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父母教孩子管理情绪。 会管理情绪的孩子*加智慧。 小宝宝的情绪有时候难以琢磨,他们闹气脾气来,让家长也发愁难过;小宝宝的情绪也确实**重要,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幸福生活。《中国儿童情绪管理(第2版)》作者晏红在这里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用课,告诉家长们怎样交宝宝管理自己的情绪,怎样管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从小做情绪的小主人! 要贴心,别误解了孩子的情绪;要细心,别忽视了孩子的情绪;要用心,别压抑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动不动就闹别扭,爱哭闹VS.孩子十分通情 达理,道理一讲就明白。
孩子胆子小,总爱往大人身后钻VS.孩子总是大 大方方的,勇敢满分。
孩子从不把好东西分享给别人VS.孩子喜欢跟别 人分享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食物。
……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面这些事中做得不够好,请不 要责怪他,而要检查自己有没有正确引导他的情绪, 有没有帮助孩子管理情绪。这本由晏红著的《中国儿 童情绪管理(第2版)》以现代情绪心理学和早期教育 理论前沿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现实生活中0~6岁宝 宝情绪管理问题的各种表现,介绍了与儿童一生发展 紧密相连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情绪因素,并有针对性地 提出了具体管理方法。
晏红,清华大学早教专家,中**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专家。主持和参与多项**、北京市的研究课题,多篇论文在全国获奖。曾获中**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人物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家庭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学前教育系统**支教工作者、北京市海淀区早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奖等奖项。 已出版专著:《中国儿童情绪管理(0~6岁)》《宝宝人园**手册》《宝宝入学**手册》《培养幼儿好习惯》《幼儿的15个好习惯》《新编家长学校教材》《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与方法》《园本培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
Part 1 健康情绪成就幸福人生
01 健康情绪是人的天然需求
02 成功+幸福,情绪来决定
03 不健康的情绪对人生的破坏力
04 童年培养“情绪脑”
05 孩子的情绪需要正确解读
06 环境悄悄塑造孩子的情绪
Part 2 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01 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02 情绪管理管什么
03 如何做情绪的主人
04 情绪管理策略也分高下
05 情绪的管理策略
06 当心孩子虐待自己的情绪
Part 3 家长情绪失衡,孩子情绪也失衡
01 孕妈妈的焦虑
02 哺乳期妈妈的非真实性在场
03 饱含玄机的母婴关系
04 潜在的婆媳矛盾
05 不容忽视的亲子嫉妒
06 不断升级的亲子大战
07 家长“压力山大”
08 家长不成熟的心态
Part 414 种情绪管理法
01 接纳法
02 共情法
03 认知法
04 延迟满足法
05 自编故事法
06 表扬鼓励法
07 批评教育法
08 区别强化法
09 行为契约法
10 系统脱敏法
11 积分法
12 隔离法
13 运动法
14 放松法
Part 5 15 种积极情绪的培养
01 快乐
02 乐观
03 幽默
04 兴趣
05 幸福感
06 和气
07 同情
08 分享
09 谦让
10 自尊自信
11 游戏玩乐
12 自我控制
13 大胆大方
14 沉着冷静
15 善解人意
Part 6 15种消极情绪的疏导
01 哭闹
02 胆怯
03 任性
04 黏人
05 孤僻
06 愤怒
07 撒野
08 无聊
09 焦虑
10 嫉妒
11 逆反
12 攻击
13 受欺负
14 浮躁好动
15 争强好胜
Part 7 10大教养误区
滋长孩子的负面情绪
包办代替
迁就溺爱
过度关注
过度忽视
缺乏威信
严厉批评
家庭矛盾
哕唆唠叨
父爱缺失
曲解误会
附录 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咨询
0~岁孩子情绪问题咨询
1~2 岁孩子情绪问题咨询
2~3 岁孩子情绪问题咨询
3~4 岁孩子情绪问题咨询
4~5 岁孩子情绪问题咨询
5~6 岁孩子情绪问题咨询
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温柔的向导,带领我的孩子踏上认识和接纳自己情绪的奇妙旅程。在学习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小脾气”和“小烦恼”,在作者的引导下,竟然变得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解决。书中提供了大量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案例,从幼儿园的分享烦恼到和小伙伴的玩耍冲突,再到面对考试的紧张焦虑,这些场景如此熟悉,让我和孩子都倍感亲切。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识别”的练习,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和简单的语言,孩子能够轻松地辨认出自己的情绪,比如“我感到像一只小老虎一样生气”,“我感觉自己像一朵快要哭的小乌云”。这种具象化的表达方式,让孩子不再害怕自己的情绪,而是学会去命名和拥抱它们。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不是空泛的道理,而是真正可以操作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感到生气时,我们可以一起尝试“深呼吸像吹泡泡一样”,或者“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抱抱自己的小熊”。这些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充满了游戏的乐趣,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自我安抚。读完这本书,我明显感觉到孩子在处理负面情绪时变得更加从容,不再轻易爆发,而是尝试用书中学到的方法来应对。这不仅是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更是我与孩子之间亲子沟通的桥梁,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平和愉快的家庭氛围。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我立刻被其深邃的洞察力所吸引。它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描述孩子的情绪问题,而是深入剖析了情绪产生的根源,以及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情绪扮演的复杂角色。