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诸子集成:新语校注(繁体竖排版)

新编诸子集成:新语校注(繁体竖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利器(撰) 著
图书标签:
  • 诸子百家
  • 先秦
  • 古籍
  • 国学
  • 文化
  • 历史
  • 哲学
  • 校注
  • 繁体
  • 竖排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6898
版次:2
商品编码:11065641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编诸子集成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1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编诸子集成:新语校注(繁体竖排版)》12篇是汉初思想家陆贾的代表作,对汉代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发生过一定影响。但前人为之作注的极少,已有注本亦很简略。《新编诸子集成:新语校注(繁体竖排版)》作者网罗前人校勘注释成果,并出以己见。书后附录《新语》佚文和《楚汉春秋》佚文以及前人对陆贾及《新语》的评论、考证等有关材料。是现存各本中材料最丰富、最具参考价值的。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卷上
道基第一
术事第二
辅政第三
无为第四
辨惑第五
慎微第六

卷下
资质第七
至德第八
怀虑第九
本行第十
明诫第十一
思务第十二

附录一 新语佚文
附录二 楚汉春秋佚文
附录三 书录
附录四 史记汉书陆贾传合注

精彩书摘

固稍知重儒术,既列其书于儒,又赞身名俱荣,爵优于郦、娄、建、通辈。贾固有以致之哉!故知人不可以无所见,有所见,必不能掩矣。先儒议其逆取顺守之说,及秦虽行仁义,不可及者。秦、汉辨士,岂足及此?要之,亦爵高帝既定天下而言之耳。其书亦不复见此论,岂迁以己见文饰其说而致然欤?若其两使南粤,调和平、勃,以平诸吕,自为大有功于漠,其识见议论,非惟椎埋屠狗之辈所不及,而一时射利卖友、采芝绵蕞之徒,亦岂可企哉?其书所论亦正,且多崇俭尚静等语,似亦有放文、景、萧、曹之治者。但无段落条理,如先儒所论贾谊之失,自是当时急于论事,动人主听,不暇精择浑融,观迁谓其「每奏一篇,帝辄称善」,其称新语,又出于他人,可见其随时论奏,非若后世之著述次第成一家言也。其所分篇目,则固所称「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奏之」者,必非其所自定。然其言既与迁传合,而篇次至于今不讹,且雄伟粗壮,汉中叶以来所不及,其为真本无疑。秦、汉之书传于今,无讹妄如此者,良亦鲜哉!方久承平既久,文章焕兴,有识者或病其过于细而弱也,故往往搜秦、漠之佚书而梓之。然辨鉴未精,以伪爵真,则害道坏教亦有之矣。予窃病焉。适过桐乡,访宗合族,而得其令莆阳李君梓是书见呩。予素闻李君学博意诚,履朴守谦,而敏于政事;今观是,益可见其见之明而择之精也,乐书其首。君名廷梧,字仲阳,以己未进士,来已二年,此又仕优而学之一端云。皇明弘治壬戌岁(十五年)日长至,翰林国史修撰儒林郎华亭钱福序。(据李廷梧本、程荣本)
……

