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夏季學期講座)》包括瞭“此在在其當下性中的解釋道路”和“實際性的解釋學的現象學道路”兩個部分的內容。這個講座在西方解釋學史的轉型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對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爾的思想開端、源流、伽達默爾同海德格爾之間的關係以及伽達默爾本人的思想(解釋學、實踐哲學)都極有幫助。為此,編者編譯齣版瞭《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夏季學期講座)》。
內容簡介
20世紀末,隨著海德格爾早期著作的陸續編輯齣版,引起瞭西方學術界對海德格爾早期思想研究的熱情和興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繼發錶齣來,推動瞭國際海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爾早期思想中,《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夏季學期講座)》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爾1923年夏季學期講座,屬於其弗萊堡早期的思想,後收入作者德文版《海德格爾全集》第63捲,1988年齣版,1999年齣瞭英文單行本。海德格爾講授這門課時,時年34歲。
本講座有兩個突齣的現象學的解構的例子:一個是從一開始,海德格爾就對“本體論”(存在論)這個概念做瞭某種“拆解”的工作:既沒有完全拋棄它,又通過迴到存在的源始經驗將它同西方傳統形而上學意義上的本體論區分開來瞭,這裏麵包括對存在本身意義的恢復,盡管這個階段是以作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義為中心。另一個是在講實際性的“此在”這個概念時,海德格爾用瞭兩節(第4節和第5節)對在西方古希臘和基督教傳統觀念融閤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有關人的“僵硬”觀念進行瞭解構,因為不拆解這種觀念,我們便無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義。
目錄
譯者序
導言
第一節 標題“存在論”
實際性的解釋學
序言
第一部分 此在在其當下性中的解釋道路
第一章 解釋學
第二節 傳統的解釋學概念
第三節 作為實際性的自身解釋的解釋學
第二章 實際性的觀念和“人”的概念
第四節 《聖經》傳統中的“人”的概念
第五節 人的神學的概念和“理性動物”的概念
第六節 作為此在在其當下性中的實際性,“今日”
第三章 今日之今日的被解釋狀態
第七節 曆史意識中的今日的被解釋狀態
第八節 今日哲學中的今日的被解釋狀態
第九節 增補:“辯證法”與現象學
第十節 解釋過程的概觀
第四章 有關其對象存在的一種解釋性的分析
第十一節 曆史意識中此在的解釋
第十二節 哲學中此在的解釋
第十三節 解釋學進一步的任務
第二部分 實際性的解釋學的現象學道路
第一章 先行考察:現象與現象學
第四節 關於“現象學”的曆史
第五節 根據其可能性而作為一種研究方式的現象學
第二章 “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
第十六節 一種先有的形式顯示
第十七節 誤解
第三章 先有的形成
第十八節 對日常狀態的考察
第十九節 對日常世界的一種錯誤描述
第二十節 根據逗留的與世打交道來描述日常世界
第四章 作為世界的相遇特徵的意蘊
第二十一節 意蘊的分析(第一稿,沒有在課堂上講授)
第二十二節 意蘊的分析(第二稿)
第二十三節 展開狀態
第二十四節 熟悉狀態
第二十五 節不可預計的和比較的東西
第二十六 節世界的遭遇特徵
附錄:插入和增補(所有這些插入頁的標題都是海德格爾給予的)
一、對一種實際性的解釋學的研究(1924年1月1日)(關於第15節、第19—20節)
二、主題(1924年1月1日)(關於第7—13節)
三、來自概述(1924年1月1日)(關於第7—13節,第14—15節)
四、解釋學與辯證法(關於第9節)
五、人的存在(關於第4—5節、第2節、第14節)
六、存在論;人的本性(Naturahominis)(關於第4—5節、第13節)
七、投入(關於第3節,第18頁)
八、實行(關於序言)
九、現象學(關於第9節,第37頁)
十、正義的人(Homoiustus)(關於第4—5節)
十一、論保羅(關於第4—5節)
十二、意指(關於第22節)
德文版編者後記
英文版譯者後記
德—漢術語對照錶
漢—德術語對照錶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此在在其當下性中的解釋道路
第一章 解釋學
第三節 作為實際性的自身解釋的解釋學
在下麵將要討論的內容的標題中,我們並不在現代的意義上來使用“解釋學”(Hermeneutik)這個詞,而且它也絕不是迄今為止一般所使用的解釋學說的含義。在其本源的意義上,毋寜說這個術語指這樣一個規定的統一體:實際性的解釋(Auslegens der’Faktizitat)之“傳達的”實現,即:遭遇(Begegenung)、觀看(Sicht)、把握(Griff)和概念(Begriff)錶達的實現。
我們之所以在其本源的意義上選用這個詞是因為它——雖然原則上講並不充分——明顯地突齣瞭幾個因素,這些因素在研究實際性(Faktizitat)中發揮作用。考慮到其“對象”(Gegenstand),解釋學作為這個對象要求的通達方式清楚地錶明,作為能夠解釋和需要解釋的東西,這個對象有其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以某種被解釋狀態(Ausgelegtheit)屬於它自己的存在。解釋學具有這樣的任務:使每個本己的此在就其存在特徵來理解這個此在本身,在這個方麵將此在傳達給自身,此在消除自身的陌生化。在解釋學中,對於此在來說所形成的是一種以它自己的理解方式自為地生成(zu werden)和存在(zu sein)的可能性。
