿图景。我们将一同走进教育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她为何对教育如此执着,为何始终将“孩子”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这不仅仅是对教育方法的探讨,更是对教育灵魂的叩问。 第一部分:教育的初心与温度——看见每一个孩子 回归教育的本源: 本书将从最根本的角度出发,引导读者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它强调,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技能训练,而是关于生命成长、人格塑造、潜能激发。教育的初心,在于那份纯粹的爱,那份对生命内在价值的尊重。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保持教育的这份初心,不被功利和焦虑所裹挟。 “知心”的温度: “知心”二字,绝非流于表面。它意味着深刻的理解、细腻的洞察,以及与孩子心灵的深度连接。本书将拆解“知心”的内涵,从行为观察、情感解读、兴趣发掘等多个维度,教导妈妈们如何真正“看见”自己的孩子——看见他们独特的性格、隐藏的天赋、以及需要被呵护的脆弱。我们会分享如何通过倾听、共情,建立起孩子与母亲之间坚不可摧的信任桥梁,让孩子敢于在你面前袒露真实的自我。 尊重差异,点燃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本书将着重强调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我们会探讨,如何识别并欣赏孩子的不同特质,而不是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模子里的“好孩子”。从早期兴趣的萌芽,到性格特点的形成,都将是本书探讨的重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爱的艺术与边界: 爱是教育的基石,但过度溺爱或不恰当的爱,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本书将深入探讨“爱的艺术”,包括如何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同时又如何设定清晰、合理的边界。我们将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对爱与边界的需求,以及如何在关怀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和自律性。 第二部分:智慧的养育与引领——点亮孩子的未来 习惯的力量: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一生受益的宝藏。本书将系统阐述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从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到学习习惯(如专注力培养、阅读习惯),再到品德习惯(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我们将深入剖析每个习惯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将其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 学习的乐趣与方法: 学习不应是枯燥的任务,而应是探索世界的奇妙旅程。本书将引领妈妈们思考,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我们将分享一些创新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强调体验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的价值,以及如何将学习融入生活,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情绪的智慧与管理: 孩子的情绪世界复杂而多变,帮助孩子理解和管理情绪,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一环。本书将深入探讨儿童情绪发展的规律,教导妈妈们如何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如何用支持性的语言帮助孩子表达情感,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情绪调节的策略。我们将强调,情绪管理并非压抑,而是理解与疏导。 品格的塑造与价值观的传递: 除了知识和技能,品格和价值观的塑造,是教育更深层次的追求。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将正直、善良、勇敢、责任等优秀品格根植于孩子心中。我们将分享如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有益于自己和社会的选择。 独立性与责任感的培养: 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最终走向独立。本书将重点阐述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生活自理到独立思考,再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责任感的培养也贯穿其中,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理解奉献与担当的意义。 第三部分:母亲的成长与自我关怀——成为更好的自己 母亲的身份认同与焦虑疏解: 成为母亲,是一个身份的巨大转变,也常常伴随着身份认同的困惑和育儿焦虑。本书将诚恳地与妈妈们对话,理解她们在育儿过程中的不易,并提供积极的心态调整建议。我们将鼓励妈妈们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认识到“够好就好”的重要性,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并从中找到内心的力量。 自我成长与终身学习: 母亲的成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本书将强调母亲自我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妈妈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我们并非要求妈妈们成为全知全能的神,而是鼓励她们在扮演母亲角色的同时,也能兼顾个人兴趣、事业追求,实现全面发展。 家庭的支持系统与协作: 育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本书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系统,包括与伴侣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及如何引导长辈理解并支持科学的育儿理念。我们将强调,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 看见并肯定自己的价值: 养育一个生命,是一项伟大而艰辛的工程。本书将引导妈妈们看见并肯定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即使这些成就微小,也值得被珍视。我们会鼓励妈妈们,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关怀自己,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因为一个快乐、健康的母亲,才能给予孩子更优质的爱。 结语 《给知心妈妈:成长之路的同行者》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位老友,一位智者,一位始终站在你身边的同行者。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教育信念,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儿智慧,一种鼓励自我成长的人生态度。阅读本书,您将收获的,不仅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支撑您走过育儿征程、陪伴孩子茁壮成长的力量。愿每一位妈妈,都能在本书的陪伴下,成为那个真正“知心”的妈妈,与孩子一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