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挥师东进。1941年6月—1942年11月,国界线交战、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维亚济马战役、莫斯科战役、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蓝色”行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火星”行动,他们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本书以苏军为主视角,同时兼顾德军视角,从战前苏军战备情况、内政外交到战时全局决策、各方动态,均有详细而严谨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苏德战争的全景。以战争爆发为界,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共10章,正文近40万字,是每一名苏德战争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的确,地图太少了。
评分##面对一场浩劫,苏联和斯大林以及一干大清洗中劫难余存的红军将领,如何从最初的惶恐混乱崩溃的泥淖中走出来,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尤其是中国,尤其是复兴之路正在可能面对前所未有围剿风险之下
评分##与我初中小伙伴的记忆,回忆啊!
评分##叙事比较像记流水账,整体偏宏观,行文、结构没啥问题,翻译也比较通顺,校对有些小小的问题。 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地图实在是太少了,繁多的部队番号,大量找不到位置的地名,在极度匮乏、大而化之的地图之下,阅读起来十分吃力。最后一章关于斯大林格勒的城防战甚至没有与之配对的地图! 不过,慢慢配合该书附赠的少量地图,一步一步找到战事涉及的部队、地名,的确能够对整个苏德战争第一阶段有一个相当清晰的认知。德军从哪里进攻?为什么要从这里进攻?苏军如何组织防守?双方各有什么计划?一览无余。 总体还不错,就是地图实在是太少了,扣一星吧。
评分##能改变很多普通人对于卫国战争时期苏军的刻板印象
评分##能改变很多普通人对于卫国战争时期苏军的刻板印象
评分##以前的苏德战争的书基本都是从德三角度描述整个战争,很少从苏军角度描述,此书从红军视角描述了整个战役过程,读起来十分过瘾,尤其是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战略构想和战役目的达成,这章太精彩了,扣人心弦,不亚于一部高分的悬疑剧。
评分##相对卡雷尔的战史来说枯燥一点,苏军视角
评分##埃里克森这套书不同于卡雷尔的《东进》、《焦土》,是从苏军的角度描述东线战场。可惜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缺乏《八月炮火》那样的可读性,各种番号、各种阵地、各种苏联名字,看得人昏昏欲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