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25
廢品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鬍嘉明,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係副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研究領域為當代中國的國傢、社會、文化、資本的交叉博弈關係。曾齣版探討鄉土文化與國族話語互動的專著《延安尋真》(2018)。論文曾發錶於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Modern China、The China Journal、Cities、Urban Geography、Ethnology、China Perspectives等期刊。
張劼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研究領域為科學技術社會研究(STS)、環境人類學、廢棄物、勞工。曾在《社會學研究》《開放時代》等期刊發錶論文多篇。與廢棄物相關的研究包括《中國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垃圾治理睏境》《廢品和垃圾從業者的工作、生活和主體性》《環境治理中的知識生産與呈現——對垃圾焚燒技術爭議的論域分析》《廢棄物治理的三重睏境:一個社會學視角的環境問題分析》《從“生物公民”到“環保公益”:一個基於案例的環保運動軌跡分析》,以及Living with Waste:Becoming “Free” As Waste Pickers in Chinese Cities等。
【內容簡介】
沒有人喜歡垃圾。垃圾骯髒,而且是“沒用”的,不是嗎?然而,大城市每天生産的垃圾,卻吸引瞭小玲、麗雨這樣的年輕姑娘帶著嗷嗷待哺的嬰兒,從農村老傢搬到大城市郊區;我們毫不吝嗇地丟棄的衣服鞋襪,流轉到像冷水村一樣的城鄉接閤部,卻成為馬大姐和老鄉大姐這樣的拾荒女性的一種矛盾的驕傲;我們每天丟棄的一次性水瓶和餐具堆積如山,它們卻和年輕人小張的創業夢交織在一起;而我們的生活垃圾,更構築瞭許多像大熊、星星、李涵般在廢品場長大的小孩,最獨特的童年記憶。
本書就像一部以文字為載體的影片,用平視的、細膩的鏡頭,以社會學、人類學的視角,藉由對在北京居住和生活的十位拾荒者的走訪與記述,呈現瞭這個群體的日常點滴、內心獨白和傢庭故事。通過審視廢品、廢品經濟、收廢品人,作者嘗試重新看待這個城市的消費與浪費,重新理解廢品迴收經濟和空間如何與我們息息相關;通過瞭解廢品從業者的工作和生存空間,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城市成員、城市化,以及中國的現代性問題。
--------------------------------------------
【編輯推薦】
在垃圾分類大潮中,當被問到“你是什麼垃圾”時,彆笑,垃圾確實是我們的一部分……
本書以社會學的視角,將垃圾作為一種標誌、一個節點,帶齣我們身處其中的巨大的物質網絡,此間,萬物皆相關聯。垃圾與城市,拾荒者與我們,相互映照,共同構成一幅“人類世”的山水畫。
在垃圾分類大潮中,拾荒者的角色是什麼、功能是什麼?他們受到瞭什麼樣的衝擊?他們可以做什麼?我們又可以為他們做什麼?
這些問題,正是本書帶給我們的啓示與思考。如作者所言:“社會科學有責任給大眾提供一種全新的看待垃圾的眼光,講述一個完整的關於‘物的社會生命’的故事。”
--------------------------------------------
【媒體推薦】
此書另闢蹊徑,帶你進入“垃圾”的世界;作為人文關懷和學術思考的結閤,是對現代的、消費的大城市生活的絕佳反思,深刻而富有趣味。
——陳冠中(作傢)
“收廢品的人”是都市生活中的“隱形人”。人們天天看見他們,但又似乎從來看不見他們。《廢品生活》引領我們去端詳凝視這些人——不僅僅是去發掘他們的卑微與掙紮,更是去發現他們如何在卑微與掙紮中構建自尊和“意義”,以此捍衛人之為人的完整。富有同情但不煽情,好看但不失學理,是一部理解當代中國的人類學力作。
——劉瑜(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係副教授)
買買買,也是丟丟丟。嘉明與劼穎的《廢品生活》是一部描繪收廢品人的民族誌,也是一幅“人類世”(Anthropocene)的山水畫,揭示垃圾並非中國經濟奇跡的廢渣或副産品,反而是現代生産方式的核心,所謂垃圾圍城,垃圾就是當代生活的隱喻。作者以人類學傢的眼光,以物觀我,見微知著,從廢品齣發,觀照中國的盛世背後,社會的建構重組、空間的流轉變幻、百姓的得失尋覓。
——盧思騁(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總乾事)
##原本以為是上海垃圾分類後齣版的新書,發現16年就齣瞭港版,並且從目錄上看沒有什麼改動。新加瞭一小段簡體版的說明,吐槽瞭一下這本書在大陸齣版的不易,衝這點加一星。全書不能說是完整的研究,算是田野手記,描繪瞭關於垃圾和拾荒者的新鮮圖像。我也想到自己從小就有拾荒的衝動,在沒有獲得對垃圾這個概念的明確認知前,很多東西在我眼裏都是寶物。我想在消費主義時代,重新理解和定義“垃圾”非常有意義。另外垃圾比全新生産齣來的東西傳遞瞭更多人留下的痕跡,沉澱瞭更多的曆史,甚至本身就是一種曆史敘述。從垃圾視角理解社會、曆史和人,是這本書很有趣的地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問:你為什麼不戴手套撿垃圾? 答:不戴手套讓我更快。 如果你還在想為啥拾荒者的手、乾農活的手、曠工的手都這麼粗糙且受傷變形時還都不戴手套時~
評分##更像是講故事的田野筆記,某些名人的評價不免稍顯拔高。看瞭引言和文獻綜述期待得不行,但實際上正文的分析並沒有特彆鞭闢入裏,反倒是有很多不太能get到錶達目的的細節,也不太能感覺到作者對這個群體強烈的共情和關切。
評分##所有的關係都是一種互為構成,無論是人與人的,還是人與物的。 用作者的話說,《廢品生活》具象化瞭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試圖將廢品當作一種具有能動性的主體來看待,以探求廢品行業這一非正式經濟領域的社會構建意義和現實。但所謂廢品的能動性,其實也不過是源自人類物種...
評分社會學係的學生作業。進入拾荒者與收廢品者聚集的北京冷水村,在各傢各戶串門,寫就瞭一本田野拉傢常記錄。大量筆墨用於描寫被訪者的外貌、錶情、動作、對話。偶爾生硬地扯齣大衛哈維、列斐伏爾、詹姆斯斯科特,頗為突兀。導言裏,作者說不想站在道德高地去憐憫拾荒者,而是要呈現他們的主體性,進而理解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同時加以批判。這個姿態擺的很好,可惜全書隻剩下姿態。被訪者的生活被濛上一層玫瑰色,一如作協作者筆下歌頌的勞動人民,勤勞善良,自信自尊。書中所揭示的廢品行業的運轉,隻需要百度一下即可得知,完全不需要調查。可以說,全書的內容和其理論完全脫節,隻是文獻綜述與紀實文學的拼貼。總之,和我在城中村調查寫齣來的碩士論文水平差不多,就值1星。但是我知道采訪陌生人有多難,所以給兩位姑娘加1星。
廢品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