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和纳粹

IBM和纳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埃德温·布莱克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言黑白颠倒的时代该如何被记忆?1

第一部分
第 1 章“种族灭绝”的帮凶:穿孔卡系统 3
无法逃离的编号 3
染血交易 6

第 2 章IBM与希特勒帝国缔造史 8
创建之初:权威之战 8
从路边小贩到商业恶棍,是谁崛起了谁? 17
埋在敌国的投资种子 28
战略前奏:陷入疯狂的两个帝国 30

第 3 章犹太人识别计划 37
首战纳粹人口普查 37
IBM:科学战士的培养者 42
“推聋作哑”的冒险家 46
美德政府“座上宾” 54

第 4 章IBM—纳粹战略联盟 59
好战的海丁格尔,失败者的不断挑衅 59
联盟!联盟! 65
绝育计划:精英崇拜者的武器 73
败落的人性,经济战最大的助力 80

第 5 章沃森的纳粹勋章 89
定义犹太人 89
一场永不停息的战斗 95
日进斗金的男人 102
非德国人的“最高荣耀” 109

第二部分
第 6 章纳粹战争机器 123
大德意志帝国追捕网络 124
下一站,捷克斯洛伐克 143
利润与股份的抉择 147

第 7 章统计,是死亡的前奏 154
希特勒两线战争的关键  155
“白色方案”骗局 163
罪孽深重的受害者 170
IBM波兰计划 176

第 8 章战时投机:IBM退居幕后 184
沃森的“和平”宣言 184
硝烟下的信息战 187
战争是不可多得的商机 193
退还的勋章 198

第 9 章危机!动荡的德霍梅格 203
IBM跌落云端,反叛因子落井下石 204
人脉:一盘精妙的棋局 221
卡特尔带来的一线转机 226
费森迈耶:希特勒的刽子手 238

第三部分
第10章维系轴心国业务,沃森焦头烂额 255
纳粹的咆哮 255
美国国务院是IBM的私人邮递员? 259
二次投资:走投无路的决定 263
第11章法国和荷兰:是什么造就了命运差异? 278
相似的计划,迥异的命运 278
荷兰:被贴上的印记 289
法国:统计被迫延期 298
未制成的名单:“马可波罗网”下的筹谋 305
“旅程”的终点——集中营 314

第12章将二战玩弄于股掌 317
“通敌贸易”疑云 318
被公布的黑名单 321
“忠诚”的投机资本家 326

第13章纳粹的“最终解决方案” 335
集中营管理系统 335
承载着命运的数字 347
成批次大屠杀 350
犹太人仅存的武器 356

第14章种族灭绝下的赃物 359
无关纳粹,无关反犹,关乎金钱 359
受难的欧洲,致富的IBM  362

第15章硝烟与经济 381
被保护的赃物  381
IBM士兵 388
战胜国与IBM,谁为谁服务? 394
匿身于军事法外 400
永不结束的战争 404
后记 409
附录 421
致谢 45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近600万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受害者首先被围捕并剥夺财产,然后被塞进一列列火车,这些火车的目的地将会永载史册:达豪、毛特豪森、布痕瓦尔德、贝尔根—贝尔森、奥斯维辛……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对德国国内以及被占地区所有人的身份信息进行登记归档,需要对劫掠的财产进行记录和分类,需要将被捕的犹太人根据性别、年龄、职业等特征进行分选,还需要对庞大的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复杂的调度。只有这样,纳粹的种族灭绝机器才能保持高效的运转。如果没有先进而完善的技术支持,这些活动将耗费掉纳粹德国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甚至根本就无法完成。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希特勒找到了他的合作伙伴:IBM。

通过查阅IBM的官方文件以及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德国联邦档案馆、荷兰国家档案馆等权威机构超过十个国家和语言的近2万页文献资料,《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埃德温·布莱克完成了历史巨著《IBM和纳粹》。

