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土地法律史:以保有权为视角的考察

英国土地法律史:以保有权为视角的考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咸鸿昌 著
图书标签:
  • 英国土地法
  • 土地所有权
  • 保有权
  • 法律史
  • 英国历史
  • 房地产法
  • 历史学
  • 法律研究
  • 中世纪土地制度
  • 封建制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5737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7197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西方法律坐标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英国土地法律史:以保有权为视角的考察》详细阐述了英国历史上的各项土地法律制度,内容涵盖普通法地产权制度、衡平法土地权利制度庄园土地习惯法、土地租赁法律制度等。《英国土地法律史:以保有权为视角的考察》突破了传统上“普通法-衡平法”或“王室法-庄园习惯法”等法律划分框架的限制,以保有权为基本视角将各项复杂繁难的法律制度统合起来加以分析,从总体上揭示了英国土地权利秩序的形成、演变规律。作者在细致考证的基础上,不仅对各项土地制度进行了条分缕析,而且还揭示了英国土地权利制度在具体实践运作中的“分解一调和”变动规律,全方位地细致阐释了英国土地权利的政治、法理内涵,揭示了英国土地法对人类财产权制度的独特贡献。英国土地法不仅是英国最有特色的法律制度之一,也是英美法系财产法的基础,英美法系财产权的可分割性和权益的多样性均根源于英国的土地法律制度,所以,研究英国土地法是认识和分析英美法系财产权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书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五、主要研究方法
六、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保有制与普通法土地保有权的形成
第一节 土地保有制在英国的建立
一、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土地关系状况
二、诺曼征服与保有制的建立
三、土地保有制的分类及其变迁
四、土地保有制的特征
第二节 普通法土地保有权的建构
一、自由保有制对土地利益的分配
二、普通法土地保有权的形成
第三节 保有权的构成要素及内涵特征
一、保有权的构成要素
二、保有权的内涵
三、保有权的法律特征
四、保有权的制度性表述——地产(estate)

第二章 普通法土地保有权制度
第一节 土地保有权的形态及其法律规范
一、终身地产(lifeestate)
二、自由继承地产(feesimple)
三、限定继承地产(feetail或estateentail)
四、回复地产(reversion)
五、剩余地产(remainder)
第二节 无体物的保有权形态及其法律规范
一、土地保有制理论适用于无体物
二、无体物的种类
三、无体物的保有权形态
四、保有制模式的无体物法律规范
第三节 普通法土地保有权的变动机制
一、限定继承地产与土地保有权的变动趋势
二、剩余地产与土地权利的变动趋势
三、土地保有权变动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普通法土地保有权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按照时间维度建构土地权利的形态体系
二、以占有为基础
三、私权观念的缺乏和权利的有限性
四、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第三章 保有权模式的英国土地权利制度
第一节 租赁地产的确认与土地保有权制度的发展
一、 普通法对承租人权益的保护
二、保有制理论的适用与承租人权利性质的变化
三、承租人权利与土地保有权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公簿持有权的确认与土地保有权制度的发展
一、不自由保有制的变迁与公簿持有权的产生
二、保有权模式的庄园土地权利制度
三、普通法与庄园习惯法的整合与土地保有权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衡平法土地权利的产生与土地保有权制度的发展
一、用益制的兴起与用益权的产生
二、用益权的性质及其与土地保有权之间的关系
三、《用益法》与土地保有权制度的发展
四、现代信托的产生与土地权利二元结构的恢复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土地保有权制度的现代调适——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的土地法改革
第一节 改革的背景
一、传统土地保有权制度的不适用性
二、土地法改革主张
三、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二节 19世纪的土地法改革——传统土地权利制度的艰难调适
一、改革的主要措施
二、改革的成效及其原因
第三节 1925年土地法变革与现代土地权利制度的建立
一、20世纪初社会形势的变化与土地立法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改革的后果和意义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保有制与普通法土地保有权的形成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前工业社会,土地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古往今来,土地一直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社会的治乱兴衰和人民的福祉安康,莫不与土地问题息息相关,任何文明进程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人们寻找一块安身立命的土地,英国也不例外。
  早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的土地制度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英格兰封建化进程刚刚开始,土地关系新旧杂糅,混乱不清,各地习惯差异巨大,英格兰没有出现统一的土地法律关系模式,缺乏产生统一土地法的基本条件。
