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2020年的记忆争夺战,一部记录当下的现实书。
一系列社会与环境危机不断累积、爆发,让2020年的特殊性被一再凸显。从岁初到年末,《单读》向海内外的作者、合作伙伴以及读者发起广泛征文,收集世界各地关于这一年的记录。最终,来自18个国家、34位创作者的24组纪实作品被汇集于此。《单读25·争夺记忆》在结构上打破了过去按照文体分类的方式,以“世界—自我—附近”三组关键词作线索,让诗歌成为另一条起承转合的线索;封面再做创新,以拼贴和重叠作为对纷乱记忆的表意;正书加别册的出版尝试,将是未来《单读》的新方向。
在闪烁其词和置若罔闻大行其道的如今,持续的记录与反思,是我们的回应。
##2020年漫长难捱,想起来,仿佛已经遥远。我们擅长遗忘,擅长删除、修改。这些文章,一篇就是一枚楔子,就是一次定格。最喜欢的,是顾湘的。格外淡定。大约是因为,她在村子里,原本就有些与世隔绝,村子封锁了,生活没大变样,多了些绕路的不便,村人不怎么慌张,有土地,就能种些东西,树林里的鸟叫声依然悦耳。我们需要的,其实就那么多,可是,我们大抵只能处在其他文章所显示的常态里了。
评分##上一本《走出孤岛》收入了不少疫情的记忆,可是这本里还是有直接流水帐一样的疫情文章就真的太不应该了。争夺记忆如果只是像吃家常便饭一样平铺直叙地回忆,那就太没必要了,希望更多对于这次疫情带来的反思甚至是质问却没能看到几句,与封面展示的问题看似尖锐且丰富,最终内容部分却过于表面,令我想到食品包装袋上右下角的那行字“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此集关于疫情部分也可以套用一下“封面仅供欣赏,以实际内容为准”,这样的话,下一部书名干脆为《记忆:一起走出孤岛》算了。除此之外,整体还不错。另,诗歌部分有不少几篇很不错的作品,还有喜欢的诗人昆鸟,有点惊喜。出乎意料的是附赠的别册,内容反而比书本里更丰富和有料得多嘿嘿嘿。
评分##我觉得《单读》的编辑应该是一个偏执的纸书爱好者,要把今年发生的事情捧在手上,要把今年很重要的圆桌实录捧在手上,要把后疫情时代的日记捧在手上,仿佛不这样做,便无法在独特的年份里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从世界到自我再到附近,循着文字完成了一次由外到内、推己及人的回顾,尽管有的文字并不特别喜欢,但唯其不完美,才符合2020的气质。最后还是想说一句老到掉牙的话:“记录本身,就是抵抗。”
评分##狗屁工作的那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其实给我印象深的几乎都是国外的作者写的几篇,情深意切,有血有肉。反观中国作者,嘴巴上就像套了铁箍,思想上或许也套了脑铐,几乎不说人话。
评分##本期命题作文的感觉,不过还是喜欢《东京疫情,我的“三号” 》、《瞥见可能的未来》这两篇
评分##上一本《走出孤岛》收入了不少疫情的记忆,可是这本里还是有直接流水帐一样的疫情文章就真的太不应该了。争夺记忆如果只是像吃家常便饭一样平铺直叙地回忆,那就太没必要了,希望更多对于这次疫情带来的反思甚至是质问却没能看到几句,与封面展示的问题看似尖锐且丰富,最终内容部分却过于表面,令我想到食品包装袋上右下角的那行字“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此集关于疫情部分也可以套用一下“封面仅供欣赏,以实际内容为准”,这样的话,下一部书名干脆为《记忆:一起走出孤岛》算了。除此之外,整体还不错。另,诗歌部分有不少几篇很不错的作品,还有喜欢的诗人昆鸟,有点惊喜。出乎意料的是附赠的别册,内容反而比书本里更丰富和有料得多嘿嘿嘿。
评分##要勇于盲目的爱
评分##我觉得《单读》的编辑应该是一个偏执的纸书爱好者,要把今年发生的事情捧在手上,要把今年很重要的圆桌实录捧在手上,要把后疫情时代的日记捧在手上,仿佛不这样做,便无法在独特的年份里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从世界到自我再到附近,循着文字完成了一次由外到内、推己及人的回顾,尽管有的文字并不特别喜欢,但唯其不完美,才符合2020的气质。最后还是想说一句老到掉牙的话:“记录本身,就是抵抗。”
评分##对全球的新冠疫情的宝贵记录,文章惊艳的不多,诗歌部分尤其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