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羅薩脫軌.第二捲

巴巴羅薩脫軌.第二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戴維·M.格蘭茨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第一章 前情迴顧 背景
1941年6月22日—8月6日,中央集團軍群的“成就”
截至1941年8月6日,中央集團軍群的問題
1941年6月22日—8月6日,蘇聯麵臨的問題
1941年8月6日—24日,中央集團軍群的“成就”
1941年8月6日—24日,德國人麵臨的問題
1941年8月下旬,交戰雙方的策略

第二章 北翼,施圖梅集群攻往托羅佩茨,1941年8月22日—28日
背景
8月22日—24日,第22集團軍遭包圍,蘇軍指揮的混亂
8月26日—28日,德軍朝托羅佩茨的追擊

第三章 德方戰略規劃和爭奪傑斯納河沿岸位置,1941年8月22日—24日
德國人的戰略規劃:嚮基輔傾斜,8月22日—25日
戰役間歇:8月22日—24日,爭奪傑斯納河沿岸位置
8月22日—24日,德國人準備基輔攻勢

第四章 第2裝甲集群渡過傑斯納河,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進攻計劃,施圖梅集群攻往安德烈亞波爾和西德維納,1941年8月25日—9月9日
8月25日—28日,古德裏安渡過傑斯納河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進攻計劃
北翼:8月29日—9月9日,施圖梅集群攻往安德烈亞波爾和西德維納

第五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西方麵軍的杜霍夫希納進攻戰役,初期行動和第一階段,1941年8月25日—31日
初期行動,8月25日—27日
第一階段,8月28日—31日

第六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西方麵軍的杜霍夫希納進攻戰役,第二階段,1941年9月1日—10日
西方麵軍的總攻,9月1日—3日
西方麵軍的總攻,9月4日—5日
西方麵軍轉入防禦,9月10日

第七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預備隊方麵軍的葉利尼亞進攻戰役,1941年8月30日—9月10日
策劃和初步行動,8月24日—29日
第24集團軍的突擊,8月30日—9月3日
9月4日—5日,德軍撤離
後記

第八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布良斯剋方麵軍的羅斯拉夫利—新濟布科夫進攻戰役,第一階段,1941年8月29日—9月1日
8月29日的態勢
策劃和行動,8月29日—31日
8月31日—9月1日,布良斯剋方麵軍的進攻策劃和行動

第九章 蘇軍的第三場反攻:布良斯剋方麵軍的羅斯拉夫利—新濟布科夫進攻戰役,第二階段,1941年9月2日—14日
9月2日—6日的全麵反攻
後記:通往基輔之路,9月7日—14日
總結

第十章 總結
“巴巴羅薩行動”的任務
德國的戰略和行動
戰後的批評
評判
蘇軍的戰略和行動
紅軍的問題
損失對比
士兵和他們的指揮官
觀點概要
關於斯摩棱斯剋交戰的新觀點

附錄一 交戰雙方將領照片
附錄二 1941年8月1日—9月1日,交戰雙方的作戰序列
附錄三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蘇軍在斯摩棱斯剋交戰中的數字編成
附錄四 斯摩棱斯剋交戰開始時,蘇軍軍隊集群當麵之敵集團的數字編成
附錄五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紅軍在斯摩棱斯剋交戰期間的人員損失
附錄六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剋交戰期間的損失(蘇方視角)
附錄七 年7月10日—9月10日,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剋交戰期間武器和裝備的損失(蘇方視角)
附錄八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平斯剋區艦隊在斯摩棱斯剋交戰中的編成
附錄九 紅軍1941年9月30日的實力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本書是戴維戴維•M. 格蘭茨關於斯摩棱斯剋交戰的鴻篇巨著的二捲,主要講述1941年8月25日—9月10日發生在斯摩棱斯剋地域的戰鬥,讓一場重要的“被遺忘之戰” ——蘇軍在當年9月初發動的第三場反攻重新進入瞭人們的視野,具體來說包括西方麵軍的杜霍夫希納進攻戰役、預備隊方麵軍的葉利尼亞進攻戰役,以及布良斯剋方麵軍的羅斯拉夫利—新濟布科夫進攻戰役。作者指齣,這一係列消耗戰規模巨大,給德軍造成的損失也遠比過去人們認為的要大,導緻瞭*央集團軍群1941年12月在莫斯科門前遭遇挫敗。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二捲已讀完

