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生命的注释》堪称克里希那穆提著述中地位的一部经典。它是克氏思想的一道至美风光,在别处不能领略。
《生命的注释》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写作样式——对自然的抒情描绘、哲学的睿思和心理的洞见融为一体。……克氏帮助我们恢复了内心古老的信念——人们能够使自己变得圆满,这不是通过任何外在的力量,或是通过信仰,而是靠着正确的注意和倾听的耳朵。
内容简介
《生命的注释》为克里希那穆提亲自书写的笔记,是他所开创的优美文体的名作。其内容主要由克氏和印度、欧洲、美国等不同地方不同身份的人们进行对话的记录所构成。记录中所展现的对话双方的交流交锋,篇篇都是紧张认真而又极富启发性的。克氏用他那清净无染的慧眼观照、细腻优美的抒情描述,将那种把握世界的智慧真髓直接传输给读者。这种精神能量的传递与契合,正是《生命的注释》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位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以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精彩书评
他是我见过美的人类。
——乔治·萧伯纳
当他进入我的屋内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纪伯伦
克氏是我所知中完全无我的人,和他相识是我人生中光彩的事情。
——亨利·米勒
那是我听过难忘的语言,就像佛陀现身那么可信,他不容许人们有丝毫逃避和退而求次的选择。
——阿尔道斯·赫胥黎
“现代思想家中很少有人能像克里希那穆提那样,将心理学、哲学和宗教如此完美无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Weekly)
目录
出版前言
译者序:和落日相遇
上卷
三个虔诚的自我主义者
认同
流言飞语和担忧
思与爱
独在与隔绝
弟子和大师
富人和穷人
仪式和转换
知识
可敬者
政治
当下体悟
美德
心灵的简单
个体的多面性
睡眠
人际关系中的爱
已知和未知
探索真实
敏感
个人与社会
自我
信仰
寂静
放弃财富
重复和感觉
收音机和音乐
权威
禅修
愤怒
心理安全
分裂
势力
诚心
满足
词语
想法和事实
延续性
自我防卫
“我的路和你的路”
觉照
孤独
一致
行为和理念
城市生活
困扰
精神领袖
刺激
问题和逃避
“事实是”和“应该是”
矛盾
妒忌
自发性
有意识和无意识
挑战和反应
占有
自尊
恐惧
“我该怎么去爱?”
结果的无益
对极乐的渴望
思想和意识
自我牺牲
烟雾与火焰
头脑的占有
思想的终止
欲望和冲突
没有意图的行动
原因和结果
迟钝
行动中的清晰
意识形态
美
完整
恐惧和逃避
利用与活跃
学者还是智者?
安静和意志
雄心
满足
智慧不是知识的积累
分心
时间
痛苦
感觉和快乐
看清虚假是虚假
安全
工作
富于创造力的快乐
制约
对内在孤独的恐惧
仇恨的过程
进步与革命
厌倦
戒律
冲突--解脱--关系
努力
虔诚与崇拜
兴趣
教育与整合
贞洁
对死亡的恐惧
思想者与其思想的融合
对权力的追逐
什么令你无精打采
业
个体与理想
不设防是生,退缩是死
绝望与希望
头脑和已知
服从和解脱
时间和延续
家庭和对安全感的渴望
“我”
欲望的本性
生命的目的
评价一次经验
爱的问题
什么是教师真正的职责
你的孩子及他们的成功
追寻的欲望
倾听
不满足的火焰
一次狂喜的经验
想要行善的政治家
生命的竞争之道
禅定--努力--意识
心理分析与人类的问题
对过去的清除
下卷
权威与合作
平庸
积极的教导与消极的教导
帮助
头脑的寂静
满足
演员
知识的伎俩
信念--梦
死亡
评价
嫉妒和孤独
头脑中的暴风雨
思想的控制
有深邃的思考吗
浩渺无垠
思考从结论开始吗?
自知还是自我催眠?
逃避当下之是
一个人能知道什么是对人民有益的吗?
“我想找到快乐之源”
快乐、习惯和简朴
“您不想加入我们的动物福利社团吗?”
制约与渴望自由
内在的空
寻找的问题
心理革命
没有思考者,只有受束缚的思考
“为什么它要发生在我们身上?”
生、死和死里逃生
头脑的退化
不满足的火焰
外在的修正和内在的解体
要改变社会,你必须摆脱它
有自我处没有爱
人类的分裂使他生病
知识的空虚
“生活是什么”
没有善和爱,就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仇恨与暴力
对敏感的培养
“为什么我没有洞察力?”
改革、革命和寻找上帝
吵闹的孩子和安静的头脑
有注意的地方,真实就在
自我利益腐蚀头脑
改变的重要性
杀生
要有智慧就要单纯
困惑与确信
没有动机的注意
在没有航标的大海上航行
超越孤独的单独
“为什么你解散了世界明星社?”