在本书中,埃德温·布莱克讲述了在其董事长托马斯·J.沃森的领导下,IBM是如何与纳粹德国进行交易,向其出租自己的霍尔瑞斯穿孔卡系统并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为纳粹定制各类穿孔卡的。利用这种当时非常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纳粹进行了极为全面的人口普查,锁定了每一个未来需要“zui终解决”的目标;通过给火车站和集中营配备霍尔瑞斯穿孔卡系统,纳粹能对其铁道系统中的每一辆列车进行灵活的调度,还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受害者进行分选,将有的人送往劳工营,将有的人送进毒气室。通过这些交易,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行动得以高效地进行;通过这些交易,IBM的海外分公司获得了巨额的利润,并将其源源不断地转移回美国。

对于在欧洲发生的一切,沃森和IBM心知肚明,沃森甚至因为与纳粹的积极合作获颁了其授予“外国友人”的德意志雄鹰勋章。迫于各方的压力,沃森采取了种种措施试图掩盖IBM与纳粹德国的合作,但在《IBM和纳粹》详实的文字和影像资料面前,这段不光彩的历史还是被无可辩驳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感兴趣的题材,很详细的史料,就是写得有点闷。7分吧

评分

##比预期中的更为详细、翔实。如果不只是集中于作为资本家而逐利的沃森,而将视角转向IBM整体的战略,会使这本书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重点需要提起: ①比起书中所提到的“沃森不是法西斯主义者”,作为资本家的他并非是“像”一个法西斯主义者,根本就“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这表现在他在公司内号召的崇拜和对强权的主张之上。 ②在二战开始后,沃森本人的意愿其实重在虚与委蛇,因此他在战争中牟利,反而宣传和平对美国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在政府内有关系和对外有影响力的重要企业家,他的作用不可忽视。 ③令人惊讶的是,IBM在战争与和平中的平衡中均能设法获利,即使在纳粹严格的管控之下,子公司仍然能以赔付的形式转移资金,而在战后,IBM又以胜利者的姿态对欧洲的设备与资金进行接收。

评分

##蓝色巨人通过德国子公司德霍梅格为纳粹的技术官僚提供了穿孔卡、卡片分类系统、字母排序机(即计算机的前身),霍尔斯代码、数据汇编和快速分类为希特勒的犹太灭绝计划提供不可获取的技术支持,大发战争财。只有IBM能设计、印刷这种穿孔卡,进行出租和定期维修和升级,为官员与代理商提供专门培训,在德战区建立分支机构,组织经销商。沃森作为纯粹的资本家,对欧洲市场加大投资,购置土地、建立工厂、快速扩张、积累财富,在巅峰时期获得过希特勒为其定制的勋章(后退还)。此时信息就是金钱,新设备层出不穷。在二战后期又与美国议会和财政部走近,打造军需品制造公司,对军事战略和国防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做出弹道轨迹研究、飞机设计、自动化库存管理、运输路径、飞机火灾控制系统和先进的无线技术和数据传输装置,立马洗白。野心蓬勃。SY

评分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技术进步加上商业垄断 会让人类会走上怎样的歧路 实在是需要警惕 不过话又说回来 小卡尔米耶的那句“我们从未在第11列穿过孔”实在是全书高光 技术的善恶常常是在于人的一念之间

评分

##阅读体验太糟

评分

##看完再想想之前的全国人口普查。这数据要是用歪了,也是能让人背后发凉的。

评分

##史料过多,影响可读性

评分

##史料过多,影响可读性

评分

##刻意寻找和编织IBM“有罪”证据太过明显了,比如强调战前美国国内对纳粹行动的愤慨以凸显IBM管理层与美国全国反纳粹浪潮背道而驰等等,完全过滤其他方面的证据。另一方面,作者为了证明IBM有罪极为努力地罗列材料,也使全书的可读性打了很大折扣,文字几乎没有节奏,感觉就是不断地铺陈罗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