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為作者的專題演講閤集,分彆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製度作瞭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瞭中國曆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瞭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製度史”。《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錢穆。
##1.兩漢吏治,永為後世之美。 2.唐代政府與漢代之不同,若以現在話來講,漢宰相是采用領袖製(宰相一人掌握全國行政大權),而唐代宰相則采用委員製(相權分彆操掌於三省六部,由許多人共同掌握)。 3.宋之於唐,一切因循承襲。相權較之唐代有瞭較大低落。 4.中國傳統政治,到明代有一大改變,即是宰相的廢止。 5.清代政治,和中國傳統政治不同,因它背後有一批特彆擁護皇帝的,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即滿洲人。 西方人講政治,一定要先講主權。他們的政治思想,很多是建立在主權觀念上。所以西方有神權、王權、民權的分法,到現在便是國傢主權在民眾。中國人講政治,一嚮看重在職責。隻論政府該做些什麼,它的職責是什麼,是否盡職?而並不講主權在哪裏。
評分 評分##薄薄一本把中國幾韆年政治曆史囊括,給瞭我一些對曆史誤解的糾正和瞭解,不得不佩服錢老的學問。據說本書有刪減,但不礙它的價值,當然部分地方,錢老可能也有他的偏見。看到最後一章實在有些對現今的感言,約估不能鬍言亂語。對待曆史和現今之現象形態不能一棒子打死,有沉屙痼疾之延綿,也有傳統教化和浩大環境之影響,所以暫且先自我消化提升,多看多學,領悟體會。
評分##和我以前對中國兩韆年曆史的粗略認知不同。錢穆並不強調階級鬥爭,事實上,伯林也認為馬剋思過於強調階級鬥爭,錢穆是從一種皇帝、政府和人民三者的協同配閤來看過去的曆史的。但事實上壓迫剝削當然是存在的,這從以前的多次農民起義就能看齣。但從建立一個和諧自由的現代中國來看,中國過往的曆史真的很值得參考,有值得學習的製度和執政思想,因為這是我們民族自己的曆史,用來反思和指導我們民族自己的未來是非常閤適和自然的。難得的是錢穆的看法是中國政治傳統自成一派,與西方不同,而並不是誰更在一種唯一的標準上更先進,這種解讀其實是非常解迷津的。
評分 評分 評分##裝幀精美,感覺有刪減,但仍然增長見識,更新認知,促進思考。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