前言/序言


《新语》校注:洞见先秦思想的智慧之光 《新语》一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重要遗产,由西汉政治家、思想家陆贾所著。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历史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国家治理、民生福祉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本书《新编诸子集成:新语校注(繁体竖排版)》,旨在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新语》进行全面的校勘与注释,力求还原其原始风貌,揭示其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为当代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先秦智慧的窗口。 一、 陆贾其人与《新语》的时代背景 理解《新语》的思想,首先需要了解其作者陆贾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字贾,南阳人,秦末汉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人生轨迹横跨秦朝的统一与灭亡,以及汉朝的建立与巩固。陆贾曾侍奉秦朝,后又归附汉朝,历事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三朝,为汉朝的政治稳定和文化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语》成书于汉初,此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从秦朝的严酷统治到汉朝的休养生息的转型。秦朝的速亡,让汉初的统治者深感忧虑,他们需要在总结前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一条更加符合民心、能够长久维系的治国之道。《新语》正是诞生于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陆贾作为一名身经百战、洞悉时弊的政治家,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实践理性。他不像后世的许多纯粹哲学家那样,沉溺于抽象的思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二、 《新语》的核心思想 《新语》全书共二十篇,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包罗万象,其核心思想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 “政”与“德”的辩证统一: 陆贾在《新语》中反复强调,“政”与“德”是治国的两大基石。“政”指的是国家的制度、法律、政策等外在的规范;而“德”则指的是统治者和民众的道德修养、道德风尚等内在的品格。“政”必须以“德”为基础,缺乏“德”的“政”则容易走向极端,滋生腐败,导致民怨沸腾,最终走向灭亡。反之,有“德”之治,能够感化民众,凝聚人心,使国家长治久安。陆贾认为,“德”的最高体现就是“仁”,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身作则,方能赢得民心。 2. “道”与“法”的互补关系: 《新语》中,“道”可以理解为治国的根本原则,是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道理;而“法”则是具体的制度和法律条文。“道”是“法”的指导思想,“法”是“道”的具体体现。陆贾主张“以道制法”,即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遵循“道”的原则,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违背人性。他反对秦朝那种一味强调严刑峻法而忽视教化的做法,认为“徒用法而不法道,则刑罚不中,赏罚不明,法令不行。” 3. 民本思想的萌芽: 尽管《新语》并非直接提出“民为邦本”的口号,但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民众的关怀和重视。陆贾多次指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民心的向背对于国家存亡的重要性。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以百姓的福祉为重,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稳固,才能长久。这种思想,为后世民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 《新语》是陆贾对秦朝灭亡和汉朝兴起的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总结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例如,他在《论积》篇中,就深刻剖析了秦朝灭亡的根源在于其“积”——积怨、积弊、积恶。而汉朝的兴起,则在于其“不积”——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赢得民心。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在先秦时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5. “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陆贾的思想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和谐关系。统治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才能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他反对违背天道的行为,认为“非天道也”,终将导致失败。 三、 本书校注的价值与意义 本书《新编诸子集成:新语校注(繁体竖排版)》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贡献: 1. 精细的校勘: 《新语》在流传过程中,历经多次传抄与刊刻,难免出现错讹。本书对历代善本进行细致比对,力求考订出最接近原作的面貌。对于存在争议之处,本书将在注释中详加辨析,说明理由,为学术界提供可靠的文本依据。 2. 详实的注释: 陆贾的语言风格古朴凝练,其中不乏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本书的注释将力求做到: 字词疏解: 解释书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追溯其本义,明确其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典故考据: 梳理书中引用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考证其来源,阐释其意义,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思想阐释: 结合《新语》的整体思想体系,对书中关键的政治、经济、道德等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揭示其深刻的哲学内涵。 引证补充: 对于书中涉及的史实、文献,尽可能地引证相关史籍,补充背景信息,帮助读者建立更完整的认知。 3. 繁体竖排的呈现: 本书采用繁体竖排版式,这不仅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古籍的阅读体验,更是为了满足一部分读者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偏好。竖排版式在阅读节奏、视觉感受上与横排版有所不同,能够为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感受。繁体字的运用,也更加贴近《新语》成书时的文字形态。 4. 发掘现代价值: 陆贾在《新语》中提出的许多思想,即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关于“政”与“德”的辩证关系,关于民本思想,关于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治理和个人修养仍然需要深思的问题。本书的校注工作,不仅是对古代经典的整理,更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从中获得启迪,理解古人的智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生活。 四、 《新语》的学术地位与传承 《新语》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历代史学家、思想家的重视。司马迁在《史记·陆贾传》中对陆贾及其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也对《新语》进行了评论。宋代以后,《新语》更是被纳入《诸子集成》等重要古籍汇编中,得以广泛流传。 《新语》作为连接秦汉思想的桥梁,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既继承了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些思想遗产,又为汉代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对儒家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汉代独尊儒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新语》中蕴含的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也对后世的治国者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 结语 本书《新编诸子集成:新语校注(繁体竖排版)》的出版,是对《新语》这部重要古代文献的一次深入挖掘与整理。我们希望通过严谨的校勘和细致的注释,能够帮助读者跨越时空的阻隔,走进陆贾的思想世界,感受先秦智慧的魅力。阅读《新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次探索,更是对国家治理、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体悟。我们期待本书能够成为学者研究的良助,也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和思想的启迪,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啊,我最近才挖到這本《新編諸子集成:新語校注》的繁體豎排版,簡直是挖到寶了!我一直對先秦諸子散文有濃厚的興趣,但很多版本要么是簡體,要么是橫排,總感覺少了那份原汁原味的古籍韻味。這次的繁體豎排,光是翻開書的那一刻,指尖滑過那些古樸的字體,我就感覺像是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思想碰撞的黃金年代。書的裝幀也很精緻,紙張的質感非常舒服,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更不用說「校注」這兩個字了,這意味著這本書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學者們的精心考訂和闡釋。我最期待的就是看看這次的校注能在哪些地方帶來新的啟發,是不是對一些原文本的疑難字詞、典故出處有了更深入的見解。很多時候讀古籍,最怕的就是遇到晦澀難懂的地方,如果校注能清晰地梳理脈絡,那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總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爆表,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新語》的智慧中了。

