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万木草堂丛书
定价:50.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2”选录了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丛书》。康有为是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本书中他大胆怀疑古籍,在思想上打破泥古守旧,在学术上推翻古文经学“述而不作”旧说,在政治上反对“恪守相训”的封建顽固派,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在当时影响颇大。
目录
万木草堂丛书
导读?/?002
礼运注?/?003
叙?/?003
节录《礼运注》一则?/?005
孔子改制考叙?/?012
孟子微?/?021
仁政第九?/?021
大同书
序?/?028
甲部?入世界观众苦
绪言?人有不忍之心?/?032
章?人生之苦?/?042
投胎之苦?/?042
夭折之苦?/?044
废疾之苦?/?046
蛮野之苦?/?047
边地之苦?/?048
奴婢之苦?/?049
第二章?天灾之苦?/?051
水旱饥荒之苦?/?051
蝗虫之苦?/?052
火焚之苦?/?053
水灾之苦?/?054
火山之苦?/?055
地震山崩之苦?/?056
宫室倾坏之苦?/?058
舟船覆沉之若?/?059
汽车碰撞之苦?/?059
疫疠之苦?/?060
第三章?人道之苦?/?062
鳏寡之苦?/?062
孤独之苦?/?063
疾病无医之苦?/?065
贫穷之苦?/?066
贱者之苦?/?068
第四章?人治之苦?/?070
刑狱之苦?/?070
苛税之苦?/?071
兵役之苦?/?072
第五章?人情之苦?/?074
愚蠢之苦?/?074
仇怨之苦?/?075
爱恋之苦?/?076
牵累之苦?/?078
劳苦之苦?/?079
愿欲之苦?/?080
压制之苦?/?082
阶级之苦?/?083
第六章?人所尊尚之苦?/?086
富人之苦?/?086
贵者之苦?/?087
老寿之苦?/?088
帝王之苦?/?090
神圣仙佛之苦?/?091
乙部?去国界合大地
章?有国之害?/?094
第二章?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108
国界自分而合乃大同之先驱?/?109
自下而上为大同之先驱?/?110
合国有三体?/?110
各国平等联盟之体?/?111
联邦受统治于公之体?/?111
去国而世界合一之体?/?112
联邦合一有六难?/?112
联邦自小联合始小吞灭始?/?114
俄弭兵会即开大同之基?/?115
第三章?初设公议为大同之始 ?/?117
公议专议万国交通之大同?/?118
第四章?立公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121
公大纲?/?121
丙部?去级界平民族
丁部?去种界同人类
迁地之法?/?154
杂婚之法?/?154
改食之法?/?155
改良人种说?/?155
戊部?去形界保独立
妇女?/?159
不得婚姻自由?/?168
何曰为囚?/?170
何谓为刑?/?172
何谓为奴?/?173
何谓为私?/?176
何谓为玩具?/?177
不得为学者?/?178
己部?去家界为天民
原父母与子之爱理?/?199
原父子所以立?/?200
太古初民有母无父?/?201
定夫妇而后家制族制生?/?201
论人禽爱力之别即强弱之别?/?202
论万国有人伦而族制莫如中国之盛,故人类繁?/?202
论因族制而生分疏之害?/?203
论中西有无族制之得失?/?204
论家为人类相保之良法?/?205
论无父母之苦?/?205
论父母育子之劬劳?/?206
论有父子之道人类乃强盛?/?206
论孝为报德宜重?/?207
论欧美人子之薄报?/?207
论欧美薄父母由于重夫妇?/?210
论孝报欧美不如中国,耶教不如孔教?/?210
论中国人孝为空义,罕有力行者?/?211
论慈孝之难易由于意见?/?213
论家人强合之苦?/?215
论立家之益即因立家而有害?/?217
论有家则有私以害性害种?/?219
论有家之害大碍于太平?/?222
章?总论?/?224
论欲至太平大同必在去家?/?224
论出家为背恩灭类不可?/?224
论去家有天下为公之良法?/?225
公养之为何?/?226
公教之如何?/?226
公恤之如何?/?226
第二章?人本院?/?228
第三章?
