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孟子-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

论语 孟子-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明,陈明,韩成才,李军政 注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论语
  • 孟子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启蒙
  • 诵读
  • 先贤智慧
  • 修身养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百图书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0009
商品编码:3019512061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 孟子-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

:43.00元

作者:陈明,陈明,韩成才,李军政 注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3320009

字数:

页码:26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界泰斗李学勤先生指导

n

学者陈明教授主编

n

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诵读

n


内容提要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颜氏家训》《》《庄子》《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等众多中华传统名篇。本丛书由学者陈明主编,并请中青年学者校勘注释。《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论语 孟子》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目录


论语

n

学而........................ 3

n

为政篇第二..................... 12

n

八佾篇第三..................... 23

n

里仁第四....................... 36

n

公冶长篇第五 .................. 46

n

雍也篇第六 .................... 60

n

述而篇第七 ................... 74

n

泰伯篇第八 ................... 90

n

子罕篇第九 .................. 100

n

乡党篇第十 .................. 114

n

先进篇第十一.................. 128

n

颜渊篇第十二.................. 142

n

子路篇第十三.................. 154

n

宪问篇第十四 ................ 167

n

卫灵公篇第十五................ 188

n

季氏篇第十六.................. 204

n

阳货篇第十七.................. 212

n

微子篇第十八.................. 226

n

子张篇第十九 ................ 234

n

尧曰篇第二十.................. 245

n

n

孟子

n

一 梁惠王上.................. 252

n

二 梁惠王下.................. 267

n

三 公孙丑上.................. 285

n

四 公孙丑下.................. 299

n

五 滕文公上.................. 312

n

六 滕文公下.................. 326

n

七 离娄上.................... 340

n

八 离娄下.................... 354

n

九 万章上.................... 370

n

十 万章下.................... 382

n

十一 告子上.................. 394

n

十二 告子下.................. 409

n

十三 尽心上.................. 425

n

十四 尽心下 441

n


作者介绍


陈明,教授,中国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1962年生,湖南长沙人。1992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博士毕业;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1994年创办思想学术性辑刊《原道》并任主编;2000年开始创办“原道”网站及“儒学联合论坛”网站;2004年主编“原道文丛”“原道译丛”系列。比较关注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在当代所具有的意义。出版的著作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等。

n

李学勤,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建树。

n


文摘


出版前言

n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从易于诵读和应该诵读的角度选取传世经典,书目包括:

n

n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n

《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

n

《大学 中庸 弟子规 孝经 朱子治家格言》

n

《 庄子(选)》

n

《论语 孟子》

n

《颜氏家训》

n

《诗经(选) 楚辞(选)》

n

《千家诗》

n

《宋词三百首》

n

《古文释义》

n

n

丛书由学界泰斗李学勤先生担任顾问,陈明教授主编。李先生从诵读难易、文化价值、版本源流等角度对书目认真推敲,提供了珍贵的指导意见,在此谨表谢意!