評分

##德軍戰鬥力還是驚人的強大,硃可夫發動的攻勢中蘇軍損失是德軍的三倍,葉寥緬科的布良斯剋方麵軍則付齣瞭五倍的代價後無力組織古德裏安南下,最終基輔閤圍六十萬蘇軍覆滅。蘇軍在斯摩棱斯剋交戰兩個月的戰鬥中損失瞭76萬人,德軍損失隻有11萬,蘇軍擁有大批新入伍毫無經驗的新兵和指揮水平低劣的軍官是重要原因。斯摩棱斯剋交戰,蘇軍損失慘重,加上基輔覆滅的西南方麵軍和布良斯剋-維亞濟馬的慘重損失,守衛通往莫斯科方嚮的蘇軍實力大減,這證明希特勒的南下決定的正確,颱風行動在10-11月麵對的蘇軍相比九月份力量削弱極其明顯,而同樣,在兩個月激戰中損失不小的德軍也沒有能力在12月摧毀莫斯科的防衛力量瞭。蘇聯巨量的人口和動員能力和漫長戰綫德軍的損耗,消弭瞭德軍強勁的戰鬥力,也為東綫的失敗埋下瞭伏筆。

評分

##士兵羸弱,指揮員幼稚,最高統帥也不見得怎麼英明。更糟糕的是人人自危、政治掛帥,還到處充斥著揣測聖意式的錶忠心和錶決心。颱風行動之前的喘息之機,是靠四個方麵軍的血肉之軀換來的。當然,蘇聯人口多,死得起。傢國情懷、民族擔當、公民使命這些看似崇高的東西從來都和不堪的現實交織在一起。作為小民百姓,最擔心的還是怎麼在這種交換比一邊倒的戰鬥中生存下來。不過有人開導我說:“不要隻想著自己活下來,要有更大的格局,更高遠的理想。”嗯,一下子釋然瞭。爆破筒呢?炸藥包呢?我要往上衝瞭!

評分

##被西方主流曆史觀影響瞭十幾年,一直認為是德軍戰略失誤和希特勒乾預導緻對蘇戰爭的失敗,但經過閱讀格蘭茨的著作後纔明白其實並非如此,俄羅斯為什麼能從一個本身落後又被蹂躪至半殘的大國戰後一躍成為能和西方抗衡幾十年的強國答案貌似就在這段曆史裏麵。

評分

##1941年的斯摩棱斯剋戰役雖然冷門,但也算得上是蘇德戰爭中非常重要且激烈的一場戰役瞭。此戰不僅讓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行動”偏離瞭原定方嚮,也為1941年12月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門前的失敗埋下瞭伏筆。戴維·格蘭茨不是故事的講述者,他隻是冷靜地將他收集到的數量龐大的史料交到想要瞭解這段曆史的讀者手裏。通過這樣一本書,你可以真切地觸摸到1941年斯摩棱斯剋戰役這段曆史,瞭解到它對“巴巴羅薩計劃”産生的實質影響,從而做齣自己的客觀判斷。這就是“戴維·格蘭茨”這個名字的魔力,和他被人們記住的原因。

評分

##1941年的斯摩棱斯剋戰役雖然冷門,但也算得上是蘇德戰爭中非常重要且激烈的一場戰役瞭。此戰不僅讓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行動”偏離瞭原定方嚮,也為1941年12月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門前的失敗埋下瞭伏筆。戴維·格蘭茨不是故事的講述者,他隻是冷靜地將他收集到的數量龐大的史料交到想要瞭解這段曆史的讀者手裏。通過這樣一本書,你可以真切地觸摸到1941年斯摩棱斯剋戰役這段曆史,瞭解到它對“巴巴羅薩計劃”産生的實質影響,從而做齣自己的客觀判斷。這就是“戴維·格蘭茨”這個名字的魔力,和他被人們記住的原因。

評分

##德軍戰鬥力還是驚人的強大,硃可夫發動的攻勢中蘇軍損失是德軍的三倍,葉寥緬科的布良斯剋方麵軍則付齣瞭五倍的代價後無力組織古德裏安南下,最終基輔閤圍六十萬蘇軍覆滅。蘇軍在斯摩棱斯剋交戰兩個月的戰鬥中損失瞭76萬人,德軍損失隻有11萬,蘇軍擁有大批新入伍毫無經驗的新兵和指揮水平低劣的軍官是重要原因。斯摩棱斯剋交戰,蘇軍損失慘重,加上基輔覆滅的西南方麵軍和布良斯剋-維亞濟馬的慘重損失,守衛通往莫斯科方嚮的蘇軍實力大減,這證明希特勒的南下決定的正確,颱風行動在10-11月麵對的蘇軍相比九月份力量削弱極其明顯,而同樣,在兩個月激戰中損失不小的德軍也沒有能力在12月摧毀莫斯科的防衛力量瞭。蘇聯巨量的人口和動員能力和漫長戰綫德軍的損耗,消弭瞭德軍強勁的戰鬥力,也為東綫的失敗埋下瞭伏筆。

評分

##在一二兩部裏,作者的觀點差點沒圓迴來。第一部裏說斯摩棱斯剋戰役迫使中央集團軍群分兵南下,不敢直取莫斯科,這就是“巴巴羅薩行動”的脫軌;第二部裏又說南下消滅蘇軍有生力量符閤“巴巴羅薩行動”的最初設想,真正脫軌之處是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剋被打殘瞭。嗬嗬~

評分

##第二捲已讀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