  1066年以后,诺曼征服者在英格兰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完备的土地保有制,将英格兰全部的土地关系纳入统一的法律关系模式之下,为土地权利建构和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框架,也为统一的土地法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我们理解英国各项土地法制度的基本依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英国土地法律史:以保有权为视角的考察》的图书简介,其中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具体内容,而是侧重于相关领域的背景介绍、历史脉络和学术价值的阐述。 --- 图书主题聚焦:土地、法律与社会变迁的深度交织 本导读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部关于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英国土地制度的复杂画卷,重点聚焦于保有权(Tenure)这一核心概念,而非直接介绍具体法律条文或案件分析。我们将探讨的是,在英国漫长的法律发展史中,土地是如何从一种简单的生产资料,演变为一个交织着政治权力、社会等级和经济利益的复杂法律结构。 一、 历史语境:从封建秩序到近代法律的过渡 英国的土地法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演变。理解其历史背景,需要我们首先回到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 1066)之后的世界。征服者威廉将传统的日耳曼式所有权结构彻底重塑,引入了源自大陆法系的“封建体系”(Feudalism)。 这一时期的土地关系,可以用一个核心原则来概括:土地的最终所有权(Ultimate Lordship)归于国王。所有的土地持有者,无论是大贵族、骑士还是自由农,都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义务与权利关系,与王权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即“保有权”,构成了中世纪英国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的基石。 二、 保有权体系的复杂性与社会功能 “保有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术语,它更是一种社会契约的体现。它定义了一个持有者(Tenant)对土地的权利程度,以及他对上级领主(Lord)所负的义务。这些义务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军事服务(Service)、经济贡赋(Rents and Fees),以及在特殊事件(如继承、监护或赎金)中需要支付的款项。 在深入研究保有权的历史演变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内在的等级化特征。从最高等级的自由保有权(Free Tenures)到最低等的限制保有权(Unfree Tenures,即农奴制),每一种保有形式都精确地界定了持有者的社会地位和法律特权。这种等级划分,直接影响了个人在法律上的能见度和经济上的自由度。 例如,分析保有权如何规定了继承、转让(Alienation)和遗嘱处分的权利,能够揭示出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的真实面貌。一个贵族的继承权与一个普通自由农民的土地处置权,其背后的法律机制和权力约束是截然不同的。 三、 法律变革的驱动力:从义务到权利的松动 随着中世纪的推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城市商业的兴起,对传统的、以军事服务为基础的保有权体系构成了巨大压力。 现金支付的兴起取代了许多古老的军事或实物服务,这标志着保有权关系开始从纯粹的封建义务向更具市场属性的经济契约转化。自由转让(Free Alienation)的需求日益强烈,贵族阶层也开始寻求更灵活的方式来处置他们的地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富积累模式。 这种转变并非没有阻力。法律体系必须不断地调和古老的习惯法与新兴的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法院系统,尤其是普通法法院(Common Law Courts),在解释和适用这些古老规则时,扮演了关键的“缓冲器”角色,逐步将保有权中的某些强制性义务转化为更具可交易性的财产权利。 四、 保有权在近代早期的终结与遗产 保有权体系的最终瓦解,是英国法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一过程并非通过一次激进的革命实现,而是通过一系列渐进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完成。 理解这一“终结”,核心在于分析1660年《废除封建保有权法案》(Abolition of Tenures Act 1660)的深远影响。这项法案废除了大部分剩余的封建义务,特别是那些被视为最苛刻和最具侮辱性的直属王室的“非自愿服务”(Inherent incidents)。虽然保有权这一术语在技术上可能有所保留,但其实质上的封建枷锁被彻底解除,为现代土地所有权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保有权的角度审视这一历史转折,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法律如何从维护特定的政治等级制度,逐步转向保障私有产权的稳定性和可流通性。英国土地法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对中世纪保有权复杂遗留问题的系统性清理。 五、 学术价值:理解现代财产法的根基 对保有权历史的深入考察,不仅仅是对过去法律制度的回溯,更是理解当代英国乃至英美法系财产法基础的关键所在。现代的“所有权”(Ownership)概念,其权利范围和限制,无不带有历史的印记。 通过剖析保有权从义务到权利的演变,我们可以探究以下核心议题: 1. 法律惯性与社会适应性: 法律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抵抗社会经济变革,以及变革力量又是如何渗透和重塑既有法律框架的。 2. 权力结构与法律工具: 法律工具(如保有权的不同形式)是如何被用来巩固或挑战既有的政治与社会权力分配的。 3. 权利的碎片化与整合: 土地权利是如何从单一的、多层级的“保有权”结构,逐渐统一和简化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更清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模式的。 简而言之,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旨在揭示土地在英国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和其实际功能,以及法律如何作为调节这些功能的最关键的媒介。它为所有对法律史、社会史和财产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分析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此书,我深切体会到,所谓的“法律”并非僵化的条文,而是随着社会土壤不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有机体。作者以“保有权”这一独特视角切入,仿佛在我眼前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英国社会画卷。我尤其着迷于作者如何将看似枯燥的法律概念,与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阶层命运巧妙地融为一体。想象一下,书中描绘的那些中世纪的贵族,他们如何通过对土地的控制来巩固权力,又如何利用各种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又或者,那些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的权利又是如何被一步步挤压,最终引发了怎样的反抗和变革?