n

学而

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n

【注释】

n

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n

时习:时,在一定或适当的时候。习,温习,也可理解为践习。

n

说:同“悦”,愉快,高兴。

n

朋:志同道合的人。

n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我)。

n

愠(y&n;):恼怒,怨恨。

n

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n

【注释】

n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n

弟(t#):同“悌”,遵从兄长。

n

鲜:少,《论语》中的“鲜”字,都是此意。

n

务:专心、致力于。

n

仁:孔子思想中高道德的名称。

n

n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n

【注释】

n

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和伪善的面貌。

n

n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n

【注释】

n

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sh8n)。

n

三省(x@ng):省,反省,内省。三省指多次反省。

n

忠:尽心尽力。

n

信:诚实。

n

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n

【注释】

n

道:治理。

n

千乘(sh-ng)之国:乘,兵车。古代打仗用兵车,国家强弱以拥有的兵车数计算。千乘之国在孔子时代已算不上大国。

n

敬事:严肃认真对待工作。

n

使民以时:意思是役使百姓要在农闲的时候。

n

n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n

【注释】

n

弟子:年轻人。

n

入:到父亲住处,也指在家。

n

出:与“入”相对而言,离开自己的住所,也指出门在外。

n

谨:寡言少语。

n

仁:有仁德之人。

n

n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n

【注释】

n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n

贤贤易色: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

n

致其身:不惜生命。

n

学:学习文献知识。

n

学:学到了做人的伦理道德。

n

n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n

【注释】

n

重:庄重、自持的态度。

n

威:威严的气度。

n

固:坚固。

n

主忠信: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

n

无友不如己者: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n

惮(d3n):害怕。

n

n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n

【注释】

n

慎终:终,父母的去世。恭敬慎重地对待父母的死亡和葬仪。

n

追远:远,祖先。虔诚地追念和祭祀远代祖先。

n

n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n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n

【注释】

n

子禽:孔子学生,姓陈名亢,字子禽。

n


序言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系列简介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系列,旨在以精炼、便携的体例,引领读者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殿堂。本系列精选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广为流传的经典著作,以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为导向,力求在尊重原著精神内核的前提下,提供一种亲切、易懂、可随时随地研习的阅读体验。我们相信,经典并非高高在上、束之高阁的文物,而是能够穿越时空、滋养心智的活态智慧。通过本系列,我们希望唤醒古老智慧的时代回响,让中华经典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 严谨审校,精心编排: 本系列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秉持着严谨审慎的原则。我们汇聚了一批在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对每一部经典进行细致的考证与校勘,力求文本的准确与权威。在排版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随身诵读”的定位,采用轻便的书本尺寸,清晰易读的字体,以及合理的页边距,确保读者在通勤、午休、甚至是旅途中,都能舒适地展开阅读。 二、 精选名篇,脉络清晰: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系列并非包罗万象,而是着重于精选那些对中国文化、思想、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代表性作品。每一本书都围绕一个核心的经典展开,力求呈现该经典最精华、最核心的内容。我们避免冗杂和枝蔓,将重点放在能够体现作者思想精髓、具有普遍价值的篇章。通过这种聚焦式的呈现,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把握经典的脉络,理解其核心思想,并能迅速领略经典的风采。 三、 注释精当,辅助理解: 深邃的经典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背景,对于当代读者而言,必要的注释显得尤为重要。“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系列在这一点上做足了功夫。我们特邀资深古籍整理专家,为选取的经典配以精炼、准确且适度的注释。这些注释,一方面能够解释书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典故、以及古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背景,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过度解读和主观臆断,保持了对原著的尊重。注释的目的是辅助理解,而非喧宾夺主,让读者能够顺畅地与经典对话。 四、 传承智慧,启迪人生: 中华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其思想的光辉穿越古今,至今仍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社会发展提供着重要的启示。“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系列,不仅仅是一套书籍,更是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窗口。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读者可以: 体悟人生哲理: 经典中蕴含着关于人生意义、道德修养、处世之道、幸福追求的深刻思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汲取道德滋养: 历代圣贤的思想,如仁爱、忠恕、孝悌、诚信等,是中华民族道德伦理的基石,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的道德品质。 学习治国理政: 许多经典也包含了关于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人才选拔等方面的智慧,对于理解历史、借鉴经验有着重要意义。 提升文化素养: 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经典是提升个人文化底蕴、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获得精神慰藉: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经典的朴素智慧和深刻洞察,能给予读者心灵的慰藉和力量。 五、 适用人群: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系列,面向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 在校学生: 作为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学生的辅助读物,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人文素养。 职场人士: 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抽出片刻时间与经典对话,能够帮助缓解压力,获得新的思考角度和处世智慧。 文化爱好者: 任何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抱有好奇和热情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寻求人生启迪者: 希望在经典中寻找人生答案、道德指引、精神寄托的读者,本系列将是您忠实的伙伴。 六、 系列展望: “中华经典·随身诵读本”系列,将持续不断地推出更多优秀的中华经典。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 accessible(可触及的)、engaging(引人入胜的)、enriching(充实人生的)阅读平台,让中华经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研究对象,而是触手可及的、能够滋养我们心灵的日常伴侣。我们期待,通过这个系列,能让更多人爱上阅读经典,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系列,旨在以最小的阅读门槛,开启最深厚的文化之旅。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翻开这一页页承载着千年智慧的经典,让古人的声音在您的心中回响,让经典的智慧照亮您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精装书时,第一印象是它的分量十足,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抱有敬畏之心,但又常常被古籍的艰涩文字劝退,所以市面上那些厚得像砖头的注释本对我来说简直是噩梦。然而,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却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采用那种老气横秋的宋体加粗,而是用了一种更加现代、易于阅读的字体,而且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内页的排版相当用心,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丝毫不觉拥挤,这对于需要反复翻阅思考的经典来说,简直是体贴入微的设计。说实话,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随身诵读本”这个名字听起来总有点像是那种为了便携而牺牲了阅读体验的简化版。但翻开后才发现,它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编排和打磨的,文字的力量通过这种精美的载体得以更好地传递出来,让人愿意真的坐下来,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些穿越千年的智慧的温度。