评分

拿到這本《新編諸子集成:新語校注》的繁體豎排版,第一時間我就被它的排版方式吸引住了。這種傳統的豎排,配上繁體字,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對古代書卷的想像。翻開書頁,那種墨香淡淡的感覺,彷彿在訴說著歷史的厚重。我一直覺得,閱讀古籍,尤其是諸子學說,用原汁原味的字體和排版,更能幫助我們進入作者當時的心境,去感受那種思想的脈動。這本「校注」的版本,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曾讀過一些《新語》的殘篇,總覺得有些地方的義理難以貫通,或者對一些典故的理解不夠到位。有專業的校注,就像是有一位引路人,能夠為我撥開迷霧,理解得更為透徹。我尤其關注校注者對於原文的考訂,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文本的歧義,如何辨析字詞的細微差別,以及如何引證相關的史料來支持他們的觀點。這樣子的學術性著作,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學習和求知的過程,我期待它能帶給我耳目一新的學術體驗。

评分

這本《新編諸子集成:新語校注》的繁體豎排版,對我來說,簡直是一次精緻的文化體驗。我一直對古典文獻的呈現方式有著一種近乎挑剔的追求,尤其在接觸到了一些古籍影印本之後,更是覺得傳統的編排方式蘊含著獨特的審美和邏輯。這次的豎排,一筆一畫都帶著古韻,讀起來自然而然地進入一種沉靜的狀態。而「校注」二字,更是表明了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我想像著,那些經過仔細斟酌的註解,一定能為我釐清不少閱讀時的困惑。我對《新語》本身並不陌生,但每一次重讀,都希望能有更深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校注本,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文字釋義,更能在思想層面,對《新語》中的某些觀點、論證方式,甚至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和闡釋。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鑰匙,打開我對《新語》更為豐富的理解之門,讓我在感受古人智慧的同時,也能獲得全新的學術啟迪。

