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作为一个思想研究者,在多元的文明之中比较、穿越,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将一个复杂的东西给你们一点点梳理清楚,像一棵树一样,你不要去看、去捡、去数那一片片的叶子,你先看这个树干长怎么样?它有几个分枝?这个分枝又长出了多少更小的树杈?然后再从这上面来看叶子。这四种类型中的每一种你最好都能够理解,才可以在不断的跳跃中做出比较,你可以知道哪一个在哪里有所不同。也许你可以多种选择全信,这都不要紧的,这样就成就出了一个更完整的形态,一种互相理解的心灵。也许我们以后的人类就应该是这样子,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任何一种轴心文明,理解他人是怎么想的。”
评分##所谓系统论史观和年鉴派治史的差别,在本书中昭昭然了——本书以观用史,二手资料很多又不严谨,到真的是讲稿整理。作者想说太多,然而没有深度甚至可能无法溯源,对于呼啦一箩筐只有结论的东西,不免让人心生怀疑。 新时代的读者是多元的,并不吃圈子这一套,金先生的作品很“滑稽”,充满了跨学科的似是而非,从文字起源到DNA到集合论,再到契约轴心自由权力,茴香豆的茴有4种写法,我是知道的,然而我不关心。更多经历过严格方法论培训的人开始读文读史了,这种书有啥意思?
评分##读着非常爽快。
评分##期盼已久!很厚!争取读薄!金刘二位先生的研究真算是“不忘初心”!不愧是名家,文科理科知识都用起来了。但其实,书里说的都是“常识”,并不惊世骇俗,只在于你是否跟随金先生的指引去发现而已。也有遗憾的地方,受版面限制,有些内容并没有展开论述,尤其是可能会很精彩的地方。真是一本越读越让人有想法的作品,真是应了评论区那句话,于无声处听惊雷!阿富汗成了国际热点,马上重读书中关于非西方轴心文明现代转型的部分,哀民生之多艰!经济、科技的无限制扩张是否只存于现代社会初始的阶段呢?我看不清楚。
评分##马克思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人类自身的发展有规律可寻吗? 从80年代出版《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到2010年出版的《历史的巨镜》再到这本《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金老师一步步回应了“马克思典范”、“韦伯典范”,一步步推进到“历史是普遍观念与社会的互动”的“观念史—系统论史观”。整个思索过程横跨数十年,从青年持续到暮年。 金老师为什么而写作?我想答案就是他在自己在这本新书序言中所说“为历史而写作”“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
评分##读着非常爽快。
评分##整合“观念史”与“系统论”的煌煌巨著,呈现出“超越视野”等颇多新意。然依旧有从“结果”推论“原因”之感(但又不同于贝叶斯的多重试错),致反证历史易,预判未来难:1.“普遍观念”的边界亦须更细致的考察,其受约束的条件被简化;2.观念的“突变”未能彰显,打破“惯性”的突破,类似于基因与环境的互动;3.现存文明并不能代表其必然自洽,失落的文明或另有“隐情”;4.“模型”即为“遮蔽”,故没有终极的阐释。以为能跳出窠臼,往往仍止步于自我的规制!
评分##从未读过的观念史。将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历史系统梳理。 四大轴心文明演化出四种不同的社会。 现代文明如何诞生的难题迎刃而解:古希腊—罗马传统与希伯来传统分离,人的理性与道德分离。 现代以来的分析颇为复杂,读来不如前文明晰,但很难不折服。 最后对21世纪的现实分析令人深感忧虑。
评分##于无声处听惊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