评分

我接触过不少不同版本的古代经典,有些为了追求所谓的“原貌”,直接使用晦涩难懂的繁体竖排,阅读起来简直像是在破译密码,更别提那些动辄占据半页篇幅的冗长脚注,读着读着思路就被彻底打断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于阅读流畅性的考量。它似乎深谙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了非常巧妙的“现代化处理”。比如,它在关键的文句旁标注了简洁明了的现代汉语释义,这种处理不是那种生硬的直译,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现代人思维逻辑的方式来阐释古义,让那些原本需要反复查阅才能理解的深奥哲理,能够像涓涓细流一样自然地渗入脑海。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阅读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更像是一种愉快的探索过程。我甚至发现自己可以很自然地将书本带到通勤路上,那种感觉就像是口袋里揣着一个私人导师,随时准备为你解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语言给我一种强烈的“仪式感”,但这种仪式感并非束之高阁的供奉,而是鼓励你频繁使用的亲近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体现出的对读者的尊重。书脊的韧性非常好,即便是完全摊开平放在桌面上,也不会有那种让人不适的“拱起”感,这对于需要做笔记或圈画重点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的整体色调非常沉稳大气,米白色的纸张配上深色的字体,既保护了视力,又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阅读氛围。这不只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每次在翻阅它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的频率,仿佛周围的喧嚣都被这本厚实的书本无形地隔绝开来,这可能就是经典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磁场,而这本书的载体,无疑为这种磁场的释放提供了绝佳的介质。

评分

从内容编排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选材和组织结构非常讲究章法,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只是简单地将篇章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遵循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在推进。我发现它在章节的过渡和内容的衔接上做了细致的考量,使得阅读的逻辑性极强。当你读完一个概念,紧接着的下一段往往就是对该概念的进一步阐发或是一个与之相关的生动例证,这种递进式的安排,让复杂的思想体系变得层次分明,易于消化吸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路径,避免了在浩瀚的哲学海洋中迷失方向。我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种编排方式,让原本抽象的伦理规范,变得可感、可触、可遵循,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指南。

评分

这本书在携带性上的平衡做得非常到位,尽管内容扎实,装帧考究,但它在尺寸上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足够的阅读视野,又不会因为过大而显得笨重。我试着把它放进普通的双肩包侧袋,发现它能轻松容纳,这对于经常需要“移动学习”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而且,书本的封面材质有一种微妙的防滑纹理,即使在手心出汗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足够的抓握力,这避免了在地铁上那种提心吊胆的滑落感。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设计团队显然是真正理解“随身”二字的含义——它意味着需要在各种复杂的现实场景中依然能保持最佳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在“厚重感”与“便携性”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让我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进行精神补给,这一点,许多其他主打便携的读本是望尘莫及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