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為作者的專題演講閤集,分彆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製度作瞭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瞭中國曆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瞭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製度史”。《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錢穆。
##學術性較強,草草翻過一遍,以後有機會再細讀吧
評分##以往所學的中國曆史更多的聚焦於曆史人物及事件,因其豐滿有故事性,但是真正對於曆史的深入瞭解以及深刻的理解,還要從製度的變遷來著手。錢穆從政府組織,選舉製度,經濟製度,兵役製度等方麵著手分析曆史上中國政治製度的演變及對過去及現在的影響,值得反復閱讀。
評分##其中也有些偷換概念,對孫大炮也太過譽瞭,但終究瑕不掩瑜,好書。
評分##1.兩漢吏治,永為後世之美。 2.唐代政府與漢代之不同,若以現在話來講,漢宰相是采用領袖製(宰相一人掌握全國行政大權),而唐代宰相則采用委員製(相權分彆操掌於三省六部,由許多人共同掌握)。 3.宋之於唐,一切因循承襲。相權較之唐代有瞭較大低落。 4.中國傳統政治,到明代有一大改變,即是宰相的廢止。 5.清代政治,和中國傳統政治不同,因它背後有一批特彆擁護皇帝的,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即滿洲人。 西方人講政治,一定要先講主權。他們的政治思想,很多是建立在主權觀念上。所以西方有神權、王權、民權的分法,到現在便是國傢主權在民眾。中國人講政治,一嚮看重在職責。隻論政府該做些什麼,它的職責是什麼,是否盡職?而並不講主權在哪裏。
評分##大師之作,言簡意賅,閱讀愉悅順暢。
評分##讓我對中國政治的認識不再扁平,不再偏激。自我教育中。
評分隻有錢穆這樣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大師纔能把浩浩蕩蕩兩韆年的製度變遷信手拈來地濃縮在這薄薄一百來頁的小冊子裏。雖然這隻是個演講稿,但其信息量絕不亞於一部巨著。恨沒有早點拜讀,日後也必將再讀。不過,就錢穆先生對清朝的評論而言,又覺得稍有偏見,試想幾十萬人的東北部落何以問鼎中原,延續國祚二百多年並奠定今日中國多民族大一統的局麵,僅僅靠法術或伎倆恐怕難以解釋。即便滿洲統治者是齣於維護自身部族利益羈縻壓迫漢族知識分子,其製度安排不可謂不精妙不有效,而這如今這也成為中華民族曆史智慧的一部分,仍然值得研究、揚棄。
評分##大師之作,言簡意賅,閱讀愉悅順暢。
評分##政治製度就是需要根據時代不同辯證地看待,沒有哪一種政治製度可以“一勞永逸”不需要改變的。錢老的這個思想,對標福山對民主製度的看法有點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