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學科製度是本書的第1個基本主題,它由前四章所構成。第一章,試圖構造學科演化的學科製度視角,並在第二章以作為社會行動者的學者群體為中心,來進一步分析學科知識生産和符號霸權型塑的學科製度基礎及其動態網絡。第三章則應用學科製度視角,來解構社會心理學主流曆史話語的建構和再生産過程。而第四章則以之來梳理歐洲社會心理學的理智復興和符號霸權化過程,以求為中國社會心理學的理智復興提供有意義的“他者”。 社會認同就成為本書的另外一個基本主題,它由後四章所構成。第五章在當代社會認知研究的基礎上概要評論社會認同論的基本邏輯。第六章則以北京基督新教群體為對象,試圖融會社會認同論、社會錶徵論和文化社會學中的符號邊界研究來探討中國語境下群際符號邊界形成的內在機製。第七章則把社會認同論的基本邏輯拓展至宗教認同的主題上,並嘗試建構宗教群體資格論的假設體係。最後的第八章,則發展社會認同論中的群體資格構念,以期和社會科學中的認同研究和中國社會轉型研究進行對話。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八年來的研究總結,它試圖為中國社會心理學的學科製度建設和理智復興找尋基礎性的概念工具。
作者構造瞭學科演化的學科製度視角,揭示瞭學科知識生産和符號霸權型塑的學科製度基礎及其動態網絡,解構瞭社會心理學主流曆史話語的建構和再生産過程,並細緻梳理瞭歐洲社會心理學的理智復興,以求為中國社會心理學的理智復興提供有意義的“他者”。
而社會認同是本書另外一個主題。基於對社會認同論的概要評論,作者以北京基督新教群體為對象,探討瞭中國語境下群際符號邊界形成的內在機製,力圖建構宗教群體資格論的假設體係,並嘗試發展社會認同論中的群體資格構念,以期整閤認同研究,並為直麵中國社會轉型的轉型心理學研究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
方文,男,漢族,1966年生,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社會心理學方嚮和宗教社會學方嚮博士生導師。主持和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和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和《心理學報》等刊物發錶論文十多篇,並齣版專著《社會行動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2)。主要研究領域:當代社會心理學的曆史與體係、群體過程和群際過程以及宗教群體。
目錄
前言 學科製度和社會認同
上編 曆史演化:學科製度視角
第一章 社會心理學的演化:一種學科製度視角
一、學科製度:製度精神和製度結構
二、學科製度視角:主流社會心理學的難題分析
三、歐洲社會心理學的學科製度建構
四、學科演化:理智視角和學科製度視角
第二章 學科製度:以知識行動者為中心
一、知識行動者
二、以知識行動者為中心的學科製度
三、學科製度:理論潛力和現實意義
第三章 社會心理學的主流曆史話語:建構和再生産
一、學科史的書寫:輝格史或學科製度史
二、主流曆史話語的建構:學科製度精英和權威齣版物
三、主流曆史話語的演化和再生産:權威齣版物的符號霸權
四、主流曆史話語的內隱機製:社會遺忘
五、結語:單一學科史或多元史
第四章 作為“他者”的歐洲社會心理學:理智復興及其啓迪
一、歐洲社會心理學的學科前製度化或美國化(1966年之前)
二、歐洲社會心理學的學科製度化或歐洲化(1966—2000年)
三、歐洲社會心理學的理智成長:社會關懷和霸權解構
四、霸權解構後的歐美符號霸權聯盟:結論和啓迪
下編 群體過程:社會認同視角
第五章 社會認同論的基本邏輯
一、社會認同論的邏輯基礎
二、社會認同論的核心構念
三、群際和諧:相關策略
第六章 群際符號邊界的型塑機製
一、問題的緣起
二、“被流放的”社會行動者:宗教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式
三、研究邏輯和研究程序
四、社會範疇化:基督徒群體符號邊界的建構
五、群際符號邊界的強化:社會比較過程
六、符號邊界的生産和再生産:行動中的社會錶徵
七、結語
第七章 宗教認同:一種宗教群體資格論
一、不確定性的處境及人的應對
二、中國宗教共同體的建構
三、中國社會變遷中的宗教製度
四、行動者的齣場
五、宗教行動者:邁嚮宗教(群體)資格論
第八章 群體資格:社會認同事件的新路徑
一、社會認同事件
二、社會認同事件的興起
三、中國社會轉型的認同嵌入性問題
四、群體資格:社會認同事件的新路徑
五、多元社會認同:以多元群體資格為基礎
六、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社會心理學的演化:一種學科製度視角
一、學科製度:製度精神和製度結構
學科製度(Disciplinary Institution),是規範特定學科科學研究的行為準則體係和支撐學科發展與完善的基礎結構體係,我們把前者稱之為學科製度精神(the ethos of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後者稱之為學科製度結構(the infrastructure of disciplinary institution)。
學科製度精神
勾畫或梳理學科製度精神,至少必須深入研究三個基本問題:第一,整部人類智慧活動史所蘊涵的人文理念或人文精神;第二,界定科學階層或學者階層獨具品質的精神氣質,它作為規範科學活動過程即研究過程與評價過程的普遍原則;第三,與之對應的可以測度的操作細則(方文,1996a)。
1.智慧活動的人文理念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構造瞭一個意義深遠的洞穴比喻。洞穴中的“囚徒”心滿意足地生活在黑暗之中,把牆上的陰影當成真實的實在;而哲學王,唯一見過太陽的智者,則處在一種尷尬的窘境之中:道齣真相,引導眾人走齣洞穴;同時又有被眾人視為瘋子的危險。通過對柏拉圖的現代闡釋,可以剝離齣哲學王(或學者)兩種命定的品質:天生的使命感——運用智慧追尋現象背後的真諦,以造福於人類福祉;天生對現狀和既定秩序的理性批判和懷疑精神,以及對更為理想的境況不懈追求的信念。前者使他獲得尊嚴,而後者則使他往往處於殉道者的地位。
整部智慧活動史,為柏拉圖的深刻洞悉提供瞭令人沮喪的注腳。學者階層成為人類曆史上受難深重的階層。當人類把榮耀和溢美之詞虛僞地拋給前世受難的天纔時,往往又毫不留情地對現世的天纔進行打擊和摺磨,同時又毫不吝嗇地將一些沽名釣譽的僞天纔或僞學者尊為偶像。我們不能寄希望於長時段曆史的公正。
前言/序言
學科製度和社會認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方文老師很不錯
評分
☆☆☆☆☆
這本書不但有自己獨特視角的創立,即學科製度的視角,還係統的介紹和評論瞭社會認同理論,並獨創性地應用這些理論來研究宗教問題。另外,對於對宗教社會學感興趣的人,這本書也非常值得一讀,作者係統評論瞭西方研究宗教社會學的兩大範式。
評分
☆☆☆☆☆
能從根源上探究齣新意
評分
☆☆☆☆☆
很不錯哦,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評分
☆☆☆☆☆
方文老師很不錯
評分
☆☆☆☆☆
很不錯哦,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評分
☆☆☆☆☆
是研究社會認同的一本好書,比如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社會正義認同等方麵可以藉鑒。
評分
☆☆☆☆☆
很不錯哦,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評分
☆☆☆☆☆
能從根源上探究齣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