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

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 著
图书标签:
  • 农业菌种
  • 食用菌
  • 菌类
  • 农业技术
  • 生物技术
  • 菌种资源
  • 目录
  • 2012年版
  • 中国农业
  • 科研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08857
商品编码:1077142500
出版时间:2012-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 著作 定  价:98 出 版 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01日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1608857 一、古菌(Archaea)
二、细菌(Bacteria)
三、放线菌(Actinomycets)
四、酵母菌(Yeasts)
五、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
六、大型真菌(Mushroom)
附录I:培养基(Media)
附录II:菌种拉丁学名索引
附录III:菌株编号索引
附录IV:微生物资源材料转移共享协议

内容简介

暂无
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 简介 一、 概述 《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是一部系统性、权威性的农业菌种信息汇编,由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编纂,并于2012年正式出版。该目录旨在全面梳理和展示我国在农业领域拥有和使用的各类菌种资源,为科研、生产、教学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收录了大量经过鉴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农业相关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菌种。这些菌种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生物肥料开发、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 编纂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优良种质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菌种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其研究、开发和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菌种资源信息分散、系统性不足,给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育种家的新品种开发以及产业界的实际应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的编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农业菌种信息汇编领域的空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系统梳理与整合资源: 汇集了全国范围内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种质资源库以及部分优势企业收藏的农业菌种信息,对我国农业菌种资源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系统性的整合。 2. 促进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 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菌种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现有菌种的特性,挖掘潜在的应用价值,推动微生物学、遗传学、育种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 3. 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 目录中收录的菌种,许多是具有优良性状的优势菌株,可直接或经过改良后应用于生产实践,例如在生物防治、生物肥料、土壤修复、农产品发酵等方面,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4.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 为我国重要的农业菌种资源建立了一个集中的信息平台,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评估和保护,防止重要菌株的流失,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物遗产。 5. 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目录的出版也为国际同行了解中国农业菌种资源提供了窗口,有助于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良菌种,同时推广我国特色菌种。 6. 服务于教学与人才培养: 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 三、 内容构成与特点 《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在内容组织上力求科学、严谨、实用,其主要构成和特点如下: 1. 分类清晰,结构完整: 菌种分类: 目录按照微生物的传统分类系统,将收录的菌种划分为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大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到目、科、属、种等更小的分类单元,确保了菌种信息的层次性和准确性。 信息维度: 对于每一个收录的菌种,目录提供了多维度、全方位的信息,通常包括但不限于: 学名与常用名: 准确的学名及在国内或国际上常用的俗称,便于检索和识别。 分类信息: 详细的分类地位,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来源与分离地: 菌种的原始分离来源(如特定作物、土壤、病原体等)以及首次发现或分离的地理区域,为追溯菌种的生态学和进化背景提供线索。 保藏信息: 菌种的保藏单位(如国家级保藏中心、科研机构的菌种保藏室等),保藏编号( accession number),以及保藏状态。 形态学特征: 宏观及微观形态特征描述,如菌落的颜色、形态、表面纹理、生长速率,以及细胞的形状、大小、排列等。 生理生化特性: 菌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生长温度范围、pH适宜范围、营养需求、酶活性、代谢产物等关键生理生化指标。 遗传特征: 如有,可能包含基因序列信息、遗传标记、育种相关基因等。 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 详细描述了该菌种在农业生产或科研中的具体应用领域和潜在价值,如生物防治(抑病、促生)、生物固氮、解磷解钾、抗旱耐盐、产生抗生素、酶制剂生产、农产品发酵等。并指出其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 文献引用: 相关的研究文献或分类学文献的引用,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 2. 内容严谨,数据可靠: 专家审定: 目录的编纂过程严格遵循科学的微生物鉴定和分类标准,并由国内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进行审定,确保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数据来源多样: 整合了国家级菌种资源库、农业科研机构的长期积累、以及近年来新发现和鉴定出的重要菌株信息。 标准化描述: 采用标准化的术语和格式进行描述,减少歧义,便于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和使用。 3. 应用导向,实用性强: 紧密结合农业生产需求: 目录中收录的菌种,大多与我国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实际问题相关,如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应对气候变化等。 为育种提供基础: 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信息,为育种家筛选和创制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推动产业化发展: 目录的信息有助于相关企业了解可用的优良菌种,促进生物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4. 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 学术价值: 对于专业研究人员而言,目录是系统了解我国农业菌种资源全貌、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工具。 普及意义: 目录中的一些应用案例和菌种介绍,也能够帮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基层农技人员乃至部分种植大户了解微生物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用菌提供指导。 四、 典型菌种示例(非本书内容,仅为说明目录可能涵盖的领域) 虽然《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本身包含了大量具体的菌种信息,但在此我们仅以一些在农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菌种类型为例,说明目录可能涵盖的范围(具体收录哪些菌种及详细信息,请参考本书原文): 固氮菌: 例如,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Rhizobium),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是重要的生物固氮菌,对减少氮肥施用、改善土壤肥力至关重要。目录中可能详细收录不同植物寄主专一性的根瘤菌菌株。 解磷菌与解钾菌: 如芽孢杆菌(Bacillus)中的某些菌株,以及胶质假单胞菌(Pseudomonas)等,它们能够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的磷和钾,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磷肥和钾肥的施用。 植物生长促进根际细菌(PGPR): 这一类细菌,如假单胞菌(Pseudomona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植物生长,包括产生植物激素、分泌铁载体、诱导植物抗性等。 生物防治菌: 真菌类: 如木霉菌(Trichoderma),能够拮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效防治苗期病害和土传病害。 细菌类: 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能够产生杀虫毒素,对鳞翅目等多种农业害虫具有高效、低毒的防治效果。农杆菌(Agrobacterium)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应用。 土壤微生物: 各种能够改善土壤结构、降解土壤污染物、参与有机物分解的真菌和细菌。 生物农药菌株: 针对特定病虫害的、经过分离鉴定并具有开发潜力的菌种。 发酵菌种: 在农产品加工(如酿酒、酱油、泡菜等)中使用的特种酵母、霉菌和细菌。 酶制剂生产菌种: 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工业酶的微生物。 五、 总结 《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专著和实用工具书。它不仅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农业菌种资源方面的实力,更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本书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对于任何关注中国农业发展、从事农业科研、育种、技术推广、生物技术产业开发以及从事相关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和机构而言,《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都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沉甸甸的书,厚实得仿佛能压住历史的尘埃,当我翻开《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时,第一个感受便是它巨大的信息量。目录,顾名思义,便是对海量数据的梳理与归纳,而农业菌种,这看似微小却支撑起整个农业生态体系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2年的这个版本,究竟凝聚了多少心血,又记录了哪些珍贵的“宝贝”?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寻那些隐匿在土壤、植物和发酵罐中的微生物世界。每一串学名、每一个拉丁文注释,都仿佛一把钥匙,等待着我去开启一段关于生命演化、农业应用乃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宏伟画卷。我想象着,在这厚厚的纸页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是对中国农业发展脉络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农业的殷切期盼。这种沉甸甸的知识载体,本身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农业技术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那些看不见的“功臣”——微生物,抱有极大的兴趣。《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它们的神奇窗口。它不像科普读物那样充满生动的图解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但它所呈现出的系统性、权威性,却是任何通俗读物都无法比拟的。我设想,在这个目录里,一定有许多我闻所未闻的菌种,它们可能默默无闻地为农作物提供养分,或者帮助我们改良土壤,甚至在食品发酵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12年这个时间节点,也让我思考,在这之前和之后,中国农业菌种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这本书,就像一位沉默而博学的智者,静静地陈述着一段段关于生命的智慧,等待着有心人去倾听,去解读,去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

