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康德的著作素以语言晦涩著称,这不仅源自康德本人哲学思想的艰深,同时也源自康德时代德语与现代德语的差距。更何况,康德生活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贝格城,相对来说是文化上的一个“穷乡僻壤”。康德的德语,无论是在语法还是在句法上,都明显带有普鲁士方言的痕迹。《康德著作全集(第1卷):前批判时期著作(1747-1756)》内容讲述了论物体的力、对莱布尼茨学派活力学说的研究、什么把活力的一种新测算表现成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地球绕轴自转问题研究、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等。
目录
中译本序 哲学的开普勒改革
1747年 活力的真正测算
献词
前言
第一章 论物体的力
第二章 对莱布尼茨学派活力学说的研究
第三章 什么把活力的一种新测算表现成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
1754年
地球绕轴自转问题研究
地球是否已经衰老
1755年
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
献词
前言
全书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恒星中一般性系统状态的综述 兼论这样的恒星系的众多
第二部分 论大自然的初始状态、天体的形成、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它们的系统关系,既特别就行星而 言,也涉及整个造化
第一章 论行星系的起源及其运动的原因
第二章 论行星的不同密度以及它们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 论行星转道的偏心率和彗星的起源
第四章 论卫星的起源和行星的绕轴运动
第五章 论土星球,并根据土星环的情况计算土星每日的自转
第六章 论黄道光
第七章 在无限时间和空间的整个范围内论造化
第八章 关于世界结构布局的力学学说的正确性、尤其是关于当前力学学说的可靠性的一般证明
第三部分 以大自然的类比为基础在不同行星居民之间进行比较的尝试
论火
设计的理由
第一章 固态物体与流质物体的本性
第二章 论火的物质及其变易、热与冷
形而上学认识各首要原则的新说明
设计的理由
第一章 论矛盾律
第二章 论规定的、普遍充足的理由律
第三章 描述形而上学认识的两个从规定理由律得出的、富含结论的原则
1756年
地震的原因
地震中诸多值得注意的事件
地震的继续考察
物理单子论
前言
物理单子论
第一章 物理单子的存在与几何学的一致性
第二章 物理单子最普遍的属性,它们在不同的单子中各不相同,有助于理解物体的本性
风的理论
中德人名对照表
后记
精彩书摘
由于在一个事物的特性中所出现的一切,都必须能够从自身包含着该事物的完备根据的东西推导出来,所以,广延的特性、从而还有广延的三维度,也将建立在实体就与之联结的事物而言所拥有的力的特性之上。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联合发挥作用所凭借的力,不能被设想为没有某个在它起作用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规律。由于实体相互起作用所遵循的规律的方式也必然规定着许多实体结合与复合的方式,所以,度量一大批实体(即一个空间)所遵循的规律或者广延的维度,就产生于各实体凭借自己本质性的力追求结合所遵循的规律。
三维度之所以产生,似乎是由于各实体在实存的世界中如 此相互作用,以致作用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据此我认为:各实体在我们作为一个部分的实存世界中具有这样的本质性的力,以致它们在相互的结合中按照距离的双倍反比从自身扩展其作用;其次,由此形成的整体凭借这一规律而具有三重维度的特性;再次,这一规律是随意的,上帝也可能选择另一个规律,例如三倍的反比;最后,从另一个规律也可以引申出具有另一些特性和度量的广延。关于所有这些可能的空间类型的科学,显然是有限的知性所能够从事的最高级的几何学。我们在自己这儿发现不可能想象一个多于三维度的空间,这种不可能性之所以产生,在我看来乃是由于我们的灵魂同样按照距离的双倍反比规律接受从外部来的印象,由于灵魂的本性自身注定不仅仅如此承受,而且也以这种方式向自身之外起作用。
前言/序言
康德著作全集:前批判时期著作1(1747-1756)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评分
☆☆☆☆☆
在我早年的阅读经验里,关于母亲的形象大多相似:勤劳、坚韧……就算偶有脾气暴躁的,也是由生活所迫。总归母亲、母爱比如是伟大的,好像找不到其它形容来修饰母亲和母爱。而伟大的,除经常修饰母亲,也与祖国和领导人常相搭配。
评分
☆☆☆☆☆
康德发现了“道德”与“幸福”这一组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而他的道德学正是致力于这一问题的解决。用他的话来讲:“道德学就其本义来讲,并不是教人怎样谋求幸福的学说,乃是教人怎样才配享幸福的学说”。[5]从纯粹理论理性的角度,康德划分了感性和理性各自的领地,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感性和理性的潜越,以免造成对幸福和道德的关系认识的偏差。而在实践理性领域里,则要求人不仅要超越现象界,而且还要实现其超感性对象,即道德和幸福的统——至善。在他看来,二律背反的存在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还具有必要性:“纯粹理性在其辩证法中所表现的二律背反,事实上,在人类理性从来所能陷入其中的种种错误里面,乃是最有益的一种”[6]如果说纯粹理论性强调的是如何避免错误,而在实践理性中则注重如何超越这种错误,从自然状态转向自由状态。实践的意思也就是“通过自由而成为可能的一切东西”[7]。
评分
☆☆☆☆☆
托宾笔下的母子仍有相爱的,但他们的关系不能以母爱伟大为终点。他没有逃避过任何一次深入挖掘母子关系的可能。在开篇故事《借口》中,儿子是位盗名画的小偷,刚得手一幅伦勃朗的油画,价值连城。他妈妈是位酗酒妇人,在酒吧喝上两杯后随意与人聊天,被便衣套话,透露儿子偷画之事。小说中,儿子始终没有透露对母亲的态度,只寻思着如何把画卖掉,最后他察觉盗窃已暴露,打算将油画烧毁。他和母亲唯一的会面发生在烧画前,他送生活费给母亲,只留下一句话:你不要聊起我。而收下钱的母亲则黯然道谢,并说:“你用你的方式把我照顾得很好。”
评分
☆☆☆☆☆
这恐怕也就是为什么,一如本文之初,尼采在都灵的街头,会抱着马颈痛哭的原因——与禽兽相比,我们对欲望的克制并不怎么高明。我们危垂在悬崖的索桥上,等待我们的,不是远方,便是死亡。
评分
☆☆☆☆☆
我想大概就是这些怪异的母子关系。它们真实存在与人类各种古怪的关系中,托宾把它们从盲区中挖掘出来,用语言和故事拓宽了感受的边界。既是为怪异正名,也为“伟大”覆盖上了一层阴影。多种多样的人类关系揭示的是结果是: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生活,没有“正确”的幸福在将来等待。如此想来,我真是松了口气,不再为我的错误思想不安。
评分
☆☆☆☆☆
评分
☆☆☆☆☆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