什么是爱?
寻找和察看的状态
“为什么经典都谴责欲望?”
政治可以灵性化吗?
觉知和停止梦想
认真意味着什么?
有什么永恒之物吗?
为什么要迫切地占有?
欲望和矛盾的痛苦
“我该做什么?”
不完整的活动和全然完整的行动
从已知中解脱
时间、习惯和理想
上帝可以通过有组织的宗教来寻找吗?
禁欲主义和全然完整的存在
当下的挑战
自怜的悲哀
不敏感和抵制噪音
单纯的品质
精彩书摘
权威与合作
她说她曾经是一家大企业经理的秘书,与他一起工作了许多年。她一定非常能干,因为这在她的举止和措辞上显露出来。存了一些钱以后,两年前她辞职了,因为她渴望帮助世界。她依然相当年轻而且精力旺盛,她想要把下半生奉献给有价值的事业,所以她关心各类灵性组织。上大学前她在一所女修道院受过教育,但是那里教给她的东西现在看来是有限、教条而专制的,自然她不可能参加这样一个宗教组织。研究了一些别的宗教组织以后,她最终着落在一个似乎比大部分组织更具伟大意义的组织里。现在她活跃于那个组织的核心部分,协助一位主要领导人。
“最后我找到某种东西,它可以给我关于存在的整件事情的满意解释,”她继续说道。“当然他们有他们的权威大师,但是一个人不必非得相信他们。我碰巧就是,但是那与本题无关。我属于一个内在的团体,就如您所知,我们修习某种特殊形式的禅定。现在大师们很少为人开示,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这些日子他们更加谨慎了。”
如果可以问的话,你为什么要说所有这些?
“一天晚上我出席了您的讨论会,您声称所有追随都是邪恶的。自那以后我又参加了几次这类讨论,自然而然地我被您说的弄糊涂了。您看,为大师们工作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追随他们。确实存在权威,但是我们需要权威。他们不要我们服从,但我们却向他们或他们的代表献上我们的服从。”
如你所说,如果你参加了那些讨论,你不认为你现在说的话是非常幼稚的吗?逃避到大师们或他们的代表那里--他们的权威必定建立在他们自己的选择和意愿上--本质上与逃避到教会的权威那里是一样的, 不是吗?一个人可能被认为是狭隘的,而另一个是宽广的,但两个人显然都是被束缚的。人困惑的时候会寻求指导,但是他所找到的始终是他自己的混乱的产物。导师与在冲突与痛苦中选择了这位导师的追随者一样充满困惑。追随另一个人,无论是导师、救世主,还是大师,都不会带来清晰与幸福。只有了解混乱以及它的制造者,才能从冲突与痛苦中解脱。这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吗?
“对您来说也许是显而易见的,先生,但我仍然不能理解。我们需要沿着正确的路线行进,而那些已经知道的人能够并且确实制定出某些方案作为我们的指导。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追随。”
不存在非盲目的追随;所有追随都是邪恶的。无论是在高层次的人中间还是在没脑子的人中间,权威都在败坏。没脑子的人不可能因为追随另一个人而变得有脑子,无论那个被追随者多么伟大或高贵。
“我希望与我的朋友合作从事一些在世界范围内有意义的事。为便于一起工作,我们需要某种高于我们的权威。”
当权威的强制性影响存在的时候,无论那是令人愉快的还是不快的,那还是合作吗?当你为别人制定的计划而工作的时候,那是合作吗?难道那时你不会由于恐惧、期待回报等等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服从吗?服从是合作吗?当权威凌驾于你的时候,无论是仁慈的或是专横的,还可能有合作吗?毫无疑问,只有在没有惩罚或失败的恐惧、没有成功或认可的渴望而只有爱的时候,合作才会发生。只有从嫉妒、获得中解脱,从个体或集体的控制、威权下解脱的时候,合作才有可能。
“您在这些事情上不是过分严苛了吗?如果我们只是等待,直到我们从所有这些显然邪恶的内在原因中解脱,那么什么也不会实现。”
可是现在你要实现什么呢?如果会出现一个不同的世界的话,就必然要有深切的热忱以及内在的革命;必须起码有一些人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再延续冲突或痛苦。个体的野心、集体的野心,必须一一散去,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野心都将对爱造成妨碍。
“您说的话太让我心烦了,我希望改天再来,等我平静下来以后。”
许多天以后,她回来了。
“见过您之后我独自离开,尽量客观而清晰地思考所有这一切,我度过了好些不眠之夜。我的朋友警告我不要太为您说的话烦心,但是我还是心烦意乱,而我不得不自己清理一些事。我更加仔细地、不带任何抵触地阅读了您的一些演讲,事情渐渐变得明朗起来。我不会回头,我也不是在演戏。我已经从组织中辞职,跟他们毫不相干了。我的朋友们自然都迷惑不解,他们认为我会回去;但我恐怕不会。我这样做是因为我看到了您所说的真实。我们将看到现在会发生什么。”
平庸