育婴院?/?244
第四章?小学院?/?247
第五章?中学院?/?250
第六章?大学院?/?253
第七章?恤贫院?/?257
第八章?医疾院?/?259
第九章?养老院?/?263
第十章?考终院?/?267
庚部?去产界公生业
章?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273
第二章?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争,将别成国乱?/?275
第三章?商不行大同则人种生性而多余货以殄物?/?277
第四章 独农与公农之比?/?279
第五章?独商与公商之比?/?280
第六章?独工与公工之比?/?282
第七章?公农?/?284
第八章?公工?/?290
第九章?公商?/?294
第十章?总论欲行农工商之大同则在明男女人权始?/?297
辛部?去乱界治太平
章?分地为?/?300
第二章?全地通同?/?302
第三章?地方分治以度为界?/?303
第四章?全地大同公政体?/?306
第五章?各度政体?/?310
第六章?公通?/?313
第七章?公辟?/?314
第八章?地方自治?/?317
第九章?公金行?/?320
第十章?竞美?/?322
第十一章?奖智?/?324
第十二章?奖仁?/?328
第十三章?学校?/?331
第十四章?刑措?/?333
第十五章 四禁?/?338
壬部?去类界爱众生
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这套书,拿到手就感觉分量十足,光是这装帧就透着一股子老派的雅致,不是那种浮躁的快餐读物能比拟的。我本来就是个爱啃“硬骨头”的读者,对那些故作高深的故弄玄虚深恶痛绝,可这本书不一样,它仿佛带着一股子傲气和真诚,直戳人心的那种。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考据精神,仿佛每一个字、每一处引文,背后都藏着他无数个挑灯夜战的夜晚。读进去后,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在作者的笔下如同被一层旧灰被拂去,露出了原本的肌理和光泽。那种阅读的快感,就像是突然被赋予了一双能看穿迷雾的眼睛,洞察到了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和联系。我不是说它完全没有难度,但这种需要动脑筋、去回溯、去品味的阅读过程,才真正配得上“读书”二字,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它考验你的耐心,但回报给你的,是知识的厚度和认知的拓宽。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对一些文史类的作品,总带着点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些陈旧的典籍离我的生活太远,读起来像是在嚼蜡。但捧起这本时,我的感觉完全变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老道,他懂得如何在一个宏大的框架下,巧妙地织入那些生动、鲜活的个案和细节。这不像是在读一本冷冰冰的学术专著,更像是在听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带着你穿梭于历史的各个角落,给你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他不会一上来就抛出结论,而是循循善诱,让你跟着他的思路去“走一遭”,去体验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思潮。这种代入感非常强,让你不禁思考,如果我生在那样的时代,又会作何反应?这种对历史现场感的捕捉能力,是很多当代作家望尘莫及的。每次合上书,我总感觉自己仿佛刚从一场漫长的旅行中归来,带着一身的疲惫,但收获了满心的充实。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文字上的处理,那叫一个“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多余的赘述,更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的华丽辞藻。它的文字像一把经过千锤百炼的刻刀,精准地凿刻着每一个概念和观点。你读到关键处,会感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仿佛所有的疑惑都在那一刻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和解答。特别是当他论述一些复杂的思想流变时,结构清晰得让人拍案叫绝,就像是把一团乱麻,用最巧妙的方式梳理得井井有条。这种条理性和逻辑性,对于想深入理解某一领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发现自己以前囫囵吞枣看过的很多资料,经过这本书的重新梳理后,立刻变得豁然开朗。它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法的示范,教会你如何更有效地去建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传统文化那种近乎苛刻的“珍视”上。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很多宝贵的文化脉络正在被轻易地忽略甚至误读。而作者却像一个坚定的守护者,用自己的学问和力量,力图还原那些被时间磨损的真相。他的笔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经典的敬畏,是对民族文化血脉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学术探讨,而上升到了一种文化担当的高度。我不是一个盲从的追随者,但这本书中对某些被曲解的传统的“正名”和“重塑”,确实让我对我们自身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同。它不是一味地复古,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有力的批判性继承,非常到位。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阅读体验,我会选择“沉浸”。这不是那种看小说时的逃避式沉浸,而是一种主动投入、自我挑战式的精神洗礼。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为这种沉浸感加分不少,让人愿意长时间地捧着它,细细地摩挲,慢慢地消化。每次阅读都会发现新的层次,这绝对是一本可以反复翻阅的“工具书”——不是指那种查阅资料的工具,而是指它能帮助你不断校准自己认知工具的“工具书”。读完之后,你不会觉得轻松,反而会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你知道了更多,对世界的认知边界也随之拓宽了。这种略带压力的充实感,就是好书带给我的最珍贵的回报,让人对未来继续探索求知充满了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