书中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情绪特点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我这个家长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它解释了为何孩子会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表现出异常的情绪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可能预示着什么。我曾一度困惑于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和抵触,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成长的信号,是他们试图独立和表达自我的方式。书中提供的分析框架非常科学且易于理解,让我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风暴时,不再感到手足无措,而是能够冷静地观察,并尝试从更深层次去解读。它教会我如何区分“情绪”本身和“情绪行为”,帮助我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从而给予更恰当的回应。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奥秘。我从中学会了如何给予孩子安全感,如何与他们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以及如何在关键时刻成为他们情绪的“稳定器”。这对于我这个新手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让我在育儿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评分这本关于儿童情绪管理的著作,以一种极其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我原本以为情绪管理就是教导孩子“不要生气”、“要开心”,但这本书却告诉我,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它鼓励我们拥抱孩子所有的情绪,包括那些看似消极的,因为它们是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通过一些富有哲学意味的论述,引导我思考情绪的流动性,以及如何与情绪和谐共处。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情绪的形状”的比喻,例如将愤怒比作滚烫的岩浆,将悲伤比作绵绵的细雨。这种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不仅让孩子容易理解,也让我这个大人从中获得了新的感悟。它让我明白,压抑情绪并非解决之道,而学习如何“疏导”情绪,就像引导岩浆找到出口,让细雨滋润大地,才能真正实现情绪的健康流动。书中提供的方法,并非强制性的灌输,而是以一种邀请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和尝试。比如,当孩子感到沮丧时,我们可以一起玩“情绪绘画”的游戏,用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或者进行“情绪故事创作”,让孩子通过编故事来释放情绪。这些创意十足的活动,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也让孩子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情绪管理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孩子情绪牵着鼻子走的家长,而是能够与孩子一同探索情绪的奥秘,共同成长的伙伴。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儿童心理的书籍琳琅满目,良莠不齐。然而,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我带来了一场惊喜的“及时雨”。它最让我称赞的一点是,书中提供的方法是如此的“接地气”,完全避免了那些空泛的理论和难以实践的操作。从书中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与孩子打交道的真实经历和深刻体会。那些例子,不是经过美化的理想化场景,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细节,让我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书中的内容代入到自己的育儿实践中。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摔东西”行为的建议,不是简单地责备,而是引导家长去分析孩子摔东西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尝试的替代行为,比如“用力撕纸”或者“踢一个软软的枕头”。这些方法既能满足孩子发泄情绪的需求,又不会造成破坏。此外,书中对于家长自身情绪的管理也有独到的见解。它认识到,家长本身的情绪状态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提供了许多关于家长如何自我调节、如何成为孩子情绪榜样的指导。这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关于孩子,更是关于我们家长自身的成长。这本书不仅帮助了我的孩子,也让我这个家长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智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深度对话,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没有用生硬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温暖、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去触碰孩子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从中看到了作者对孩子的深深理解和尊重,这种尊重贯穿于整本书的字里行间。它鼓励我们放下“应该”和“不应该”的评判,去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书中对于“共情”的阐释,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我懂你”,而是真正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曾尝试用书中的方法,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不再急于安慰,而是静静地陪伴,用眼神和轻柔的语气告诉他:“妈妈在这里,你可以哭,我陪着你。”这种全然的接纳,让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和被爱。而当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后,我们再一起回顾刚才的经历,用轻松的方式讨论,让孩子明白,即使是难过的情绪,也终将过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情绪的价值,它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教会我如何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如何让孩子在情绪的起伏中学会坚韧和乐观。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也是一次自我心灵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