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十國前政要論“全球公共倫理”
定價:59.00元
售價:35.4元,便宜23.6元,摺扣60
作者:]福田康夫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0101797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自1983年國際行動理事會在奧地利維也納成立以來,全世界的前政要們每年聚集一次,與各領域的專傢一同為解決全球性的難題齣謀劃策。本書所記載的正是2014年的會議上,各國前政要們對於“倫理與決斷”問題的理解與闡釋。 在全球通商與政治國際化飛速發展的同時,製定人類倫理標準卻被忽視瞭。會議認為世界主要宗教間相通的公共倫理,能夠為全球公共倫理的確立提供理論支撐,它勢必影響包括通商在內的所有人類活動。 本書由四個部分構成:一是開幕式的演講;二是論文以及各分會場討論的總結;三是圖賓根會議上的演講及論文;四是過去具有代錶性的宗教政治之間對話提齣的宣言。所涉及的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包括:20世紀的曆史給瞭我們哪些教訓?我們能夠懂得壓抑自己的宗教、文化、文明的歸屬意識,而尊重他人或者其他國民的歸屬意識嗎?無論任何國傢、組織以及個人,與自己利益相比會更重視道德價值或真實正義嗎?人類所有活動,特彆是諸如經濟、科學技術等,給人類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擁有負麵消極的一麵,在決定其發展走嚮時倫理觀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對於一個習慣於快餐式閱讀的現代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次嚴肅的考驗,但同時也是一場酣暢淋灕的智力盛宴。作者的語言風格偏嚮古典學術的嚴謹,但其對史料的駕馭能力,尤其是將散落的碎片信息整閤齣宏大圖景的能力,令人嘆服。全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極具穿透力的分析工具,去審視任何一個在動蕩中尋求秩序重建的政治實體。我仿佛能透過紙頁,看到那個時代特有的壓抑感和機會並存的氛圍。這本書的意義不在於簡單地復述發生瞭什麼,而在於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那樣發生”,以及在那種特定曆史條件下,人類的政治智慧是如何被激發和扭麯的。它是一部需要反復研讀、每次都能帶來新發現的力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初看有些樸實無華,但翻開後,那種紮實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展現瞭深厚的曆史洞察力,他並沒有急於拋齣宏大的理論,而是選擇瞭從微觀的曆史事件入手,逐步構建起對“前政要”這一特定曆史時期的理解框架。我特彆欣賞他引用的那些一手史料,很多細節的考證都極其到位,讓我這個對那個時代不算特彆熟悉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曆史的脈絡。比如,他對某一戰役後各方勢力的微妙互動分析,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做研究的功力。全書的論述邏輯層層遞進,從基礎的政治製度變遷,到後期的權力結構重塑,每一步都踩得很穩,讓人感覺作者對所論述的領域有著絕對的掌控力。讀這本書,就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學者在進行一場深入的、不被打擾的學術對話,他引導你看到那些被傳統史學敘事所忽略的角落,拓寬瞭我們對那個復雜時代的認知邊界。
評分讀罷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它絕非一本輕鬆的讀物,要求讀者投入極大的精力和耐心去消化那些密集的史料和繁復的政治博弈分析。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剋製,幾乎沒有煽情或主觀臆斷的成分,一切都建立在堅實的證據鏈之上。然而,正是這種冷靜,反而醞釀齣一種強大的曆史張力。作者巧妙地將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政治決策串聯起來,揭示齣在權力真空狀態下,不同政權為瞭生存和擴張所采取的那些充滿權謀和妥協的“必要之惡”。尤其是一些關於外交策略的論述,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警示意義。它迫使我反思,所謂的“政治傢”的本質,究竟是在何種極端睏境下被塑造齣來的?那種在曆史的夾縫中求生存的掙紮感,通過作者冷靜的筆觸,被放大和凸顯,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結構和學術規範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章節之間的銜接處理得非常流暢,仿佛一氣嗬成,雖然內容深度很高,但閱讀起來並不會感到晦澀難懂。作者在處理復雜的人物關係和事件因果鏈時,習慣性地使用圖錶和詳細注釋來輔助說明,這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我個人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曆史語境的強調,他總是提醒我們,不能用後世的道德標準去苛求前代人物的抉擇。這種“理解而非審判”的立場,使得全書的論述顯得尤為公正和成熟。與其說這是一本曆史解讀,不如說它是一部關於權力運行機製的深度剖析報告,充滿瞭智識上的挑戰和樂趣。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避開瞭宏大敘事中的英雄贊歌或王朝興衰的傳統套路,而是聚焦於那些在曆史轉摺點上做齣關鍵決策的“政要”個體。作者通過對這些人物日常工作、幕僚互動乃至私下通信的解讀,勾勒齣瞭一個真實、立體、充滿矛盾的政治生態。我發現,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曆史定論,在作者的重新審視下,齣現瞭有趣甚至顛覆性的變化。這種重構曆史敘事的方法論,非常值得稱贊。它提醒我們,曆史並非由不可抗拒的“大勢”決定,而是無數個具體決策和人性博弈的纍積。讀完後,我對如何看待曆史中的“偶然性”與“必然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空泛的哲學思辨,而是有瞭堅實的史料為基礎的論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