前言/序言
20世紀末,隨著海德格爾早期著作的陸續編輯齣版,引起瞭西方學術界對海德格爾早期思想研究的熱情和興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繼發錶齣來,推動瞭國際海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爾早期思想中,《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爾1923年夏季學期講座,屬於其弗萊堡早期的思想,後收人作者德文版《海德格爾全集》第63捲,1988年齣版①,1999年齣瞭英文單行本。海德格爾講授這門課時,時年34歲。
一
我們知道,海德格爾的學術生涯可以自然分為三個時期:弗萊堡早期(1915-1923年),馬堡時期(1923-1928年)和弗萊堡晚期(1928-1976年)。弗萊堡早期是海德格爾思想的開端,尤其最後幾年已走嚮成熟。現代新解釋學應當以海德格爾1919-1923年的係列講座(Vorlesungen)和研討班(Seminare)為起點,因為海德格爾這一時期的研究主題就是“實際性的解釋學”①,而1923年夏季學期的講座《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是這一階段帶有總結性的文獻,它第一次提齣瞭理解由認識論嚮本體論轉變的問題②。可以說,利科所謂的解釋學的“第二次哥白尼革命”是從這裏開始的,而不是從馬堡時期的《存在與時間》纔開始。海德格爾的“實際性的解釋學”(Herreerneutikder Faktiztat)的提齣當屬西方解釋學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它不僅開闢瞭現象學研究的新領域,而且也開闢瞭解釋學研究的新方嚮。
海德格爾弗萊堡早期的解釋學思想主要和集中體現在這個講座中,它在思想上具有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的性質和意義。我們一方麵可將其視為弗萊堡早期主要哲學思想的總結,另一方麵可將其看做是從弗萊堡早期思想到馬堡思想的過渡。三年後(即馬堡時期)的《存在與時間》充分吸取瞭前一個時期的研究成果,包括這個講座。其實,海德格爾前期的此在與存在的關係,從根本上就體現為現象學的解釋學,這充分錶現在他的這樣一句話上:此在是存在意義顯現的場所。當海德格爾談到此在這個特殊的在者不同於其他在者時,指齣它要追問存在的意義,這個對意義的追問本身就是解釋學的本源。
存在論:實際性的解釋學(夏季學期講座)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京東還是不錯的不錯的彼此都懂得的啊找瞭見佛網金額哦u 愛我這種活動應該常常搞起來。
評分
☆☆☆☆☆
本講座有兩個突齣的現象學的解構的例子:一個是從一開始,海德格爾就對“本體論”(存在論)這個概念做瞭某種“拆解”的工作:既沒有完全拋棄它,又通過迴到存在的源始經驗將它同西方傳統形而上學意義上的本體論區分開來瞭,這裏麵包括對存在本身意義的恢復,盡管這個階段是以作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義為中心。另一個是在講實際性的“此在”這個概念時,海德格爾用瞭兩節(第4節和第5節)對在西方古希臘和基督教傳統觀念融閤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有關人的“僵硬”觀念進行瞭解構,因為不拆解這種觀念,我們便無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義。
評分
☆☆☆☆☆
國內海德格爾的東西介紹過來的越來越多瞭
評分
☆☆☆☆☆
好過吧,京東還是不錯的,希望這樣的活動多一些加瞭放假啊,海德格爾的書也不錯就是我懶得寫評價,,對不住各位瞭,,嗯嗯,,存在論是個大題目,各位媽媽研究,掃希望能研究齣更多關於海德格爾額絨癌記分牌平i。好書。
評分
☆☆☆☆☆
這本書當然沒有《存在與時間》著名。但是海德格爾這位虔誠的思者筆下就沒有爛作。這本書的翻譯者當然是海德格爾專傢,但是就翻瞭這麼一本,名聲也不如陳嘉映等人,不知到底如何。拭目以待。
評分
☆☆☆☆☆
很好的書,非常喜歡,寫的不錯
評分
☆☆☆☆☆
何衛國的翻譯應該是比較靠譜的。
評分
☆☆☆☆☆
這是錢鍾書先生1960和70年代寫作的古文筆記體著作。全書大約有一百三十萬字,論述範圍由先秦迄於唐前,用文言文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寫成。此書考論詞章及義理,打通時間、空間、語言、文化和學科的壁障,其間多有新說創見。書中引述四韆位著作傢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所論除瞭文學之外,還兼及幾乎全部的社會科學、人文學科。本書1979年8月由中華書局齣版一套四冊。後錢鍾書又齣瞭一套《管錐編增訂》增加改正原來的內容,共五冊,均為中文繁體版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於2001年又發行瞭一套六冊的版本。
評分
☆☆☆☆☆
本講座有兩個突齣的現象學的解構的例子:一個是從一開始,海德格爾就對“本體論”(存在論)這個概念做瞭某種“拆解”的工作:既沒有完全拋棄它,又通過迴到存在的源始經驗將它同西方傳統形而上學意義上的本體論區分開來瞭,這裏麵包括對存在本身意義的恢復,盡管這個階段是以作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義為中心。另一個是在講實際性的“此在”這個概念時,海德格爾用瞭兩節(第4節和第5節)對在西方古希臘和基督教傳統觀念融閤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有關人的“僵硬”觀念進行瞭解構,因為不拆解這種觀念,我們便無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