对于长期关注中国农业科研前沿的专业人士而言,《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名录,更是中国农业菌种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家们对现有资源的系统梳理和科学分类。我能够预见,在这份目录中,一定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菌种,从固氮菌到解磷菌,从生物防治菌到发酵菌,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版的出现,意味着在那个时间点,我国在菌种收集、鉴定、保藏以及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份目录,对于科研人员进行课题设计、基因挖掘、新品种培育,乃至国际合作与交流,都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宝贵的参考。它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汇聚了无数智慧与汗水,是推动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

评分

拿起《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背后那股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菌种,这些微小的生命体,却是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灵魂。这份目录,记录的不仅仅是菌种的名称和分类,更可能蕴含着它们独特的遗传信息、生理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2012年的版本,让我联想到那个时代,中国的农业正经历着怎样的转型与升级。这份目录,或许正是那个时期,科研人员对国家农业资源的一次全面盘点,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指明了道路。我好奇地想象,在目录的字里行间,是否隐藏着那些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实现绿色农业有着重大意义的“明星”菌种?这份沉甸甸的书卷,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的希望。

评分

不得不说,当我在书架上看到《中国农业菌种目录(2012年版)》时,一种源于对基础科学的敬畏油然而生。菌种,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它们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也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录,则意味着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系统的知识梳理。2012年这个时间标识,让我对它所承载的信息有了更具体的定位,它代表了在那一年,中国在农业菌种领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成果。我猜测,这份目录的编制过程绝非易事,它需要汇集海量的实验数据、精准的分类鉴定,以及长期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研究。对于那些致力于农业生物技术、微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来说,这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它就像一座宝藏的索引,等待着人们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