评分

收到這本《新編諸子集成:新語校注》的繁體豎排版,我內心是相當激動的。作為一個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有著深厚情感的讀者,我始終認為,經典的文本,應當以最能體現其精神風貌的方式呈現。繁體字和豎排,正是這種古風的代表。這次的版本,更加入了「校注」,這對我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我曾經嘗試閱讀一些沒有校注的古籍,常常因為字詞的生僻、語義的模糊而感到力不從心,甚至產生誤解。一本好的校注本,就像一位博學的老師,能夠循循善誘,為我解開讀書的難題。我特別希望這本《新語校注》,能夠對原文中的重要概念、關鍵術語,進行嚴謹的考證和闡釋,並且能夠結合相關的學術研究,為我提供更為廣闊的閱讀視野。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認識《新語》的文字,更能讓我理解《新語》的思想,以及它在中國思想史上的獨特地位。

评分

我對這本《新編諸子集成:新語校注》的繁體豎排版,可以說是滿懷期待。首先,這種傳統的排版方式,對於我這種習慣了閱讀古籍原貌的讀者來說,有著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它不單單是一種排版,更是一種儀式感,一種對文本尊重的體現。字裡行間流淌的,是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智慧。而「校注」二字,更是讓我看到了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我深知,許多古代文獻,經過漫長的歷史傳播,難免會出現訛誤、缺漏。一本經過嚴謹校訂和精心註解的版本,對於我們理解原文的真實面貌至關重要。我非常期待這本《新語校注》,能在對原文進行準確校訂的基礎上,提供清晰易懂的註解。我希望這些註解,不僅能幫助我理解字詞的義涵,更能深入探討原文的學術思想,甚至能與當代的一些學術觀點進行對話,從而豐富我對《新語》及其所代表的先秦思想的認識。

评分

None

评分

None

评分

None

评分

None

评分

None

评分

不管是在印刷上还是纸张上,本人觉得,都不错,新编诸子集成系列的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

中华书局经典图书,值得收藏。

评分

考汉书儒林传:“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邱伯,受诗。”又一云:“申公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又一云:“瑕邱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楚元王交传:“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同受诗于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夫谷梁家始自江公,而江公受之申公,申公受之浮邱伯,浮邱伯为孙卿门人,今荀子礼论、大略二篇具谷梁义,则荀卿谷梁之初祖也。荀卿晚废居楚,陆生楚人,故闻谷梁义欤?盐铁论:“包邱子与李斯俱事荀卿。”本书资贤篇:“鲍邱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鲍邱即包邱子,即浮邱伯也。楚元王传注:“服虔曰:“浮邱伯,秦时儒生。”陆生盖尝与浮邱伯游,故称其德行,或即受其谷梁学欤?辨惑篇说夹谷之会事,与谷梁定十年传大同。至德篇说齐桓公遗高子立僖公事,本谷梁闵二年传。怀虑篇言鲁庄公不能存立子纠,亦本谷梁庄九年传。可征陆生乃谷梁家矣。故所述楚汉春秋,向、歆入之春秋家。但辅政篇说郑儋归鲁,至德篇说臧孙辰请籴,明诫篇说卫侯之弟鲓出奔晋,今谷梁传无此义。道基篇所引传曰:“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今谷梁传亦无此二语。彦升案:谷梁之着竹帛,虽不知何时,而出自后师。陆生乃亲受之浮邱伯者,实谷梁先师。古经师率皆口学,容有不同,如刘子政说谷梁义,亦有今传所无者,可证也。或乃以谷梁传为贾所不及见,既昧乎授受之原,且亦不检今传文矣。本传言“时时前说称诗、书”,而本书多说春秋,谷梁微学,籍以存焉。论语、孝经亦颇见引,盖所谓“游文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者,生书有以当之。

评分

陆贾《新语》一书,经典也,后人著作多有引用,治国史、古代思想史者不可不读

评分

挺好的,质量不错

评分

京东服务好,送货快,值得信赖!

评分

很好,好便宜。很好,好便宜的。

评分

20.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谭戒甫撰,1963,1986年收入“新编诸子集成”

评分

  然而还有最主要的两点才是惹祸的根本:一是常常非难商汤、周武、周公、孔子这些圣人,为礼教所不容;二是嫉恶如仇,放肆直言。据说司马昭听说之后很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