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英国私有产权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这对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至关重要。此外,作者对土地保有权在法律体系中地位的考察,也让我对法律的整体架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土地,作为一种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和财富象征,其权利的界定和流转,无疑是整个法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书中对这一核心的深入剖析,定能帮助我厘清许多过去模糊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土地”这个概念,它不再仅仅是一块物理空间,而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权力、经济和文化的复杂载体。以保有权为视角,我期待能深入了解英国土地制度如何从最原始的部落占有,演变成复杂的封建领主制,再到近代私有产权的成熟。这种演变背后,必然涉及到无数次的冲突、妥协和创新。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处理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法律的连续性和断裂性。例如,一些古老的土地权利,是否在近代社会依然以某种形式存在?又或者,新的法律制度是如何彻底颠覆旧有的规则?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普通民众土地权利的考察,他们的声音和命运,往往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容易被忽略。这本书是否能够填补这一空白,让我看到法律变迁对普通人生活的具体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脉络,让我能够理解英国土地法律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解英国社会演变深层逻辑的大门。长期以来,我对“土地”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都怀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探究这方面知识的渴望。它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堆砌,更像是一部通过土地保有权视角解读英国历史的编年史。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作者如何从最初的封建领主与佃农关系,一步步梳理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化。这种演变必然牵涉到社会阶层的变化、经济形态的转型,甚至政治权力的重塑,想想看,每一次土地制度的改革,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些宏大的叙事,例如,诺曼征服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又如何影响了后世的土地分配和继承?庄园制的瓦解又为土地所有权的集中还是分散埋下了怎样的伏笔?而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速,这对于传统的土地保有权又带来了哪些颠覆性的挑战?这些都是我迫不及待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甚至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法律概念在真实历史场景中的应用和影响,而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探讨。

评分

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且具有穿透力的切入点,来理解英国历史的复杂肌理。通过“保有权”这样一个具体的法律概念,作者将我带入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我期待能够看到,土地法律是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反映并塑造社会经济结构。比如,中世纪的庄园经济,其基础便是土地的保有权分配。而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土地的商品化和自由流转,又如何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秩序?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法律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例如,地役权、土地登记制度的演变,这些都与土地的实际使用和价值息息相关。此外,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法律背后的人文关怀。土地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它关乎人们的生计、家庭的传承,甚至国家的稳定。我期待书中能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我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以及它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是一部关于“权力”的叙事,而“保有权”则是权力最直接的载体和体现。英国土地法律史,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权力的转移、巩固和消解。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展现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对土地保有权的争夺的。例如,在中世纪,国王、贵族、教会之间对土地的争夺,如何塑造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到了近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是否开始从一种权力象征,逐渐转变为一种纯粹的经济资产?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土地法律制度如何成为社会阶层固化或流动的助推器。同时,我也关注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维护现有秩序,还是推动变革?书中对土地法律的演变过程的细致描述,定能让我窥见历史的真相。它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演变,更是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我对书中对不同法律判例的解读充满期待,因为这些判例往往最能反映法律在现实中的运作和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