暴风雨已经持续了好多天,伴随着一阵阵疾风骤雨。大地吸收着雨水,树叶上积存了好几个夏天的尘垢被冲刷一净。这个地区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真正下过雨了,现在老天爷正在补偿,至少每个人都希望如此,欢乐在雨声和河水奔流声中涌动。我们全都睡下的时候,雨还在下个不停,雨滴重重地砸在屋顶上,是节奏,是舞蹈,是千溪万壑的低语。随后的那个清晨是多么美妙啊!乌云散尽,四周的山峦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它们被大雨冲洗得很干净,天地间洋溢着祝福。再也没有什么是躁动不安的,只有高高的山顶被阳光照得通红。几分钟之后喧闹的一天将要开始,可现在山谷里充满着深邃的宁静,尽管溪流潺潺,远处一只公鸡已经开始打鸣。所有色彩都苏醒过来。新生的小草和那棵似乎统治了山谷的巨大的树,一切都显得生意盎然。万物复苏,诸神将接受人们喜悦而慷慨地奉上的祭品;大地已为下一季的水稻准备了充足的养分,奶牛和山羊的草料也很丰盛;水井是满的,婚礼将在喜庆中举行。大地喜气洋洋,盛宴即将开始。
……
前言/序言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生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学会”带到英国训导培养。“通神学会”由西方人士发起,以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为基础,而衍生为一个宣扬神灵救世的世界性组织,它相信“世界导师”将再度降临,并且认为克里希那穆提就是这个“世界导师”。而他自己在30岁时觉悟内心智慧,否定了“通神学会”的种种谬误。1929年,为了排除“救世主”的形象,他毅然解散专门为他设立的组织--世界明星社,宣布任何一种约束心灵解放的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和主张都无法进入真理的国度。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在世界各地传播他的思想,著述甚多,影响广泛,曾被《时代周刊》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
《生命的注释》(Commentaries on Living),起缘于著名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鼓励,克氏在1949年到1955年期间,用手写的方式完成。稿件上没有留出空处,也没有删改的痕迹,并由迪?拉伽古帕(D.Rajagopal)编辑,于1956年出版发行。
在克氏的众多的著述中,《生命的注释》可以说居于最高的经典地位。它有两个特点值得说明:
一、它开创了一种风格全新的写作范式--克氏用那清净无染的慧眼观照,用细腻优美的抒情描述,将大自然的风景和世间众生之相,展现给我们。那是空性之中对世界轻柔敏感的抚触、无所挂碍的安悦和宽广无限的大爱,完全不似我们对境而生的爱恨喜怒等等自我纠结的情绪反应。同时,他的笔底,又饱含直指人心的哲理睿思和心理洞见的光明力量。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独具风格的完美融合,“完全是由他的深深的宗教情怀,和清晰生动、引人入胜的散文式的流露而成”。(《生命的注释》英文版评论)这种描述和叙事本身对读者就是一种难得一遇的摄受: 阅读它,它便将克氏那种把握世界的智慧真髓直接传输给了我们。我们会受到这种美文力量的感染,照他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看烦恼,当下、时时、处处,就是轻松自在的解脱。这种精神能量的传递与契合,正是《生命的注释》特有的魅力所在。当然,领受它的益处,还要靠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二、它是由克氏和印度、欧洲、美国等不同地方不同身份的人们进行对话的记录所构成。这些记录中所展现的对话双方的交流交锋,篇篇都是紧张认真而又极富启发性的。而那些来访者心中各式各样的自我堡垒,经过克氏的深刻洞察的灵性力量,全被拆散、瓦解。而他总是用最简单的智慧,化解和指引了那些复杂坚硬而烦恼无尽的心灵。来访者的表演,他们心中的问题,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参照范例,都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我们和他们,几乎是一样的人。读他们和克氏的对谈,仿佛自己已经身临其境,也在发生改变。这就是范例的最佳效果,是一般的听说道理不易具备的。
因此,《生命的注释》是克氏所有著述中唯一如此亲笔写作、以实际案例切入、解决真实问题而使读者受用的一部经典,而他一生传播的思想智慧的精华,已全部包含在其中。它是克里希那穆提作品中至美巅峰的一道风光,在别处不能领略。
这次出版本书,承蒙范佳毅等几位译者提供译本,并对部分译文进行了修订。张海涛、胡亚丽、方理、姬登杰对译稿进行了校译。我们力求准确理解和表达克氏思想,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好的译本,但不足之处仍然难免,尚希读者、方家给予宝贵指正。
本社的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作品得到台湾著名作家胡因梦女士倾情推荐,在此谨表谢忱。
九州出版社
生命的注释(套装上下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