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小群艺术家、文学家和戏剧家在中立的苏黎世创办了名为“伏尔泰卡巴莱”的剧团,在那里很快上演了闻所未闻的表演。雨果·鲍尔迫使自己穿上方尖碑形状的戏装,吟唱着无意义的音节;埃米·亨宁斯扮演成预知未来的蜘蛛;理查德·许尔森贝克打着虚构的“黑人诗歌”的鼓点;特里斯坦·查拉指挥着同时发出的咆哮声中的各种杂音……达达主义诞生了,并且从苏黎世席卷了全世界。达达主义的特点在每一个地方都有所不同,因为达达主义者决定,不从达达中产生新的项目。因此,在杜尚的“现成品”、格罗茨和赫特菲尔德的摄影蒙太奇,以及布勒东的巴黎丑闻之后,达达主义很快就又过时了。但是,它的影响却一直持续到100年后的今天。
马丁·米特尔迈尔带领我们共同参与了许多达达主义式的颠覆,令我们发出一声声惊叹,并且向我们呈现了,面对越发扑朔迷离、难以一目了然的世界,一群个性迥异的艺术家如何灵活、绝望而又疯狂地作出回应,如何以独辟蹊径的理解和惊世骇俗的表现力,将艺术、文学和语言从市民文化意识形态的钳制下解放出来,直到后者被迫承认自己的苟延残喘,继而交出隐藏其中的最后几分荒诞。那样一个世界与我们今天的世界相似得让人容易混淆。
##看完了,我仍然不知道达达是个什么
评分##没有比对原文,但就可读性来说,译文流畅优美,读之酣畅,可见译者行文功力。书中很多引用文献尚无中文译介,国内研究不多,有比较好的介绍、启发作用。另外,作者笔下的达达时时影射他眼中的当今世界,现实关切呼之欲出。
评分##内容太散了,读起来很懵,没看完
评分##太单薄了,“百年史”就这?
评分##颠覆而寻找真实。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